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输尿管回肠吻合术在可控性尿流改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输尿管回肠吻合术在可控性尿流改道术后抗返流及防止上尿路感染中的效果。方法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行去带盲升结肠可控膀胱术和新膀胱术的患者10例,采用带回盲瓣的回肠段作为可控性膀胱的输入襻,双侧输尿管黏膜下隧道法与回肠吻合,随访观察患者术后输尿管返流及上尿路感染情况等。结果 10例手术顺利,术后随访6~36个月,均未发生输尿管返流或上尿路感染,1例发生单侧肾积水,为吻合口狭窄所致。结论 黏膜下隧道法输尿管回肠吻合术预防去带盲升结肠可控性尿流改道术后输尿管返流及上尿路感染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为客观地评价回肠新膀胱术的远期疗效,对52例术后病人的可控性、尿动力学、肾功能、贮尿囊组织学变化及尿sIgA等进行随访研究。49例获随访3~66个月,平均随访35个月。日间可控率为94%,夜间为81%。平均最大膀胱容积为424.5ml,最大内压为2.70kPa(1kPa=10.20cmH2O),平均剩余尿24.8ml,最大尿流率为18.0ml/s。IVU示8例11条输尿管轻中度扩张,膀胱造影2例轻度返流,血肌酐、尿素氮保持正常,尿NAG2例升高。术后病人尿sIgA较高。随术后时间延长,贮尿囊绒毛及微绒毛逐渐萎缩,酸中毒发生率下降,尿内粘液减少。肿瘤尿道复发1例。认为回肠新膀胱术是一种可选择的手术。  相似文献   

3.
远期肾功能对接受肠代膀胱的患者至关重要,受输尿管梗阻、尿路感染和尿液返流等因素的影响。作者研究了无抗返流机制低压回肠代膀胱的肾功能损害和上尿路形态改变的发生率。1996—2002年间,70例男性患者接受了短输入支、无抗返流的输尿管小肠吻合W形代膀胱,于2003年11月对患者状态进行最终评价。有20例患者在随访期间死亡,另50例平均随访时间50个月(21~89个月)。  相似文献   

4.
无抗返流机制回肠原位新膀胱肾功能和上尿路形态的评价〔MinerviniA,etal.JUrol, 2005, 173: 144〕  远期肾功能对接受肠代膀胱的患者至关重要,受输尿管梗阻、尿路感染和尿液返流等因素的影响。作者研究了无抗返流机制低压回肠代膀胱的肾功能损害和上尿路形态改变的发生率。1996 -2002年间, 70例男性患者接受了短输入支、无抗返流的输尿管小肠吻合W形代膀胱,于 2003年 11月对患者状态进行最终评价。有 20例患者在随访期间死亡,另 50例平均随访时间 50个月 (21~89个月 )。采用 99锝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核素肾显像和超声检查评价肾形态。测…  相似文献   

5.
为证实回肠折叠包埋式输尿管抗返流的低压回肠代膀胱术的实用价值,自1992年8月-1995年1月,对12例膀胱癌患者施行回肠折叠包埋式输尿管抗返流的低压回肠代膀胱术,随访3-29个月,患者可获得近似生理状态的排尿,无尿失禁及残余尿。术后定期膀胱造影,未发现明显输尿管返流。回肠折叠包埋式输尿管抗返流吻合,操作简单,效果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原位M形回肠代膀胱术42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评价原位M形回肠代膀胱的疗效。 方法 男性膀胱恶性肿瘤患者 4 2例 ,腹膜外切除膀胱前列腺 ,截取 4 5~ 5 0cm回肠纵行剖开后M形折叠形成贮尿囊 ,输尿管插入贮尿囊内 1cm作吻合 ,贮尿囊底部与尿道 6针吻合 ,将贮尿囊完全置于腹膜外。 结果 本组 4 2例 ,术后随访12~ 96个月 ,平均 4 4个月。白天控尿良好者 38例 (90 .5 % ) ,夜间控尿良好者 36例 (85 .7% )。术后 12个月代膀胱容量 (36 1± 4 8)ml,最大排尿压 (86 .8± 2 1.4 )cmH2 O(1cmH2 O =0 .0 98kPa) ,最大尿流率(18.4± 6 .1)ml/s,无明显输尿管梗阻及返流。未发现尿道残端复发肿瘤。 结论 腹膜外切除膀胱可减少腹腔被肿瘤污染 ,避免肠管进入盆腔而影响手术操作。插入式输尿管吻合法 ,操作简单 ,术后形成小乳头有良好的抗返流作用 ,输尿管狭窄发生率低。代膀胱置于腹膜外 ,可减少肠粘连、肠梗阻、输尿管梗阻、腹腔内感染等并发症。改良后的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式 ,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功能良好的特点 ,代膀胱在位置、形态、容量及输尿管抗返流等方面均接近正常膀胱。  相似文献   

