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手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在腮腺混合瘤中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51例发生于腮腺浅叶的多形性腺瘤,采用保留腮腺导管的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并经过2-8年的随访。结果 经随访无1例复发,5例出现涎瘘,3例出现暂时性面瘫,均在3月内恢复。所有病人局部凹陷畸形小,面形恢复较好。结论 该手术方法操作简单、省时,面神经损伤、面部畸形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王凤均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2):1580-1581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特征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122例经病理确诊为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2例患者均采用腮腺耳后颌下区"S"形切口的外科手术治疗,其中腮腺浅叶+肿物切除78例,腮腺浅叶+部分深叶+肿物切除33例,腮腺+肿物切除11例。所有手术均解剖面神经.手术后发生暂时性面瘫15例,味觉出汗综合征13例,涎瘘2例,积液4例,复发4例。结论: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对并发症的防治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技巧、术后并发症预防。方法对1998年7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85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后发生暂时性面瘫25例,随访6个月内均恢复正常;发生味觉出汗综合征6例,涎瘘8例,积液2例,复发3例。结论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可根据患者身体情况灵活选择手术方式,注意并发症的防治,能减少创伤、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86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留面神经的腮腺浅叶切除术是治疗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的基本术式,术中必须结扎切断腮腺主导管,将腮腺浅叶切除,使剩余腮腺组织萎缩,以减少肿瘤的复发.近年研究证实,腮腺多形性腺瘤复发的主要原因是突入包膜内的瘤芽,甚至无包膜,循包膜剥离很容易将瘤组织残留,或者术中包膜破损,造成种植性复发;若手术时切除瘤体及瘤体周围部分腮腺,并保留导管,多形性腺瘤就不易复发,而不必将腮腺浅叶全部切除[1,2].1999年至2003年,作者应用腮腺部分加肿瘤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86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郑秀超  郑兰英 《吉林医学》2011,(20):4268-4268
<正>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又称混合瘤(mixedtumor),是唾液腺肿瘤中最常见者。来源于唾液腺上皮组织,病因目前不清楚。多形性腺瘤多见于青壮年,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好发于腮腺,其次为腭部小唾液  相似文献   

6.
副腮腺多形性腺瘤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副腮腺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方法。方法 对收治的4例副腮腺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例中男女各2例,年龄30-36岁。均以一侧面部肿块就诊。术前确诊1例。治疗在局麻下,均采取口内切口将肿瘤切除。术后无面神经功能障碍,面部无疤痕。结论 腮腺导管造影结合细针吸细胞学检查是术前确诊副腮腺肿瘤的理想方法。口内切口为手术首选进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效果。方法总结我院2002年1月~2009年1月间收治的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82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所采用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区域性切除术组(52例)和浅叶切除术组(30例),随访3~10年,观察两组疗效。结果采用区域切除术的患者面瘫、Frey综合征、涎瘘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采用腮腺浅叶切除手术的患者(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区域性切除术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可作为腮腺多形性腺瘤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8.
李孝仕 《安徽医学》2004,25(5):396-397
目的 分析评价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方式与肿瘤复发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对 5 6例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分析。结果  5 6例中 ,肿瘤复发 4例 ,暂时性面神经损伤 9例 ,涎瘘 7例 ,耳颞神经综合征 9例。结论 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手术治疗应根据肿瘤体积的大小及其在腮腺中的部位不同而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彭冲 《吉林医学》2013,34(15):2900
目的:探讨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效果。方法:对相关患者按照不同的手术方法分组,对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区域性切除术疗效显著,优势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区域切除术在腮腺多形性腺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确诊为腮腺多形性腺瘤且具有可比性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一组45例,将其命名为研究组,给予腮腺区域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即手术时保留腮腺导管、只解剖部分面神经分支以及切除肿瘤在内的部分腺体;另一组也是45例,命名为对照组,给予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即将面神经的各个分支全部解剖,并将腮腺浅叶和包膜连同肿瘤一并切除.术后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发以及暂时性面瘫、涎瘘、耳垂麻木、术区明显凹陷畸形以及味觉出汗综合征等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复发无明显不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暂时性面瘫、涎瘘、耳垂麻木、术区明显凹陷畸形以及味觉出汗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区域切除术和传统浅叶术相比,能明显的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帮助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96例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腮腺多形性腺瘤(glandpleomorphicadenoma)又称混合瘤,以其结构中出现粘液、软骨样组织为特征,表明其组织病理形态学上的多样性表现。多形性腺瘤是腮腺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约占所有腮腺肿瘤的60%~70%。现复习我科2001年12月~2005年8月收治的96例经病理诊断为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记录患者治疗时的年龄、性别、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方法等作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腮腺Warthin瘤与腮腺多形性腺瘤的超声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腮腺Warthin瘤与腮腺多形性腺瘤的超声鉴别要点.方法 对20例腮腺Warthin瘤和24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在超声特征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0例腮腺Warthin瘤肿瘤个数共24个,2例双侧单发,1例一侧多发,一侧单发,包膜均完整;18例位于腮腺后下极,15例呈弱低回声;实质性回声6例,混合性回声14例.24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均单侧单发,15例位于腮腺浅叶,9例位于腮腺深叶;包膜完整20例,不完整4例;9例呈分叶状,实性均匀低回声6例,实性不均匀低回声12例,混合性回声6例.彩色多普勒示腮腺Warthin瘤较多形性腺瘤血供丰富.结论 腮腺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在超声特征方面有各自的规律,根据它们的规律性并与临床特点相结合,可以帮助鉴别这两种腮腺肿瘤.  相似文献   

