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癫痫类型、发生时间及癫痫与脑卒中类型、部位、大小的关系.结果 脑卒中早期癫痫发作发生率显著高于迟发性发作(P<0.01),早期发作患者以出血性脑卒中为主,占64.2%(P<0.01);且大脑皮层卒中者显著高于皮层下卒中者(P<0.01);较大病灶者显著多于较小病灶者(P<0.01);部分发作患者主要为缺血性脑卒中,占66.7%(P< 0.05),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主要为出血性脑卒中,占84.6%(P<0.01).结论 脑卒中后癫痫以早发性为主,且与卒中类型、部位、大小有关,了解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征,对于该病的防治具有良好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病特点.方法 对我院102例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为5.3%,早发性多见占68%,迟发性占32%;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癫痫发生率最高35%,卒中累及皮质发生率明显高于皮质下.结论 脑卒中后继发癫痫以早发性为主,部分性发作常见,且与卒中类型及病灶部位相关,出血性脑卒中,位于皮质发生率较高,应在治疗脑卒中的基础上,积极控制癫痫的发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及预后。方法对58例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的癫痫发作时间、类型,卒中类型,癫痫与病灶部位间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卒中后癫痫发生率7.39%(58/785),其中,早发型癫痫占81%(47/58),迟发型癫痫占19%(11/58);早发型癫痫发作中全身发作占72.34%(34/47),迟发型癫痫发作中部分发作占72.73%(8/11);皮层病灶继发癫痫占68.97%(40/58),皮层下病灶继发癫痫占31.03%(18/58),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继发癫痫以早发型为主,以皮层病灶多见;早发型癫痫以全身发作为主,迟发癫痫以部分发作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卒中后癫痫患者的发作时间、发作类型与卒中性质、卒中部位的关系.结果 83例患者中,出血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54例,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癫痫10例,脑梗死后继发癫痫29例.皮层病变发生癫痫58例,皮层下病变发生癫痫15例.早发癫痫57例,迟发癫痫26例.结论 皮质病变发生癫痫高于皮层下病变,早发性癫痫中出血后癫痫高于梗死后癫痫,以部分性发作多发,迟发癫痫中出血和梗死发生率无差别,以全身性多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从而为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84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及同期住院的84例无癫痫发作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4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占同期脑卒中住院患者总数(656例)的12.80%。其中缺血性脑卒中28例,占33.33%,出血性脑卒中56例,占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发作类型:迟发型性癫痫76例,占90.48%;早发型癫痫8例,占9.52%。迟发型癫痫主要以全身性大发作为主,早发型癫痫以局灶性发作为主。脑卒中部位:基底节区等部位脑卒中后并发癫痫发作14例,占16.67%,近皮层部位(额顶叶,颞叶)脑卒中后并发癫痫发作70例,占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分析显示,高血压、高血糖及脑卒中的面积、类型、部位、发病时间等均是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结论全身性大发作是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主要表现,而大面积卒中及近皮层部位是脑卒中后并发癫痫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83例脑卒中后癫痫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卒中后癫痫患者的发作时间、发作类型与卒中性质、卒中部位的关系。结果 83例患者中,出血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54例,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癫痫10例,脑梗死后继发癫痫29例。皮层病变发生癫痫58例,皮层下病变发生癫痫15例。早发癫痫57例,迟发癫痫26例。结论皮质病变发生癫痫高于皮层下病变,早发性癫痫中出血后癫痫高于梗死后癫痫,以部分性发作多发,迟发癫痫中出血和梗死发生率无差别,以全身性多发。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后癫痫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杰 《安徽医药》2005,9(7):531-53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方法对50例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发作时间、类型、病灶部位、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卒中后癫痫发生率5.4%(50/926);早发癫痫占68%(24/50),迟发癫痫占32%(16/50);病灶在皮层发生占76%(38/50),病灶在皮层下发生占24%(12/50);早发癫痫中全身发作29例,部分性发作5例,迟发癫痫中全身发作3例,部分性发作13例.