7.
Hou C  Zhou R  Meng F  Chi Y  Yan D  Yin H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3):165-167
探讨解决膀胱癌患者膀胱全切后的贮尿和排尿问题的方法。方法利用带蒂回肠段施行低压回肠“b”状膀胱成形术16例。结果术后新膀胱贮尿功能良好,经尿道排尿。通过残余尿测定,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无输尿管返流,无尿失禁及肾功能损害,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8.
改良VIP回肠代膀胱术(附12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更好地解决膀胱癌患者膀胱全切除术后的贮尿和控尿问题,采用改良VIP回肠代膀胱术治疗12例膀胱癌患者。其方法为截取末段回肠40cm进行除管和回肠双重折叠作为贮尿囊,输尿管与回肠行LeDucCamey吻合术,回肠与后尿道端端吻合建立尿流输出道。随访6~28个月,平均11个月。结果:10例白天完全控尿,2例增加腹压时有尿失禁;9例晚间完全控尿,2例部分尿失禁,1例完全尿失禁。代膀胱内压低,容量大(平均400ml);无输尿管返流和剩余尿。  相似文献   

9.
T形囊技术可用来防止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后的尿液返流。作者对209例膀胱全切术后患者行原位T形囊回肠代膀胱术,从临床和功能角度进行了评价。平均随访33个月。作者分析了围术期死亡率、早期(3个月内)和后期与改道相关和不相关的并发症、上尿路影像学评价、尿残留情况和肾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肠代膀胱术中回肠反套入的抗输尿管返流作用。方法 患者5例,男4例,女1例。年龄48~67岁,平均61岁。均为浸润性移行细胞癌,行膀胱全切、回肠正位膀胱术。距回盲部屈氏韧带15cm处切取回肠30cm,近端回肠反套入4cm,回肠段远端肠管对系膜缘纵形剖开,U形缝合;套入肠管与对应肠片均切除1cm宽之黏膜,相应浆肌层可吸收线固定4针,对应黏膜缘缝合,防止套入肠管滑脱;双侧输尿管远端剖开6cm,侧侧吻合后经套入肠管引入,吻合口与套入肠管口间断缝合;U形肠管对折成储尿囊,与尿道吻合。术后定期行血生化、双肾B超、排泄性膀胱造影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 5例患者随访10~33个月。排尿次数白天3~5次,夜间0~3次;日间控尿100%,夜间控尿80%;尿动力学检查:最大尿流率9.5~31.5ml/s,膀胱容量350~710ml,平均433ml;剩余尿50~305ml;最大膀胱排尿压23~52cmH2O;膀胱出口无梗阻。B超检查双肾无积水。膀胱造影未见输尿管返流。结论 回肠正位膀胱术中回肠反套入方法有良好的抗输尿管返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回肠代输尿管术治疗小儿重度肾积水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回肠代输尿管术治疗小儿重度肾积水的疗效,采用回肠代输尿管术治疗小儿重度积水20例,其中双侧肾积水7例,4例采用回肠S形吻合,3例采用回肠Y形吻合,结果术后并发低血钾性肌病1例,尿路感染2例,经药物治愈;并发粘连性肠梗阻1例,膀胱结石2例,肾肠吻合口狭窄1例,均再手术治愈,随访1 ̄25年均获得满意效果,肾功能及形态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有3例术后1年发生膀胱回肠返流,但均在L5模突以下,有1例在术  相似文献   

12.
原位回肠新膀胱术15 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膀胱全切除术后原位M形回肠新膀胱的疗效.方法 膀胱恶性肿瘤患者15例行膀胱全切除术,采用M形原位回肠新膀胱术进行尿流改道.结果 围手术期无1例死亡,随访3-20个月(平均12.4个月).膀胱容量(340±23.71)mL(210-430 mL),膀胱充盈压为(20.12±0.64)cmH2O(13.50-33.91 cmH2O),排尿膀胱压为(77.02±12.11)cmH2O(53.21-87.09 cmH2O),残余尿(15.43±34.33)mL(3-88 mL),最大尿流率(18.16±5.60)mL/s(11.38-19.17 mL/s).无明显输尿管梗阻及返流.未发现尿道残端复发肿瘤.无排尿困难者,白天均可控制排尿;术后大于6个月者无夜间遗尿,术后半年15例复查B 超无肾积水表现,复查生化指标,肾功能电解质在正常范围内,1例术前肾积水及肾功能异常者术后为正常.结论 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是较理想的膀胱全切术后的尿流改道方式.  相似文献   

