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线粒体脑肌病是指因线粒体DNA或核DNA缺陷导致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细胞呼吸链及能量代谢障碍而引起的一组多系统疾病.病变以侵犯骨骼肌为主者,称为线粒体肌病;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者称线粒体脑肌病.本病为一组临床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可以导致癫痫发作.肌阵挛性癫痫与线粒体tRNA Lys和tRNASer基因突变有关,其突变类型均可出现全面性癫痫发作[1].  相似文献   

2.
线粒体脑肌病是一组因线粒体DNA(mtDNA)或细胞核DNA突变导致的线粒体功能异常的疾病,以骨骼肌、脑、心脏、内分泌腺体等能量需求较高的组织受累为主,可分为慢性进行性眼外肌瘫痪、Kearns-Sayre综合征(KSS)、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综合征和肌阵挛性癫伴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线粒体肌病和脑肌病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线粒体病的病变如侵犯骨骼肌为主 ,称为线粒体肌病。如病变除侵犯骨骼肌外 ,尚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则称为线粒体脑肌病 ,主要包括 :Kearns Sayre综合征 (KSS)、慢性进行性眼外肌瘫痪 (CPEO)、肌阵挛性癫 疒间 伴蓬毛样红纤维 (MERRF)、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 (MELAS)。如病变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 ,则称为线粒体脑病 ,如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LHON)、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 (SNE或Leigh病 )、Alpers病及Menkes病等[1] 。另外 ,尚有大量中间类型。1 病因和发病机制线粒体病主要由线粒体DNA(mtDNA)的突变造成 ,…  相似文献   

4.
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的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线粒体脑肌病患者骨骼肌细胞线粒体DNA基因突变情况及发病机制。方法 观察总结5例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变化特点,并应用PCR、限制性内切酶BglⅠ、ApaⅠ酶切,PAGE电泳鉴定DNA片段长度的方法,检测5例患者骨骼肌细胞中mtDNA是否发生nt3243和8344位点A→G突变。结果 5例患者(3例MELAS和2例MERRF)在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等方面均与国外学者的研究结果相符。1例MELAS患者仅存在3243A→G点突变,1例MERRF患者存在8344A→G点突变,1例MERRF上述2个位点均存在突变。另2例呈家系起病的MELAS患者这2个位点都无突变。结论 3243及8344位点突变分别与MELAS和MERRF的发病有关,MERRF患者可以同时存在上述2个位点的突变。临床表现仍是确诊和分类的主要依据。Ⅰ  相似文献   

5.
改良“鸡尾酒”疗法对线粒体脑肌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粒体脑肌病(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ME)是由线粒体DNA和/或核DNA突变引起线粒体氧化呼吸链酶的功能缺陷而导致的以脑和/或骨骼肌受累为主的多系统疾病。临床常见ME伴高乳酸血症及脑卒中样发作综合征(MELAS)、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Leigh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肢带型线粒体肌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线粒体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回顾分析8例肢带型线粒体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肌肉病理改变,并进行线粒体DNA(mtDNA)突变分析。结果 8例患者发病年龄为5~30岁,病程2~36年,主要表现为四肢近端肌无力和运动耐力下降,仅1例有双下肢肌痛。血肌酸激酶水平呈轻中度升高。电生理检查结果最示骨骼肌呈肌源性或神经源性损害。骨骼肌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存在破碎红纤维(RRF),细胞色素C氧化酶染色可见深染的RRF,也可见阴性的RRF。4例患者存在tRNAleu~(UUR)A3243G突变,1例为tRNAlys A8344G突变,1例同时存在tRNAleu~(UUR)A3276G和ATP酶6编码基因G9196A(D224N)突变,1例为细胞色素b编码基因G15221A(D159N)突变,1例则为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Ⅲ的编码基因A9567G(I121V)突变。结论肢带型线粒体肌病主要表现为四肢肌无力和运动耐力下降。骨骼肌病理改变存在一定的异质性。mtDNA的tRNA基因可能是家族性肢带型线粒体肌病的热点突变区。  相似文献   

