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保留残端单束重建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的技术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25例PCL损伤患者在我科行关节镜下保留残端单束重建PCL,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20~58岁,平均(41.9±12.4)岁。伤后至手术时间1周~6个月,平均6周。运动伤8例,交通事故伤10例,其它损伤7例。其中合并半月板损伤7例,合并关节内软骨损伤5例。手术前后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及Tegner运动功能评分进行评价,术后6个月左右行患膝磁共振检查。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4.76)个月。患者术后早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术前(57.2±5.5)分,术后(89.3±4.2)分;IKDC评分术前(51.1±6.7)分,术后(88.3±6.2)分;Tegner运动功能评分术前(2.5±0.8)分,术后(5.8±1.3)分,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下保留残端单束重建PCL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术后临床效果良好,功能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完全保留残端自体腱重建后交叉韧带(PCL)术后本体感觉恢复状况,探讨完全保留与非保留残端重建PCL对本体感觉恢复的影响。方法对40例PCL损伤的患者中20例行不保留残端自体腘绳肌单束重建术(非保留残端组),20例行完全保留残端自体腘绳肌单束重建术(完全保留残端组)。通过IKDC评分、Lysholm评分及CPM机等速测试膝关节本体感觉,评估两组患者术后本体感觉恢复状况。结果 40例均获随访,时间6~24(15.6±4.945)个月。两组患者术后6、12个月膝关节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在3个不同的膝关节复位角度下,非保留残端组患侧膝关节与健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保留残端组患侧膝关节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患侧膝关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在3个不同的膝关节复位角度下,两组患侧膝关节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患侧膝关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保留残端重建PCL能够可靠地恢复膝关节的本体感觉,且早期恢复效果优于非保留残端重建PCL。  相似文献   

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8):1644-164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保留残端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ACL损伤患者,其中65例完全断裂,13例部分束支断裂,对ACL完全断裂的残端稍作清理后予以保留,部分束支断裂的残留束支予以保留,同时对断裂束支的残端予以保留,采用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股骨端采用Endobutton固定,胫骨端采用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术后行相同的功能康复训练,术后定期记录患膝疼痛(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8例患者均获得了随访,随访时间为15~24个月,平均20.5个月。术后1周的VAS评分(6.34±0.521)分,末次随访时降至(1.22±1.01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活动度ROM由术后1周(75.37±6.79)°提高到末次随访的(135.43±8.56)°,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KDC评分由术前的(20.24±2.72)分提升到末次随访的(62.68±2.1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35.12±7.22)分提升到末次随访的(89.42±5.1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所有患者的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均为阴性。[结论]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保留残端重建ACL可以降低患膝疼痛评分、增加患膝活动度、提高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缩短了患者康复疗程,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保留残端手术与常规手术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疗效。方法采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治疗66例膝关节ACL断裂患者,其中采用常规手术方法重建治疗37例,保留残端手术方法重建治疗29例。结果 66例均获随访,时间12~28个月。常规手术组及保留残端手术组术后前抽屉试验和Lachman试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ysholm、IKDC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两组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残端组优于常规手术组。结论关节镜下保留残端手术与常规手术行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治疗膝关节ACL损伤都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关节镜下保留残端手术有利于移植物的再血管化及本体感受器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与双束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中不保留残余组织进行比较,评估保留残余组织的作用. 