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部队营区用生态方法防治害鼠的长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证用生态防治为主的综合方法控制害鼠在部队营区推广应用的效果。方法采用以整治环境、修建并完善防鼠设施这一生态防治为主和药物毒杀为辅的综合方法控制害鼠。结果在2002年4月-2006年11月近5年的观察中,室内鼠密度持续控制在3%以下,其他3项灭鼠考核指标均控制在国家灭鼠达标标准范围内,并呈持续低水平状态。比较生态防治鼠害前后5年的灭鼠投入,生态防治鼠害后的灭鼠经费平均每年较生态防治害鼠前用化学药物灭鼠可节省60%以上,从长远看还应节省更多。结论用生态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方法控制部队营区害鼠,灭效长久、绿色环保、经济省力。  相似文献   

2.
某部生态防制鼠害的巩固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以生态防制为主的综合方法控制鼠密度后的巩固效果。方法继续采用以整治环境、修建并完善防鼠设施为主的生态防制鼠害巩固措施,每季度用粉迹法检测室内鼠密度,观察室内鼠迹、防鼠设施及外环境鼠迹三项灭鼠考核指标变化。结果在2004~2005年继续观察中,室内鼠密度持续控制在3%以下,三项灭鼠考核指标持续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用生态防制为主的综合方法控制鼠害效果持久、经济,是灭鼠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控制营区鼠害。方法采用环境治理、药物灭鼠等综合防制措施。结果有效控制了该营区鼠害,鼠密度由原来的48.52%下降到8.21%。结论综合防制是控制鼠害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驻济南部队营区鼠密度状况,考核灭鼠效果。方法采用饱和投毒法,0.005%溴敌隆小麦毒饵连续投毒4~5 d,粉迹法测定鼠密度确定营区鼠情和灭鼠效果。结果调查21个单位不同场所营区鼠密度,阳性房间率为2.5%,粉迹法阳性率为6.2%,有18个单位灭鼠前鼠密度超过国家除"四害"灭鼠标准。营区内以招待所(12.0%)密度最高,其次是食堂、伙房(9.2%),仓库、车库(8.4%)和围墙四周(8.2%)。通过0.005%溴敌隆大面积灭鼠,对10个灭鼠单位灭效考核发现,5个单位的灭鼠率达到100%,3个单位的灭鼠率在90%以上。结论通过多年灭鼠工作,济南部队营区鼠密度能有效控制在较低水平,灭鼠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某部舰艇鼠害综合防治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对舰艇采取生态防治措施后的灭鼠效果研究.方法采用以治理环境为主的生态防治措施,结合物理和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法.结果采取生态防治后营区鼠密度由96.77%下降到1.67%;军舰由88.89%下降到1.16%;缉私艇由85.84%下降到0.结论采取生态防治为主的灭鼠措施,是有效的灭鼠方法.  相似文献   

