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我院在2011年度收治的住院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进行I}缶床状况分析。方法:对人院的50例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I临床资料进行犯病程度(一般情况、精神疾病)分类,将肇事肇祸类型进行有关统计学的处理。结果:1、精神疾病患者中,精神分裂症患者肇事肇祸发生率最高;2、男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发生率高,且危害大;3、在精神疾病肇事肇祸中,普遍文化素质低,农民精神疾病患者发生率高;4、普洱市精神疾病患者中,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发生率偏高。结论:精神疾病犯罪主要发生在农村,主要是由于缺乏监管或疏于管理;男性患者发生肇事肇祸率高,危害大;肇事肇祸患者普遍文化素质低,法制观念淡薄。普洱市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边疆民族地区,当地民俗中酒文化根深蒂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肇事肇祸发生率高。我市已启动“686”项目,可以有效减少精神病患者的肇事肇祸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随州地区住院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行为及相关因素的特点,为本地区社会治安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制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行为及相关因素调查表,对本院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住院精神病患者有无肇事肇祸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分析精神病患者发生肇事肇祸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以男性、精神分裂症、性格内向、无职业、离异或丧偶、住院次数较多、病程较长、监护差、未复诊、拒绝服药、无医保、经济状况差等为特征的精神病患者更容易发生肇事肇祸行为;主要表现为打人、毁物等。结论: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行为与多种因素有关,需要政府进一步完善重性精神病的防控救助机制,并针对其特征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居家服药疗效及探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居家管理治疗工作的开展情况。方法从施甸县13个乡镇选取在管并参与居家免费服药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采用云南省社区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情/疗效评估记录表评估患者的病情稳定情况,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SS)、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RESE)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采用肇事肇祸风险量表评定危险行为。结果认真参与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居家服药、康复的患者,其病情稳定率高,危险性低,一年来未出现严重肇事肇祸行为。结论严重精神障碍综合管理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作,惠及广大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只要认真参加居家免费服药的患者,病情稳定率高,一年来无肇事肇祸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4.
孟彬 《中国民康医学》2012,(22):2739+2747
目的:对昆明地区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管理治疗状况和肇事肇祸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对我院近4年收治的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进行疾病分类治疗并对肇事肇祸情况进行危险性评估。结果: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发生率为83.6%,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肇事肇祸最多,旅途性精神病肇事肇祸率最高。高风险患者占54.8%。结论: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发生多,危险等级高,应加强对这一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件特点,提出有效降低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率的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司法鉴定科2016年1~6月鉴定的34例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例资料.结果 肇事肇祸患者以男性居多,占76.47%,肇事肇祸案件案发地多与居住地一致占79.41%.肇事肇祸患者鉴定诊断为精神分裂症26例(76.47%),双相情感障碍3例(8.82%),其他精神障碍5例(14.71%);无刑事责任能力12例,限制刑事责任能力15例,完全刑事责任能力7例;既往存在精神疾病史29例,13例(44.83%)纳入社区管理,16例未纳入社区管理(55.17%).结论 男性青壮年、治疗不规律、文化水平较低、没有正式工作、家庭及社会支持差的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为主要肇事肇祸群体,且作案时多无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6.