结论脑卒中后癫痫以早发多见,且早发癫痫以全身发作为主,迟发癫痫以部分发作为主,而且与病灶部位有关,早发癫痫仅需短期抗癫痫治疗,迟发癫痫需长期正规抗癫痫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继发癫痫与脑梗死部位的关系以及其临床特征和治疗原则。方法:选择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的患者156例,对患者的脑梗死病变部位、临床特征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梗死后癫痫的发生率因病灶部位(皮质/皮质下)的不同差异存在显著性,皮质占80.8%,癫痫发作类型中简单部分性发作112例(71.8%),全身强直-阵挛21例(13.5%),复杂部分性发作18例(11.5%),癫痫持续状态5例(3.2%);早发性癫痫占58.9%,迟发性癫痫占41.1%。结论:脑梗死后继发癫痫与脑梗死部位密切相关,以皮质梗死为主,继发癫痫发作形式以简单部分性发作为主,其次为全身强直-阵挛、复杂部分性发作、癫痫持续状态,早发性癫痫治疗效果好于迟发性癫痫。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后继发癫痫临床特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症状及特点.方法 对682例脑卒中病例中58例继发癫痫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卒中后继发癫痫发生率为8.5%(58/682).其中早发癫痫66.5%,迟发癫痫34.5%.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在病灶部位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卒中后癫痫的原因与病程和病变部位有关,早发型癫痫预后差,无论是早发型还是迟发型癫痫均应给予正规抗癫痫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48例经CT和(或)MRI证实的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我院EP发生率为8.33%。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性癫痫发病率最高为17.9%,其次为混合性卒中、脑出血、脑梗死,分别为15.4%、9.7%、3.6%;早发性癫痫占70.8%,迟发性癫痫占29.2%;病灶发生部位以皮质病变为主占80.3%,明显高于其他发病部位(P<0.01)。结论 EP的发生与卒中类型、病程、病变部位及用药等密切相关,了解卒中后癫痫的发病特点及相关性,利于指导治疗、评价预后、降低病死率。晚期发作需长期抗癫痫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缺血性卒中患者继发早期癫痫发作和晚期癫痫发作的发病率、发作类型及缺血性卒中继发癫痫发作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分析山西省人民医院近3年来首发缺血性卒中的408例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时意识、糖尿病、高血压、心源性疾病和卒中部位等的临床特征,随访6~12个月,其中缺血性卒中后继发癫痫发作患者42例,未继发癫痫发作患者366例。缺血性卒中后癫痫发作的患者依据癫痫发作的发生时间分为早期癫痫发作组(18例)和晚期癫痫发作组(24例)。分析缺血性卒中后早期癫痫发作和晚期癫痫发作的发病率、发作类型以及缺血性卒中后发生继发癫痫发作的临床危险因素。结果:缺血性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发病率为10.3%(42/408),其中早期癫痫发作的发病率为4.4%(18/408);晚期癫痫发作的发病率为5.9%(24/408)。早期癫痫发作的50.0%(9/18)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晚期癫痫发作的58.3%(14/24)为单纯部分性发作。缺血性卒中后癫痫发作组与非癫痫发作组的临床特征经统计学比较,两组间心源性脑栓塞病例的发生率和累及皮质梗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缺血性卒中后早期癫痫发作以全面性发作为主,晚期癫痫发作以单纯部分性发作为主;心源性脑栓塞和累及皮质梗死是缺血性卒中后癫痫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后早发性癫痫和晚发性癫痫首次发作后再次发作的差异及其与梗死灶部位、大小的关系。方法:选择神经内科2006年9月—2010年1月首诊为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408例,随访时间1年。其中继发癫痫42例,分为早发性癫痫组(18例)和晚发性癫痫组(24例)。分析比较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晚期首次癫痫发作后再次发作的差异及其与梗死灶部位、大小的关系。结果:早发性癫痫和晚发性癫痫首次癫痫发作后再次发作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皮质梗死是缺血性脑卒中继发癫痫的危险因素(P<0.05);梗死灶直径≥4 cm与<4 cm分别发生早发性癫痫和晚发性癫痫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晚发性癫痫更容易反复发作;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的发作与影像学检查显示的梗死灶部位相关(累及皮质的梗死),与影像学检查显示的梗死灶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13.