6.
皖东某部驻地偏僻,属丘陵地带,鼠害严重,过去曾是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地.多年来该部灭鼠多采用化学灭鼠,重灭轻防,鼠密度忽高忽低,灭鼠成效难以巩固,且每年要投药两次以上,严重地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为改变这种局面,2000年8月我队在该部采用以整治环境、修建并完善防鼠设施为主的生态防制和药物毒杀为辅的综合防制方法控制鼠害.现将防制效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分析不同类型营区和不同生境鼠类种群和侵害特点,制定科学的鼠类防治措施。方法针对鼠害特点,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并利用夹夜法和粉迹法检测鼠害和灭鼠效果。结果 6个部队营区鼠密度水平为粉迹法5.98%和夹夜法2.71%;捕获鼠形动物78只,鉴定为2科4属6种,室内外鼠类群落构成以褐家鼠(47.4%)为优势种;室内以食堂、伙房鼠密度(8.83%)最高,室外飞行区鼠密度明显较宿舍和办公室四周为高;通过综合性鼠类防治措施,粉迹法和夹夜法考核灭效分别下降88.3%和93.4%。结论不同营区和营区不同生境鼠害存在明显差异,每年开展2次大面积灭鼠对防治鼠源性疾病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1985年4~5月,我队为贯彻全军爱卫会关于开展无鼠害营区活动的通知,先后在22个部队、7个农场、6个招待所的营区,采用0.25~0.30‰杀鼠灵毒饵一次饱和投毒灭家鼠。在约2100万平方米的面积上,共投毒饵3300公斤,使鼠密度(夹日法)由灭鼠前的8.00~10.34%降到灭鼠后的0.80~0.98%,灭鼠率达90.00~93.67%。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0. 005%溴敌隆毒饵对家栖鼠类的杀灭效果。方法在投药前采用粉迹法调查鼠密度,投放溴敌隆毒饵第21天后,在试验区采用粉迹法进行灭后鼠密度调查。根据灭前、灭后鼠密度,计算出该次试验的灭鼠效果。结果试验区粉迹法灭前鼠密度为28. 23%,灭后平均鼠密度为0. 79%,总体灭鼠率为97. 20%。在教工食堂、学生食堂、对外公寓的鼠密度分别从灭前的48. 94%、21. 30%、28. 95%下降到灭后的0,密度下降率为100%,对外餐厅的灭鼠率为81. 98%。结论采用第二代抗凝血剂溴敌隆配制毒饵,可有效地控制鼠害,降低鼠密度。  相似文献   

10.
驻军某部鼠害严重,多年来该部队灭鼠多采用化学灭鼠,重灭轻防,鼠密度忽高忽低,灭鼠成效难以巩固,且每年要投药2次以上,严重地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为改变这种局面.2004年9月以来该部队采用以整治环境、修建并完善防鼠设施为主的生态防制和药物毒杀为辅的综合防制方法控制鼠害,现将防制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生态学方法在控制城镇居民区家鼠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继天门城镇居民区采用生态学方法防制家鼠试验后,又在潜江按同一方法进行试验,探讨该方法在家鼠防制中的作用及可行性。方法:比较以生态学方法为主的综合防制与单一药物防制家鼠的效果。结果:试验区鼠密度从1997年6月起一直维持在国家标准3%以下,两年间鼠密度在1%以下的有14个月;药物区每年组织两次灭鼠,鼠密度呈高低波动,两年中仅有8个月在3%以下;空白区两年间有2个月高出试验前鼠密度(7.2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以生态学方法为主的综合防制城镇居民区家鼠的措施。方法:比较综合防制与单纯药物防制家鼠的效果。结果:试验区鼠密度一直控制在较低水平,而且从1996年5月至今维持在国家规定标准(3%)以下;药物区除投药后1~2个月内鼠密度暂时下降外,大多数月份均在6%以上,且从未下降到3%以下的国家标准;空白区除试验开始后药物杀灭使鼠密度下降外,从第2个月起一直超过6%,大多数月份在12%~13%。结论:综合防制不仅可以取得与单纯药物相同的甚至更好的灭鼠效果,且可减少或避免药物对环境的污染、人畜误食及二次中毒、灭效维持时间不长、鼠类易产生耐药性和抗药性、耗费大量人、财、物力等副作用或弊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在实行鼠类控制的条件下,村庄拆迁和小区建设过程中鼠种组成和数量的变化趋势,为小区拆建鼠类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用粘鼠板法调查鼠密度,评价拆迁前后鼠种组成和密度的变化。结果 小区拆迁前以小家鼠为主,占83.9%(26/31),黑线姬鼠占9.7%(3/31),褐家鼠和臭鼩鼱各占3.2%(1/31)。在新建小区的原址(村庄),灭鼠前的鼠密度为12.2%,灭后密度降为1.9%,其灭鼠效果为84.4%;搬迁后拆前的鼠密度降为1.5%,而拆后鼠密度降为0;经过对工地实施综合治理,尤其是将建筑工人和工地分离约1.5km和对建筑工人实行健康教育,1年后工地的鼠密度仍为0;而对周围的施工工人住所调查捕获鼠均为小家鼠,密度为3.1%。结论 拆迁前灭鼠,拆迁过程中实施鼠类综合治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新建小区的鼠密度,鼠的种群结构会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灭鼠效果和灭鼠后害鼠种群回升情况。为制订科学的灭鼠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1998-2002年对所设的3个样区农田害鼠防治情况的资料。分析灭鼠后害鼠种群的回升与鄱阳湖水情的关系和灭鼠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探讨防制对策。结果 春季一次大面积灭鼠后,第2年春季再次进行灭鼠前的鼠密度达到甚至超过上年灭鼠前的鼠密度;实施春秋两季大面积灭鼠,来年春季的鼠密度明显低于春季灭鼠前。结论 鄱阳湖滨农区灭鼠后害鼠的种群数量恢复快,每年全面灭鼠两次可有效控制鼠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有效地控制黄鼠数量增长,以长期稳定地控制鼠疫。方法:踏查鼠密度,确定灭鼠地段,并实地踏实验收。灭鼠以生态,物理方法为主,溴敌隆杀灭为辅。结果:有鼠面积占3村总面积的20%,超标面积为135hm2,平均洞密度为13.5个/10hm2,灭鼠后洞密度0.67个/10hm2,灭洞率达95%,达到稳控鼠疫标准(黄鼠密度<2只/10hm2),结论:此方法适合我国国情,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生,灭效好,可提高灭鼠效益和效益。  相似文献   

