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卵巢癌组织中P1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与卵巢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在卵巢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9例卵巢癌,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抑癌基因P16的表达,结果:19例卵巢癌,P16检出率为63.2%,3例晚期卵巢癌表达阴性,4例Ic期以上低分化卵巢癌表达弱阳性,正常对照组,80%阳性表达,10%弱阳性表达。研究提示:P16的突变与缺失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已有研究表明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和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相关基因变化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本文对3例残胃癌组织中产'一。 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产3蛋白进行免疫组织化学(I~法)检测, 以探讨残胃癌的分子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抑癌基因P53、P16表达与卵巢上皮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27例卵巢上皮癌组织中P53蛋白,P16蛋白进行检测。结果:卵巢上皮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4.44%。P16蛋白在卵巢上皮癌中表达阳性率为18.52%,P53及P16表达与病理类型无关。P53蛋白过度表达与临床分期无关。P16晚期表达阳性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P53、P16基因表达的改变在卵巢上皮癌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P53、Bcl-2、P16和c-myc基因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ABC法)对80例良性、26例交界性和116例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P53、Bcl-2、P16和c-myc癌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P53、Bcl-2、P16和c-myc表达率分别为36.48%、27.47%、83.33%和52.25%,P53、Bcl-2、c-myc表达随恶性程度增加而增高,良恶性之间表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P16随恶性程度增高表达率降低,恶性和良队间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恶性肿瘤中的P53\、Bcl-2和c-myc随分期增加,表达增加。结论 四种癌基因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高表达或表达失调,良恶性之间表达差异有显著意义,表明它们在卵巢上皮性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食管癌高发区人群中不同食管病变抗癌基因P53、癌基因EGFr蛋白的表达,并进行了随访研究。结果显示:从正常上皮到浸润癌的各级病变中,P53蛋白呈增长趋势。一组不典型增生病人随访24个月的重复检测表明,无论阳性或阴性表达,形态学未发现有进展为癌的倾向。20例早期食管癌的检测和33~78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肿瘤基因的阳性表达与预后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分复杂的过程。现已肯定地认为,肿瘤是一种基因病变,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是正常机体癌变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7.
 用免疫组化染色和革兰染色等技术,对129例鼻咽癌、20例鼻咽粘膜慢性支进行细菌L型、EB病毒检测,同时对L型阳性、EBV阳性和L型阴性、EBV阴性组织的P 21、P53表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鼻咽癌组的L型检出率为69.8%;EBV检出率为27.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鼻咽癌组的P21、P5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慢性炎组(P<O.005).L型阳性、EBV阳性伴P21、P53阳性的表达率也分别高于L型阴性、EBV阴性伴P21、P53阳性的表达率.表明L型、EBV感染与鼻咽癌关系密切;P21、P53过度表达与鼻咽癌的发生也有关.此外,L型和EBV感染与P21、P53的过度表达存在着相关性.提示,L型和EBV参与了P21、P53基因突变,并在鼻咽癌的发生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转染野生型P53(wt-P53)和突变型P53(mtP53)基因,对人胶质瘤细胞株SHG44裸鼠致瘤性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质脂体介导法,分别将wt-P53和mt-P53基因导入人胶质瘤细胞株SHG44,体内外检测转导细胞的生长状况和裸鼠致瘤性.结果:转染mt-P53基因的细胞株,G418筛选细胞集落数、软琼脂平皿细胞集落数以及裸鼠瘤组织重量和体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而转染Wt-P53 基因的细胞株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导入wt-P53基因的细胞株,瘤细胞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细胞株和导入.mt-P53基因的细胞株,即导入mt-P53基因的细胞株瘤细胞生长速度最快,而导入Wt-P53基因的细胞株瘤细胞生长速度最慢.结论:Wt-P53基因能有效地抑制人胶质瘤细胞生长;mt-P53基因则可以明显地促进瘤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9.