背景 少数精神障碍患者的攻击行为容易演变为肇事肇祸行为,以男性患者为主,目前缺乏对该类患者发生肇事肇祸行为相关因素的分析研究。目的 探讨男性精神障碍患者发生肇事肇祸行为的相关因素,为预防肇事肇祸行为的发生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月在北京市安康医院司法鉴定中心进行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男性精神障碍患者96例纳入研究组,以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同期住院的男性精神障碍患者65例纳入对照组。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自编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受教育年限、婚姻状况、民族、文化程度、居住地、职业;疾病史概况,包括首次发病年龄、治疗情况、颅脑疾病史、乙醇饮用史、吸烟史、自杀史、既往住院次数;个人成长史概况,包括是否童年家庭环境不良、是否曾遭父母虐待、是否曾被父母遗弃、父母健康状况、父母婚姻状况、父母有无因精神疾病住院、父母有无犯罪记录、父母有无乙醇或物质滥用、居住方式、家庭是否和睦、家庭月收入;家族史概况,包括有无家族犯罪史、有无家族精神疾病史。采用心理变态测评量表修订版(PCL-R)评价患者的人格特点;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价患者的精神症状;采用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价患者的攻击行为。问卷在患者进行鉴定或入院当天由两名经过量表一致性培训的调查员询问患者及家属后填写。结果 司法鉴定结果显示发生肇事肇祸行为的精神障碍患者多为精神分裂症(82例,占85.4%);研究组与对照组文化程度、居住地、职业,治疗情况、既往住院次数,家庭月收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PCL-R的反社会因子得分高,BPRS的思维障碍、敌对性因子得分和总分高,MOAS的财产攻击、体力攻击条目加权分和加权总分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OR=8.732,95%CI(1.268,60.123)〕、治疗情况〔OR=45.846,95%CI(4.254,494.149)〕、财产攻击条目加权分〔OR=0.044,95%CI(0.006,0.321)〕、体力攻击条目加权分〔OR=0.035,95%CI(0.005,0.246)〕是男性精神障碍患者发生肇事肇祸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发生肇事肇祸行为的男性精神障碍患者多为精神分裂症。文化程度低、未积极接受治疗、有财产攻击、体力攻击倾向是男性精神障碍患者发生肇事肇祸行为的危险因素。加强文化教育、积极的治疗手段有助于降低该类患者发生肇事肇祸行为。  相似文献   

7.
吴国贤  苏虹 《安徽医学》2020,41(9):1088-1091
目的 探讨分期分类护理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危险性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安庆市精神病医院收治的采用分期分类护理的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在另一个病区同期选取采用常规护理的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40例为对照组。护理一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肇事肇祸行为的纠正有效率及危险性级别占比情况。结果 护理一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肇事肇祸行为纠正有效率为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肇事肇祸行为各危险级别占比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期分类护理能够有效纠正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肇事肇祸行为,降低肇事肇祸危险级别。  相似文献   

8.
男性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男性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比分析男性流浪与非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随机选择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男性流浪精神障碍患者共40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在本院首次住院的40例男性非流浪精神障碍患者作为对照组,评价两组患者入院时的精神症状、合并躯体病情况、精神疾病诊断及治疗8周后的总体疗效。结果:两组在年龄、来源、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PANSS评分、诊断、合并躯体病、疗效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男性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精神症状重,问题行为突出,躯体状况差,多缺乏主诉。治疗强调以精神药物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及躯体病防治并举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9.
肇事肇祸女性精神病人82例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天津地区肇事肇祸女性精神病人的基本状况及相应的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4年8月-2007年7月我院收治的810例女性住院精神病人,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从2004年8月-2007年7月共收治肇事肇祸女性精神病人82例,并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外地来津者增多。结论 天津市对肇事肇祸女性精神病人的防治工作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各项措施以减少此类病人对社会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肇事肇祸精神病人临床特征,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和制定护理策略.方法 选取246例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研究组)和246例非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对照组),分别使用自编临床特征调查表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 P R S)进行评定.结果 女性、中青年、分裂症、伴躯体疾病、既往有精神病史等项目比较,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在BPRS评分中,BPRS总分、思维障碍、兴奋冲动、敌对猜疑等因子比较,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临床特征与非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易肇事肇祸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严重精神障碍管理项目社区管理的75例易肇事肇祸精神分裂症患者。另选取入院治疗的普通精神分裂症患者共7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精神症状。结果观察组75例易肇事肇祸精神分裂症患者其阳性症状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易肇事肇祸精神分裂症患者其阳性症状为主,即幻听以及妄想等症状更加严重,并具有明显的外向性与攻击倾向,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的危险因素。方法:将864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连续入组,分为肇事肇祸组(380例)和非肇事肇祸组(484例)。采用自制调查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表(PANSS)和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对两组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并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影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BPRS总分、敌对猜疑、激活性和思维障碍三个因子得分及PANSS总分上差异明显(P<0.05);在焦虑抑郁及缺乏活力两个因子得分及ADL总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RR=19.2)、自知力(RR=3.7)、疾病严重程度(RR=2.1)是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的相对危险因素。结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发生率高,应加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救治。  相似文献   

13.
