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热休克蛋白在获得性免疫和天然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肿瘤的免疫治疗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重要的致瘤DNA病毒,其携带的转化基因能够导致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研究发现,热休克蛋白、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喉癌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热休克蛋白、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喉癌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合回顾。  相似文献   

2.
喉癌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较常见的疾病,在头颈部肿瘤中占第二位。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是一种重要的致瘤DNA病毒,它与宫颈癌、头颈肿瘤中的口咽癌等密切相关已得到大量研究证实,然而HPV与喉癌的关系仍不明确。本文就HPV与喉癌的关系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HHV6、HPV16/18感染与头颈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发现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16/18在喉癌的恶性转化过程中起很着重要的作用,但正常组织及喉良性肿瘤中也发现其表达。在部分恶性肿瘤组织中已检测到人类疱疹病毒6型(humanherpesvirus6,HHV6)的存在。本文对HHV6、HPV16/18感染与头颈肿瘤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自身免疫性内耳病(autoimmune inner ear disease,AIED)是耳蜗、前庭及第VIII对颅神经受损害出现的听力损失。其发病机制不清,可能与免疫应答、热休克蛋白、2型胶原、病毒感染、内耳组织抗原及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胶原蛋白、P0蛋白、β-微管蛋白、热休克蛋白70、KHRI-3蛋白和Raf-1蛋白等均证实与AIED的发生有关。现就P0蛋白与AIED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儿童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主要与细菌和病毒的感染有关。目前引起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较为公认的病因是细菌感染,但近年来随着病毒分子生物学和免疫组化、基因测序等科技的发展,病毒致病的因素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人乳头状瘤病毒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儿童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与人乳头状瘤病毒的相关性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简称喉癌)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eatshock protein70,HSP70)和人乳头状瘤病毒16E7(humanpapiloma-virus16E7,HPV16E7)蛋白的表达及其在喉鳞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8例喉癌、24例声带息肉和10例癌周喉组织标本中HSP70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喉癌细胞的DNA含量及ras癌基因产物P21蛋白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67%的喉癌为异倍体,异倍体与肿瘤恶性度呈正相关,喉癌的增殖指数(PI)为26.22±4.67,明显高于正常喉和声带息肉,声门上癌的PI值显著高于声门癌。喉癌P21蛋白阳性率为58%,早期喉癌阳性率显著高于晚期喉癌,二倍体喉癌P21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异倍体喉癌。  相似文献   