方法 对2003年5月至2005年6月经临床检查和关节镜检查符合标准的62例双束ACL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ACL重建术中是否保留残余组织分为保残组和不保残组,每组31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年主观评估[主观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评分及Cincinnati评分]和客观评估(客观IKDC评分、轴移试验及Kneelax3检查). 结果 术后2年保残组的主观IKDC评分[(92.3±4.3)分]、Lysholm评分[(89.0±4.5)分]及Cincinnati评分[(91.8±4.4)分]优于不保残组[(88.2±5.2)分、(85.6±4.9)分、(87.2±6.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保残组的客观IKDC评分、轴移试验、Kneelax3检查结果与不保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所有患者主观评估和客观评估较术前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切除残余组织双束ACL重建比较,保留残余组织双束ACL重建术后膝关节主观功能恢复更好,但术后膝关节机械稳定性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采用全内短腱技术利用5~6股腘绳肌腱单束保残重建后交叉韧带(PCL)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8例单纯PCL断裂患者取同侧自体腘绳肌腱于关节镜下采用全内短腱技术单束重建PCL,保留PCL残端,移植韧带两端利用带可调节袢悬吊钛板固定。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分级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2年。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均恢复至正常范围;Lysholm膝关节评分80~97(89. 0±8. 0)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 32,P=0. 01);根据IKDC评级标准:A级12例,B级6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 57,P=0. 001)。结论关节镜下全内短腱技术行PCL重建术安全可靠,移植肌腱长度短,肌腱需求量少,骨量保留较多,固定稳定,有利于愈合,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单束重建治疗前叉韧带部分断裂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关节镜下应用单束重建治疗前叉韧带部分断裂12例患者的资料。12例患者中,男9例,女3例,平均年龄37岁。根据IKDC、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功能恢复评估。结果 12例患者平均随访13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感染。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Lachman试验(﹢)、前抽屉实验(-)2例,其他患者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11例膝关节屈伸活动度正常,1例膝关节伸直缺失10°,IKDC评级:11例正常,1例接近正常。术前IKDC主观评分(48.33±12.77),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55.42±15.01);术后末次随访IKDC主观评分(91.42±4.94),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95.33±6.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单束单隧道重建治疗前叉韧带部分断裂的短期临床疗效满意,保留残存纤维束重建虽然有一定难度,但手术在熟练的关节镜技术下可以顺利施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保留韧带残端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01—2022-12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的33例前交叉韧带损伤,其中15例保留韧带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观察组),18例未保留韧带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术后6个月膝关节IKDC评分。结果 3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8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术后感染、膝关节不稳、Cyclops病变。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膝关节IKD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无论是否保留韧带残端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而保留韧带残端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相对更高。然而本研究着眼于功能性评价,缺乏对患者本体感觉、生物学改变、组织病理学研究,上述结论还需要纳入更多样本量的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双束股四头肌腱和骨块镶嵌固定法重建后交叉韧带(PCL)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PCL损伤患者选用自体带髌骨骨块双束股四头肌腱作移植物供体,股骨双隧道重建,胫骨端用骨块镶嵌固定法固定,股骨端用挤压钉固定。以膝关节Lachman试验和后抽屉试验及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标准作为疗效评定指标。结果 1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3~28个月。术前Lysholm评分为(57.2±7.6)分,术后1年为(85.2±5.4)分、2年为(93.8±5.2)分。术后膝关节Lachman试验及后抽屉试验均为阴性,膝关节不稳症状均消失,关节前后方向稳定性恢复,膝屈伸活动范围正常,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关节镜下双束股四头肌腱和骨块镶嵌固定法重建PCL符合PCL生物力学解剖重建,胫骨端固定可靠,解决了重建PCL时胫骨隧道容易扩大、固定不稳的问题,短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采用经股骨内侧髁足迹中位点定位股骨隧道单束重建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6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26例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23~48岁,平均年龄32.5岁。