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减数磨牙替代常规减数前磨牙矫治的可行性。方法:60例减数磨牙矫治病例再评价,按传统的设计认定42例可归于减数前磨牙模式,占70%。其中男12例,女30例;年龄15~40岁,平均26岁;安氏Ⅲ类18例、安氏Ⅱ类11例、安氏Ⅰ类13例。采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矫治方法均采用颌间分段分次先Ⅲ类后Ⅱ类牵引进行矫治。结果:矫治期最短7个月,最长28个月,平均18个月。全部病例均获得理想的侧貌改变。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建立尖牙、磨牙的中性关系和良好的尖窝锁结关系。结论:设计减数磨牙矫治并保全28个牙齿的治疗理念对于解决牙弓后段存在的问题及避免减数前磨牙的弊端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安氏Ⅰ类错[牙合]第一磨牙缺失的病人矫治前后面部高度变化,了解第一磨牙缺失后对面部高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5例安氏Ⅰ类错[牙合]第一磨牙缺失的病人为实验组,采用拔除未缺牙侧的第一前磨牙,用方丝弓矫治技术近移第二磨牙;对照组为未缺失第一磨牙的安氏Ⅰ类错[牙合]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的15例病人,对矫治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病人的头影测量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矫治后面部高度两组均呈显著性增加且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安氏Ⅰ类错[牙合]第一磨牙缺失与否经正畸拔牙矫治后对面部高度均增加且无明显差异。在正畸治疗中不但要增强磨牙的前后向支抗,还要重视垂直向支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对称拔牙(拔除四个前磨牙)与非对称拔牙(拔除两个上颌前磨牙和一个下颌前磨牙)矫治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对牙关系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例已矫治完成的因单侧下颌磨牙远中错位所致的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患者,根据拔牙模式分为对称拔牙组和非对称拔牙组,每组各10例.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模型应用PAR(Peer A...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安氏Ⅰ类错第一磨牙缺失的病人矫治前后面部高度变化,了解第一磨牙缺失后对面部高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5例安氏Ⅰ类错第一磨牙缺失的病人为实验组,采用拔除未缺牙侧的第一前磨牙,用方丝弓矫治技术近移第二磨牙;对照组为未缺失第一磨牙的安氏Ⅰ类错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的15例病人,对矫治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病人的头影测量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矫治后面部高度两组均呈显著性增加且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安氏Ⅰ类错第一磨牙缺失与否经正畸拔牙矫治后对面部高度均增加且无明显差异。在正畸治疗中不但要增强磨牙的前后向支抗,还要重视垂直向支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安氏Ⅰ类错He患者拔除第一前磨牙与不拔牙矫治后面部高度的变化的比较。方法:选择27例安氏Ⅰ类错He拔除四个第一前磨牙患者,21例安氏Ⅰ类不拔牙患者,应用X线头影测量进行分析,其结果经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矫治前后两组患者大多数投影测量项目显示矫治后面部高度呈非常显著性增加且两组之间无明显区别。结论:安氏Ⅰ类错He患者拔除四个第一前磨牙矫治与不拔牙矫治后面部高度均增加且无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PAR指数评价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矫治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分为4组:不拔牙组、拔上下颌第一前磨牙组、拔上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组、拔上颌第一前磨牙组,采用PAR指数对4组患者矫治前后的牙齿排列、颊侧咬合关系、覆盖、覆及中线情况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治疗前四组病例上前牙排列、下前牙排列及总分有差别;治疗后四组病例颊侧咬合关系、总分、权重总分有差别;第一组及第四组治疗前后中线分值没有差别,第四组治疗前后下牙列排列没有差别;四组病例权重总分差均大于22分,其中第三组权重分差比其他三组大,权重总分减少百分率均大于70%,第一组减少百分率较另外三组低。