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种路径穿刺行冠脉介入治疗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当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其穿刺途径常经股动脉穿刺,但是此法需要24h卧床并采取被迫体位,易发生尿潴留、腰痛、穿刺部位出血等并发症。而桡动脉由于周围没有重要的神经和血管,穿刺成功率高,近年来在临床上已逐步应用,避免了经股动脉穿刺术后长时问卧床引起的多种并发症。我院2006年12月—2009年7月经桡动脉和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549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两种路径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和股动脉两种路径冠脉介入治疗的结果和并发症.方法:148例患者分别经桡动脉(A组,52例)或经股动脉(B组,96例)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 支架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和手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在动静脉瘘(A组无,B组2例)、假性动脉瘤(A组无,B组无)、局部血肿(A组1例,B组9例)、迷走反射(A组无,B组7例)、血管闭塞(A组2例,B组无)和置管失败(A组4例,B组无)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而排便困难(A组无,B组18例)和血管痉挛(A组6例,B组无)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PTCA 支架治疗术手术成功率与股动脉径路无差异,但患者痛苦小且并发症少,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或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效果.方法 观察210例接受桡动脉途径(TRI组)及170例接受股动脉途径(TFI组)行冠脉介入治疗患者的术后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局部感染、迷走反射、排尿困难、急性血栓、心包填塞等发生情况及护理特点.结果 两种途径的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局部感染、急性血栓、心包填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FI组的局部血肿、迷走反射和排尿困难发生率显著高于TR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均是安全可行的,但桡动脉途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减轻患者痛苦,术后护理相对简单,患者更易接受.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能使狭窄及闭塞的血管再通,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的供应,减少心肌梗死的面积.PCI已成为冠心病血运重建的重要治疗手段.常见的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方法因体位受限,卧床时间长逐渐被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方法所取代,因其操作容易,患者活动不受限,并发症少,已经被医生和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经桡动脉进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效果及可行性进行分析.方法将61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Allen’s试验成阴性且桡动脉搏动良好的290例患者进行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即经桡动脉组,其他患者为经股动脉组.评估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无明显差异,但经桡动脉组局部血肿发生率及并发症要明显低于经股动脉组.结论经桡动脉进行冠心病介入治疗具有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等优势,但不是初学者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7.
黄丽萍  罗利霞  吴同果 《吉林医学》2013,34(13):2555-2557
目的:观察两种途径冠脉介入治疗术后使用动脉压迫器后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护理方法。方法:行冠脉介入治疗424例患者中经桡动脉294例,经股动脉130例,局部止血均使用止血器。比较并分析两组术后局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桡动脉组并发症明显低于经股动脉组(P<0.05)。两组均出现与使用止血器相关的新型并发症:局部水疱(8例及50例)。压迫性溃疡(2例及4例)。结论:经股动脉穿刺组患者术后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桡动脉组。临床护理要注意与止血器相关的新型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相似文献   

8.
随着介入治疗器械的改进,各种导管直径越来越小,使得经绕动脉进行冠心病介入治疗成为可能,日益为心脏介入医生和病人所接受,并逐渐在我国各心脏介入治疗中心得以推广。本文旨在通过对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介入治疗手术对比观察,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冠心病介入手术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疾病,而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治疗其有效方法之一。与传统经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相比,经桡动脉途径具有患者无需卧床、痛苦小、局部血管并发症少等优点。现将经桡动脉与股动脉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介入性手术是目前应用最多、最有效的诊断及治疗冠心病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通过对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术及上肢动脉途径介入术两种不同途径行冠脉介入术后局部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了解何种穿刺能让患者更舒适.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经典途径是经股动脉途径,但有局部并发症较多及术后限制患者活动等不足。近年来,经桡动脉穿刺途径的冠心病介入治疗已成趋势。为此本文探讨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发生原因及护理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动脉穿刺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方法:选取90例老年(年龄≥65岁)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研究组患者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对照组患者穿刺时间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造影剂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对80例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4例桡动脉穿刺失败改行股动脉或肱动脉穿刺,3例桡动脉穿刺虽成功但试行冠状动脉造影失败,其余患者均取得穿刺和介入治疗成功。结论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临床上可行,穿刺较困难,导引导管支撑力较差,术后并发症和痛苦少,但应警惕局部血管损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90例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入院按治疗意愿分为冠脉介入组和药物治疗组,冠脉介入组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药物治疗组单纯接受药物保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冠脉介入组总有效率为95.83%,药物治疗组为80.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冠脉介入组1年生存率为95.83%,药物治疗组为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中,再发心绞痛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造影剂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24 h患者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 将100例行PCI的冠心病患者分为经桡动脉途径PCI治疗组(A组,43例)和经股动脉途径PCI治疗组(B组,57例),比较2组患者PCI术后24 h的并发症、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A组患者局部血肿、切口出血、尿潴留、失眠、肢体及腰背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而动脉痉挛或闭塞的发生率高于B组(P < 0.05~P < 0.01)。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治疗较股动脉途径的术后并发症减少,患者的舒适度高。  相似文献   

16.
梁绯   《中国医学工程》2012,(3):135+137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的快速开展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它已成为当今冠心病诊治的主要手段之一[1],早期常采用的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在目前仍作为主要方法,然而经挠动脉穿刺与经股动脉途径相比,较易为患者所接受[2]。现将我科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136例的配合与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优越性。方法回顾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423例冠心病患者资料,其中经桡动脉路径组213例(观察组),经股动脉路径组21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间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平均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96.8%vs98.7%)、手术成功率(98.2%vs9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天数[(6.12±0.67)dvs(9.02±0.81)d]、局部血肿(2/12)、尿潴留(0/18)、失眠(2/20)、烦躁(3/14)及并发症的总发生率(5.6%vs3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可行,可以作为首选路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优越性。方法随机选取进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患者,桡动脉途径32例,股动脉途径78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患者在术后血管及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发生、躯体不适及心理状态等方面均明显优于股动脉途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安全可行,应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途径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护理特点.方法:100例患者分别经桡动脉(50例,A组)或经股动脉(50例,B组)入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桡动脉组并发症明显低于经股动脉组(P<0.05).结论:经股动脉穿刺组患者术后出血及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桡动脉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两种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和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优缺点。方法:择期行CAG和PCI病人670例,按途径随机分为桡动脉组320例(包括2例股动脉途径CAG失败而改为桡动脉途径),股动脉组350例(包括10例桡动脉途径CAG失败而改为股动脉途径)。比较两组CAG和PCI的手术操作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CAG手术成功率:桡动脉组96.9%,股动脉组9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手术成功率:桡动脉组91.8%,股动脉组9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桡动脉组有6例病人改从股动脉途径完成PCI。外周血管并发症:桡动脉组1.9%,股动脉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桡动脉途径与传统的股动脉途径相比能减少外周血管并发症,但手术操作的难度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