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膀胱癌P35过度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2.
通过免疫组化ABC法,对50例手术切除或活检的膀胱癌标本石蜡切片进行P_(53)基因表达的研究。结果表明:膀胱P_(53)蛋白过度表达率为42%(21/50),其中PT_240%(12/30),PT_382%(9/11),PT_a,PT_1为0;G_232%(8/25),G_372%(13/17),G_1为0。随访25例患者,13例P_(53)阳性过度表达,其中有76%(10/13)有复发转移,而单纯复发者只占23%(3/13)。13例P_(53)阳性表达者平均存活时间22.6个月/例,12例P_(53)阴性表达者平均存活63.7个月/例。P<0.01。  相似文献   

3.
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5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25例呈阳性表达,而正常膀胱粘膜未见表达,ICAM-1阳性表达的组织中常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ICAM-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2.37%,其阳性率在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ICAM-1在膀胱肿瘤中的表达与机体抗肿瘤免疫有关,同时可作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膀胱癌组织E-CD/cat复合体和细胞凋亡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皮钙粘黏附素/cat(E CD/cat)复合体的表达和细胞凋亡与膀胱癌恶性程度、浸润深度及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DNA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8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E CD/cat复合体和细胞凋亡指数(AI)的表达情况。结果:①E CD/cat复合体的异常表达与膀胱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显著关系(P<0.05),复发组E CD异常表达率(75.8%)显著高于未复发组的异常表达率(31.2%,P<0.01)。②AI与膀胱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与复发有显著关系(P<0.05)。③E CD正常表达组AI显著低于E CD异常表达组(P<0.01);E CD/cat复合体正常表达与AI存在负相关(r=-0.9320,P<0.01)。结论:E CD/cat复合体和AI均可作为评估膀胱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E CD/cat复合体可能对细胞凋亡的发生起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的微血管计数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肿瘤组织的血管生成与肿瘤转移及复发的关系,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28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及临床意义。结果发现,呈乳头状生长的肿瘤组织微血管分布于乳头中心髓质部分,而浸润生长者则为弥散分布。组织学分级G1和G2间的微血管密度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二者与G3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有局部淋巴结转移组的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无局部淋巴结转移组(P<0.001);微血管计数与肿瘤的生长方式、单发与多发无关。提示微血管计数对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及对盆腔局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性是一种好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钙粘素E(Ecad)和α连接素(αcat)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Ecad和αcat的表达。结果59例中Ecad及αcat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58%和66%,其中52例肿瘤组织(88%)二者同时正常或异常表达,二者表达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Ecad及αcat在Ⅰ、Ⅱ、Ⅲ级肿瘤中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18%,47%,79%和18%,58%,90%;在Tis~T1,T2~4肿瘤中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16%,78%和26%,85%。二者的异常表达率在肿瘤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等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Ecad和αcat的异常表达在膀胱肿瘤的恶性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二者均可作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受体7(CXCR7)蛋白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生物学行为及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择14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30例正常膀胱组织标本:肿瘤标本中非肌层浸润性癌104例,肌层浸润性癌44例;G147例、G2 73例、G3 28例;单发肿瘤89例,多发肿瘤59例;非肌层浸润性癌中未复发40例,复发64例.采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膀胱癌和正常组织中CXCR7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正常组织中CXCR7蛋白的表达水平为10.0%(3/30),肿瘤组织为85.1%(126/148);单发及多发肿瘤CXCR7蛋白高表达率分别为49.4%(44/89)和71.2%(42/59),G1、G2、G3膀胱癌CXCR7蛋白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4.0%(16/47)、65.8%(48/73)、78.6%(22/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肌层浸润性肿瘤和肌层浸润性肿瘤中CXCR7蛋白高表达阳性率为51.9%和72.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复发组与未复发组中CXCR7蛋白高表达阳性率为64.1%和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aplan-Merier曲线显示,CXCR7蛋白高表达组患者和CXCR7蛋白低表达组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CXCR7蛋白高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相关,提示CXCR7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存在相关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xpression of CXCR7 in bladder cancer and analyze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and relationship with bladder cancer recurrence. Methods The expressions of CXCR7 protein in 148 specimens of bladder cancer and 30 specimens of normal bladder tissues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was then analyzed.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CXCR7 protein was higher in bladder cancers than in the adjacent normal tissues (P<0.01). CXCR7 protein expression rates were 49. 4% and 71.2% in mutifocal tumors and unifocal tumors, while 34.0%, 65.8% and 78. 6% in G1, G2, and G3 tumors, respectively (P<0. 01). Expression of CXCR7 protein was higher in 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s than in 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s (72. 7% versus 51.9% ,P<0.05). In patients followed up for 2-95 months, CXCR7 protein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ce than with non-recurrence (64. 1% versus 32.5%, P<0.01). Kaplan-Meier analysis and the log-rark test showed that the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group of lower CXCR7 expression group and the higher expression group (P<0.01). Conclusions The expression of CXCR7 protein is high in bladder cancer and the analysis of CXCR7 protein expression is potentially valuable in prognostic evaluation of bladder cancers. CXCR7 may play a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bladder urothelial cell cancer.  相似文献   