13.
改良低压可控性回肠代膀胱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建立一种更接近生理的回肠代膀胱术。方法1991~1998年实施5例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与尿道吻合,由外括约肌控制,经尿道排尿的新手术方法。结果术后随访3~84个月,平均28.6个月。至随访日,5例无吻合口狭窄,排尿通畅。3个月后4例完全控制排尿,1例仍有不完全性尿失禁。结论该术式具有贮尿囊内压低(20~30cmH2O),容量略小(250~300ml),可控性和原位排尿的优点,且无电解质紊乱和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4.
保留神经膀胱切除技术在原位代膀胱术后控尿方面的作用[WiliamH,etal.JUrol,1997,158∶2118]为评价保留神经的膀胱全切技术在原位代膀胱术后控尿方面的作用,作者于1985年4月~1996年3月连续对165例膀胱全切原位低压回肠代...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术加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5年5月至2012年5月对32例膀胱癌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随访4 ~60个月,平均34个月,均原位排尿,未发生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肾功能正常,无肾积水及输尿管扩张.结论 腹腔镜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创伤较小、术野清晰、操作方便、淋巴清扫彻底.原位回肠代膀胱通过负压和尿道的协同作用,可实现原位排尿,发生尿路损害及电解质紊乱的概率低,不失为膀胱根治性切除后尿流改道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选择性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脊髓损伤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经尿道选择性括约肌切断术20例,采用膀胱尿道造影尿流动力学同步检查,定位诊断和选择切断。术前间歇导尿控制尿路感染,术后辅以正确手法排尿。20例术后随访12~25个月。剩余尿量降至30ml以下,尿路感染控制,中段尿培养阳性率降至17.6%;BUN正常;11例肾盂输尿管扩张,积水改善;7例有膀胱输尿管返流者中,4例基本恢复,3例明显减轻;最大尿道闭合压平均下降6.31kPa;功能性尿道长度平均缩短1.89cm;11例尿失禁得到控制,6例无明显变化,3例加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3种正位新膀胱术式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方法胃代膀胱术后患者38例、回肠代膀胱术后31例、乙状结肠代膀胱术后33例,术后1~3个月随访患者排尿状况、上尿路B超、肾图或IVU检查、尿动力学检查,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疗效。结果胃代膀胱术后排尿通畅性较好,最大尿流率(17.2±6.2)ml/s,尿路感染发生率5%,膀胱容量(230±56)ml、尿失禁26%、遗尿21%;回肠代膀胱术和乙状结肠代膀胱术后膀胱容量分别为(320±70)ml、(300±60)ml,尿失禁分别为6%、9%,遗尿分别为6%、9%;上尿路梗阻和返流发生率均较低,与胃代膀胱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代膀胱术术后膀胱贮尿功能良好,以回肠代膀胱术和乙状结肠代膀胱术后功能更好,胃代膀胱术由于其胃壁的生理特点在新膀胱抗感染和排尿功能方面满意。  相似文献   

18.
分别采用四种可控性膀胱术治疗膀胱肿瘤或严重膀胱功能障碍及尿道病变患者23例。随访20例,3例术后出现腹壁造口处漏尿,2例经手术处理治愈,1例长期保留尿管。术后可控性良好,插管顺利19例,膀胱容量出院时250~400ml,1年后500~850ml,无输尿管肾盂返流,肾功能均获改善或稳定。认为可控性回结肠膀胱为膀胱替代及尿液转流较好的术式,HemiKock膀胱及液压回肠瓣亦有一定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改良Kock回肠代膀胱术的优缺点,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浸润性膀胱癌患者51例(T2N0M0 37例,T3N0M0 14例,病理分级Ⅱ-Ⅲ级),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行改良Kock回肠膀胱术,包括缩短输入段凹肠,重建储尿囊,代膀胱低位与尿道吻合,恢复原有排尿通道。结果51例手术时间5.5~8.5h,平均6.5h。术中出血量300—1200ml,平均650ml,术中输血31例。围手术期发生应激性溃疡6例;术后发生输尿管支架管拔除安道漏尿1例,经再次引流后痊愈;其余44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6—8个月北于肿瘤广泛转移4例,余47例随访8—32个月存活,患者无腰腹胀痛、发热及血尿,B超及泌尿系造影显示储尿囊形态规则,2例患者存在输尿管返流,但无肾功能损害。术后6个月内患者白天均可完全控尿,夜间尿失禁6例。结论改良Kock回肠代膀胱术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术后并发症少,符合生理性排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体外协助尿流改道的腹腔镜全膀胱根治性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2006年6月~2012年6月施行体外协助尿流改道的腹腔镜全膀胱根治性切除术28例,全膀胱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标本自下腹部小切口取出,体外协助尿流改道采用回肠膀胱术(Bricker手术)和原位回肠新膀胱2种术式,其中Bricker手术22例、原位回肠新膀胱术6例.结果 均一次手术成功,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清除及全膀胱切除手术时间150~240 min,平均180 min;体外协助尿流改道时间90~270 min,平均150 min;术中出血200 ~900 ml,平均350 ml;肠功能恢复时间3~4d.6例原位回肠新膀胱2~4周拔除导尿管,能正常排尿,无尿潴留和肾功能损害发生.26例随访6~36个月,平均15个月,1例术后23个月死于复发及远处广泛转移,2例死于其他内科疾病,其余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体外协助尿流改道的腹腔镜全膀胱根治性切除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