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EM)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从而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法 分析医院妇科收治的140例EM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两年,观察患者的年龄、术中与术后按美国生育学会制定的EM分期标准(R-AFS评分)、手术治疗方式以及术后药物治疗4项指标,同时随访记录复发情况和复发时间,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探寻EM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 随访两年共有40例患者复发(28.57%),第1年22例复发,复发率为15.7%.分析显示:患者处于生育年龄、R-AFS评分偏高、保守性手术治疗方式及术后未用药治疗是危险性相关因素;而患者年龄>40岁、R-AFS评分偏低、根治性手术治疗方式及术后给予孕激素治疗6个月是保护性相关因素.结论 EM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为患者年龄、EM分期、手术治疗方式以及术后是否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春雁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2):1665-166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或AM)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搜集整理180例行手术治疗的EM或A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24个月,观察患者年龄、术中和术后美国生育学会修订的内异症分期标准(R-AFS评分)、手术方式及术后药物治疗共4项指标,随访记录病变复发情况及复发时间,将所得数据输入统计软件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180例患者中共有44例患者复发,第1年复发例数26例,一年复发率为14.4%(26/180),二年累计复发率为24.4%(44/180),未复发患者136例。经统计学分析危险性相关因素为:生育年龄、R-AFS评分高、保守性手术方式以及术后未用药治疗,而保护性相关因素为:年龄超过45岁、R-AFS评分低、根治性手术方式以及术后孕激素治疗6个月。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为:年龄、期别、手术方式及术后是否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胡友瑞 《中外医疗》2013,32(16):88-89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后复发的相关因素,为个体化治疗作指导,从而减少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后患者复发的概率和延长复发的间隔时间。方法对2009年5月—2011年5月来该院采用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208例患者治疗后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3年,其中有45例患者治愈后复发,对这些复发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仔细地回顾性分析,找出可能引起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后复发的因素。结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后复发可能与患者年龄、临床病理类型、术后是否协同用药、是否选用适合于个性化治疗的治疗方案等密切相关(各个相关因素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为防止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后复发,医务工作者应根据患者年龄、临床病理类型等因素决定是否使用药物协同治疗,实现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治疗。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10年8月在我院住院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152例患者资料,采用门诊B超方式进行随访,对可能影响术后复发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1年、3年、5年的复发率分别为13.6%、24.8%、32.8%,年龄(35~40岁:OR=5.096,95%CI:1.468~7.954)、R-AFS分期(Ⅳ期:OR=6.018,95%CI:2.973~10.324)、妇科病史(OR=3.567,95%CI:1.204~5.003)、人流手术史(OR=5.884,95%CI:3.045~9.642)、病理分期(混合型OR=4.528,95%CI:2.634~6.325)、后穹窿触痛结节(OR=5.033,95%CI:4.015~8.002)、术后无药物治疗(OR=3.622,95%CI:1.523~5.667)等对5年术后复发具有显著影响。结论:高龄、人流手术史、发病严重程度、后穹窿触痛结节、术后是否药物治疗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独立影响因素,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方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5,(8):1021-1023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363例EM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结果将其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两组,比较复发组与未复发组之间不同的临床特征,用Logistic回归法统计分析EM患者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EM患者术后2年复发率15.43%。EM复发组和EM未复发组初发平均年龄分别为32.42+6.32岁和34.67+7.88岁,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EM复发组中合并子宫腺肌症的比例显著高于EM未复发组(8/14.29%vs 5/4.89%),有统计学差异。EM复发组中出现后穹窿触痛结节、多发病灶症状的患者显著高于EM未复发组(242/78.83%vs 32/57.14%,22/39.29%vs58/18.89%),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复发组EM患者未用药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未复发组(23/41.07%vs41/13.35%)。未复发组EM患者术后妊娠率显著高于EM复发组患者(92/29.97%vs5/8.9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盆腔炎病史、合并子宫腺肌症、后穹窿触痛结节、手术分期为EM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发病年龄、术后药物治疗和术后妊娠情况为EM患者复发的保护因素。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治疗后复发因素主要有具有盆腔炎病史、合并子宫腺肌症、后穹窿触痛结节、手术分期较晚等,针对危险因素的患者应积极药物治疗并加强随访,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应积极促进妊娠。  相似文献   

7.