8.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是鼻腔鼻窦的良性病变,具有侵袭性、高复发率及易恶变的特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发病、恶变及复发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本文对近几年来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发病、恶变及其预后关系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儿童喉乳头状瘤的发病机制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喉乳头状瘤的发病与人乳头状瘤病毒6、11型感染密切相关,具有高度的复发性、侵袭性和自限性。本文就儿童喉乳头状瘤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为证实喉癌的发生发展与抗癌基因P_(53)有关,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技术对25例喉癌标本进行了P(53)基因表达蛋白定量测定,结果显示,25例喉癌中有17例荧光染色阳性,即喉癌中P(53)蛋白过度表达为68.0%(17/25),与正常组织相比差异显著(P<0.01),吝期喉癌P(53)蛋白表达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这说明P(53)基因异常导致表达蛋白的堆积是喉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喉癌是呼吸道上皮常见肿瘤,正常上皮由增生开始发展为恶性肿瘤,一般要经过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即由正常上皮→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其中包括一个癌前病变阶段,进年来癌前病变的研究已渐成为癌症研究的重点。喉癌前病变包括:喉白斑病、喉厚皮病、成人喉乳头状瘤、慢性肥厚性喉炎。Livin基因是一种人类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 family,IAP),其主要通过抑制Caspase途径阻断细胞凋亡[1],而Caspase-3是凋亡的重要执行者之一,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肿瘤细胞的凋亡速度密切相关。本实验通过RT-PCR方法检测livin mRNA与Caspase-3 mRNA在喉癌组织和喉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从来探讨喉癌前病变发展至喉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2.
喉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喉癌的浸润与转移是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的主要因素。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是调节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细胞外基质及基底膜有序降解和重塑的重要分子。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的降解在喉癌和其他肿瘤的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在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的代谢平衡中起关键作用,因而与喉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本文对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在喉癌中的表达与喉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作一综述,并对指导喉癌治疗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应用ABC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了17例喉癌、癌旁及正常喉粘膜上皮内花生凝集素(PNA)受体分布,结果表明癌细胞内PNA呈强阳性表达,毗邻正常喉粘膜上皮细胞未见强阳性表达;在不同的喉癌组织学分级之间,PNA的表达呈不同程度,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5)。提示PNA受体可能是喉癌的一种重要标志,其分布与喉癌的分化、增殖有关,为喉癌形态学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一种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4.
采用ABC免疫组化法对78例喉癌行回顾性及前瞻性研究,测定喉癌细胞P53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对P53蛋白过度表达在喉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进行探讨。结果发现,78例喉癌中35例(44.9%)P53蛋白呈过度表达,并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PCNA表达,且两者显著相关;P53蛋白过度表达与临床分期相关,P53蛋白阳性患者多处于临床较晚期;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P53蛋白表达及临床分期是明显影响预后的独立指标,P53蛋白阳性或临床晚期者术后3年生存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5.
人类恶性肿瘤中至少有50%发生抑癌基因P_(53)变化。研究表明,野生型P_(53)基因与调控细胞生长周期、调节细胞转化和诱导细胞程序化死亡(apoptosis)有密切关系。在喉癌的研究中发现P_(53)基因异常,如过度表达、缺失和点突变被认为是喉上皮肿瘤转化的重要因素。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与管腔器官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如子宫颈癌,口腔癌等。有学者研究喉癌与HPV的关系,亦发现有密切的关系。本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喉癌P_(53)蛋白的异常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查HPV的感染,以了解P_(53)蛋白变化和HPV感染在喉癌发生中的可能作用,并比较了P_(53)蛋白过度表达与HPV感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喉癌组织中热休克蛋白和人乳头状瘤病毒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喉鳞状细胞癌(简称喉癌)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和人乳头状瘤病毒1 6E7(human papiloma-virus 1 6E7,HPV16E7)蛋白的表达及其在喉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8例喉癌、24例声带息肉和10例癌周喉组织标本中HSP70和HPV16E7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喉癌组织、声带息肉和癌周喉组织中HSP70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2%,8.3%和0%,HPV16E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6%,4.2%和0%,HSP70和HPV16E7蛋白的阳性表达在喉癌组织与声带息肉、癌周喉组织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HPV16E7阳性的喉癌组织中HSP70的阳性表达率为85.3%,HPV16E7阴性的喉癌组织中HSP70的阳性表达率为56.8%,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PV16E7可以诱导喉癌组织中HSP70的高表达,二者在喉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检测HSP70和HPV16E7蛋白的表达可用于喉癌恶性程度的评定.  相似文献   

17.
喉癌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较常见的疾病,在头颈部肿瘤中占第二位.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种重要的致瘤DNA病毒,它与宫颈癌、头颈肿瘤中的口咽癌等密切相关已得到大量研究证实,然而HPV与喉癌的关系仍不明确.本文就HPV与喉癌的关系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对44例喉鳞癌和16例声带息肉患者采用原位核酸杂交技术探测其人乳头瘤病毒(HPV)6B,11,16,18型DNA同源序列及LSAB免疫组化法探测其P53蛋白的表达,结果:(1)喉癌与HPV16/18杂交阳性率为43.2%(19/44),声带息肉为12.5%(2/16)(P〈0.05)(2)喉癌p53蛋白阳性率为56.8%(25/44),声带息肉全部为阴性;(3)喉癌HPV16/18杂交及p53蛋白  相似文献   

19.
PCR检测鼻咽癌组织中的EBV。全部未分化癌为阳性结果;PCR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发现鼻内翻乳头状瘤、鳞状细胞癌及喉乳头状瘤、喉癌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PCR是具有高特异性、高效率、高灵敏度的快体外扩增DNA的方法,并能用于常规处理(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小组织标本,这对大规模、回顾性研究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20.
儿童喉乳头瘤是小儿耳鼻咽喉科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1923年Ullman提出喉乳头瘤病毒感染学说,目前,已初步明确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6型和11型感染是造成儿童喉乳头瘤的直接原因。该病10岁以上的患儿极其少见,青春期常有自愈倾向。我科2003—04,-2008—04共收治15例儿童喉乳头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