结论对于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经四种方式治疗后均能得到极大改善,但拔牙矫治较不拔牙矫治病例改善更为明显,以上颌拔除第一前磨牙,下颌拔除第二前磨牙改善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Begg技术拔牙矫治的颅面结构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X线头影测量对安氏Ⅱ类1分类Begg技术拔牙矫治病例的颅面硬组织改变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突出的变化是上下前牙突度和上前牙轴倾度的改善,以及颌骨突度的小量减小。表明Begg技术拔牙矫治可将前牙大量内收而使安氏Ⅱ类1分类错得到较高标准的矫治。同时发现对开张面型不利的平面和下颌平面角增大改变,以及支抗磨牙前移的现象,提示对严重上颌前突或拥挤的病例存在支抗不足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拔除第一磨牙矫治后第三磨牙萌出情况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拔牙方法矫治后第三磨牙萌出的情况,评价拔除第一磨牙矫治对第三磨牙萌出的影响.方法:选取拔除第一磨牙矫治、拔除第一前磨牙矫治和非拔牙矫治3组病例(上颌各20例、下颌各30例),对全颌曲面断层片中测得矫治前后第三磨牙萌出的各项评价指标变化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第三磨牙萌出间隙及其与牙冠近远中径的比值变化量在3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拔第一磨牙组大于拔第一前磨牙组和非拔牙组.(2)上颌第三磨牙萌出角度变化量在3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拔第一磨牙组大于拔第一前磨牙组和非拔牙组;下颌第三磨牙萌出角度的改变量在各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上颌拔除第一磨牙矫治较常规矫治能明显增加第三磨牙的萌出间隙并改善其萌出角度;下颌拔除第一磨牙矫治较常规矫治能明显增加第三磨牙萌出间隙,而对于第三磨牙萌出角度3组间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牙弓狭窄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畸形不拔牙矫治的可能性.方法对8例平均年龄为12.3岁、7|7未萌出的牙弓狭窄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畸形病例,采用方丝弓固定矫治器扩弓与推上磨牙向后相结合的方法的不拔牙矫治.结果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项目的比较显示,治疗后上颌中切牙的突度与轴倾度明显改善,上下颌骨关系相对协调,侧貌明显改善,前牙覆覆盖正常,磨牙关系Ⅰ类.结论在一定的适应证下,安氏Ⅱ类Ⅱ分类错畸形的不拔牙矫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一组不对称拔牙矫治病例,分析不同拔牙模式的矫治要点和临床处理方法.方法:28例不对称拔牙矫治病例,男3例,女25例,年龄11.5~33岁,平均18.1岁,均为第一磨牙严重龋坏或缺失病例,矫治设计拔除1个第一磨牙 3个前磨牙7例,拔除2个第一磨牙 2个前磨牙3例,拔除3个第一磨牙 1个前磨牙2例,单侧拔除1个第一磨牙10例,单颌拔除1个第一磨牙 1个前磨牙6例.结果:患者矫治时间为13~26个月,平均19.6个月,矫治结束时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正常,中线对齐,后牙尖窝交错关系,拔牙间隙完全关闭,侧貌协调.结论:对于不对称拔牙病例,要采用灵活的支抗控制及牙齿移动方法以获得最佳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安氏I类错[牙合]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后对支抗的不同需求,以及对咬合关系的影响。方法:选择安氏I类错[牙合]需减数治疗病例25例,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后,常规直丝弓矫治器矫治。结果:25例均获得正常覆耠覆盖,尖牙和磨牙中性关系,患者侧貌发生明显改变。结论:安氏I类错[牙合]非常规拔牙模式可消耗下颌支抗,保护上颌支抗,更好地维护了磨牙的中性关系,使疗程缩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上颌单颌拔牙与双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He的软硬组织改变的差异。方法 选择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33例,其中上颌拔除2个前磨牙(甲组)18例,双颌拔除4个前磨牙(乙组)15例,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其矫治前后的软硬组织的变化进行测量,分析其测量结果。结果 两组SNA、SNB、ANB矫治前后的变化无明显差异。乙组上切牙内收与上唇的变化更为显著,颏前点明显前移,下唇凸度明显减小,乙组面型突度改变较甲组更为显著。结论 上颌单颌拔牙适用于下唇和下切牙凸度小、下颌无拥挤或轻度拥挤的轻中度骨性和牙源性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双颌拔牙适用于中重度拥挤的中度骨性和牙源性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  相似文献   

13.
