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比较食管癌左胸入路与右胸入路淋巴结清扫彻底性。方法选取我院胸外科2012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52例食管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左胸组和右胸组,各为26例,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概率、淋巴结清扫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左胸组并发症发生率19.23%与右胸组26.92%比较差异明显,P<0.05;左胸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少于右胸组,差异P<0.05;左胸组淋巴结清扫平均(11.5±4.2)枚显著少于右胸组(18.9±3.8)枚,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于食管癌患者,左胸入路手术操作较简便,并发症少,右胸入路的方式虽然操作复杂,并发症多,但右胸入路对于气管旁、喉返神经旁、腹野的淋巴结清扫较左胸入路更彻底,可为患者延长生存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经左侧胸部单切口与颈-右胸-腹三切口行食管癌根治术中的淋巴结清扫情况,探讨食管癌手术中合理的淋巴结切除范围.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行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左胸单切口组32例和三切口组40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留置引流管时间、住院天数、淋巴结清扫状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左胸单切口组与三切口组在手术时间[(225.44±11.98) min与(265.42±13.15) min]、淋巴结清扫数目[(8.031±1.153)枚与(11.821±1.138)枚]、住院时间[(13.212±1.294)d与(15.691±1.404)d]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201、25.302、14.010,均P<0.05);两组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和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均P>0.05).结论 两种术式食管癌根治术在手术难度、风险、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有着各自特点,应根据病变情况及身体承受能力灵活选择手术方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在中段食管癌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食管癌患者60例,均为中段食管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施右胸路径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左胸入路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清扫淋巴结数量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3年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胸入路手术治疗中段食管癌的手术创伤较大、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但术后复发率低,生存情况较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经右胸、腹联合切口手术治疗胸下段食管癌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下段食管癌的合理手术入路.方法 收集196例胸下段食管鳞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经右胸、腹联合切口径路109例,经左胸径路87例.通过比较经右胸、腹联合切口径路和经左胸径路行胸下段食管癌的手术疗效.结果 经右胸、腹联合切口组与经左胸组上纵膈淋巴结及胃左、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数分别为234个,239个,238个及45个,91个,87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3年复发率分别为35.78%、5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病理Ⅰ期、ⅡA期、ⅡB期、Ⅲ期分别为13例、9例、59例、28例及18例、39例、25例、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呼吸系统并发症分别为7例及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下纵膈淋巴结清扫数及胃周淋巴结清扫数分别为241个,204个,347个及199个,158个,277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31.0±37.9) ml、(334.2±40.3)ml,住院天数分别为(15.9±1.3)d、(16.1±1.4)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经右胸、腹联合切口径路治疗胸下段食管癌,对食管肿瘤整块切除和淋巴结清扫及术后分期更方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至2013年我院胸外科收治的需行根治术的食管癌患者225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10例采取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对照组115例采取常规开胸食管癌根治手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的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围手术期病死率、随访1年术后生存率,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88.6±28.1)min,术中出血量(179.5±113.2)m L,淋巴结清扫数目(12.7±5.1)枚/例,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26.4%(29/110),围手术期病死率1.8%(2/110),随访1年术后生存率99.1%(107/108);对照组手术时间(119.3±35.2)min,术中出血量(354.1±172.5)m L,淋巴结清扫数目(8.8±4.2)枚/例,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43.5%(50/115),围手术期病死率8.7%(10/115),随访1年术后生存率97.1%(102/1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少、淋巴结清扫数量更多、围手术期并发症较少、围手术期病死率较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术后生存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开胸手术相比,虽然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手术时间较长,但在总体效果和安全性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王雁冰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4):2190-2191
目的 比较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疗效.方法 180例老年NSCLC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104例,观察组接受全电视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肺癌根治术,对照组接受传统开胸(OT)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液引流量、拔管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等.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18.2±21.1)min,短于对照组的(141.4±23.2) min;术中出血量为(311±41)ml,少于对照组的(538±18) ml;术后胸液引流量为(409.0±12.1)ml,少于对照组的(471.0±22.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819、50.2591、21.7369,均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清扫淋巴结数目分别为(16.5±2.3)枚和(17.7±2.7)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术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3.1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23%(x2=4.4081,P<0.05).结论 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及胸液引流量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更符合微创外科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左胸微创切口手术在老年食管癌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食管癌73例,按手术方法 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行左胸微创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对照组行传统食管癌根治术,观察两组围术期及术后相关指标变化、围术期应激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胸微创切口手术在老年食管癌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尾侧入路法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60例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中央入路术式,观察组患者采取尾侧入路术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及中转开腹情况;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61.35±10.96)ml少于对照组的(72.49±11.53)ml,手术时间(145.82±21.67)min短于对照组的(176.85±23.84)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及中转开腹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低于对照组的2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尾侧入路可以较容易进入正确外科平面,减少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两种术式在安全性方面无显著差异,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不同手术入路方式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9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肘前外侧入路,观察组采取肘关节前外侧联合Kocher入路.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长于或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日常活动、稳定性、运动功能、疼痛及Mayo肘关节功能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肘关节前外侧联合Kocher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右侧Toldt间隙入路联合内侧入路法在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67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的病例资料,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32例应用右侧Toldt间隙入路联合内侧入路法,对照组35例采用传统右侧入路法,观察两组资料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及住院时间有无差别。