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婴儿不同的喂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方法 对本区常住户口967名6个月龄婴儿的喂养方式、婴幼儿体格发育及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967名婴儿中母乳喂养822名(85.01%),人工喂养145名(14.99%),母乳喂养组体格生长发育、患病情况、动作及心理发育均明显优于人工喂养组.结论 母乳喂养有利于婴儿的健康发育,母乳喂养可提高婴幼儿生长发育水平,保障婴幼儿健康成长,值得大力提倡和普及.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腹泻婴幼儿不同喂养方式与乳糖不耐受关系的探讨,指导婴幼儿的合理喂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治疗的417例乳糖不耐受婴幼儿资料,根据喂养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母乳喂养组148例,奶粉喂养组126例,混合喂养组143例,比较分析喂养方式与乳糖不耐受的关系。结果:比较分析母乳喂养组、奶粉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婴幼儿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分析母乳喂养组中,母乳喂养时间小于4个月和不小于4个月的婴幼儿乳糖不耐受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泻婴幼儿乳糖不耐受的发生与喂养方式具有相关性有关,且母乳喂养婴幼儿中,母乳喂养时间的长短也与乳糖不耐受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婴幼儿喂养方式的不同对疾病发生率和病程的影响,促进母乳喂养方式的广泛普及.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该院820例4个月以内的婴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患病婴儿180例,健康婴儿640例,分析婴幼儿喂养方式的不同与疾病发生率、病程的关系.结果: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发生疾病的概率和病程均显著低于混合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P<0.05);城市产妇的母乳喂养率显著低于农村(P<0.05).结论:婴儿的喂养方式与疾病发生率关系密切,其中母乳喂养能降低疾病的发生率,缩短患儿的病程,临床上应加强母乳喂养的宣传,提高产妇的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婴幼儿龋在喂养方式与饮食习惯方面的易感因素。[方法]将93名北京城区3-5岁儿童,根据患龋情况分为婴幼儿龋(ECC)组47人,dt≥5;无龋(Caries Free,CF)组46人,dmft=0。分别对两组受试者喂养方式与饮食习惯进行问卷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筛选出ECC在喂养方式与饮食习惯方面的易感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母乳喂养时间、奶瓶喂养持续时间、奶瓶内容物、是否应用奶瓶帮助入睡、食用甜食次数、食用甜食时间、饮用甜饮料次数和饮用甜饮料时间8个方面,两组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食用甜食次数、饮用甜饮料次数是影响ECC发生的有关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5.
张敏飞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5):107-108,12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新生儿喂养方式的影响及不同喂养方式对母婴产后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0年5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孕产妇298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49例给予系统的健康教育,对照组149例不进行健康教育干预,观察两组的纯母乳喂养率。同时以母乳喂养和混合喂养分组观察不同喂养方式对母婴产后健康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母乳喂养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纯母乳喂养组产后3个月FD、BF、FS、MS均明显优于混合喂养组,其婴儿的身高及体重明显优于混合喂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够使新生儿的母乳喂养率增加,母乳喂养对母婴产后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社会应重视对孕产妇的健康教育.提高母乳喂养率,以达到增进母婴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赵荣凤  李玉玲  李硕  肖存利 《中国热带医学》2009,9(9):1924-1924,1927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幼儿智力及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制婴幼儿问卷调查表对145名婴幼儿的喂养方式进行了调查,采用《0~6岁发育筛查测验》(DST)和《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BSID)来评定婴幼儿的发育状况。结果母乳喂养47名(占32.4%),混合喂养48名(占33.1%),人工喂养50名(占34.5%)。母乳喂养组MI、DQ、PDI、MDI评分均高于混合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混合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乳喂养有利于婴幼儿智力及行为各项指标的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7.
陈韦君  梁笑倾  周静 《重庆医学》2014,(25):3399-3401
母乳喂养有益于婴幼儿生长发育,也是一种健康经济的喂养方式,母乳喂养的持续时间是关键因素,决定了该喂养方式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及预防疾病的影响。为达到婴幼儿的最佳生长发育,WHO 经综合研究及专家分析协商后,推荐新生儿生后6个月内应实施纯母乳喂养[1]。作为一项全球公共卫生建议,母乳喂养已受到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认可,纯母乳喂养达6个月的婴儿生长发育更好,包括神经系统、认知能力。另外,纯母乳喂养6个月还可减少胃肠道、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病率[2]。受国家政策、地方政府的重视,我国部分地区的纯母乳喂养率有一定的改善,但仍存在纯母乳喂养时间短、喂养率低的问题,与 WHO推荐的纯母乳喂养6个月相差较大[3]。现调查南昌市婴儿6个月龄前纯母乳喂养情况,分析停止纯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合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张勇  关蕴良  赵勇  刘达美  李廷玉 《重庆医学》2011,40(34):3484-3486
目的通过调查重庆市部分产妇关于婴幼儿喂养的知识、态度、行为现况,为母婴保健宣传项目的开展提供有效参考和指导。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二医院妇产科住院产妇进行问卷调查,询问产妇对婴幼儿喂养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与喂养相关的态度和行为情况。结果产妇对婴幼儿喂养方面的知识平均得分率为(61.40±0.21)%,产妇对于哺乳相关知识掌握较好,但对婴幼儿营养相关疾病预防了解较少。正性的关于婴幼儿喂养的态度和行为产妇的比例并不高,尤其是纯母乳喂养的比例仅23.25%,超过半数的人对喂养没有信心。结论重庆产妇关于婴幼儿喂养方面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并不理想,喂养方面的健康宣教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相似文献   