傅芝丽  马斐飞 《浙江医学》2016,38(13):1096-1097,1100
目的 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方法 收集 2011—2012 年妇科就诊的 100 例子宫内膜异位症 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复发和未复发各 50 例,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结果 临床分期 (OR=3.62)、痛经史(OR=1.27)、术后药物治疗(OR=4.13)、后穹窿触痛结节(OR=4.94)、合并子宫腺肌病(OR=1.86)均是子宫内膜异 位症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结论 建议根据患者以上 5 个影响因素的个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尽可能彻底清除病灶,术后辅 以药物治疗,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手术后的复发是困绕我们的问题,有关文献报道^[1,2],术后病变复发率从18个月内的6.1%到2年内的36.5%不等。为了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因素,我们对新疆塔城地区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1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访3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作为一种难治性慢性疾病,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是目前内异症保守性手术的首选。然而内异症保守术后极易复发,复发特点、复发定义及二级预防的效果目前尚无统一定论,复发因素也尚不明确。笔者整理近20年来内异症术后复发相关研究并对国内外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对内异症复发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张兆珍 《当代医学》2012,18(25):65-66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患者共60例,选取可能影响该类病人接受手术后病变复发的指标,包括年龄、疾病分期、病变部位、孕激素治疗、盆腔病变位置及既往手术史共6项指标,并分析影响其病变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 经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的年龄、疾病分期、病变部位、孕激素治疗、盆腔病变位置及既往手术史6个临床指标,均与其术后复发密切相关,P<0.05,说明上述因素是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传统开腹治疗或腹腔镜保守性治疗时,医护人员应对病人的年龄、疾病分期、病变部位、孕激素治疗、盆腔病变位置及既往手术史等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的关键因素,拟定个体化清除病灶的治疗方案,且术后还要强调联合用药治疗以抑制病灶的再生长,进而达到提高治愈效果、降低术后复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王青 《中外医疗》2010,29(23):42-44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复发率及复发相关因素,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法对240例经术后病检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进行5年随访,将其中复发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其病理类型和分期,分析复发与病理类型、分期、术式、术后是否用药情况的关系。结果术后5年内患者每年复发的概率几乎相同。行保守性手术、半根治性手术和根治性手术的复发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在临床病理类型中,深部结节型、混合型(包括2种或2种以上临床病理类型)患者的复发率与卵巢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复发率随着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的增高而增加,复发率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加用药物治疗与未用药患者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容易复发的进行性疾病,其治疗应尽可能依据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分期、病理类型等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韦壮丽   《中国医学工程》2013,(4):189-190,192
目的近年研究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后复发率较高,其复发的机制与经血逆流与在位内膜、免疫因素、内分泌等有关;同时调查研究表明年龄、术前治疗、病变程度及范围、手术是否彻底性等临床因素与与其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13.
胡红辉 《吉林医学》2011,(33):7196-7196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EM),是子宫内膜超过子宫腔范围的外在性生长。是目前常见妇科病之一。治疗方法有期待疗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子宫全切是治疗EM一种手术方式,术后复发率为13%~40%,一般术后3年左右复发,湖南航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收集昆山市中医医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相关临床信息,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术后复发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进行保守性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其中术后2年复发患者为研究组(n=24),术后2年未复发患者为对照组(n=24)。比较两组患者年龄、痛经史、子宫肌腺症、孕次、产次、体重、宫颈息肉、避孕措施、GnRHa治疗等临床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保守性手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与以下因素有关:年龄、孕次、产次、痛经史、宫颈息肉、GnRHa治疗。多因素回归分析有意义的因素包括年龄、孕次、GnRHa治疗。结论:高龄是保守性手术后EM复发的危险因素,孕次和GnRHa治疗对于EM的复发具有保护作用。产次、痛经史、宫颈息肉等因素还需大样本进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5.