关节镜下清理后交叉韧带残端显露足迹,离子刀标计出足迹的前外侧束与后内侧束之间中点,后叉股骨隧道定位器定位于足迹中点,钻取股骨隧道,采用单束异体胫前肌腱或自体腘绳肌腱,股骨端采用悬吊钢板或界面螺钉,胫骨端采用界面螺钉固定。术后采用Lysholm和IKDC评分标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本组2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5个月。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63.08±4.56)分提高到术后1年(93.43±3.35)分;IKDC评分由术前的(46.8±5.4)分提高到术后1年(87.5±2.9)分,无重建失败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关节镜下经股骨内侧髁足迹中位点单束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手术方法并配合正确的功能锻炼,具有创伤少、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王军  姜鑫  张益民  郭永智 《中国骨伤》2013,26(5):365-36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保留残端纤维与非保留残端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方法与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45例,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移植物。非保残技术重建后交叉韧带25例,男19例,女6例;清理断端后胫骨骨道采用双螺钉全骨隧道固定技术。保留残端重建后交叉韧带20例,男15例,女5例;保留残端纤维,采用与非保残组同样的固定方法。两组均随访18个月,采用KT-2000胫骨后移距离、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评分及分级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在术后18个月随访时,KT-2000测胫骨后移距离、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IKDC评分,非保残重建组分别为(4.2±2.1)mm,84.3±10.5和64.5±8.8;保残组(3.9±1.8)mm,86.5±8.9和68.6±7.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KDC运动能力分级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者,保残组优于非保残组。结论:保留残端纤维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在恢复膝关节运动功能方面显示了较非保残重建更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CL)合并后外侧角结构(PLC)实质部损伤时进行联合重建的必要性,介绍使用关节镜下5~6股腘绳肌腱单束重建膝PCL以及采用中1/3股二头肌腱、股薄肌重建PLC的技术和优点. 方法 自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膝关节PCL合并PLC损伤患者28例,均为PCL损伤≥Ⅱ°b、PLC损伤>Ⅱ°.X线片有韧带附着点撕脱骨折及严重内翻不稳需要胫骨截骨者不计入本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28例,其中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8例行关节镜下腘绳肌腱单束重建PCL,而PLC保守治疗;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20例关节镜下修复重建PCL,再开放手术操作修复重建PLC结构. 结果 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功能评定按照Lysholm标准,单纯修复PCL组中等3例,差5例;PCL和PLC联合重建者中优良19例,中等1例.两组的Lysholm评分平均为(47.1±8.2)分和(86.7±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77,P<0.05);IKDC评估两组分别有3例和19例对手术结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膝关节PCL合并PLC损伤可造成患肢严重的无法代偿的功能损害,手术时应当进行联合重建,忽视PLC重建的重要性,会导致PCL重建效果下降或失败;采用关节镜下5~6股腘绳肌腱单束重建膝PCL以及采用中1/3股二头肌腱、股薄肌重建PLC的技术治疗PCL合并PLC损伤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关节镜下保留残端纤维的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保留残端纤维的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07年10月至2009年11月,对17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进行保留残端纤维的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28~62岁,平均39.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9例,日常生活摔倒受伤6例,运动创伤2例。伤后至手术时间平均8.5d(2~14d)。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分级及Lysholm评分等评估患者手术疗效。结果:17例均获随访,时间24~39个月,平均29.5个月。所有患者未发现腘窝动脉、胫神经或腓总神经损伤等并发症。12例膝关节活动度达到正常;1例出现关节僵硬,术后6个月予以关节镜下松解,术后积极功能锻炼,术后膝关节屈曲20°缺失,伸直正常;3例有屈曲5°~10°缺失;1例有5°过伸受限。17例后抽屉试验和Lachman试验均阴性。17例IKDC评分均达到或接近正常。IKDC总评分16例正常,1例接近正常。末次随访时IKDC主观评分为94.3±5.1,Lysholm评分为94.7±3.1。结论:关节镜下保留残端纤维的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三明治式后十字韧带重建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后十字韧带三明治式重建,即保留残存纤维,采用八股腘绳肌腱双束重建后十字韧带的效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05年6月,单纯陈旧性后十字韧带损伤患者18例,男14例,女4例;年龄19~42岁,平均34岁.