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多药耐药基因与膀胱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药耐药基因与膀胱癌吴长利,马腾骧肿瘤化疗是肿瘤临床治疗的一个重要治疗手段。然而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的抗药性是癌症化疗失败的重要因素[1]。肿瘤细胞抗药类型较多,至少涉及以下几种抗药机制[2]:(1)多药耐药基因(MDRgene)的过度表达;(2)...  相似文献   

2.
多药耐药基因在人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定量检测了3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PHC)患者癌组织周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水平,其中5例患者术前经肝动脉插管化疗。结果显示:PHC癌组织中mdr1基因表达较癌周组织高;术前行化疗者癌组织中mdr1基因过度表达,同时其癌周组织中mdr1的表达较未化疗的癌周组织高。我们认为mdr1基因过度表达在PHC内在性或获得性药物碱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探讨5种多药耐药(MDR)基因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建立MDR的基因诊断标准。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RT-PCR)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组织中5种MDR基因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用四氮唑蓝快速比色(MTT)法检测抗癌药物对肝癌原代细胞的IC50值。结果 肝癌耐药涉及mdr1,MRP,LRP,GSTp1和TopoⅡα基因,mdr1 mRNA≥0.5、MRPmRNA≥0.6、LRP mrnA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肝癌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5种多药耐药(MDR)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建立MDR的基因诊断标准。方法 用逆转录PCR、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组织中5种MDR基因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用MTT法检测抗癌药物对肝癌原代细胞的IC50值。结果 肝癌耐药涉及mdr1、MRP、LRP、GSTP1和TopoⅡα基因。mdr1 mRNA≥0.5、MRP mRNA≥0.6、LRP mRNA≥0.8、GSTP1 mRNA≥0.7T TopoⅡαmRNA≤0.4为耐药联合诊断标准,符合率为98.00%。结论 多重MDR是肝癌耐药的主要形式。用逆转录PCR方法联合检测5种MDR基因mRNA表达在肝癌化疗敏感性预测中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多药耐药基因在人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定量检测了3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PHC)患者癌组织及癌周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mdrl)表达水平,其中5例患者术前经肝动脉插管化疗。结果显示:PHC癌组织中mdrl基因表达较癌周组织高;术前行化疗者癌组织中mdrl基因过度表达,同时其癌周组织中mdrl的表达较未化疗的癌周组织高。我们认为mdrl基因的过度表达在PHC内在性或获得性药物耐受的产生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应用逆转录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以β-微球蛋白基因为内对照,对28例术前未接受化疗的膀胱癌标本及12例正常膀胱粘膜MD1基因的表达进行了分析,82.1%(23/28)膀胱癌和41.7%(5/12)正常膀胱粘膜在167bp处显示MDR1基因特异的扩增片段,全部标本在120bp处显示β-微球蛋白基因特异的扩增片段。结果表明,膀胱癌及正常膀胱粘膜存在内源性MDR1基因的表达,从而提示膀胱癌患者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差异可能与其MDR1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同时证实RT-PCR技术是一种灵敏的,可靠的MDR1基因表达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转bak基因促膀胱癌多药耐药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转入bak基因对膀胱癌多药耐药 (MDR)细胞的杀伤效果 ,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用脂质体将bak基因导入MDR细胞 ,通过原位杂交法检测bakmRNA的表达 ,SABC免疫组化法分析bak和bcl 2的表达。采用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 结果 bak基因可成功转入MDR细胞 ,转染第 3天bakmR NA阳性率 64 % ,bak表达阳性率 60 % ,明显高于对照组 ;转染后细胞中bcl 2表达显著减少 ,P <0 .0 5。转染第 4天EJ/bak细胞抑制率 32 % ,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细胞周期分析可见凋亡峰 ,凋亡率 35 %。凋亡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形成凋亡小体。 结论 转入bak基因可显著促进MDR细胞的凋亡 ,其作用机制与下调bcl 2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基因(MDR1)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MRP)在食管癌、贲门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对29例食管癌、贲门癌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DR1和MRP的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 癌组织中MDR1阳性率为65.5%,高于癌旁组织中MDR1的阳性率,为37.9%(P<0.05),癌组织MDR1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癌组织的MRP阳性率为48.3%,高于癌旁组织(27.6%),但无差异(P>0.05),而癌组织MRPmRNA表达水平与癌旁组织比较则有差异(P<0.05);中、低分化肿瘤的MDR1和MRP表达阳性率增高,两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高分化肿瘤(P<0.05)。 