安氏Ⅱ^2类错He牙矫治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安氏Ⅱ2错拔牙矫治的因素,矫治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共收集安氏Ⅱ2类病例28例,分为非拔牙矫治16例,拔牙矫治12例两组,对两组的牙,软、硬组织头影测量及模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间仅有上颌拥挤量,上牙弓宽度,庞特双尖牙指数及反映上下颌骨前后向协调关系的指标APDI有意义。结论正畸医生对安氏Ⅱ2错拔牙矫治应慎重,临床上应对每个病例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牙弓狭窄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He畸形不拔牙矫治的可能性。方法:对8例平均年龄为12.3岁7/7未萌出的牙弓狭窄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He畸形病例,采用方丝弓固定矫治器扩弓与推上磨牙向后相结合的方法的不拔牙矫治。结果: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项目比较显示,治疗后上颌中切牙的突度与轴倾度明显改善,上下颌骨关系相对协调,侧貌 明显改善,前牙覆He正常正常,磨牙He关系Ⅰ类。结论:在一定的适应证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He畸形的不拔牙矫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多种非拔牙方法联合矫治重度牙列拥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种非拔牙方法联合矫治重度牙列拥挤的可能性。方法:选择面型较好的安氏Ⅰ类或Ⅱ类错He,牙列拥挤大于8mm的病例8例,进行方丝弓非拔牙矫治,非拔牙矫治的方法包括扩大牙弓、推磨牙向远中、唇向开展前牙、邻面去釉和旋转上颌第一磨牙。术前术后均拍摄X线头影测量片并进行分析。结果:通过2种或3种方法组合,成功地矫治8例重度拥挤病例,拥挤完全解除,术前术后X线头影测量显示无明显差异。结论:用多种非拔牙方法的组合能成功地矫治重度牙列拥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牙弓狭窄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不拔牙矫治的可能性。方法 对 8例平均年龄为 12 .3岁、7|7未萌出的牙弓狭窄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病例 ,采用方丝弓固定矫治器扩弓与推上磨牙向后相结合的方法的不拔牙矫治。结果 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项目的比较显示 ,治疗后上颌中切牙的突度与轴倾度明显改善 ,上下颌骨关系相对协调 ,侧貌明显改善 ,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 ,磨牙牙合关系Ⅰ类。结论 在一定的适应证下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的不拔牙矫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安氏Ⅱ2错拔牙矫治的因素,矫治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共收集安氏Ⅱ2类病例28例,分为非拔牙矫治16例,拔牙矫治12例两组,对两组的牙,软、硬组织头影测量及模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间仅有上颌拥挤量,上牙弓宽度,庞特双尖牙指数及反映上下颌骨前后向协调关系的指标APDI有意义。结论正畸医生对安氏Ⅱ2错拔牙矫治应慎重,临床上应对每个病例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8.
安氏Ⅱ~2错拔牙矫治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安氏Ⅱ2 错拔牙矫治的因素 ,矫治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 共收集安氏Ⅱ2 类病例 2 8例 ,分为非拔牙矫治 16例 ,拔牙矫治 12例两组 ,对两组的牙 ,软、硬组织头影测量及模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间仅有上颌拥挤量 ,上牙弓宽度 ,庞特双尖牙指数及反映上下颌骨前后向协调关系的指标APDI有意义。结论 正畸医生对安氏Ⅱ2 错拔牙矫治应慎重 ,临床上应对每个病例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安氏Ⅰ类错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后对支抗的不同需求,以及对咬合关系的影响。方法:选择安氏Ⅰ类错需减数治疗病例25例,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后,常规直丝弓矫治器矫治。结果:25例均获得正常覆覆盖,尖牙和磨牙中性关系,患者侧貌发生明显改变。结论:安氏Ⅰ类错非常规拔牙模式可消耗下颌支抗,保护上颌支抗,更好地维护了磨牙的中性关系,使疗程缩短。  相似文献   

20.
陈玉梅 《口腔正畸学》2004,11(3):144-144
安氏Ⅱ^1错He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错He畸形,口外弓作为一种有效的推磨牙往远中装置,临床上用来矫治远中磨牙关系,以达到中性,减少安氏Ⅱ^1错He的拔牙率,本文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行口外弓配合方丝弓矫治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