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P21、P53基因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直肠癌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在预后判定方面的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对110例手术后石蜡包埋标本行P21、P53基因表达检测, 同时选用正常组织为实验对照。结果: 直肠癌组织P21、P53基因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4.5 %、42.7 %;P53组织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因素无相关性; P21表达阳性病例3 、5年生存率降低, 组 织分化差, 淋巴转移率增高(P<0.05 %)。结论: P53基因与直肠癌形成密切相关, 与直肠癌预后未见相关性。P21基因表达情况可能成为直肠癌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2.
卵巢癌组织中P1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与卵巢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在卵巢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9例卵巢癌,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抑癌基因P16的表达,结果:19例卵巢癌,P16检出率为63.2%,3例晚期卵巢癌表达阴性,4例Ic期以上低分化卵巢癌表达弱阳性,正常对照组,80%阳性表达,10%弱阳性表达。研究提示:P16的突变与缺失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我们采用免疫组化S-P法, 对17例石蜡包埋睑板腺癌及癌旁组织标本的P53突变蛋白表达进行了检测。 结果:17例癌组织有12例表达阳性, 阳性率71%。其中分化型7例, 6例呈阳性(86%)表达。在一组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癌配对标本中, 同一病人之两个部位P53突变蛋白表达差异无明显意义。 癌旁(睑缘)组织17例中5例上皮有异常增生, 且同时伴有P53突变蛋白呈强阳性表达。 以上结果提示:抑癌基因P53的突变在睑板腺癌的发生中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基因改变, 且在分化型癌的发生中表现明显; P53基因异常发生在肿瘤转移之前且在淋巴道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P53突变蛋白在癌旁上皮异型增生组织中的过度表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PCNA、P53的过度表达与喉鳞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PCNA、P53的过度表达与喉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对56例喉鳞癌和7例喉正常组织检测.结果:56例喉癌中,PCNA、P53阳性率分别为71.4% 和 51.8%.正常组织染色阴性.喉癌的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和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与PCNA、P53 阳性表达率关系密切.结论: PCNA、P53的过度表达与喉癌的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5.
P53及nm2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LSAB免疫组化方法研究P53和nm23表达变化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发现P53及nm23的阳性率分别为61%、60%。P53过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关系密切(P<0.01)。nm23低表达与胃癌侵袭程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明显关系(P<0.01)。P53过表达和nm23低表达在胃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中可能起协同作用。提示检测P53蛋白及nm23基因表达状况可作为临床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6.
 用免疫组化染色和革兰染色等技术,对129例鼻咽癌、20例鼻咽粘膜慢性支进行细菌L型、EB病毒检测,同时对L型阳性、EBV阳性和L型阴性、EBV阴性组织的P 21、P53表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鼻咽癌组的L型检出率为69.8%;EBV检出率为27.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鼻咽癌组的P21、P5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慢性炎组(P<O.005).L型阳性、EBV阳性伴P21、P53阳性的表达率也分别高于L型阴性、EBV阴性伴P21、P53阳性的表达率.表明L型、EBV感染与鼻咽癌关系密切;P21、P53过度表达与鼻咽癌的发生也有关.此外,L型和EBV感染与P21、P53的过度表达存在着相关性.提示,L型和EBV参与了P21、P53基因突变,并在鼻咽癌的发生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64例子宫内膜癌,16例正常子宫内膜,32例子宫内膜增殖症和5例子宫内膜息肉中的C-erbB-2和P53基因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与其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结果:(1)c-erbB-2阳性表达率在内膜癌、内膜增殖症和正常内膜分别为60.9%、21.9%和18.8%.内膜息肉无阳性表达.P53阳性表达率则分别为37.5%.3.l%和0.0%.癌组织与增殖症和正常内膜的c-erbB-2和P53阳性表达率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O.05).(2)内膜组织中的c-erbB-2和P53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和组织分级有相关性,而与病理类型,肌层浸润无关.(3)P53和c-erbB-2表达阳性内膜癌患者的3、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患者.上述结果表明,c-erbB-2和P53与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其恶性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SRRS方剂抑制消化道恶性肿瘤P53基因突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SRRS方剂治疗消化道癌的可能机制。方法:选用Lovo结肠腺癌细胞裸小鼠移植瘤模型,观察中药SRRS方剂抑制移植瘤生长的作用,并用PCR-SSCP银染色法研究SRRS方剂对Lovo移植瘤生长过程中P53基因突变的影响情况。结果:对照组有50%(5/10)发生P53基因第七外显子突变,SRRS方剂治疗组无(0/10)此现象(P<0.05)。结论:提示SSRS方剂能抑制lovo移植瘤生长过程中P53基因的突变,即SRRS方剂可对肿瘤生长过程中肿瘤细胞的基因水平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Southernblot法鉴定了结肠癌细胞株、癌组织及正常结肠粘膜组织中P16基因的甲基化情况。结果在6株结肠癌细胞株中有5株(83.3%)P16基因CpG岛呈异常甲基化状态,在18例结肠癌组织中13例(72.2%)呈异常甲基化状态。与之相对,18例正常结肠粘膜组织中仅5例(27.8%)表现为异常甲基化,提示在结肠癌中P16基因因异常甲基化而失活,这为结肠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策略、新目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突变与宫颈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为该病的临床检测提供一种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 SSCP)分析方法对宫颈癌及慢性宫颈炎组织中P53基因5~6外显子的突变进行了检测。结果:35例宫颈癌组织中有2例出现突变,突变率为5.71%;而作为对照的慢性宫颈炎组织中无一例出现突变。结论:宫颈癌的发生与抑癌基因P535~6外显子的突变有关;此方法可有效地检测抑癌基因P53的突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探讨酸性同功铁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P53表达的关系,明确酸性同功铁蛋白作为乳腺癌诊断指标的意义。方法:采用抗人胎盘酸性同功铁蛋白单克隆抗体和免疫组化方法(LSAB法)对38例乳腺癌和30例乳腺腺病组织进行了检测。结果:73.7%(28/38例)的乳腺癌和67%(2/30例)的乳腺腺病患者AIF呈阳性表达,阳性细胞胞浆着色明显,阳性细胞主要是癌细胞和增生的导管上皮细胞;44.7%(17/38例)的乳腺癌和33%(1/30例)的乳腺腺病组织P53呈阳性表达,阳性着色位于核内,阳性细胞为癌细胞和非典型增生的导管上皮细胞;P53表达与AIF表达符合率为60.5%,二者有一定的相关性(0.05  相似文献   

12.
