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影响肥厚型心肌病预后的若干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晶波  林佑善 《临床荟萃》1999,14(19):907-908
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心肌显著肥厚(主要累及室间隔),致使左心室顺应性降低,往往可发生猝死,而且与遗传有一定关系的原因不明的一种心肌病变。近年来,通过对一些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预后的追踪和随访,认为某些因素可能会对肥厚型心肌病的预后产生影响。 室性心律失常:包括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频发多源性室性早搏对心肌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其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尤为明显,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猝死发生率较高。有人作统计发现: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猝死者为5.4%,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其猝死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选择性靶血管心肌超声造影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中选择靶血管、判断消融范围、防止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37例。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中向拟定的靶血管远端注人心肌超声造影剂后即刻和注入无水酒精后5min,超声记录心尖四腔观、胸骨旁左室长轴观、左室短轴观,观察造影剂显影范围、比较造影剂显影范围和无水酒精显影范围。结果37例患者中2例因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技术显示无合适血管以供消融,而放弃心肌超声造影及消融治疗.2例因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分布细小弥漫而放弃治疗,未行心肌超声造影。33例行心肌超声造影的患者,1例因左心室乳头肌显影、1例因右室调节束及右室乳头肌显影、1例因显影范围不在靶域、2例因显影范围过大放弃消融治疗。余28例均成功消融。术后即刻及术后7d,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下降≥50%。部分病例显示无水酒精的显影范围小于心肌超声造影的显影范围。结论心肌超声造影可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间隔支靶血管的选择及消融范围的判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介绍1例经皮腔内间隔心肌消融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护理。患者术前易发生胸痛、焦虑等,术后可发生猝死、出血、便秘、恐慌等情况。严密观察病情,并针对生命体征、病情变化等实施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也是治疗的关键。2014年10月-11月我科采用经皮腔内间隔心肌消融成功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一例,现将护理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中的特殊类型,1976年由日本学者Yamaguchi等首次报道。与经典的肥厚型心肌病不同,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常不伴左室流出道动力性梗阻和压力阶差,多无明显的自觉症状,临床上极易造成漏诊和误诊。为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我们对一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同时进行了超声心动图、磁共振(MRI)、冠状动脉造影(SCA)及心肌活检(MB)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1994年10月至1999年5月,我院超声心动图室共检出肥厚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冠脉)血流显像技术显示前降支及间隔支血流和血流流速曲线,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化学消融的靶血管选定及术后侧支循环形成状况的判定提供依据。方法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28例,于化学消融术前和消融术后,采用胸骨旁左心室长轴、胸骨旁左心室短轴、胸骨旁心底短轴观显示前降支、室间隔支的血流,频谱多普勒测量血流速度、流速积分。结果与冠脉造影对照,并经化学消融术结果证实,应用冠脉血流显像技术有效地选择靶血管首次成功22例.2例加选其他间隔支再次消融成功,共24例成功实施心肌化学消融术。2例间隔支血管分布细小弥漫放弃消融,1例因术中心肌超声造影分布于右心室面及右心室乳头肌放弃消融,1例造影剂分布于左心室乳头肌放弃消融。24例靶血管舒张期冠脉血流量参数与术中靶血管无水酒精注射量呈明显正相关。术后5例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出现反弹,3例可见邻近的间隔支向消融区域延伸、血流速度增快,1例发现消融血管残端明显延长。结论冠脉血流显像可以直接显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室间隔支,能为心肌化学消融治疗提供更详细的血流动力学信息,可以有效而可靠地监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化学消融术。  相似文献   

6.
肥厚型心肌病的MR首过心肌灌注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评价心肌首过灌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HCM)心肌缺血的诊断作用。方法:对21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行MR心脏形态学及功能学检查,并进行MR心肌灌注检查,随后对心肌灌注参数进行分析,同时对比分析心功能变化。结果:局部心肌最大信号强度增加值(Sim)减低9例,其中合并心内膜下缺血3例;灌注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较,左室短轴缩短率及局部室壁增厚率明显下降。结论:MR心肌首过灌注成像能够准确地判断肥厚型心肌病的缺血改变,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多方面对肥厚型心肌病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nmyopthy,HCM)是一种家族性心脏异常的特发性心肌病,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为特征,左心室充盈受阻,左心室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态的心肌疾病。好发于中青年,老年人并不多见,由于肥厚型心肌病多种多样的临床特点,临床护理需个体化。在2000年5月-2004年5月收治的41例老年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经积极的治疗护理,不仅能延缓疾病的进程,而且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本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超声心动图对肥厚型心肌病及其远期改变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观察和回顾分析46例肥厚型心肌病,其中《例最长超声检查间隔时间8~10年,前后对照分析其心肌结构超声特征,发现典型的肥厚型心肌病经过长期病程后发展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改变表现为肥厚的心肌厚度减小,室间隔厚度平均下降0.43cm,心腔扩张,心肌收缩力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对我院2004年10月~2005年8月收治的1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对其中2例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进行临床及辅助资料分析。结果结合2例患者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室造影),明确诊断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对指导治疗及预后起一定的作用。结论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容易误诊及漏诊。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结合其辅助检查可以诊断此疾病,尤其冠脉造影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更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0.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和心室内腔变小为特征的心肌病变。按左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又分为肥厚梗阻性和肥厚非梗阻性心肌病。随着心脏超声和核磁共振检查的普及,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诊断率逐年提高,由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很少具有正常心电图,故在行心脏超声、核磁共振或心导管等检查之前,依据其心电图改变而误诊为其他类型的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炎等)者亦不少见,故本文着重对其心电图的表现及特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应变成像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正常人心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 应用应变成像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正常人的心功能进行研究。方法 采集肥厚型心肌病患者20例和正常对照者22例的动态组织多普勒图像后,分别测量其不同心肌节段的最大应变值,对两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正常组应变值在各个心肌节段基本保持一致;而在肥厚型心肌病组,室间隔、左室前壁和下壁各节段心肌的应变值显著低于正常组。结论 应变成像技术可准确地检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异常,为准确、定量地评价局域心肌功能提供了新的参数。  相似文献   