7.
正线粒体病(mitochondrial disorders)是一组少见的线粒体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导致的以脑和骨骼肌受累为主的能量代谢障碍性多系统疾病,其临床表现高度异质、复杂多样,主要临床类型包括线粒体肌病、线粒体脑肌病、线粒体心肌病、线粒体糖尿病、线粒体胃肠病等~([1])。目前线粒体病的确诊主要依靠肌肉病理和线粒体DNA(mt DNA)或核基因突变检测,但前者具有创伤性,后者又受技术条件限制,因此两者临床应  相似文献   

8.
<正>线粒体疾病是一组由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 NA)和(或)核DNA(nucleusD NA,nD NA)缺陷导致氧化磷酸化受阻、继而影响ATP合成的多脏器受累综合征,主要影响耗能较多的器官如脑、心肌、骨骼肌、肾脏等[1]。根据器官受累分布不同可分为相应的综合征,其中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 with lactic acidosis and stroke-like episodes,MELAS)综合征是最常见的类型,大多数由线粒体A3243G突变所致。其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突发的卒中样表现,如精神异常、肢体瘫痪、皮质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进行性肌阵挛性癫的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与结果男性患者,43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光敏感性癫发作、进行性加重的小脑共济失调和周围神经病;骨骼肌组织活检可见典型破碎红纤维;超微结构观察可见肌膜下堆积的线粒体,部分线粒体嵴呈管状或同心圆状;外周血线粒体基因组检测显示线粒体DNA c.8344AG杂合突变;最终明确诊断为肌阵挛性癫伴破碎红纤维。结论进行性肌阵挛性癫是一组具有相似临床表现但又各具特征的疾病,根据临床表现、病理学和基因突变特点有助于明确病因。肌阵挛性癫伴破碎红纤维具有高度临床异质性。  相似文献   

10.
线粒体肌病患者的线粒体功能缺陷起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线粒体肌病患者的线粒体功能缺陷的起源。方法 运用含溴化乙锭的培养液培养食管癌细胞,在体外建立性质稳定,长期存活的无线粒体DNA的细胞系,与线粒体肌病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的血小板进行细胞融合,测定其融合细胞的线粒体功能。结果 使用含溴化乙锭的培养液培养食管癌细胞12天后,细胞完全脱失线粒体DNA,并可稳定培养传代。此细胞与线粒体肌病患者的血小板所形成的融合细胞的线为闰体功能明显较对照组为低。结论 线粒体肌病患者的线粒体功能缺陷可能主要由线粒体DNA突变引起。  相似文献   

11.
正线粒体脑肌病(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是一种母系遗传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线粒体DNA(mt DNA)或核DNA(n DNA)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线粒体结构和功能障碍,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减弱而使ATP产量下降,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线粒体脑肌病有较多类型,且分类比较复杂,症状比较重叠,其中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及卒中样发作(MELAS)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类型,易误诊。本研究对  相似文献   

12.
正线粒体脑肌病是由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 NA)或核DNA缺陷(突变或缺失)导致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异常,从而引起线粒体呼吸链氧化磷酸化功能障碍为特点的一组遗传性疾病。该病并不十分罕见,但其表现多样,以脑、骨骼肌受累为主,也可出现听神经病、视神经病、心肌病等表现,可表现为多种综合征,临床上容易出现误诊漏诊,预后不佳。其中,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综合征(MELAS综合征)为最常见的综合征。本文报道2例MELAS综合征的病例并进行文献复习,对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线粒体脑肌病患者血液及尿液中线粒体DNA突变情况,提供无创基因检测方法的证据支持。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等方法对患者进行线粒体基因分析,对患者血液、尿液标本中线粒体DNA突变情况进行检测,筛查并确诊线粒体脑肌病。结果 7例患者被确诊为A3243G杂合突变,血、尿标本中突变负荷分别为17.80%和60.16%、20.88%和73.96%、29.62%和92.58%、36.01%和91.29%、5.14%和48.78%、5.74%和58.57%、0.57%和5.99%。结论线粒体脑肌病患者尿液中线粒体DNA突变率明显高于血液中的突变率,且尿液标本为无创取得,可作为基因检测的首选标本。  相似文献   

