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影响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并获得随访的122例新发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复发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肿瘤分级、数目及直径与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有相关性,其中肿瘤分级与术后复发显著相关.结论 高龄、高级别、多发肿瘤以及直径>3.0 cm肿瘤更容易复发,其中级别的高低是影响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与预后。方法根据初发肿瘤大小、数目、分期、分级、手术方式以及化疗与否等指标对80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80例中,复发25例(31%),其中术后6个月内复发率为20%。初诊时为多发、直径大于3 cm、分级与分期高的肿瘤患者术后复发率分别高于单发、直径小于3 cm、分级及分期低的肿瘤患者,术后膀胱内灌药化疗对预防复发有一定的作用。结论肿瘤分期、分级高、多发肿瘤、直径大于3 cm肿瘤与膀胱癌术后复发有关,术后膀胱内灌注化疗对预防复发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ΔNp63、Ki-6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中的免疫组化表达及与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病理分期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用SP法对56例膀胱移行上皮癌病理切片行ΔNp63、Ki-67和VEGF免疫组化染色,将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病理分级、分期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TCCB中ΔNp63、Ki-67和VE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膀胱黏膜,在高级别、浸润性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级别、浅表性癌组织,在复发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初发组,在膀胱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预后之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ΔNp63与Ki-67、VEGF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ΔNp63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增殖和肿瘤血管生成发挥促癌作用,联合检测ΔNp63、Ki-67和VEGF多项肿瘤标记物可以更好地判断TCCB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TWIST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复发的关系。方法:膀胱尿路上皮癌标本65例,正常膀胱组织标本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标本组织中TWIST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5例膀胱癌组织和8例正常膀胱组织中TWIST阳性率分别为69.2%(45/65)和0,TWIST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的数目无关(U值分别为0.780、1.122、0.810,P>0.05),但与膀胱癌组织的组织分化程度、肿瘤的分期以及复发具有显著相关性(U值分别为8.375、3.277、2.255,P<0.05)。随着膀胱癌细胞分化越差,浸润越深,TWIST蛋白染色阳性率逐渐上升,TWIST阳性率升高,提示复发风险增加。结论:TWIST蛋白表达在膀胱癌组织中明显高于正常组织,TWIST蛋白表达与膀胱癌的分级、分期、复发有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数目无相关性。检测TWIST蛋白有助于膀胱癌的诊断与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病理分级、预后的膀胱移行细胞癌中树突状细胞(DC)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对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进行S-100蛋白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并用正常膀胱黏膜作为对照,随访3年观察预后.结果 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预后的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其DC数量相互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浅表型DC数量高于浸润型,I级高于Ⅱ级和Ⅲ级,膀胱癌组高于正常组,复发组低于未复发组.结论 DC在机体有肿瘤时作为抗原递呈者出现,其数量随着肿瘤病理分级的增高而降低.DC可以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肿瘤标志物,成为判断膀胱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膀胱癌患者行保留膀胱手术后复发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行保留膀胱手术治疗(膀胱部分切除或经尿道肿瘤切除)的452例初发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41例,女性111例,年龄(62.6±15.8)岁。所有患者均为初发膀胱肿瘤,术后病理证实为膀胱尿路上皮癌。所有患者随访2年,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吸烟史等)、肿瘤学特征(肿瘤数目、分期、分级)、术后治疗方案和术后复发频度。按2年内复发的频度分为无复发组(NR)、低复发组(LR,2年内复发1次)和高复发组(HR,2年内复发2次及以上),比较各组临床特征的差异。