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经》对咳嗽已有较深刻认识,《素问.咳论》所云“皮毛者,肺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指出形寒饮冷伤肺为咳。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有“肺瘘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及“痰饮咳嗽病脉证治”两篇,从表里寒热虚实例述咳嗽病证,既体现咳嗽病是肺系疾患的主要症状,也说明凡邪气如痰饮、热邪、燥邪、风邪等伤肺即可致咳,所列诸方如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等至今仍为临床所喜用。  相似文献   

2.
<正> 咳嗽一症在儿科较为常见。感冒、哮喘、顿咳、痰饮等常以咳嗽为主症。《素问·咳论篇》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又说:“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内外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指出了咳嗽由内外合邪所致,而五脏六腑皆可引起咳嗽,非独肺也。我科于1983年用中药治疗以咳嗽为主症的患儿109例,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咳嗽,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病证之一,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为多。余在临证时,每以《素问·咳论》为指导进行辨证论治,取效满意,故将点滴体会简述如下:一、察病机,最关肺胃两经《素问·咳论》说:“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这里指出了咳嗽虽属肺脏疾患,但与其它脏腑亦有密切关系。任何一个脏腑发生病变,都可能通过经脉的连络关系而影响及肺,导致咳嗽。经文还强调指出导致咳  相似文献   

4.
咳嗽四季皆有 ,唯冬季为甚。临床上如果只见咳止咳往往效果不佳 ,而按《内经》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这一理论进行辨证施治收效甚佳 ,现粗论如下。1 外邪犯肺《内经·咳论》中指出 ,“皮毛先受邪气 ,邪气以从其合也”。这是咳嗽的第一个成因——外感之邪侵犯肺引起咳嗽。因为肺合皮毛 ,皮毛为肺之外合 ,所以皮毛受邪可以传到肺引起咳嗽。从温病角度来看 ,因为空气通过鼻 ,外邪也可以通过鼻入肺 ,后世温病学家叶天士讲 :“风邪上受 ,首先犯肺”。可以见外邪不论从皮毛或鼻入都可以影响到肺引起咳嗽 ,这是常见的外感咳嗽。风邪常…  相似文献   

5.
《内经》论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咳嗽乃中医临床常见病。《内经》对咳嗽的病因病机和各种咳嗽的证候特点等方面有所论述,其中《素问·咳论》是专论咳嗽的篇章,对临床辨治咳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兹就《内经》咳嗽理论结合笔者临床实践作初步探讨。 1 病因病机 1.1 外邪致咳 1.1.1 寒邪致咳《素问·咳论》说:“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  相似文献   

6.
《内经》“聚胃关肺”思想在治疗咳嗽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咳必因于肺,肺胃关系密切是《内经》对咳嗽辨证中体现的一种学术思想。肺外合皮毛,人之皮毛最易感受外邪;肺脉起于胃之中脘,经胃上口人胸属肺,胃中寒凉饮食、痰饮等,最易由肺脉上至于肺而发生肺咳。《内经》中有:“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人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对咳之病机综言:“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也。”籍此思想的指导,笔者近年来采用肺胃同治的方法在喉源性咳嗽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素问·咳论篇》曰 :“肺之令人咳何也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指出了咳嗽发生 ,不仅在肺本脏 ,其它脏腑病变也可影响肺而致咳嗽。1 外感咳嗽机理 《咳论篇》曰 :“皮毛者 ,肺之合也 ,皮毛先受邪气 ,邪气以从其合也。”肺气的这种特殊生理功能及其相应的病理变化 ,《内经》中尚有多篇记载。例如《阴阳应象大论篇》曰 :“肺主皮毛……肺主鼻……在体为皮毛 ,在脏为肺……在变动为咳。”《六节脏象论篇》曰 :“肺者 ,气之本 ,……其华在毛 ,其充在皮。”《痿论篇》曰 :“肺主一身之皮毛。”《灵枢·经脉篇》曰 :“太阳者 (肺 …  相似文献   

8.
<内经>对咳嗽已有较深刻认识,<素问·咳论>所云"皮毛者,肺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指出形寒饮冷伤肺为咳.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有"肺瘘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及"痰饮咳嗽病脉证治"两篇,从表里寒热虚实例述咳嗽病证,既体现咳嗽病是肺系疾患的主要症状,也说明凡邪气如疲饮、热邪、燥邪、风邪等伤肺即可致咳,所列诸方如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等至今仍为临床所喜用.金元时代,刘完素对咳嗽的病因病理有进一步的研究,<河间六书·咳嗽论>指出"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惟湿病痰饮入胃,留之而行,止于肺则为咳嗽",强调湿在咳嗽发病中的作用,提出"咳嗽者,治痰为先,治痰者,下气为上,是以南星,半夏胜其痰而咳嗽自愈,枳壳,陈皮利其气而痰自下,"很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咳嗽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目前咳嗽的临床治疗报道较多,主要从治肺着手,以“止嗽散”、“三拗汤”、“二陈汤”等治咳经典方报道尤多,或偏重于祛邪利肺,或偏重于内伤论治。《素问·咳论》云:“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内外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正如上述经文所云,咳嗽是一个内外合邪的过程,应当再发散外寒的同时注重内因的治疗。因此,笔者根据中医基础理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结合临床实际,自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运用附子理中丸加味内服,结合穴位注射的综合疗…  相似文献   

