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下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的护理配合措施。方法应用内镜对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的护理配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内镜下异物取出术在护理工作的密切配合下成功率高100%(43例/43例)。结论内镜下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下取出异物术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全面评估患者情况,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根据异物的性质和状态选取合适的器械,密切配合医生开展异物取出术。结果:82例成功取出,未出现大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异物取出术安全有效,是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首选方法,成功取出需要医护患三方面的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3.
范捷  冶兆军  丁星月 《青海医药杂志》2007,37(4):F0004-F0004
目的:采用自制气囊配合内镜行食道嵌顿异物摘取,减少并发症,提高取出成功率。方法:针对14例诊断明确的食道嵌顿异物的患者,利用气囊的扩张性,解除异物的嵌顿后,通过胃镜将异物取出或切割取出和放入胃内。结果:14例食道异物嵌顿者,1次取出12例,2次1例,4次1例,成功率100%。结论:利用自制气囊配合内镜取食道异物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4.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4):408-409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消化道异物取出术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探讨我院2007年8月~2013年8月消化道异物取出术91例,总结分析内镜下消化道异物取出术的成功经验。结果:91例患者经急诊内镜成功取出异物85例,放弃内镜下取出术6例。结论:急诊内镜下消化道异物取出术需要根据异物的性质、部位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采取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董玮  贺晓娟  彭芳莉  鲁秀梅  张梅 《吉林医学》2011,(11):2200-2201
目的:观察上消化道异物内镜下取出术的疗效。方法:根据异物的性质和状态对156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酌情选用相应器械取出。结果:154例成功取出,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成功率99%。结论:内镜下异物取出术安全有效,是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下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分别从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确保呼吸道通畅、注重心理护理、饮食教育等措施。结果 32例上消化道异物的患者均成功取出,1例患者因尖利异物滞留3天术后并发食道穿孔经住院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其余无出血穿孔并发症。结论护士在术前、术中、术后做好护理配合工作可明显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张玫  何小明 《新疆医学》2012,42(2):113-114
食道异物可在内镜直视下利用异物钳或其他内镜附件将其取出,方法简便、易行,患者免遭外科手术,痛苦小,并发症少,成功率高[1]。由于内镜下取异物需多次通过咽部,患者常表现痛苦紧张不安,恐惧心理,难以配合操作,这样就增加了术中并发症的风险[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子胃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0例电子胃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的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进行严密的配合和护理。结果 20例患者中有17例顺利取出,无大出血及食管穿孔等严重并发症,2例患者因吞服异物时间过长,周围组织充血水肿明显,并伴严重感染,为保证患者安,转外科手术治疗,1例因术前吞服钡剂造影检查,影响术中胃镜下的视线,转入外科手术治疗。结论经电子胃镜下取出食道异物取出术是一种安全有效便捷的治疗方法,手术的成功需要医护患三方密切配合,其中术前全面的准备、术中熟练配合以及术后严密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上消化道异物内镜下取出术的疗效。方法:根据异物的性质和状态对72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酌情选用相应器械取出。结果:66例成功取出,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成功率92%。结论:内镜下异物取出术安全有效,是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Hopkins内镜在食管异物取出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96例食管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Hopkins内镜可视系统配合硬质食管镜行食管异物取出术(简称改良术式)与传统术式在按异物种类、年龄、病程、异物嵌顿部位分层后,手术时间上的差异。结果改良术式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传统术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异物种类、患者年龄、病程、异物嵌顿部位分层,异物为义齿、年龄≥50岁、病程≥24 h及异物嵌顿食道第一狭窄的患者中改良术式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传统术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opkins内镜可视系统引导下配合硬质食管镜行食管异物取出术与传统术式相比更具有优势,尤其对于复杂的食管异物,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内镜在消化道异物钳取中的运用。方法 36例消化道异物患者采用内镜直视下钳取消化道异物。结果 36例患者中34例患者经内镜直视下成功取出,2例患者因合并严重的并发症和异物刺入消化道黏膜而转外科行手术治疗。所有经内镜下取出异物的患者,术后均没有合并严重的并发症。结论采用内镜直视下治疗消化道异物简单、经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食道异物257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道异物的特点及治疗.方法:全部患者均采用局部表面麻醉,食道镜下取出异物.结果:食道镜下异物取出232例,异物经便排出10例,取出失败15例(包括死亡3例).结论:多数食道异物患者可在局麻下顺利取出,部分患者在治疗中择需要谨慎对待,方能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内镜下钳取上消化道异物的配合及护理体会.方法 在电子胃镜直视下,按照异物的形态、大小选用适当的器械取出异物.结果 34例患者中,31例顺利取出,成功率为91%.所有患者术后情况良好,未发生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注意观察、给予对症护理,对提高内镜下异物取出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鼻内镜在取上颌窦异物的可行性。方法:对8例经CT证实有上颌窦异物的患者,在全麻下切除部分钩突,开放上颌窦口取出异物。结果:8例上颌窦异物患者经鼻内镜取出。结论:采用鼻内镜下上颌窦异物取出术,手术操作简便,损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68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的病例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病例中,内镜下成功取出66例(97.0%),其中35例食管异物成功取出33例(94.2%),20例胃内异物成功取出(100%),13例十二指肠异物全部取出(100%)。结论:内镜下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3):234-236
目的:探究透明帽辅助胃镜食道异物取出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190例吞食异物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5人,对照组直接行胃镜食道异物取出术,观察组行透明帽辅助胃镜食道异物取出术。分析两组患者内镜成功治疗的情况、视野清晰度、手术用时、黏膜损伤情况以及耐受性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用时和黏膜损伤人数低于对照组,而成功取出异物的人数和视野等级A级、B级的人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物取出后,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比例低于对照组,而耐受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明帽辅助胃镜食道异物取出术可以提高视野清晰度,提高手术成功率和耐受性,避免食道黏膜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镜诊治食道异物价值和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5年6月-1999年10月在内镜下诊治食道异物效果。结果:122例病人,内镜下成功地取出异物120例共130件,结论:该方法安全有效减少手术的痛苦,总成功率为98%,在临床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治疗方法。方法:对78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的病例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病例中,内镜下成功取出72例(92.3%),其中39例食管异物成功取出34例(94.2%),26例胃内异物成功取出25例(96.1%),13例十二指肠异物全部取出(ioo%)。结论:内镜下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小儿食道异物取出术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小儿食异物采取不同取出术的适应证及优点性。方法 对26例14岁以下小儿食道异物采取不同取出术进行治疗。结果 直接喉镜下取出异物5例;纤维胃镜下取出的2例,送入胃内随大便排出1例;食道镜下取出异物17例;颈侧食道切开取出异物1例。结论 根据小儿不同食道异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取出术,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陈涛  罗刚 《西部医学》2007,19(5):844-845
目的研究平衡麻醉对食道异物取出术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在全麻插管下对60例有食道异物的老年病人行食道异物取出术。观察麻醉前、后,操作时1~10 min及术毕10分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观察麻醉苏醒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平衡麻醉下食道异物均顺利取出,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小,术毕苏醒及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平衡麻醉下行食道异物取出术的老年病人,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