16.
国家卫生城市的残存鼠生态特征及其防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灭鼠先进城市残存鼠生态现状及其防制对策。方法:选择城区内不同类型环境,采用粘鼠胶捕鼠,进行鼠种鉴别,结果:试验区内仍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一般单位鼠类的多样性和均匀度较高,种群生态位宽度以褐家鼠最大,为0.939。种群生态位重叠值以褐家鼠与小家鼠,褐家鼠与黄胸鼠之间较高。结论:针对残存鼠的生态特征,采用以防鼠设施为主的综合防制技术,能把鼠害控制在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7.
大地回春,农田害鼠仍处于贫食阶段,并开始进入第一个繁殖高峰期。春季用抗凝血慢性杀鼠剂开展大面积灭鼠活动,不仅灭鼠、保苗效果好,且可压低农田害鼠的发生基数,争得全年药物灭鼠的主动权。夏秋季节,对鼠密度高的即将成熟的农作物田中,用急性杀鼠剂进行局部防治,可迅速扑灭鼠害,一般不必开展大规模的农田灭鼠活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生态学方法的防制与单纯药物防制城镇居民区家栖鼠的效果。方法 :在 1995~ 1996年试验的基础上 ,按照试验的要求继续观察其效果 ,鼠密度监测由每月 1次改为每季度监测 1次。结果 :生态防制区家鼠密度明显下降 ,从试验的第 5个月直至结束后的 4年间鼠密度一直巩固在国家标准 3 %以下 ;药物区仍然是投药后的 1~ 2个月内鼠密度有所下降 ,其他月份均在 6%左右 ,有时高达 10 %以上 ;空白区一直在 10 %左右 ,最高时可达 12 %~ 14 %。结论 :从试验后连续 4年的观察结果表明 ,采用以生态学为主的综合防制方法来控制城镇居民区的家鼠比单一用药物杀灭所取得的效果要稳定持久  相似文献   

19.
农田灭鼠对害鼠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灭鼠对害鼠群落结构的影响,为鼠害预测和防制提供依据。方法:1987—2000年,每年春、秋季使用第一代慢性灭鼠剂进行大面积全方位农田灭鼠,每次灭鼠实行饱和投饵;逢双月用夹夜法调查害鼠的种类、数量和生物量。结果:灭鼠导致板齿鼠的比率、生物量显著上升,黄毛鼠的比率和生物量明显下降,农田鼠类群落结构和害鼠群落多样性指数发生变化。结论:灭鼠会使耐药力较强、体大竞争力强的害鼠数量上升,防制的主要对象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