10.
原文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曰:五脏六腑皆是令人咳,非独肺也。帝曰:愿闻其状。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脏各以治时将感于寒则受病,  相似文献   

11.
浅析《内经》"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雪梅  王儒平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2):2964-2964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有声无痰为之咳,有痰无声为之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内经》对咳嗽的论述颇详,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气所病…肺为咳。”《素问·咳论篇》既认为咳嗽是由于“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所致,又  相似文献   

12.
正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  相似文献   

13.
降逆和胃止咳汤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素问·咳论篇》认为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 ,“其寒饮食入胃 ,从肺脉上至于肺 ,则肺寒 ,肺寒则外内合邪 ,因而客之 ,则为肺咳”。说明早在 2 0 0 0多年前 ,中医就观察到胃病可以导致咳嗽。现代医学认识食管反流可引起咳嗽是近 30年的事。机理是胃食管反流 ,刺激食管粘膜 ,反射性引起支气管痉挛 ,或胃内容物直接 (微量 )吸入 ,胃酸直接刺激和损伤气管、支气管粘膜 ,引起炎症、感染、支气管痉挛 ,从而导致咳嗽或哮喘。此症往往被误诊为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 ,久治不愈。 1998年~ 2 0 0 0年笔者采用中药治疗本病 ,效果理想。现报…  相似文献   

14.
咳嗽一病,《内经》以咳统之,后世咸分咳嗽,言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余意两者往往兼有之,故统称咳嗽。《素问·咳论》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俞昌云:“肺如钟焉,外受六淫之邪气,白外叩之则鸣,内伤七情声欲积损之病气,自内叩之亦鸣,鸣即咳嗽之确象也”。是知咳嗽不止于肺而必关于肺。前贤治咳嗽多分外感与内伤,外感者解表祛  相似文献   

15.
试谈肺与皮毛相关:兼论肺司呼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明  张传兰 《国医论坛》1991,6(3):16-17
祖国医学认为,肺与皮毛内外通应,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从两大方面论述了肺与皮毛的关系,一是肺主皮毛,一是肺合皮毛.如《素问·痿论》说:“肺主身之皮毛”,《素问·咳论》云:“皮毛者,肺之合也.”“主”与“合”不尽相同,二者如何区别?古代先贤鲜有论述,今世同仁亦混为一谈.鉴于此,笔者试就二者之本质作以区分、探讨.一、肺主皮毛  相似文献   

16.
咳嗽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庆江 《河北中医》2002,24(11):825-826
咳嗽为肺系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而中医学在对咳嗽的辨证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为其论治提示了有益的思路。如《素问·宣明五气论》“肺为咳” ;《素问·咳论》曰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隋·《诸病源候论》及唐·孙思邈《千金方》则分十咳 ,即五脏咳及风、寒、支、胆、厥阴诸咳。宋·陈无择《三因极病证方论》则以三因论咳 :外因即六气之咳 ,内因即五脏之咳 ,不内外因者乃房劳伤肾、饥饱伤脾、否极伤肝、叫呼伤肺、劳神伤心等。金·张子和《儒门事亲》谓 :“咳分六气 ,无拘以寒。”“故风、寒、暑、湿、燥、火皆令人咳。”元…  相似文献   

17.
咳嗽是肺系疾病中常见的病证,《素问·咳论篇》指出咳嗽系由"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五脏六腑之咳"皆聚于胃,关于肺",说明外邪犯肺可以致咳,其他脏腑受邪,功能失调而影响肺者亦可致咳,咳嗽不止局限于肺,也不离乎肺。  相似文献   

18.
咳嗽是临证的常见病、多发病。《黄帝内经》对咳嗽的论述颇为详细,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气所病…肺为咳。"《素问·咳论篇》既认为咳嗽是因为"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所致,又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笔者临证治疗多例咳嗽,对"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有了一定的感悟。因此《黄帝内经》对于临床治疗咳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临证不能拘泥于肺咳,而应强调整体观念。  相似文献   

19.
从痰、瘀、虚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COPD)属于中医"咳嗽"、"哮病"、"喘证"、"肺胀"等范畴,是以肺脏病变为主的肺系疾病.早在<内经>中就有类似本病的论述,<素问·咳论>云:"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灵枢·五阅五使篇>说:"肺病者,喘息鼻张".<灵枢·经脉篇>又说:"肺手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灵枢·胀论>云:"肺胀者,虚满而喘咳".<诸病源候论·气病源候论>云:肺主气,邪乘于肺,则肺胀,胀则肺管不利,不利则气道塞,故气上喘逆.<金匮要略>有"痰饮咳嗽","咳嗽上气"等专篇论述,用小青龙汤治疗"咳逆倚息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支饮不得息";射干麻黄汤治疗"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越婢加半夏汤治疗"咳而上逆……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等等.  相似文献   

20.
《内经》对水肿的记载散见于各篇,有“水”、“肤胀”、“臌胀”、“风水”、“石水”、“涌水”等称谓,同时对各类水肿的证候作了论述。现结合临床对《内经》五脏与水肿的关系作一讨论。1肺与水肿《素问·邪气脏腑病形篇》:“形寒寒饮则伤肺。”《素问·咳论》:“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