陈妍  唐慧群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5):2065-2066
目的 探讨癫痫与脑卒中的关系、继发性癫痫的特点及其治疗.方法 对223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观察,对卒中后继发性癫癇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癇患者多见于脑皮质卒中患者,其中脑皮质卒中组癫癇发生率为16.7%,明显高于皮质下脑卒中组癫痫发生率(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 cm的脑卒中病灶组癫痫发生率为17.3%,明显高于<4 cm脑卒中病灶组癫痫发生率(5.4%)(P<0.01).出血性卒中组和缺血性卒中组癫痫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发生率与脑卒中类型无关,与脑卒中发生部位和面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方法对脑卒中后继发癫痫76例患者的发生率、发作时间、发作类型、与卒中类型及病灶部位的关系与预后等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分析,同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无癫痫发作的70例脑卒中患者(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NFD)评分变化。结果①脑卒中后癫痫发生率11.1%(76/682),其中早发性癫痫59.2%(45/76),迟发性癫痫40.8%(31/76);②皮层病灶继发癫痫60.5%(46/76),皮层下病灶继发癫痫39.5%(30/7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局限性运动性发作40例(52.6%),其中早发性发作14例,迟发性发作26例;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31例和癫痫持续状态5例(47.4%)中,早发性发作26例,迟发性发作10例。(4)出血性卒中继发癫痫占61.8%(47/76),缺血性卒中占38.2%(29/7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⑤癫痫组显著进步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癫痫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差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癫痫皮层病灶多见,早发癫痫以全身发作为主,迟发癫痫以部分发作为主。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的治疗效果差于对照组,抗癫痫治疗有利于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797例脑血管病中 4 1例继发癫痫的资料。结果 :脑血栓 2 0例 ,脑出血 14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4例 ,脑栓塞 3例 ,TIA0例。脑叶病变 30例 ,非脑叶病变 11例。 14d以内发病 2 5例 ,14d以后发病 16例。需长期服药治疗者 10例 ,其中 7例是于 14d后发病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以单纯部分性发作为主 ,出血性脑血管病以全身强直 -阵挛发作为主。结论 :脑血管病继发癫痫与脑血管病类型、位置以及癫痫发作时段相关。癫痫发作形式与病变类型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发病机制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近3年我院754例脑卒中患者中46例继发患者的卒中部位、癫痫发作特点、类型和治疗方法。结果脑卒中后癫痫发生率为6.1%(46/754),其中早发癫痫39例占5.2%(39/754),迟发癫痫7例占0.9%(7/754);46例继发癫痫中,皮层病灶继发癫痫占78.2%(36/46),皮层下病灶继发癫痫占21.8%(10/46)。早发癫痫中全身发作30例,部分性发作9例;迟发癫痫中全身发作2例,部分性发作5例。皮层病灶继发癫痫较皮层下病灶继发癫痫多见,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发癫痫患者预后较无癫痫患者差。结论腑卒中后癫痫皮层病灶多见,早发癫痫以全身发作为主,迟发癫痫以部分发作为主。早期控制癫痫发作有利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特征等进行研究,探讨脑血管病与继发癫痫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56例脑血管病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发病率为6.79%(56/825),脑出血组高于脑梗死组(P<0.05),早发性多于迟发性,发作类型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最多(42.9%),皮质病变继发癫痫者明显高于皮质下病变(P<0.05),药物治疗效果良好。结论继发性癫痫多见于脑血管病初期,其发病率与脑血管病的类型、病灶部位等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治疗不同类型儿童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儿童癫痫患者127例,根据癫痫类型分为部分发作型(PS)组(52例)、部分发作继发全面发作(SGS)组(37例)、全面性发作(GS)组(28例)和Lennox Gastaut综合征(LGS)组(1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治疗,观察各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SGS组完全控制率为35.14%,明显高于其他3组(P< 0.05);LGS组全控制率最低,为0.00%.SGS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4.86%,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LGS组治疗总有效率最低,为30.00%.与治疗前比较,各组发作频次均有不同程度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治疗不同类型儿童癫痫均有不同程度的效果,均能够显著减少患儿癫痫发作次数,其中以SGS疗效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