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下肢深静脉皿栓(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是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大部分住院患者至少具有1项以上的DVT危险因素,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会进一步增加PTE发生的几率[1],我院在2003-2008年期间收治相关病人368例,发生有症状DVT者5例,其中1例并发肺栓塞死亡,发生率1.36%.故DVT防治任务艰巨,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手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采取系统的综合护理干预,比较并分析2组患者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对其进行术后近1年的随访。结果对照组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2%,高于观察组的2%,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行系统的综合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可以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人下肢骨折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护理作用。方法对168例老年病人进行观察和对症护理,针对深静脉血栓发生原因采取相应措施。结果对下肢骨折、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病人做好预防和护理可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下肢骨折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治疗期间接受的不同护理措施,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6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不良反应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护理需求,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强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后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预防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并发静脉血栓患者6例,占总比例的15%,对照组并发静脉血栓患者15例,占总比例的37.5%,观察组康复率为85%,对照组康复率为62.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肢骨折患者给予有效的静脉血栓预防的护理措施,能显著降低静脉血栓的形成,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60例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每组各30例,对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痛的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痛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60例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每组各30例,对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痛的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痛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创伤性骨折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尤其老年人骨折后组织修复能力差,骨折后长期卧床休养,导致血流瘀滞,血管内膜损伤以及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极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1].我科2007~2010年共收治高龄下肢骨折患者144例,通过精心护理仅5例发生深静脉血栓,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骨科特殊护理预防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患者来源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诊治的90例行下肢骨折手术老年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5例,术后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另实施骨科特殊护理,观察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凝血活酶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术后DVT发生率及随访1年后复发率。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2组凝血功能指标较护理干预前明显改善,护理干预后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1年随访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特殊护理预防可降低下肢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6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预防和护理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措施。结果 81例患者治愈康复出院,4例患者出现静脉血栓形成,1例出现肺栓塞,经抗凝、溶栓治疗症状缓解,康复出院。结论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前、术后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护理,能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方法:选取166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83例和对照组8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骨科手术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则给予系统的骨科手术围术期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治疗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抑制下肢骨折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崔艳玲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1):1717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措施,减少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肺栓塞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4例患者经精心护理后,只有5例临床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根据DVT发生的相关因素,做好危险度评估,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适时用药是预防DVT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经验和体会。方法: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对收治的96例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处理。结果:本组96例髋部骨折患者在术前及术后进行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针对性宣教,取得患者的理解与积极配合;同时进行有计划的功能锻炼,并辅助物理和药物治疗,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诱因降至最低,无一例DVT发生。结论:及早采取积极的综合护理措施,才能有效降低DVT发生。 相似文献
17.
老年下肢骨折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预防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58例老年下肢骨折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情况。其中小腿骨折37例,大腿骨折38例,髋部骨折93例。结果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经系统用药后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给予DVT的预防及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方法对318例下肢骨折病人在做好专科护理的同时,加强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结果318例病人,发生DVT1例,发病率为0.31%,结合多普勒检查确诊,经溶栓、抗凝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无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创伤或手术后的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壁损伤、静脉血流滞缓和温度下降是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四大因素。骨折或手术后下肢DVT形成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应用脱水剂,使血容量减少,血液粘稠度增高;患肢肌力降低,对血管泵作用减弱;血管受压,血液回流不畅;骨折后肢体不能活动,血流缓慢。早期预防和系统、有效的护理至关重要,可有效地降低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并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观察组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照并分析2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结果: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方面,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