SRRS方剂抑制消化道恶性肿瘤P53基因突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SRRS方剂治疗消化道癌的可能机制。方法:选用Lovo结肠腺癌细胞裸小鼠移植瘤模型,观察中药SRRS方剂抑制移植瘤生长的作用,并用PCR-SSCP银染色法研究SRRS方剂对Lovo移植瘤生长过程中P53基因突变的影响情况。结果:对照组有50%(5/10)发生P53基因第七外显子突变,SRRS方剂治疗组无(0/10)此现象(P<0.05)。结论:提示SSRS方剂能抑制lovo移植瘤生长过程中P53基因的突变,即SRRS方剂可对肿瘤生长过程中肿瘤细胞的基因水平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
P53及nm2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LSAB免疫组化方法研究P53和nm23表达变化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发现P53及nm23的阳性率分别为61%、60%。P53过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关系密切(P<0.01)。nm23低表达与胃癌侵袭程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明显关系(P<0.01)。P53过表达和nm23低表达在胃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中可能起协同作用。提示检测P53蛋白及nm23基因表达状况可作为临床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P170,GSTPI,rasP21和P53表达的临床意义和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乳腺癌对耐药基因 P170 ,GSTPI和癌基因 ras P2 1,P5 3的表达情况 ,相关性和临床意义 ,应用 S- P免疫组化法对 40例乳腺癌切除标本进行免疫标记 ,结果显示 :乳腺癌对 4种基因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2 .5 % ,5 7.5 % 47.5 %和 5 2 .5 % ,耐药基因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无相关性 ,但在有转移的和有化疗史的乳腺癌中 ,P170和 GSTPI的阳性率 (6 6 .7% ,5 5 .6 %和73.3% ,6 6 .7% )明显高于无转移和无化疗史者 (2 8% ,31.9%和 48% ,5 0 % ) ,表明耐药基因与肿瘤复发转移的生物学行为相关 ,与癌基因 ras P2 1,P5 3间可能有相互诱导作用 ,有化疗史者阳性率增高可能系产生获得性耐药 ,因此 ,对乳腺癌化疗既要考虑本身存在的原发性耐药 ,同时术前化疗必须规范化 ,以减少继发性耐药。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Southern杂交方法分析了30例胃癌组织中P53基因的缺失和重排,发现9例(30%)有缺失或重排;用PCR-RFLP方法分析了胃癌组织中P53基因第248、249位密码子的点突变,42例中2例(4.8%)有248位密码子的点突变。  相似文献   

13.
P53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勤  刘红 《中国肿瘤临床》2011,38(4):214-217
目的:探讨P53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4年1月至6月间584例乳腺癌,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患者中P53蛋白的表达状态,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和预后作用。结果:乳腺癌患者中P53的阳性表达率为27.6% (161/584),其中三阴性乳腺癌中P53阳性表达率为35.9%,明显高于非三阴组24.8% (P=0.010)。在组织学Ⅲ级乳腺癌患者中,P53的阳性表达率为41.2%,明显高于Ⅰ和Ⅱ级中P53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三阴性乳腺癌组P53阳性者较阴性患者易发生复发和转移(40%和18.7%,P=0.006),5年无瘤生存率明显降低 (61.3%和78.6%, P=0.022)。在发生复发转移的三阴组和非三阴组乳腺癌患者中P53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86)。P53的表达在年龄、月经状态、 TNM分期、 肿瘤大小、 淋巴结状态等方面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53可以作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无瘤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4.