对2年内有复发的低级别肿瘤患者按照复发后肿瘤分级是否改变分组,又分为无进展组(2年内肿瘤分级未增高)和进展组(2年内肿瘤分级增高),比较两组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  452例患者2年内肿瘤复发204例(45.1%),其中127例为低复发组,77例为高复发组。而其余248例为无复发组。3组患者在吸烟、肿瘤分级、肿瘤分期、肿瘤数目、接受规范膀胱灌注化疗和接受干扰素治疗比例等方面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而在年龄、性别、术后全身化疗、放疗和BCG治疗比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的低级别肿瘤共110例,其中无进展组79例,进展组31例。两组患者在吸烟和肿瘤分期等方面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在年龄、性别、肿瘤数目和术后是否规范的膀胱灌注化疗的比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术前吸烟史、肿瘤分级、分期、肿瘤多发和未接受规范膀胱灌注化疗是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初发肿瘤分期较高和术后继续吸烟的患者在复发时肿瘤分级增高的危险性增加。术后戒烟对减少术后复发有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中COX-2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复发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和12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COX-2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膀胱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复发和转移的关系。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COX-2蛋白表达增高,阳性率为77.5%;并随肿瘤分期、分级增高而增高,复发组高于无复发组,转移组高于未转移组。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COX-2蛋白高表达,并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复发和转移有关,对膀胱癌的诊断和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刊》2011,46(7)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预后与肿瘤大小、数目、分期、分级、复发频率,是否合并原位癌等因素密切相关.目前通常根据复发风险及预后的不同,将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可分为以下低、中、高危三组:①低危非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 单发、Ta、G1(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直径<3cm(同时符合上述条件).②中危非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 除1、3两类的其他情况,包括肿瘤多发、Ta~T1、 G1~G2(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直径>3cm等.③高危非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 多发或高复发、T1、G3(高级别尿路上皮癌)、Tis.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循环肿瘤细胞 (CTC) 中Survivin的表达情况, 并探讨其与膀胱癌患者病理分期、分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50例膀胱癌患者外周静脉血, 应用Can Patrol技术检测出不同型别CTC,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中的Survivin表达, 分析CTC中Survivin的表达与膀胱癌患者病理分期、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50例膀胱癌CTC阳性率为42% (21/50) , 间质型CTCSurvivin阳性率最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膀胱癌CTC及Survivin阳性率与肿瘤大小、数目、病理分期以及病理分级有关 (P<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CTC及Survivin阳性率与肿瘤大小、病理分期和病理分级有关 (P<0.05) .结论 间质型CTCSurvivin阳性表达率最高, CTC及其中的Survivin与膀胱癌患者肿瘤大小、病理分期及分级相关.  相似文献   

10.
膀胱癌中ICE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白细胞介素 - 1β转化酶 (ICE)在膀胱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CE在2 1例正常膀胱组织 ,6例膀胱乳头状瘤和 7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表达 ;应用原位凋亡检测TUNEL法测定膀胱癌中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膀胱癌ICE表达显著减少 ,但与肿瘤病理分期、分级、复发之间均无相关性。膀胱癌中ICE强阳性表达者 ,凋亡指数增高。结论 :ICE异常表达参与膀胱癌发生过程 ,但其不是膀胱癌有价值的独立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3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性别、年龄、族别、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大小、肿瘤数目、手术方式8项因素与复发时间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手术方式、肿瘤数目3项因素对于肿瘤复发的相对危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COX回归模型后其中手术方式、肿瘤数目与复发明显相关(P<0.05)。结论:多发肿瘤的复发时间短于单发肿瘤,而恰当的手术方式则可明显延长复发时间。  相似文献   

12.