8.
膀胱癌mdr-1 mRNA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浅表性膀胱癌MMC和BCG/MMC膀胱灌注疗效与mdr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追踪检测71例膀胱癌治疗前后的mdr1表达量。结果用MMC灌注者其复发肿瘤mdr1表达明显增加,而用BCG/MMC灌注则无明显增加;MMC组复发率42%,复发中位时间14.5个月;而BCG/MMC组复发率为24%,复发中位时间30.5个月。结论MMC可诱导膀胱癌产生MDR;BCG/MMC疗效明显优于MMC,尤其对mdr1阳性表达病例,且延缓癌细胞MDR增加。  相似文献   

9.
膀胱癌患者尿NMP22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尿核基质蛋白22(NMP22)在膀胱癌诊断和预后判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18例膀胱癌和20例泌尿系良性疾病患者尿液中NMP22值,及1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尿NMP22值。结果:18例膀胱癌患者尿NMP22的中位值为44.3IU/L,20例泌尿系良性疾病患者尿NMP22的中位值为5.8IU/L,二者相比判别有显著性意义(P<0.02)。以10IU/L为临界值,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性为83%,特异性为70%,阴性预测值为82%。1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尿NMP22中位值为7.8IU/L,与术前相比明显下降(P<0.01)。尿NMP22在肿瘤分级间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尿NMP22作为一种灵敏、简便的早期诊断膀胱癌的瘤标,对于预后判断可能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上皮钙粘附素和树突细胞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膀胱癌中树突细胞(DC)和上皮钙粘附素(E-cd)的表达及其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E-cd和DC。结果:69例膀胱癌中35例E-cd正常表达(50.7%),22例DC正常表达(31.9%),E-cd正常表达率在Ⅰ,Ⅱ,和Ⅲ级肿瘤中分别为72.2%,65.2%和25.0%,在Tis ̄1期和T2 ̄4期肿瘤中分别为78.8%和25.0%。DC正常表达率在Ⅰ、Ⅱ  相似文献   

11.
钙粘素E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钙粘素E(E-cadher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钙粘素E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5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34例出现钙粘素E表达异常(5763%),其异常表达率在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等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钙粘素E的表达异常与膀胱肿瘤的恶性进展有关,可作为判断肿瘤复发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DNA拓扑异构酶Ⅱ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与膀胱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多药耐药的关系。方法应用抗DNA拓扑异构酶Ⅱ单克隆抗体SWT3D1对6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DNA拓扑异构酶Ⅱ增殖指数随肿瘤细胞分级增高而逐步升高,G1、G2、G3分别为(56±17)%、(137±102)%、(232±157)%(P<005),TOPOⅡ在膀胱癌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复发无相关性(P>005)。结论TOPOⅡ指数与膀胱癌的生物学特性相关,可作为恶性度较客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16及Rb基因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16及Rb基因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显示:59例中P16及Rb基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46%、7119%,其中11例肿瘤组织(1864%)P16及Rb基因均阳性表达,未发现同一肿瘤组织中同时存在P16及Rb基因的表达缺失。P16及Rb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在肿瘤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差异中均有显著性(P<005)。结果提示:P16及Rb基因的异常表达在膀胱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膀胱肿瘤中P16及Rb基因同时表达缺失是少见现象  相似文献   

