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璟 《首都医药》2000,7(11):51-51
所谓白细胞减少症是一种血液病,血液中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109/L的时候,就称为白细胞减少症,而其中主要是粒细胞的减少.当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9/L,则称为粒细胞减少症.当白细胞计数低于1×109/L,而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甚或完全缺乏时,称粒细胞缺乏症.药源性粒细胞减少症和药源性粒细胞缺乏症是指特定药物在不同患者中,通过不同机理,引起外周血液内中性粒细胞数选择性减少或缺乏为特征的血液学超敏反应.  相似文献   

2.
白细胞减少症治疗药物谁主沉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何谓白细胞减少症? 1.1白细胞减少症的回顾 临床上,当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持续低于4×109/L时,则称为白细胞减少症;当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8~2.0×109/L时,称粒细胞减少症;当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少至低于0.5~1.0×109/L时,称粒细胞缺乏症.由于中性粒细胞占循环中白细胞的比例最高,它的升高或降低直接导致白细胞计数的增减.因此,当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时,往往同时有白细胞减少[1].  相似文献   

3.
白细胞减少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4.0×109/L,因白细胞数通常60%~70%为粒细胞,所以大多数白细胞减少症是由于中性粒细胞减少所致。当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0×109/L,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低于0.5×109/L称粒细胞缺乏症[1],白细胞减少可有遗传性、理化损伤、严重感染、毒素、血液系统疾病及免疫性机制所致。为了明确病因,我院对89例正常体检人群白细胞减少者行骨髓穿刺检查,结合临床资料及骨髓象特点,查找病因,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性粒细胞减少(缺乏)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凤茹  陈建彬  王艳  陈静 《河北医药》2004,26(7):576-577
众所周知,正常外周血白细胞数为4~10×10 9 L ,低于4×10 9 L为白细胞减少,>10×10 9 L为白细胞增高。正常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 >1.5×10 9 L ,>0 .5×10 9 L而<1.5×10 9 L为中性粒细胞(N)减少症。( 1~1.5 )×10 9 L为轻度减少,( 0 .5~1.0 )×10 9 L为中度减少,≤0 .5×10 9 L为重度减少,即粒细胞缺乏症,≤0 .2×10 9 L为极度减少,重症N缺乏。临床上N减少(缺乏)症时有所见。粒细胞生成障碍,分布异常和破坏增多都可使N减少或缺乏。本文讨论几种常见的N减少(缺乏)症。1 感染后N减少症临床上并不少见。细菌、病毒、原虫、立克次…  相似文献   

5.
刘英  梁秋娜  林英 《河北医药》2012,34(1):108-110
粒细胞缺乏症(粒缺),是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2.0×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中性粒细胞低于0.5×109/L时具有很大的感染危险性,临床上常出现高热、畏寒、咽痛、颌下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压痛等症状,以及由于继发感染而引起化脓性扁桃体炎、口腔黏膜和咽峡部溃疡、肺炎、尿路感染,甚至脓毒血症或败血症.粒缺发病急促,病死率很高,达60% ~ 80%[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新药的开发,粒细胞缺乏症及并发症的治疗已经有了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6.
王景  殷献录  李静 《淮海医药》2011,29(2):112-113
目的 观察急性白血病(AL)化疗后不同时期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处于缓解期的急性白血病30例,分为2组,分别在化疗后48 h(治疗组)和中性粒细胞(ANC)<1.0×109/L(对照组)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当ANC≥1.5×109/L时停药.观察ANC变化及感染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A...  相似文献   

7.
白细胞减少症是指外周血白细胞数低于4.0×10~9/L,粒细胞减少症是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2.0×10~9/L。由于中性粒细胞占粒细胞中的大多数,故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又常称为粒细胞减少症,而白细胞的主要组成是粒细胞,故在大多数情况下白细胞减少是粒细胞减少所致。我院自1985年1月至1991年12月收治材料完整的12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药源性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减少)症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富超  朱军  李开俊 《中国药房》2006,17(19):1495-1496
目的探讨药源性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减少)症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994年1月~2005年11月国内医药学期刊报道的药源性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病例311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给药途径以口服的发生率最高(78.78%),致死率约为9.65%;给药种类以中枢神经系统用药、抗微生物药、激素及调节内分泌功能药的发生率居前3位。结论严格控制用药指征是减少药源性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减少)症发生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抗感染药学》2016,(3):622-626
目的:分析肺癌肿瘤放化疗对患者白细胞水平及其院内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Ⅱ~Ⅲ期肺癌患者120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放化疗组(n=42)、放疗组(n=38)和化疗组(n=40)以及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0例;比较4组患者或体检者治疗前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水平情况;分析治疗不同时间后患者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水平和院内感染发生情况,以及对中性粒细胞减少时间与院内感染持续时间的关系;并进行肺癌患者院内感染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放化疗组、放疗组和化疗组治疗前白细胞水平和中性粒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放化疗组、放疗组和化疗组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且放化疗组治疗10、15和30 d的白细胞水平分别为(3.24±1.13)109/L,(2.41±1.16)109/L和(1.12±0.48)109/L,低于放疗组分别为(3.96±1.25)109/L,(3.62±1.43)109/L和(2.46±1.38)109/L和化疗组为(3.74±1.61)109/L,(3.23±1.48)109/L和(2.48±1.52)109/L;放化疗组患者治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为0度和Ⅰ度的患者比例亦均低于放疗组和化疗组,其减少为Ⅱ度患者的比例高于放疗组和化疗组(P<0.05);放化疗组患者治疗期间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21.43%,显著高于放疗组为7.89%和化疗组为10.00%(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时间与其院内感染持续时间呈显著正相关(r=0.842,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癌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放化疗、住院时间、照射体积以及KPS评分值;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癌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放化疗以及住院时间。结论:肿瘤放化疗可降低患者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而诱发患者院内感染;放化疗是肺癌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药物性急性粒细胞缺乏症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在成人低于 0 5×109/L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粒细胞缺乏症多为急性过程, 绝大多数是机体对药物发生变态反应或对化学品过敏反应引起的。粒细胞缺乏症是内科急重症之一, 起病急, 病情凶险, 常并发重症感染, 病死率较高, 若不及时给予有效治疗, 患者会因严重感染而危及生命。我院1997~2004年收治23 例药物性粒细胞缺乏症,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3 例中, 男 9 例, 女 14 例; 年龄33~57岁。按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诊断[1], 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低于 0 5×109/L者列入统计。发病前均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