Chen JX  Deng N  Chen LW  Qiu SP  Li XF  Chen W  Dai YP  Liang YY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8):1992-1994
目的 探讨影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的相关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03年1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161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生存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分级、大小、数目及其生长部位、术后维持灌注用药及既往复发情况等影响肿瘤复发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不同肿瘤分期、肿瘤分级、肿瘤数目及既往复发情况间肿瘤复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纳入COX回归模型后得提示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为:肿瘤分期(RR=3.810,P=0.001)、肿瘤分级(RR=2.416,P=0.009)、既往复发情况(RR=1.810,P=0.010)、肿瘤数目(RR=1.736,P=0.036).结论 肿瘤分期分级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影响最大,既往复发情况及肿瘤数目也是复发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行膀胱根治性切除的治疗效果,并总结此类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膀胱根治性切除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共164例,分析其术后总生存和疾病特异性生存、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复发情况,以及影响其术后生存状况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入组的患者中159例为T1期,5例为单纯原位癌(CIS),6例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3.7%),中位随访时间46.5个月(7~99个月), 有14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失访。有16例(9.8%)患者发生疾病复发,最常见的复发部位为肝转移,其次为骨转移和肺转移。本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85%,疾病特异性生存率为91%。行盆腔淋巴结清扫的患者在总生存(P=0.012)和疾病特异性生存(P=0.011)上均显著优于未清扫者,术后发生肿瘤复发者,总体预后较差,其总生存时间和疾病特异性生存时间均显著低于无复发者(P均<0.001),是否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是术后发生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0,OR=2.695,95%CI 0.999~7.27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P=0.008,OR=1.071,95%CI 1.018~1.126)和是否进行淋巴结清扫(P=0.011,OR=3.385,95%CI 1.329~8.621)与疾病特异性生存相关。结论: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早期膀胱根治性切除有较大的治疗意义,对于这类患者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有可能带来生存上的获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非肌层浸润型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 NMIBC)患者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erin,BCG)膀胱灌注治疗的疗效,预后因素以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2014年4月至2021年4月长海医院收治的149名接受BCG灌注的中、高危NMIBC患者的临床数据。随访时间中位数为25个月(4~85个月),其中男性130例(87.2%),女性19例(12.8%)。平均年龄(66.6±10.6)岁。所有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术后进行规律BCG膀胱灌注。采用累计复发率、累计进展率、1年无复发生存率、平均无复发及平均无进展生存时间评估BCG灌注治疗的疗效,单因素和多因素Cox生存分析探究危险因素,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5.0版(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 Vesion5.0, CTCAE Vesion5.0)评估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1年无复发生存率80.8%(105/130)、累计复发率22.1%(33/149),平均无复发生存时间49.64(45.18-54.11)个月;累计进展率9.40%(14/149)、平均无进展生存时间48.95(44.23-53.67)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膀胱癌复发病史(P=0.003)和临床分期(P=0.058)与灌注预后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膀胱癌复发病史(P=0.003,HR=3.50)是BCG灌注后肿瘤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86.8%(112/129)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1级不良反应38例(29.5%),2级不良反应71例(55.0%),3级不良反应3例(2.3%),无4及5级不良反应。17例无任何不良反应,8.05%(12/149)的患者因不耐受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结论 中、高危NMIBC患者TURBT术后BCG膀胱灌注治疗效果显著,膀胱癌复发病史是中、高危NMIBC患者BCG灌注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BCG膀胱灌注存在一定不良反应,但大部分不良反应等级较低,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15.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然而,肿瘤细胞耐药问题是导致化疗失败最常见的因素,也是影响临床疗效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如何克服膀胱癌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出现的多药耐药,增强化疗效果,减少膀胱癌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一直是临床上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此就逆转膀胱肿瘤多药耐药相关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与经尿道电切术在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整群选取2005年1月—2012年10月于该院泌尿外科诊治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69例,其中33例患者行尿道电切治疗(电切组),术后给予静脉、膀胱灌注化疗,36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根治组),术后给予静脉化疗。对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累积住院时间、肿瘤3年无复发生存率(RFS)、3年存活率(OS)等。行Log-rank单因素和 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潜在危险因素。