14.
<正>线粒体脑肌病(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ME)是一组因线粒体基因(mt DNA)或核基因(n DNA)突变引起线粒体结构或功能损害、细胞能量合成不足而导致多系统受累的疾病~([1])。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中毒和卒中样发作(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 with lactic acidosis and stroke-like episodes,MELAS)是ME的最常见类型,现报道1例曾误诊为病毒性脑炎、癫痫症、脑梗死的MELAS,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肢带型线粒体肌病一个家系中患者的临床和骨骼肌病理特点。方法对一组以进行性肌肉无力为主要特点的家系中的3名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及肌肉活检病理分析,对家系成员行线粒体基因检测。结果该家系患者发病年龄为30~47岁,主要表现为躯干肌及四肢近端肌无力和运动耐力下降,晚期出现呼吸肌受累。血肌酸激酶水平轻度升高,血乳酸升高,电生理检查结果示肌源性损害。骨骼肌病理检查显示3名患者均存在典型的破碎红纤维(RRF),且患者病程越长(分别为2年、4年和14年),肌无力严重程度越重,RRF数量越多(分别为5%、10%和30%)。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染色中RRF以深染为主,也可见阴性的RRF。琥珀酸脱氢酶(SDH)染色均未发现琥珀酸脱氢酶高反应性血管(SSVs)。基因检测发现该家系存在mt DNA A3243G突变。结论肢带型线粒体肌病患者选择性累及躯干和四肢近端肌群,骨骼肌中的RRF数量与患者病情进展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脑皮质畸形和线粒体病性癫痫的基因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症状性癫痫中 ,脑皮质畸形伴发癫痫和线粒体DNA突变致进展型肌阵挛是其重要的类型。神经元移行和分化发育异常是脑皮质畸形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多种人类及动物的基因突变与此有关 ,并发现了脑皮质畸形引起癫痫可能机制的相关证据 ;多个位点的线粒体DNA突变引起症状性癫痫的病理生理机制还不完全清楚 ,但线粒体内Ca2 + 内环境的改变导致呼吸链功能障碍及ATP合成的降低是其可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线粒体DNA MT-TL1基因m.3243A>G(A3243G)突变是最常见的致病性线粒体基因突变,也是临床表现最为复杂的突变之一.临床表型的累及范围包括脑和神经、心脏、骨骼肌、内分泌、胃肠道、皮肤等多个器官和系统,严重程度从无症状到致命性的猝死综合征.而且最新研究发现携带m.3243A>G突变的孕妇在孕产期并发症方面...  相似文献   

18.
正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itochon-episodes,MELAS)是因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 DNA)或核DNA(nuclear DNA,n DNA)突变致线粒体结构和(或)酶功能障碍,ATP生成不足,临床表现为以中枢神经系统及肌肉组织功能受损为主的多系统功能障碍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伴视神经炎的多发性硬化 (MS)患者线粒体DNA 1 1 778突变情况 ,探讨线粒体DNA突变在MS中可能的致病作用。方法 收集 1 5例伴视神经炎的MS患者 ,应用点突变特异性引物PCR法 (MSP PCR)和单链构像多态性法 (SSCP)检测其外周血线粒体DNA1 1 778突变。结果 经两种方法检测 ,1 5例伴视神经炎的MS患者均未发现线粒体DNA 1 1 778突变。结论 线粒体DNA突变与MS的关系有待增加样本例数尤其是女性患者例数 ,检测更多的线粒体突变位点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线粒体神经胃肠脑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分析1例线粒体神经胃肠脑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取外周血单核细胞DNA进行基因测序。结果该患者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胃肠道症状、脑白质病、恶液质、周围神经病及眼外肌无力。基因检测发现TYMP基因c.417+1GA纯合变异为该患者的致病突变,该突变为新发突变。结论经基因检测确诊TYMP基因新发突变致线粒体神经胃肠脑肌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