结果术后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减少(P<0.05);观察组清扫淋巴结总数目、第3站淋巴结清扫数目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中III期患者清扫淋巴结数目及第3站淋巴结清扫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上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应用右侧Toldt间隙入路联合内侧入路法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可提高手术的根治性,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和出血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探讨在治疗食管癌方面应用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食管癌患者88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行食管癌根治术,观察组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略高于对照组(t=1.372,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对照组(t=1.573,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85.6 ±30.7)mL、术后拔管时间(4.1±1.3)d、胸腔引流量(550.0±30.5)mL、术后住院时间(10.8±2.2)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4 ±58.7)mL、(7.5±1.8)d、(1 130.0±50.8)mL和(17.1 ±3.8)d(t=18.847、6.486、40.649、8.938,均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82%)显著低于对照组(27.27%) (x2 =5.143,P<0.05).结论 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淋巴结清扫更彻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颈胸腹三切口根治手术治疗中上段食管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014年7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中上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行左胸食管根治术,实验组患者行经颈胸腹三切口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引流量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经颈胸腹三切口根治手术是治疗中上段食管癌安全有效的方式,淋巴结清扫数目更多,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术后放化疗对治疗胸中段淋巴结阳性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意义及生存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287例行胸中段食管鳞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根据术后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放疗组133例和放化疗组154例.并对患者1、3、5年的随访资料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放化疗组的5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分别高于放疗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数目、pT分期、治疗方法和术后化疗周期与患者1、3、5年生存率有关(P< 0.05,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数目、pT分期和术后化疗周期数是影响患者1、3、5年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 <0.05,P<0.01).放化疗组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早期放疗反应中食管损伤和胃肠道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放疗组(P <0.05,P<0.01).结论 胸中段淋巴结阳性食管鳞癌术后联合放化疗能有效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应用胸腹腔镜微创手术以及开胸手术两种方式对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及肺功能所造成的影响。方法50例食管癌患者,依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开胸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应用胸腹腔镜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肺部感染情况及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4.29±0.81)h显著长于对照组的(3.32±0.78)h,淋巴结清扫数量(44.02±6.14)个显著多于对照组的(31.05±4.32)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9.45±1.74)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6.02±2.86)d,出血量(221.52±30.29)ml少于对照组的(368.67±40.35)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8.00%(2/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00%(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FEV1/FVC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胸手术方式对比,胸腹腔镜微创手术应用于食管癌治疗其优势更大,而且手术过程当中的创伤明显更小,能够降低术后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肺功能,患者预后也明显更好,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2009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134例宫颈癌早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73例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61例行开腹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79.1±35.9) min、术中出血量为(109.5±33.1) 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1.5±0.3)d、住院天数为(11.7±1.2)d,均低于对照组的(298.4±43.5) min、(305.2±38.6) ml、(2.6±0.7)d、(18.3±1.6)d;总并发症发生率为9.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运用保乳术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临床效果及对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6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则运用保乳术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拔管时间(5.23±0.91)d和手术时间(68.12±7.09)min均短于对照组的(10.46±6.46)d、(90.23±9.11)min,术中出血量(84.33±9.67)ml和术后引流量(126.23±5.11)ml均少于对照组的(202.78±22.34)、(300.23±3.87)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分别为(2.73±0.28)、(4.11±0.38)ng/ml,均低于对照组的(3.64±0.39)、(6.52±0.6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躯体功能、整体健康评分分别为(85.5±11.7)、(86.4±19.3)、(82.4±19.5)、(83.5±11.3)、(89.2±16.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6.5±12.9)、(75.5±19.2)、(70.9±22.1)、(71.6±17.4)、(76.5±1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保乳术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以及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5月~2012年3月收治的108例胸段食管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术后病理进行回顾分析,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以及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结果 108例胸段食管癌患者,淋巴结的总转移率是53.4%,通过对术后病理的观察分析,P<0.05,OR值>1,表明浸润深度、肿瘤长度、分化程度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这3个因素和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关联性。结论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主要规律是:由患者的颈部胸部和腹部向淋巴的引流区域进行转移,最常见的转移区域就是纵隔,然后是患者的腹部和颈部;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主要是肿瘤的长度、肿瘤浸润的深度以及分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胸椎后路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稚爆裂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8年6月-2015年5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胸椎爆裂型骨折7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采用胸椎后路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影像学参数及脊髓神经损伤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支具佩戴下地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2组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Cobbg角较术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2个月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较术前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E级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胸椎后路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椎爆裂型骨折疗效明确,能有效促进脊髓神经损伤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经口进食在快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6例结直肠癌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治疗,术后,对照组采用传统进食法,观察组采取术后早期经口进食。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指标、术前术后营养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2.2±1.3)d、排便时间(3.5±1.4)d、下床活动时间(1.1±0.7)d及术后住院时间(7.2±1.3)d均短于对照组的(4.3±1.7)、(5.8±2.3)、(2.3±1.2)、(10.2±1.5)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观察组患者前白蛋白(204.9±51.3)mg/L、白蛋白(35.4±4.5)g/L均高于对照组的(178.5±46.9)mg/L、(32.2±4.1)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蛋白(55.6±5.8)g/L与对照组的(54.2±5.4)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3.16%低于对照组的34.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经口进食可加快肠道的恢复速度,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在缩短住院时间的同时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