结果与根治组相比,电切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上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020、-18.393、-7.205,P<0.01);两组患者在复发率及3年存活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8、0.361,P>0.05);Log-rank 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5 cm及T 3期患者的预后较差,为3年RFS及OS的危险因素(χ2=8.183、21.548、8.427、12.410,P<0.01);进一步行Cox 多因素分析,肿瘤直径≥5 cm为术后患者3年RFS的危险因素(RR=3.658,95%CI:1.875~7.137,P<0.01),T 3期和肿瘤直径≥5 cm 为影响患者3年OS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手术风险较小,联合辅助静脉、膀胱灌注化疗能够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肿瘤直径≥5 cm、T3期是影响膀胱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对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患者术后复发进行早期评估预测。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40例临床诊断的高危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第3,6,9,12,18个月行尿细胞学检查、膀胱镜检查,并行尿液 FISH 检查,记录膀胱肿瘤复发的时间。观察 FISH 对于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患者术后复发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60%(12/20)的 FISH 阳性者膀胱肿瘤复发,FISH 阴性者无1例出现膀胱肿瘤复发。 FISH 阳性者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率高于 FISH 阴性者(60% vs 0%,P〈0.05)。6例(50%)肿瘤复发患者 FISH 阳性先于膀胱镜检查及尿细胞学检查。结论 FISH 对膀胱肿瘤检测的阳性率高于细胞学检测,FISH 对膀胱肿瘤的诊断早于膀胱镜和细胞学。 FISH 技术可作为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术后复发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尿液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前列腺癌相关转录本1(lncRNA PCAT-1)评估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复发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进行治疗的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50例作为非浸润性膀胱癌组,选取同期在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受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尿液外泌体中lncRNA PCAT-1表达情况。分析尿液外泌体lncRNA PCAT-1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尿液外泌体lncRNA PCAT-1与尿液脱落细胞学对非浸润性膀胱癌的诊断价值、影响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复发的相关因素,评估非浸润性膀胱癌复发的价值及尿液外泌体lncRNA PCAT-1表达与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非浸润性膀胱癌组患者尿液外泌体lncRNA PCAT-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尿液外泌体lncRNA PCAT-1表达与病理分期具有明显相关性(P<0.01)。尿液外泌体lncRNA PCAT-1诊断非浸润性膀胱癌的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尿液脱落细胞学。采用Cox比例风险因素回归模型分析,病理分期及lncRNA PCAT-1均为影响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尿液外泌体lncRNA PCAT-1相对表达量5.14±1.04分为高表达组(23例)与低表达组(27例),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ncRNA PCAT-1低表达量组生存期明显高于lncRNA PCAT-1高表达组。结论外泌体lncRNA PCAT-1在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尿液中的表达水平较健康受检者明显升高,且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病理分期明显相关。尿液外泌体lncRNA PCAT-1对评估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复发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B7-H1, a recently described member of the B7 family of costimulatory molecules, is thought to be involved in tumor immune escape by inducing T-cell apoptosi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7-H1 and immune escape of bladder cancer, B7-H1 expression in 50 cases of bladder cancer was detected by using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Survival curves were con- structed using the Kaplan-Meier method and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were evaluated using the Cox regression model.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sitive rate of B7-H1 immunostaining in normal bladder tissue and bladder cancer was 0 and 72% respectively. The expression of B7-H1 wa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the pathological grade, clinical stage and recurrence (P〈0.05). The survival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patients with B7-H1 positive group than in those with B7-H1 negative group and multi-variabl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B7-H1 could be regarded as an independent factor in evaluating the prognosis of bladder cancer.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B7-H1 i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neoplastic progression and prognosis of bladder cancer. The manipulation of B7-H1 may become a beneficial target for immunotherapy in human bladder cancer.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影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复发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资料共9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外科手术治疗,对患者本人或家属通过电话、书信、走访、门诊、膀胱灌注药物同时随访等方式进行随访,主要随访内容有:是否复发、复发时间、是否按时规律用药、再次住院情况等.随访12个月,随访截止时间为2017年4月.根据资料查找,选定相关危险因素的变量,通过单因素分析与Cox回归分析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复发相关危险因素与临床意义.结果 90例患者中共36例患者出现术后复发情况,总复发率为40.0%,平均无复发生存时间为19.73个月;单因素中患者年龄、肿瘤数目、肿瘤分期、分级、术后灌注方式与以往复发情况,COX回归多因素分析中显示肿瘤数目、肿瘤分期、肿瘤分级、术后灌注方式、以往复发情况是患者肿瘤复发相关危险因素;而患者性别、肿瘤直径、存在部位、灌注药物种类对肿瘤复发影响效果均不明显(P>0.05).结论 肿瘤数目、肿瘤分期、分级、术后灌注方式与以往复发情况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