P53、P21^WAF1和CDK1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惠蓉  张瑞涛 《癌症》2009,28(8):882-885
背景与目的:P53、P21^WAF1,和CDK1是细胞周期中G2/M期DNA损伤检验点“P53通路”的关键因子,本研究拟探讨P53、P21^WAF1和CDKl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0例正常卵巢组织、2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76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P53、P21^WAF1、CDK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P53、P21^WAF1、CDK1蛋白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各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53、P21^WAF1和CDK1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阳性率与正常卵巢组织和良性卵巢肿瘤相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正常卵巢组织与良性卵巢肿瘤之间其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卵巢上皮性癌中,临床分期越晚、组织分化越差,P53蛋白表达越高;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P21^WAF1蛋白表达逐渐降低;CDK1蛋白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卵巢上皮性癌中P53蛋白和P21^WAF1蛋白的表达与CDK1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388,P=0.001;r=-0.282,P=0.014),P53蛋白与CDK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263,P=0.022)。结论:1〉53蛋白与卵巢上皮性癌的恶性程度相关,P53和P21^WAF1蛋白可能与卵巢上皮性癌的恶性进展有关。检测CDK1可能有助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ATM与辐射激活的磷酸化P53、P21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uo JL  Cao JP  Zhu W  Feng S  Sheng FJ  Zhu CY  Zheng SY 《癌症》2005,24(9):1059-1063
背景与目的:ATM基因属于PI-3K激酶家族成员,其编码蛋白具有调控DNA修复过程和调整细胞周期关卡的功能。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ataxia-telangiectasia,AT)患者AT细胞中ATM基因的突变导致了辐射诱发的P53、P21磷酸化缺失,说明辐射激活ATM基因可调控P53、P21的磷酸化。本实验利用免疫共沉淀及Westernblot技术来研究辐射激活的ATM基因与p53的关系,并观察ATM基因是否不通过P53而直接调控P21的磷酸化。方法:利用电穿孔技术将含有ATM基因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pEBS7-YZ5转染到AT细胞中,用潮霉素筛选以获得稳定表达细胞株,RT-PCR检测ATMcDNA的转录以进一步验证;在ATM稳定表达的AT细胞中,利用免疫共沉淀及Westernblot技术研究ATM基因与p53基因的相互关系;以K562细胞(p53突变)为p53突变细胞模型,研究ATM是否直接磷酸化P21。结果:pEBS7-YZ5成功转进AT细胞,RT-PCR检测到ATMcDNA片段;ATM稳定表达的AT细胞株在电离辐射诱导下,P53被磷酸化,免疫共沉淀显示ATM与P53相互作用;K562细胞经60Coγ射线照射后,P21被磷酸化,ATM抗体免疫共沉淀物中检测到P21蛋白的存在。结论:细胞遭受电离辐射作用后所激活的ATM激酶,可通过磷酸化P53继而活化细胞周期检控点P21蛋白,也可在电离辐射导致DNA损伤早期直接磷酸化P21蛋白,来启动DNA修复机制。  相似文献   

16.
胰腺癌中p21ras、p53蛋白及PCNA的检测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p21ras、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对30例胰腺癌,3例正常胰腺组织中的ras基因产物p21、p53蛋白和PCNA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胰腺癌中p21、p53蛋白表达正相关,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53.33%;PCNA阳性表达率为43.39%±17.99%,并随胰腺癌恶性度的增加而增加,与预后、p53表达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神经侵润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 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多种癌基因协同作用的结果;PCNA可作为判定胰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7.
18.
p53和p21基因蛋白表达与胃癌侵袭力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68例胃癌中癌细胞p53和p21基因蛋白表达与癌细胞侵袭力的关系。结果表明:68例胃癌中有36例p53基因蛋白染色阳性(52.9%),48例p21基因蛋白染色阳性(70.6%);浸润于浆膜层和肌层的癌细胞p53蛋白染色的阳性程度明显高于粘膜层癌细胞(P<0.05);浸润性生长的癌细胞中p53和p21蛋白阳性程度均明显强于膨胀性生长的癌细胞(P<0.05);淋巴结转移病例的癌细胞其p53和p21蛋白染色阳性率(分别为54.3%和73.9%)与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分别为50.0%和63.6%)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原发癌p53蛋白阳性强度与转移癌正相关(γ=0.68,P<0.01)。结果提示:p53和p21基因蛋白染色阳性程度较高的胃癌细胞具有较强的侵袭力。  相似文献   

19.
沈育锋  胡海 《实用癌症杂志》2016,(10):1590-1592
目的 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中P5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7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53表达,并与同期77例单纯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的P53表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中P53阳性表达率为47.14% (33/70),单纯结节性甲状腺肿中其阳性表达率为10.39% (8/7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单纯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及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组中,年龄<50岁与>50岁者P53阳性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70例患者中肿瘤直径<3cm及>3 cm的患者P53阳性率分别为39.02%、58.62%,有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53阳性率分别为59.26%、39.53%,两者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P53表达在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甲状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特异性作用,对于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