9.
母乳喂养是一种健康的婴幼儿喂养方式,不仅能够保证婴幼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和机体健康状态,还可促进母亲产后恢复,拉近母子的距离,具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但是现如今,产后纯母乳喂养妇女较少,婴幼儿的健康状况堪忧。本文首先简述产后纯母乳喂养的积极作用,分析其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展开总结评述。  相似文献   

10.
张丹霞  梁巍  郑南  蓝妍丽 《广东医学》2007,28(5):804-806
目的 探讨社区健康促进模式对社区婴幼儿营养缺乏病干预效果.方法 对项目实施社区(即管理社区)采取一系列健康促进干预措施,对照社区不进行特殊干预.结果 管理社区0~6个月母乳喂养率达96.3%,新生儿初乳喂养率达90.8%,4~6个月辅食添加率达75.3%,母乳喂养好处知晓率达96.2%,婴幼儿常见营养缺乏病临床表现知晓率大幅度提高,3岁以下婴幼儿营养不良、营养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病率大幅度下降,而对照社区变化幅度较小.结论 社区健康促进模式能有效降低婴幼儿营养缺乏病,开展喂养与营养知识的健康教育,能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应大力推广并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比较使用配方奶粉人工喂养、部分人乳喂养以及母乳喂养等不同喂养方式喂养与6—18个月婴儿身体发育的关系,为合理喂养婴幼儿,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提供依据。方法对298名6—18个月健康婴儿根据喂养方式分组,每3个月进行1次发育指标评定,共测3次,所得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结果母乳喂养组婴儿在14个月龄时平均体重和平均头围大于人工喂养组和部分人乳喂养组婴儿;但各组婴儿在各个月龄时的智能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 index,PDI)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6—18个月月龄的婴儿中母乳喂养、部分人乳喂养以及人工喂养对婴儿身体发育的影响没有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与婴幼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月出生989例婴幼儿,按照母乳喂养情况将所有婴幼儿分为3组,分别为纯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以及人工喂养组,对比分析3组婴幼儿的贫血以及缺铁情况。结果婴幼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为27.70%,以轻中度为主,其中母乳喂养组婴幼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混合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婴幼儿,而人工喂养组婴幼儿中度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且人工喂养2例婴幼儿出现重度贫血。结论母乳喂养可以有效地降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及时适量添加辅食和补铁剂,可以有效预防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喂养方式与乳牙龋齿及乳前牙反牙合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喂养方式与乳牙龋齿及乳前牙反之间的关系。方法:调查444例具有完整乳牙列的儿童,记录他们的喂养方法、龋失补牙数(dmft)及前牙反情况。结果:母乳喂养者乳牙患龋率、患者龋均及前牙反发病率均最低,与混合喂养者、人工喂养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混合喂养者与人工喂养者之间上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纯母乳喂养对预防乳牙龋齿及乳前牙反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探讨三种喂养方式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三种喂养方式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866例3个月~1岁婴幼儿体检标本,根据母乳喂养情况分为纯母乳喂养组(380例)、混合喂养组(240例)和人工喂养组(246例),比较各组婴幼儿的贫血情况及缺铁情况。结果:纯母乳喂养组贫血率为7.89%,混合喂养组为19.58%,人工喂养组为27.64%,纯母乳喂养组与其他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纯母乳喂养组缺铁率为10.00%,混合喂养儿为23.75%,人工喂养组为31.30%,纯母乳喂养组与其他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提倡母乳喂养能有效地降低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及时添加辅食,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了解母乳喂养状况,探讨喂养方式对婴儿健康的影响.方法 对349名婴儿进行生长发育监测包括身长和体重,同时对婴儿喂养方式及患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4个月婴儿患病率前两位为上呼吸道感染及腹泻,疾病发生与喂养方式有明显联系,纯母乳喂养患病率明显低于混合喂养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科学喂养对促进婴儿生长发育,保护身心健康,预防疾病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363名学龄前儿童龋病发生情况与其婴儿期喂养方式的关系做了调查。结果;母乳喂养组小儿的患龋率及受检者龋均分别为55.97%及1.57,而非母婴喂养组小儿的患龋率及受检者龋均分别为79.41%及2.69。提示:婴儿期实行母乳喂养,对学龄前期龋病的防治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新生儿喂养方式的影响。方法 将156例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和整体护理,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然后对两组新生儿喂养方式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新生儿纯母乳喂养率增加。结论 健康教育使新生儿纯母乳喂养率增加。  相似文献   

18.
对 2 0 9例婴幼儿喂养与体格发育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 ,结果 :不同喂养方式婴幼儿的体重与身长均有显著差异 ( P>0 .0 1 )。提示 :母乳喂养更适合婴幼儿的生长发育 ,特别是对 6个月以内的婴儿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喂养方式与奶瓶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与奶瓶龋的发生无明显关系,而含奶瓶或乳头入睡习惯及延长喂养时间与奶瓶龋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治疗及预防婴幼儿奶瓶龋,方法:在治疗的基础上,改善,调整喂养方式。增强幼儿体质,增强牙齿抗龋能力。结果:21例中有效16全钻76.2%,5例龋坏程度加深,占23.8%,结论:婴幼儿喂养不当是造成奶瓶龋的主要原因,应加强预防,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