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急救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跨专业的边缘学科,是研究各种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病人的一门新专业.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已形成了由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救治、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救治三部分组成的急救医疗体系.  相似文献   

2.
院前急救已在急救医疗体系中占据最为重要的地位,是反映一个国家、社会对重大伤害、疾病的应急能力以及每个公民的品格水准。反映公民对疾病的自我急救和救助他人的知识和能力,也是急救医疗体系建立和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现代社会急救医疗体系的重要标志^[1]。现代急救医疗体系分为3个阶段:一是院前急救,包括现场急救和途中运送救护,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心血管疾病,也是影响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病种。目前,由急诊科收治诊断的AMI患者日益增多。对于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治疗,尤其是AMI,尽快的血运重建极为重要。为了提高AMI患者救治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我院从2009年1月开始实施急诊科——心内科急救绿色通道,制定了规章制度和救治流程,保证AMI患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行有效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回顾性分析56例急性农药口服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重点是对急性农药口服中毒患者进行全程优质高效急诊救治,及时采取胃肠道净化、皮肤血液净化、应用解毒剂、对症支持、心理护理等急救护理干预,提高中毒患者临床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急性大出血的综合急救护理方法.方法:对8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进行综合急救护理,提高救治成功率.结果:采用综合急救护理方法,大部分患者于入院后第3天停止出血,34例实施急诊胃镜下血管套扎,全部成功止血、本组抢救成功72例,痊愈出院,4倒中途放弃治疗,6例抢救无效死亡,成功率达87.8%.结论:熟练的急救知识、迅速准确的急救护理是成功救治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急性大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青少年急性乙醇中毒的急救与心理护理。方法对40例青少年急性乙醇中毒的急救与心理护理进行总结。结果及时的救治及有效的心理护理,40例青少年患者痊愈。结论对青少年急性乙醇中毒患者及时采取有效救治方法和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黄瀛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9):1549-1551
目的 探讨规范急救体系下危重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 对258例急危重患者经院前急救包括伤情评估、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人工循环、静脉通道、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实施现场急救与转运的护理技术,院内急诊救护、病情监护与护理.结果 本组258例,其中10例抢救无效死亡,248例经积极救治,生命体征稳定,病情缓解,抢救成功率达96.12%.结论 规范的急救体系以其安全、畅通、规范、高效的特点提高了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药物中毒急救的特点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急性药物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4例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41例,男女比例为1:1.8,18~40岁为高发,共45例(70.3%)。镇静催眠药比例最高(67%)经过治疗后64例患者症状缓解,无死亡病例。结论:针对急性药物中毒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救治,对急性药物中毒的有效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总结1例急性心肌梗塞突发室颤的急救和护理经验。早发现并准确判断病人发生心室颤动,立即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心脏电除颤是急救成功的关键;及时准确应用急救药物,密切观察病情,迅速做好术前准备,为患者紧急PCI术是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总结1例急性心肌梗塞突发室颤的急救和护理经验.早发现并准确判断病人发生心室颤动,立即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心脏电除颤是急救成功的关键;及时准确应用急救药物,密切观察病情,迅速做好术前准备,为患者紧急PCI术是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针灸可救治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并改善预后,在缓解急性疼痛、治疗运动系统急性损伤等方面疗效明显,推广中医的针灸急救手段,可更好、更快地挽救患者或改善预后,并与现代急救学优势互补,促进现代急救学的发展。加强针灸在急救领域的研究和科普工作,扩大其在赛场和军队中的应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急救医疗体系,警惕国外针灸"去中国化"的倾向,对把握中医急救的话语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10,(6):F0002-F0002
2010年7月,合肥市120急救中心在该院设立急救分站。分站配备全功能急救车辆和先进目的抢救设备,在120统一调度指挥下实施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目前医院急诊科已经形成院前急救、院内救治、重症监护一体化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两个环节不同内涵的界定。对二者之间的制度设立、设备使用、技术手段、应急措施等方面相同性及差异性分析,提出了院前院内无缝衔接面临的现状;提出了相同的技术是无缝衔接的基础、相互沟通是无缝衔接的桥梁及绿色生命通道是院前院内无缝衔接的必由之路。我国的急救医疗体系(EMss)已基本建成,其组织形式为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或专科病房。通常情况下,急救中心负责现场急救、转运将伤病员安全地转运到医院急诊科、专科病房或ICU进一步抢救治疗,以确保急危重病人得到及时、高效的救治,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实现院前和院内急救一体化,建立起急救生命的绿色通道,这就是院前和院内急救的衔接。如果院前院内能在救治技术上保持良好的相容性,加上院前院内医护人员良好沟通与协作,将使院前院内的无缝衔接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急救绿色生命通道是指为了抢救病人生命,由特殊管理手段和强力医疗措施构成的特殊医疗场所,因此要发挥绿色通道的实际作用,提高救治效率。通过临床实践发现,针灸介入急诊操作简便、起效迅速,可以加快急诊病房周转,减少患者对医疗资源的占用,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畅通绿色通道,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基于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院前急救护理应用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对急救效率、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行常规护理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行基于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院前急救护理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对比2组急救效率、急救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接诊时间、急诊科抢救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急救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脑疝、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中枢性高热、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基于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院前急救护理应用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可有效提高急救效率,改善急救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与评价急性乌头碱中毒的一体化救治效果,探讨急性乌头碱中毒的有效抢救模式.方法 对75例急性乌头碱中毒病例实施一体化救治,由专业急救人员按院前急救-急诊科救治-中毒专科及ICU救治,详细分析临床特点及和评价抢救的临床效果、转归.结果 75例实施一体化救治的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急救反应时间15~67min,平均32min;接诊时口舌、四肢麻木25例,昏迷5例,抽搐4例;院前心电监护心电图异常59例,室性心律失常36例,窦性心动过缓24例,房性心律失常8例;转运途中心搏、呼吸停止3例,死亡1例;院内急诊科抢救心搏、呼吸停止5例,死亡2例;中毒专科及ICU治疗,心搏、呼吸停止4例,死亡1例,自动离院1例.75例患者,治愈70例、治愈率93.33%,死亡4例、死亡率5.33%,自动离院1例.结论 急性乌头碱中毒是以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损害为主要症状,实施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可明显缩短中毒患者就诊时间,及早实施抢救,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急诊科常见的内科急症之一,具有病情危急、变化快的特点,若不及时抢救,随时可导致死亡。我院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共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25例,现将急救处理及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急诊科常见的内科急症之一,具有病情危急、变化快的特点,若不及时抢救,随时可能导致死亡。我院2000年2月~2009年10月共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68例,现将急救处理及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与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年6月36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护理资料.结果通过迅速补充血容量、止血等治疗措施及周全的护理措施,36例患者仅有1例因循环衰竭死亡,余均抢救成功,其中再出血7例,经救治亦痊愈.结论通过规范及时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和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阻止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并发症风险,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互联网+”结合快速绿色通道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救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1月新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10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研究组采取“互联网+”结合快速绿色通道急救,比较两组救治效果(病情判断正确率、抢救成功率)、救治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病情判断正确率、抢救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候诊时间、抢救时间、治疗等待时间、意识清醒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实施“互联网+”结合快速绿色通道救治,可提高抢救效果及救治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