14.
Fas配体在膀胱肿瘤细胞系免疫逃逸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膀胱肿瘤细胞系的免疫逃逸机制。 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膀胱癌细胞系BIU 87中Fas配体 (FasL)的表达 ,应用BIU 87与JurkatT淋巴细胞共培养的方法体外研究FasL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的作用。 结果 膀胱癌细胞系BIU 87FasL表达阳性。BIU 87与JurkatT淋巴细胞共培养T细胞凋亡率为 (33.2± 6 .5 ) % ,应用抗体NOK 2中和BIU 87细胞FasL后 ,T细胞凋亡率减少为 (10 .1± 2 .7) % ,两组相比 ,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 膀胱肿瘤细胞系可能通过表达FasL主动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从而在膀胱肿瘤的免疫逃逸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膀胱移行细胞癌VEGF表达及与血管形成定量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其与血管形成定量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2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及8例正常膀胱组织中VEGF进行检测,并对其在30例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表达与血管形成定量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正常膀胱组织均为阴性反应,膀胱癌组织中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6%。低分化和浸润性癌中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高分化和表浅性癌组(P<005),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血管形成定量与VEGF表达密切相关(P<001)。结果提示:VEGF表达对膀胱癌生物学行为有重要影响。VEGF是膀胱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一个主要血管生成因子,VEGF蛋白表达和血管形成定量有可能成为预测膀胱癌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探讨肿瘤免疫逃避与膀胱发生、侵袭及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14例膀胱腺癌,34例移行细胞癌及10例慢性单纯性膀胱炎石蜡切片中Fas配体的表达情况。结果SCC中FasL无表达;AC8例表达、TCC20例明显表达且与组织类型无关;FasL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复发密切相关,而与TCC的病理分级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17.
c—erbB—2,H—ras和P53,Rb基因在膀胱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癌基因,抑癌基因在评估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中的意义,应用免疫组化法对9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癌基因cerbB2、Hras及抑癌基因P53、Rb的表达产物进行检测。结果显示cerbB2、Hras和P53的表达率分别为26%、24%和48%,Rb的失表达率为31%。大多数(69%)肿瘤有上述癌基因和(或)抑癌基因的表达异常,其中38%的肿瘤同时有多个基因的表达异常,多基因表达异常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复发及5年生存率关系极为密切。提示肿瘤的多基因分析比单基因分析更有价值,多基因表达异常是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的一个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求与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告后相关的新诊断方法。方法以SABC免疫组化及亲和组化法研究8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微血管计数及其与病理分级。预后的关系。结果BEGF表达强度、微血管计数在Ⅲ与Ⅰ级癌间、在有复发、转移及5年死亡组与无复发、转移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VEGF表达、微血管计数在Ⅲ级癌组、在有复发、转移及5年死亡组有相关性。结论VEGF是血管形成的重要因子。VEGF高级表达.微血管计数高是辅助预测膀胱癌患者预后不佳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9.
膀胱非移行细胞肿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Li Z  Zhang S  Qi F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1):29-31
目的 探讨膀胱非移行细胞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高该类肿瘤患者的生存率。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0年1月 ̄1997年12月收治的膀胱非移行细胞肿瘤18例,其中良性非移行细胞肿瘤3例,恶性非移行细胞肿瘤15例,临床分期T3以上11例。比较了该类肿瘤采用膀胱全切、膀胱部分切除和姑息治疗条件下的生存率。结果 3例良性非移行细胞肿瘤存活至今。随访14例恶性非移行细胞肿瘤术后1、3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85.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