12.
心肌淀粉样变误诊为肥厚型心肌病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肌淀粉样变在临床上较少见,其超声心动图表现与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类似,故易被误诊.本文分析3例心肌淀粉样变误诊为肥厚型心肌病,旨在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肥厚型心肌病和高血压病患者心肌超声背向散射参数,探讨应用超声背向散射参数鉴别两者的方法。方法:本研究测定了37例高血压病患者、15例肥厚部位为室间隔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者的心肌超声背向散射参数。结果: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室间隔IB%,TG-CVIB较正常对照组和高血压病组明显增大(P<0.01)。结论:心肌超声背向散射参数有助于鉴别室间隔肥厚的肥厚型心肌病和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14.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属于非梗阻型心肌病。该病主要以心尖部心肌肥厚为特点,好发于40~50岁的男性。现将6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背向散射参数测定方法研究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肌声学特性,探讨该方法在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方面的价值。方法 对24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20例正常个体进行了心肌背向散射参数(IBS、CVIBS和TGIBS)的测定,采样部位为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室间隔及左室后壁。结果 肥厚型沁肌病室间隔IBS较正常人增高,P=0.0002,CVIBS减小P=0.01,且存在IBS跨壁梯度,而左室较正常组对比无显著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同时应用心肌超声造影观察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局部心肌灌注改变,并探讨局部心肌收缩功能与灌注之间的关系。方法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35例)和健康对照组(17名)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各节段二维应变值。按照患者就诊顺序随机进行心肌超声造影检查后对35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的20例愿意行造影检查者行心肌超声造影检查,测量系统自动给出心肌造影强度定量分析拟合指数函数Y=A(1-e-Kt)中的A值、K值并进行分析。结果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的总体纵向应变值、总体圆周应变值和总体径向应变值(23.48±1.86,24.22±3.95,41.05±10.28)均较健康对照组(15.76±3.63,20.03±4.24,30.83±11.28)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75、-3.167、-2.913,P均<0.01);总体圆周应变绝对值和A值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610,t=3.079,P<0.01);总体纵向应变绝对值与K值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469,t=-2.252,P<0.05);总体圆周应变绝对值与K值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550,t=-2.632,P<0.05)。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减低与灌注损伤有关,心肌超声造影检查是研究和诊断肥厚型心肌病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正常人和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局部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 采集正常人18例和肥厚型心肌病患者20例的动态组织多普勒图像后,分别测量其不同心肌节段在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的峰值速度,对两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肥厚型心肌病组收缩期峰值速度、舒张早期峰值速度及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峰值速度之比均明显小于正常组,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与正常组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显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均较正常人减低。  相似文献   

18.
董榆  吴新华  尹雪艳 《临床荟萃》2006,21(21):1584-1584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不明原因的心肌肥厚,约1/3患者有明显家族史。我们发现一家系7例,并追踪随访5年,报告如下(附家系调查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本院5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本院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入院确诊时、对照组体检时,均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比较两组左室心尖厚度、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左房径变化,探讨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左室心尖厚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左房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为疾病诊断、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局部病变心肌的收缩特性。方法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分析60例HCM患者及40例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在心尖四腔切面6个心肌节段的收缩期最大应变。结果HCM组肥厚心肌收缩期最大应变显著低于对照组正常心肌[(-4.8±4.4)%vs(-19.7±4.0)%,P<0.001],区分HCM肥厚心肌与正常心肌的最佳截断点为-11.3%。结论HCM患者肥厚心肌收缩期纵向应变显著降低。心肌应变分析为识别肥厚型心肌病并定量评价其局部心肌收缩功能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