结论食管、贲门癌具有内源性多药耐药性;MDR1和MRP表达与食管、贲门癌的组织学类型及TNM分期无关,但可反映其肿瘤组织分化不良的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P-糖蛋白(P-gp)、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胸苷酸合成酶(TS)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胃癌组织和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GST-π、P-gp、Topo-Ⅱ、TS和MRP的表达,并结合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GST-π、P-gp、Topo-Ⅱ、TS和MR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依次为72.9%(35/48)、56.3%(27/48)、83.3%(40/48)、41.7%(20/48)和39.6%(19/48),而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其表达阳性率依次为10.0%(1/10)、0(0/10)、0(0/10)、0(0/10),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ST-π:P〈0.01,P-gp:P〈0.01,Topo-Ⅱ:P〈0.01,TS:P〈0.05,MRP:P〈0.05);它们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小、侵袭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0.01)。结论GST-π、P-gp、Topo-Ⅱ、TS和MRP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是胃癌多药耐药产生的基础。GST-π、P-gP、Topo-Ⅱ、TS和MRP的联合检测可用于指导临床合理选择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多药耐药基因MDR1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有几种,其中最主要的是多药耐药基因MDR1。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30例原发性肝癌(PHC)癌组织和癌周组织中MDR1的表达产物Pgp(P-gly-coprotein,PgP),结果显示,PHC癌组织中MDR1基因表达阳性率(60.0%)远较癌周组织高(23.3%)。化疗后肿瘤组织MDR1阳性率(88.9%)较未化疗瘤的癌组织(47.6%)高。结合临床资料分析,MDR1基因的过度表达在我国PHC的内在性和获得性药物耐受产生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关键词:##4多药耐药基因;;原发性肝癌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探讨基因治疗膀脱癌的新途径,使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反义寡聚核苷酸(ASODN)作用于膀优癌细胞系BIU-87。方法应用细胞生长曲线和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检测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ASOND(30urn)处理组细胞与对照组比较生长曲线差异有显著性,增殖显著受抑(P<0.05),PCNA蛋白表达完全抑制。而SODN组则无此作用(P>0.05)。结论PCNA反义寡聚核苷酸可以显著抑制BIU-87细胞体外增殖活性,其抑制作用可能通过阻断PCNA蛋白表达实现。  相似文献   

12.
PCNA反义cDNA基因转导抑制人膀胱癌细胞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因反义cDNA对人膀胱癌细胞体外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 构建PCNA反义cDNA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膀胱癌DJ细胞,通过细胞生长曲线、MTT比色分析、H^3-TdR掺入法检测癌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FCM)分析细胞周期时相变化,SABC免疫组化观察癌细胞PCN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PCNA反义cDNA导入后,膀胱癌DJ细胞生长速率显著减慢(P<0.01),增殖活性抑制率59.02%(P<0.05),DNA合成速率降低52.31%(P<0.01),S期细胞减少,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PCNA蛋白表达显著减弱(P<0.05),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PCNA反义cDNA基因转导能有效抑制膀胱癌细胞的PCNA蛋白表达及体外增殖活性,为肿瘤基因治疗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反义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基因对膀胱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脂质体介导PCNA反义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膀胱癌EJ细胞 72h后 ,G41 8筛选 4周获得亚克隆细胞株EJ/AP ,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法检测PCNA基因表达 ,噻唑蓝 (MTT)比色分析、3H 胸腺嘧啶核苷 (3H TdR)掺入法、流式细胞仪、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癌细胞体外增殖活性。结果 同EJ细胞比较 ,所获亚克隆EJ/AP中PCNA蛋白及mRNA表达完全抑制 ,癌细胞体外增殖活性抑制 49.38% (P <0 .0 5) ,DNA合成速率降低 47.71 % (P <0 .0 1 ) ,细胞周期阻滞于G0 /G1 期 ,克隆形成能力抑制 64 .73 % (P <0 .0 1 )。结论 稳定转染反义PCNA基因能有效抑制膀胱癌细胞体外增殖活性 ,有望成为膀胱癌基因治疗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防治移植物动脉硬化的途径。方法 通过大鼠胸腹主动脉移植简化模型 ,用各种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寡核苷酸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大鼠胸主动脉后 ,移植到大鼠腹主动脉 ,于术后 15、3 0和 60d取移植动脉作病理学检查及PCNA逆转录PCR检测。结果 病理学结果示 ,在 3个时相点 ,反义寡核苷酸组移植动脉再狭窄率 (8.3 %、12 .4%、19.5 %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逆转录PCR结果显示 ,在 3个时相点 ,反义寡核苷酸组PCNAmRNA的表达(5 9.2 4、80 .16、18.5 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PCNA反义寡核苷酸可明显抑制移植动脉PCNA蛋白的表达 ,抑制动脉内膜增生 ,防治移植物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反义cDNA对人膀胱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生长的影响。 方法 脂质体介导反义PC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人膀胱癌EJ细胞后 ,接种到裸鼠皮下组织 ,观察体内致瘤及生长情况 ;免疫组化检测瘤体PCNA蛋白表达 ,RT PCR分析瘤体PCNA、wt p5 3、c myc基因mRNA水平 ;并进行瘤体病理学评估。  结果 反义PCNAcDNA导入后 ,EJ细胞体内致瘤活性降低 ,同对照组比较瘤体体积缩小 5 4 .2 3% (P <0 .0 5 ) ,重量减轻 4 2 .5 4 % (P <0 .0 1) ,瘤组织PCNA蛋白及mRNA水平分别减少 6 1.6 2 % (P <0 .0 1)和 72 .13% (P <0 .0 1) ,c myc基因表达下调4 7.34% (P <0 .0 1) ,wt p5 3表达活性无显著性改变 (P >0 .0 5 ) ,瘤体病理学特征改善。  结论 转导反义PCNAcDNA能有效逆转肿瘤的恶性表型 ,是膀胱癌基因治疗的合理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6.