14.
分析62例腮腺多形性腺癌术式、复发以及与恶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阎学军 《当代医学》2009,15(32):87-88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尤以腮腺多形性腺瘤为多,且多位于面神经浅面和腮腺后下极,治疗颇为繁复。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治疗为手术切除,以往的手术方式经历了二个阶段,单纯肿瘤剜除术和保留面神经的肿瘤及腮腺浅叶或全腮腺切除术。单纯肿瘤剜除术有较高的术后复发率,高达40%以上。保留面神经的肿瘤及腮腺浅叶或全腮腺切除的标准术式,同时结扎并切除腮腺导管,虽然术后复发率下降(低为3%~5%),但手术范围大,术后并发症多。80年代后期以来,区域性切除术被采用到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治疗中来,取得了与浅叶切除术相同的治疗效果,并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面神经损伤及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复发性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腮腺多形性腺瘤,又称为腮腺混合瘤,为最常见的腮腺良性肿瘤,其组织结构较为复杂且有多形性,在同一肿瘤不同部位表现不一。腮腺多形性腺瘤的瘤灶可有结缔组织包膜包绕,但厚薄不一,有的包膜不完整,肿瘤与正常腺体组织相连;肿瘤的包膜与瘤体之间粘着性差,易于剥脱。...  相似文献   

17.
腮腺肿瘤9HD%来自腺上皮,良性者以多形性腺瘤为最多见,约占腮腺肿瘤的70%。而腮腺多形性腺瘤与面神经关系密切,且有低度恶变及复发倾向,故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要求保护面神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复发,面神经解剖及腮腺浅叶切除术是腮腺多形性腺瘤的经典术式。经典手术需要切除腮腺导管及腮腺浅叶,从而导致腮腺功能丧失及面容改变,为此我们改进术式,保留腮腺导管行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12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复发病例第2次手术分别采用浅叶切除术、腮腺全切术和扩大切除术.腮腺多形性腺瘤复发与组织学类型及术式关系密切,富于细胞者易复发,肿瘤单纯切除术复发率高.结论 不规范的手术方法是导致多形性腺瘤复发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1年5月~2006年8月在我院经手术治疗并有较完整资料的腮腺多形性腺瘤240例,其中男112例,女128例,年龄6~80岁,平均年龄42.02岁。病程最长30年,最短仅为2d。肿瘤直径最大为13cm,最小为0.7cm。全部病例术前均无面神经功能障碍,术后均经病理切片证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对腮腺多形性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CT平扫及其中9例增强扫描,总结其CT表现。结果:20例腮腺多形性腺瘤病例中,14例圆形或椭圆形,6例呈多结节分叶形,密度高于正常腮腺组织;18例肿物边缘清楚,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可伴有囊变及钙化;2例为术后复发,边界不清,可见大片坏死区。结论:CT对于腮腺多形性腺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