在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行双束四隧道重建,其中采用四股半腱肌腱重建前外侧束,四股股薄肌腱重建后内侧束.残存纤维保留于重建的双柬移植物之间.通过微型钢板和纽扣悬吊式固定移植物.根据IKDC、Lysholm和Tegner评分标准进行评估.结果 患者均获得2年以上随访,末次随访时发现,17例患者(94.4%)后抽屉试验阴性,1例后抽屉试验1度阳性.KT-1000检查示,双膝后向松弛度差值从术前的(9.3±1.4)mm改善为术后的(0.7±0.9)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IKDC评估标准,16例患者(88.9%)评级正常,2例患者(11.1%)评级接近正常.IKDC主观评分从(64.1±3.3)分增加到(95.6+3.1)分(P<0.01).Lysholm评分从(58.6+4.4)分增加到(94.9±3.6)分(R<0.01).Tegner评分,术前为5.6分,末次随访时为6.9分.结论 关节镜下后十字韧带三明治式重建能使88.9%的患者在术后2年得到正常的IKDC评级,11.1%的患者得到接近正常的IKDC评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关节镜下利用单隧道免打结锚钉治疗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淮南朝阳医院骨科收治的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36名行关节镜单隧道免打结锚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比较每例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ROM)、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膝关节韧带评估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情况,进行配对立样本t检验。 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ROM范围(t=-22.231)、IKDC评分(t=-34.958)、Lysholm评分(t=-40.802)均比术前明显改善(均为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腘窝神经、血管损伤。 结论采用关节镜下单隧道免打结锚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满意。  相似文献   

16.
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修复与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重建膝关节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后十字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后内侧韧带结构(posteromedial complex,PMC)或后外侧韧带结构(posterolateral complex,PLC)损伤的疗效.方法 2005年3月至2007年5月,43例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患者采用异体肌腱于关节镜下重建ACL和PCL,同期重建增强PMC或PLC损伤.其中24例行ACL和PCL重建+PMC重建,19例行ACL和PCL重建+PLC重建.根据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表对患膝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全部患者随访24~48个月,平均(33.10±9.65)个月.患者在0°和20°应力测试时稳定性均完全恢复.IKDC评分入院时均为显著异常(D级),术后随访时正常(A级)29例(67%,29/43)、接近正常(B级)11例(26%,11/43)、异常(C级)3例(7%,3/43).患者术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46.7±4.2)分,末次随访时为(89.6±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63,P<0.01).结论 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可于关节镜下行ACL和PCL联合重建,同期行关节外韧带结构修复增强,能有效恢复关节功能,治疗效果满意.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surgical technique and outcomes of arthroscopic reconstruction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 and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PCL) and repair of the injured posteromedial complex (PMC) or posterolateral complex (PLC) structures of the knee joint in treatment of multiple ligaments injuries of knee. Methods From March 2005 to May 2007, 43 patients with multiple ligaments injuries of knee underwent arthroscopic reconstruction. Twenty-four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arthroscopic reconstruction of combined ACL and PCL with allograft tendons and augmentation of PMC. The other 19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repair the PLC in addition to reconstruction of ACL and PCL. The 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IKDC) and Lysholm knee score were used for function evaluation.