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ICAM-1和VCAM-1测定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动态监测56例肾移植患者术后sICAM1和sVCAM1水平的变化。结果肾移植患者术后sICAM1和sVCAM1水平呈规律性变化,急性排斥反应组sICAM1为(390.6±91.0)ng/ml,sVCAM1为(1957.1±403.1)ng/ml,明显高于移植肾功能稳定组的(137.3±16.8)ng/ml、(1118.4±210.4)ng/ml和CsA肾中毒组的(132.7±24.8)ng/ml、(1285.8±270.5)ng/m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sICAM1和sVCAM1可以作为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免疫学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肾移植患者长期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 及丙型肝炎病毒(HCV) 感染对肾移植患者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 对80 例感染HBV、HCV 者肾移植术后肝病及排斥的发生情况、死亡原因及长期存活率进行分析。结果 移植后慢性肝病发生率为21 .25% , 死亡率为18 .75 % , 显著高于非感染组(1 .19 % , P< 0.01) ;HCV 组超急性排斥及加速性排斥的发生率(6 .06% ,9 .09 % ) 显著高于非感染组(0 .72 % ,2 .74 % ; P< 0 .01 , P< 0 .05)。结论 HBV及HCV感染显著影响肾移植受者的长期存活率; 移植后肝病及感染是其主要死因; 对HBV 及HCV 感染患者应采取合理的免疫抑制治疗。  相似文献   

3.
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肾移植患者长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肾移植患者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 对80例感染HBV、HCV者肾移植术后肝病及排斥的发生情况、死亡原因及长期存活率进行分析。结果 移植后慢性肝病发生率为21.25%,死亡率为18.75%,显著高于非感染组(1.19%,P〈0.01);HCV组超急性排斥及加速性排斥的发生率(6.06%,9.09%)显著高于非感染组(0.72%,2.74%;P〈0.0  相似文献   

4.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以HCMV感染与排斥反应的关系。65例肾移植受者中HCMV感染者39例,其排斥的发生率为48.7%,未感染组则为15.4%。对未发生排斥反应的15对肾移植患者进行配对研究,结果表明:HCMV感染组排斥发生率为40%;未感染组则为13.3%,P〈0.01。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血清可溶性HLAI类抗原(sHLAI) 与肾移植受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及感染的关系。 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动态监测36 例肾移植受者sHLAI水平。 结果 尿毒症组sHLAI水平为(2-94±0-34)μ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76±0-33)μg/L(P< 0-05) 。移植后功能稳定组sHLA降至(0-63±0-31 )μg/L,显著低于尿毒症组( P<0-05)。sHLAI在发生排斥反应前3 天及感染后5~7 天显著升高。 结论 sHLAI可作为监测肾移植受者急性排斥反应和感染的参数。  相似文献   

6.
移植肾超急性排斥患者近期内再移植九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种尸体肾移植后发生的超急性排斥(HAR)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多以移植肾被切除、恢复血液透析为结局。自1994年起我们对9例发生HAR的患者在短期内再次移植另一供者的肾脏,7例获得成功。临床资料1994年4月至1996年3月共发生HAR18例,有9例在近期内再次行肾移植。9例中,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31~55岁,首次移植5例,再次移植4例。供、受者ABO血型相符8例,不符1例,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1例为0.12,8例为0.01~0.06。3例进行了HLAA、B、DR位点配型,1…  相似文献   

7.
氨甲酰血红蛋白在评价血液透析充分性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氨甲酰血红蛋白( Car Hb) 在血液透析( H D) 充分性中的意义。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正常对照组36 例,非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51 例和 H D 患者30 例 Car Hb 含量( 以每克血红蛋白含氨甲酰缬氨酸微克数,μg C V/g Hb 表示) 。 H D 组 Car Hb 含量与尿素清除指数( Kt/ V) 、尿素降低率( U R R) 、平均时间尿素浓度( T A Curea) 和校正蛋白质分解率(n P C R) 作相关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300 ±61) 比较, H D 组 Car Hb 含量(1025 ±289) 显著升高( P< 001) ,但显著低于非透析组(1399 ±520)( P< 001) ; Kt/ V≤11 组 Car Hb 显著高于 Kt/ V> 11 组[(1350 ±310)vs.(886±120) , P< 001] ; Car Hb 与 Kt/ V, U R R 呈负相关,但与 T A Curea 正相关。当 Kt/ V> 11 ,n P C R< 10 g· Kg1·d1 组 Car Hb 显著高于n P C R≥10 g· Kg1·d1 组[(965 ±83)vs.(815 ±104) , P  相似文献   

8.
CsA顺序用药对肾移植长期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sA顺序用药对肾移植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32例肾移植患者术后立即应用OKT3,并以同期56例术后立即应用CsA的患者为对照。结果:OKT3组及CsA组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分别为34.4%和64.3%(P〈0.01),难治性排斥反应发生率OKT3组为9.1%,CsA组为30.6%(P〈0.05)。术后首次AR发生时间,CsA组为13.1±1.3d,OKT3组为22.5±3  相似文献   

9.
再次肾移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影响再次肾移植效果的因素。方法 对再次肾移植的43例患者按术后用药方案的不同分2个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急性排斥反应(AR)的发生率为27.9%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的发生率为23.3%,移植后人/肾、1、3、5年存活率分别为82.4%/64.7%、78.3%/60.9%、66.7%/55.5%。环孢素A(CsA)组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组人/肾1年存活率分别为77.8%/55.6%  相似文献   

10.
活性同种带瓣主动脉补片重建法乐四联症右室流出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评价活性同种主动脉(CVAH)补片重建法乐四联症(TOF)右室流出道(RVOT)的临床效果。以保留无冠瓣及二尖瓣大瓣的CVAH重建RVOT40例。关胸前测定各心腔压力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结论:关胸前测压,CVAH组与对照组右室收缩压/左室收缩压(RVSP/LVSP)分别为0.49±0.09和0.62±0.13(t=4.80,P<0.001);RVSP分别为6.30±1.36kPa和7.88±2.34kPa(t=30.77,P<0.001);右室—肺动脉压力阶差(RV—PAPG)分别为0.97±0.79kPa和3.29±1.97kPa(t=6.69,P<0.001);中心静脉压(CVP)分别为1.32±0.24kPa和2.06±0.51kPa(t=8.21,P<0.001)。CVAH组血流动学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CVAH组手术死亡1例(2.5%),余39例全部随访28.3±18.1(6~66)个月,无远期死亡,心功能恢复优良。多普勒超声显示术后肺动脉反流轻微,CVAH无失功及钙化。结论:带瓣CVAH是理想的RVOT重建材料,血流动力学效果优良,可以最大限度加宽RVOT和减轻肺动脉反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