PCNA反义寡核苷酸抑制人膀胱癌EJ细胞增殖活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全硫代修饰型PCNA反义寡核苷酸(ASO)对人膀胱癌EJ细胞体外增殖活性及裸鼠体内致瘤性的影响。方法 PCNA-ASO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EJ细胞后,运用细胞计数,MTT法,^3H-TdR掺入试验,流式细胞术(FCM),克隆形成率(CF),SABC免疫组化,建立裸鼠动物模型等方法分析其体内外抗瘤活性及机制。结果 在脂质体介导下,0.4-2.0μmol/L PCNA-ASO对人膀胱癌EJ细胞  相似文献   

17.
Wu ZJ  Zhu Y  Shi D  Zheng SS  Li DW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7):426-429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反义寡核苷酸(AODN)防止移植血管狭窄的作用。方法 将同一只兔的左、右髂外动脉(各1 0cm)对换移植,移植血管用PDGF- AODN和PCNA -AODN转染;移植血管病理切片后测量其内膜厚度、内膜面积和移植血管狭窄率,并分别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PDGF和PCNA阳性细胞数。结果 PDGF- AODN加PCNA- AODN组的移植血管内膜厚度、内膜面积、管腔狭窄程度和PDGF阳性细胞及PCNA阳性细胞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1),而且亦明显低于单独转染PDGF- AODN组或PCNA -AODN组(P<0. 05 ),PDGF AODN组和PCNA AODN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 05 )。结论 联合应用PDGF AODN和PCNA- AODN能有效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阻止内膜增生,防止移植血管狭窄。  相似文献   

18.
19.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不同类型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 ,以及与复发、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抗 PCNA单克隆抗体 (小鼠IgGza型 ) ,对 61例脑胶质瘤患者病理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不同类型胶质瘤PCNA标记指数进行差异分析。结果 不同类型胶质瘤的PCNA标记指数 (LI)不同 ,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增高而增大 ,两者呈显著正相关 (r =0 .895 ,P <0 .0 1) ,各级别间LI的差异非常有显著性 (P <0 .0 1) ;死亡组与存活组间LI差异有显著性 ;肿瘤首发与否、性别、年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恶性程度、PCNA标记指数和放疗与否与预后相关 (P <0 .0 5 )。结论 PCNA可以作为提示胶质瘤预后的指标 ,对确定胶质瘤的生物学特性和肿瘤的分级有指导作用。不同恶性程度胶质瘤间LI差异有显著性 ,与恶性程度正相关 ,与胶质瘤的预后关系密切 ,PCNA的过度表达提示肿瘤恶性程度高 ,预后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反义寡核苷酸(ASO)对人不同恶性肿瘤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PCNA—ASO在脂质体(1ipofectin)介导下转染膀胱癌EJ细胞、结肠癌HCT—8细胞、肺癌GLC—82细胞及恶性胶质瘤BT—325细胞,运用细胞计数、MTT、流式细胞术、克隆形成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其抗瘤活性及机制。结果:PCNA—ASO对上述4种肿瘤细胞的体外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不同细胞敏感性差异较大,其中以GLC—82细胞最敏感,HCT—8细胞最不敏感;4种细胞生长均受阻于Gl期。结论:PCNA在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中是必需的。PCNA—ASO体外对不同肿瘤细胞具有抗瘤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