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24 to 48 months with an average of 33.10±9.65 months. The stability recovered when stress was applied to the knee at 0° and 20° of flexion. According to IKDC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from severely abnormal (graded D) in 43 cases before surgery to normal (graded A) in 29 cases (67%), nearly normal (graded B) 11 cases (26%) and abnormal (graded C) 3 cases (7%) at follow-up. The average Lysholm score of the all cases were 46.7±4.2 and 89.6±2.8 before operation and at final follow-up, respectively (t=8.563, P<0.01). Conclusion Excellence clinical results and good stability were achieved with arthrescopic reconstruction of ACL and PCL combined with repair or augmentation of the PMC and PLC simultaneously.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Y"形双束后交叉韧带重建中保留残端纤维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1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单纯后交叉韧带陈旧性损伤患者50例,分为保留残端纤维组(保残组)和切除残端纤维组(不保残组)。保残组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18~55岁,平均(32.250±11.085)岁;术前受伤时间2~66个月,平均(17.481±3.568)个月。不保残组24例,男17例,女7例;年龄20~54岁,平均(31.458±9.569)岁;术前受伤时间3~72个月,平均(19.354±3.950)个月。两组患者均有膝关节不稳,后抽屉试验阳性。保残组:术中保留髁间窝残端纤维、瘢痕组织及滑膜,仅切除导致髁间窝呈球状游离韧带组织。不保残组:切除残端纤维、瘢痕组织及其附着部滑膜组织。两组均采用自体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双束重建后交叉韧带,胫骨侧采用可吸收挤压钉与牵引线拴桩固定,股骨侧采用可吸收挤压钉与牵引线悬吊复合固定。术前及术后2年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主观评估(主观性IKDC、Lysholm评分及Cincinnati评分)和客观临床评估(客观IKDC评分、Kneelax3胫骨后移测试)。结果:主观评估结果比较:主观性IKDC评分,保残组92.167±4.177优于不保残组87.542±5.687(P=0.010);Lysholm评分,保残组90.917±4.413优于不保残组87.083±5.149(P=0.027);Cincinnati膝关节评分,保残组92.125±4.003优于不保残组87.791±6.665(P=0.027)。客观评估结果比较:客观IKDC评分,保残组与不保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neelax3检查,在132N力作用下用Kneelax3做胫骨后移测试,保残组与不保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保留残端纤维与切除残端纤维双束重建后交叉韧带比较,保留残端纤维双束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主观功能恢复更好,而术后膝关节机械稳定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胫骨Inlay技术双束重建后十字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7年3月至2009年9月,采 用关节镜下胫骨Inlay技术行双束PCL重建且随访超过1年的PCL损伤患者17例,男16例,女1例;年龄19~54岁,平均25岁。术前Lysholm膝关节评分(53.4±2.1) 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分级C级7例,D级10例;后抽屉试验阳性17例。术中采用自行设计的胫骨 后方倒打隧道钻具系统制作限深骨隧道。随访时行膝关节X线摄片和螺旋CT检查,观察嵌入骨栓的位置和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评估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分 级及后抽屉试验,比较与术前的稳定性差异。结果 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7.8个月。末次随访时Lysholm膝关节评分(93.5±1.7)分 ,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IKDC分级A级15例、B级2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后抽屉试验阴性15例,弱阳性2例。术后 12周X线片和螺旋CT示嵌入骨栓的位置满意,愈合良好。结论 胫骨后方倒打隧道钻具系统可以准确制作限深骨隧道,创伤小,使用这种钻具系统的PCL重建术近 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保留残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治疗前交叉韧带部分束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保留残束重建前交叉韧带57例,其中男39例,女18例;年龄16~49岁,平均28.5岁;左膝33例,右膝24例;运动伤及训练伤40例,交通事故伤7例,生活扭伤10例。前抽屉试验阳性23例,弱阳性6例;Lachman试验阳性19例,弱阳性4例;前抽屉试验和Lachman试验均阳性5例;侧方应力试验(内侧)阳性24例。Rolimeter检查胫骨前移7.5~11.5mm,平均8.7mm。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评分(IKDC)70.0±7.5,膝关节Lysholm评分68.0±6.3。受伤至手术时间1周~12个月,平均3.1个月。结果:关节镜下前内侧束重建32例,后外侧束重建25例。术后57例均获随访,平均时间22.5个月(13~37个月)。末次随访膝关节活动度达120°~130°,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均阴性54例,前抽屉试验弱阳性2例,Lachman试验弱阳性1例;术后Rolimeter检查膝关节稳定性良好。术后IKDC评分92.0±4.9,Lysholm评分91.0±3.7,均较术前提高。结论:保留残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有利于移植物血供建立、胶原纤维爬行替代、本体感觉恢复和膝关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