何月明 《右江医学》2013,(6):813-8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青年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后复发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接受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的青年女性患者150例,统计其复发率,并采集患者的年龄、起病年龄、病程、血清糖类抗原CA125等指标,将术后36个月内复发患者与未复发患者进行对比,通过单因素以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对其术后复发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50例患者中,术后复发的患者共有46例,术后复发率为30.6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起病年龄、术前孕次、术前产次、术后有接受半年米非司酮或者孕激素的治疗、术后孕次以及有腹腔镜手术史为保护性相关因素,而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史、后穹窿有触痛结节、术后有接受促排卵治疗、双侧盆腔病变、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标准评分高为危险性相关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术后有接受半年米非司酮或者孕激素的治疗为保护性相关因素,而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史、后穹窿有触痛结节、术后有接受促排卵治疗、双侧盆腔病变以及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标准评分高为危险性相关因素.结论 根据青年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结果,针对其相关因素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以及治疗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其术后的复发率,提高本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腹腔镜手术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月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行腹腔镜手术的124例EMT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后12个月的随访资料,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经单因素与多因素检验,分析EMT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12个月,124例行腹腔镜手术的EMT患者中术后复发32例,占25.81%;复发组术前孕次多于未复发组,临床分期(Ⅲ~Ⅳ期)、盆腔双侧病变、术前使用EMT药物、术后没有辅助用药占比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孕次多、Ⅲ~Ⅳ期、术后没有辅助用药、盆腔双侧病变、术前使用EMT药物均为EMT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P<0.05)。结论 EMT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后复发的独立危险为术前孕次多、Ⅲ~Ⅳ期、术后没有辅助用药、盆腔双侧病变、术前使用EMT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复发,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法 根据我院收治的65例患者按其病理类型和期别分组,分析复发发生与病理和期别的关系.结果 卵巢型与阴道直肠型及盆腔外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膜型与卵巢型患者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卵巢型与腹膜型比较、阴道直肠型与盆腔外型患者的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Ⅰ~Ⅱ期与Ⅲ期、Ⅳ期患者复发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宫内膜异住症术后的复发率与病理和期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各年龄段女性中的发病率,分析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研究组患者260例,均为2011年6月~2013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对照组为随机选取的同期来本院就诊的非子宫内膜异位症妇科患者260例。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5~50岁年龄段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好发年龄,40~44岁时患者的发病率高达24.62%。个体因素:职业为干部及技术人员、学历在大学以上、血型为A型及O型的患者具有较高的发病危险性(P<0.05)。月经状况:初潮年龄≤13岁、月经周期<27d、经期≥8d及原发性或继发性痛经的患者具有较高的发病危险性(P<0.05)。生殖活动:产次为1次、人流次数不低于2次、原发或继发不孕、避孕方式为IUD患者具有较高的发病危险度(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月经周期、经期、人流次数及初潮年龄(P<0.05);保护因素包括孕次及产次(P<0.05)。结论多种因素均会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造成影响,临床应采取相应措施对相关因素进行预防及干预。  相似文献   

19.
杨美媛 《中外医疗》2014,(12):138-13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该院妇科手术治疗的1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自行制定的自编问卷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利用SPSS18.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以找出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影响因素。结果年龄≥40岁、根治术手术和治疗依从性高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复发的保护因素,分期高和月经期性生活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我们应该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来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联合口服避孕药物预防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就医的1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于观察组中的患者,口服妈富隆,对于对照组中的患者,采取孕三烯酮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中患者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以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20.00%,明显低于对照组中患者的58.00%;观察组中患者的试验终止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中患者的4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医生和患者对治疗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评分,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联合口服避孕药物预防复发的临床效果明显,有复发率低、不良反应率低、治疗评分高等特点,应该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