胰腺癌P16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P16蛋白在胰腺癌中的表达。结果显示,47例胰腺癌P16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5.3%(26/47);其阳性率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学类型及组织学分级无关;而与胰腺癌临床分期和患者1年生存率明显相关(P<0.05)。表明P16基因缺失或突变在胰腺癌发生发展的后期发挥重要作用;P16蛋白低表达者预后差。因此P16蛋白可作为胰腺癌的分子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大肠癌内分泌分化与P5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79例大肠癌手术切除组织中嗜铬蛋白A(CGA),P53及EGFR的表达变化。结果:大肠癌组织中CGA,P53及EGFR的表达率分别为:35.4%(28/79〕,60.8%(48/79)和30.4%(24/79),有内分泌分化的大肠癌P53表达率及其免疫阳性细胞数分别为78.6%(22/28)和984.3士702.0/mm2,无内分泌分化者分别为51.0%和589.5士489.5/mm2,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53及EGFR的表达明显高于无内分泌分化者,提示P53及EGFR的表达可能与大肠癌的内分泌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儿非何杰金淋巴瘤(NHL)P53基因突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31例颈部与腹部Ⅱ、Ⅲ期NHL 患儿, 应用PCR-SSCP技术检测石腊标本中P53基因第5-6外显因子, 并对31例患者进行了近8年的随访。结果: 31例中11例存在着P53基因突变, 此11例中有7例复发。而无P53基因突变20例中仅1例复发。结论: 说明小儿NHL中P53基因突变是不良预后的指标, 与早期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抑癌基因P16表达与卵巢上皮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27例卵巢上皮癌组织中P16蛋白进行检测。结果:P16蛋白在卵巢上皮癌中表达阳性率为18.52%,p16表达与病理类型无关,晚期表达阳性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P16基因表达的改变可能为卵巢上皮癌晚发事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P53、Bcl-2、P16和c-myc基因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ABC法)对80例良性、26例交界性和116例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P53、Bcl-2、P16和c-myc癌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P53、Bcl-2、P16和c-myc表达率分别为36.48%、27.47%、83.33%和52.25%,P53、Bcl-2、c-myc表达随恶性程度增加而增高,良恶性之间表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P16随恶性程度增高表达率降低,恶性和良队间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恶性肿瘤中的P53\、Bcl-2和c-myc随分期增加,表达增加。结论 四种癌基因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高表达或表达失调,良恶性之间表达差异有显著意义,表明它们在卵巢上皮性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食管癌高发区人群中不同食管病变抗癌基因P53、癌基因EGFr蛋白的表达,并进行了随访研究。结果显示:从正常上皮到浸润癌的各级病变中,P53蛋白呈增长趋势。一组不典型增生病人随访24个月的重复检测表明,无论阳性或阴性表达,形态学未发现有进展为癌的倾向。20例早期食管癌的检测和33~78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肿瘤基因的阳性表达与预后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PCR-RFLP技术对西南地区原发性肝细胞癌P53基因第248和249位密码子点突变进行了研究。约17.4%的肝癌存在第249位密码子点突变。没有发现248位密码突变。本研究结果提示癌基因P53点突变在该地区肝癌发病中起有一定作用;西南地区肝癌的发生可能有AFB1的参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转染野生型P53(wt-P53)和突变型P53(mtP53)基因,对人胶质瘤细胞株SHG44裸鼠致瘤性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质脂体介导法,分别将wt-P53和mt-P53基因导入人胶质瘤细胞株SHG44,体内外检测转导细胞的生长状况和裸鼠致瘤性.结果:转染mt-P53基因的细胞株,G418筛选细胞集落数、软琼脂平皿细胞集落数以及裸鼠瘤组织重量和体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而转染Wt-P53 基因的细胞株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导入wt-P53基因的细胞株,瘤细胞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细胞株和导入.mt-P53基因的细胞株,即导入mt-P53基因的细胞株瘤细胞生长速度最快,而导入Wt-P53基因的细胞株瘤细胞生长速度最慢.结论:Wt-P53基因能有效地抑制人胶质瘤细胞生长;mt-P53基因则可以明显地促进瘤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1例肾癌、18例癌旁正常肾组织及10例正常肾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以探讨P16蛋白表达与肾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 发现:P16蛋白在肾癌及正常肾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5%(24/4)及89.3%(25/28),两组阳性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X2=7.64,P<0.05),P16蛋白表达在肾透明细胞癌及颗粒细胞癌间无差异,随肾癌分级、分期升高而明显降低,P16阳性表达组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组。结果 提示:P16基因失活在肾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16基因及蛋白的检测可作为肾癌的辅助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