对86例流浪精神病患者出院1年后电话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86例流浪精神病患者出院1年后的生活及康复情况。方法:以2007年期间在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好转后由家属接出院的86例精神病患者为对象,用自编的调查表及社会功能评定量表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电话随访调查。结果: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家属接出院后返回农村者62.8%,出院后不知去向者23.3%,家庭经济情况较差的79.0%,间断治疗者29.1%,不再接受治疗的26.7%,无家属照顾生活的16.3%,无所事事的57.0%,肇事肇祸行为1级以上的31.4%,精神症状仍明显存在或加重的70.1%,社会支持较低。结论:流浪精神病患者出院后去向不明者多,生活状况较差,无工作者多,坚持治疗者少,获得社会支持少,康复情况不理想。  相似文献   

14.
海口地区流浪精神病227例临床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何永平 《中国热带医学》2008,8(7):1221-1222
目的探讨流浪精神病患者临床特征和现状,为政府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2006年以来收治的227名流浪精神病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分析。结果227例患者,男性占59.00%,青壮年多,单身占95.60%,有肇事行为的占73.56%。病情重、诊断难,症状以阴性症状多,伴随躯体疾病多、疗效差,对自身及社会危害大。结论精神病复发、家庭监护不利、社会支持缺乏和精神病管理相关法律不健全是导致精神病人流浪的危险因素和原因。应制定相关法律,在政府主导下,协调和完善对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救助、诊治和护送工作,加强对流浪精神病人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
李丁妍 《新疆医学》2010,40(12):119-120
自2005年6月国家“686”项目将我市作为农村示范区,对辖区对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的贫困精神病患者进行随访免费治疗,提高精神病患者的药物治疗率,是减少精神病复发,减少因精神病所致的精神残疾最有效的手段。即保证精神病人的医疗权益,又减少精神病患者因精神疾病症状所致的肇事肇祸的发生,对我市的社会治安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将新疆库尔勒市贫困精神病人两年药物治疗调查情况做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6.
流浪精神病人护理风险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分析流浪精神病人的特点及其存在护理风险的原因,为改进护理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分析近几年流浪精神病人护理缺陷和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回顾相关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效果。结果: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慎独精神,增强了识别流浪精神病人护理风险的能力,规范了护理行为,使流浪精神病人的护理缺陷和医疗纠纷逐渐减少,提高了流浪精神病人的回归社会率。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是回避护理风险,减少流浪精神病人护理缺陷和医疗纠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许俊  朱洪  唐英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7):749-750
目的:探讨流浪精神病人的发病情况和临床特点。方法:对2004-2005年由南京市社会救助站送入我院的流浪精神病人290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流浪精神病人病种多、诊断难、病情重,症状以阴性症状为主,伴随躯体疾病多,疗效相对差,社会危害大。结论:对流浪精神病人应多方协作,加强管理及投入,促进病人康复,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九江地区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至2010年,九江地区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的收治数量逐年递增,以肇事行为为主要收治原因,以精神分裂症为主要疾病类型。结论:加强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的收治和管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19.
违法肇事肇祸精神病人临床及现状分析(附37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宗莹 《四川医学》2004,25(6):643-644
我院从1989~2003年收治了成都地区及部分省内、外地区符合CCMD-2-R及CCMD-3诊断标准的违法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共373例,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孙远  罗炳华  刘成华  黄群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0):407-407,403,408
目的:了解贵阳市住院城市流浪精神病人的管理现状,探索流浪精神病人的管理办法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1996年6月~2006年8月入院的l078例流浪精神病人进行回顾性一般情况调查,统计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人来源、入住原因、合并躯体疾病、诊断、出院方式等,采用CCMD-Ⅲ诊断标准,并对城市流浪精神病人的管理方式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住院流浪精神病人(1078例),占lO年来住院患者的比例为8.84%,其中男性(550例)稍高于女性(528例),平均年龄为37.7岁,由公安送入者占95%,救助站送入者占5%。入院原因依次为流浪街头、行为紊乱、伤人毁物、赤身裸体等。1078例经治疗1~2周后出院,出院方式几乎均为送交送入单位。所有病人中,合并躯体性疾病158例(占14.7%),诊断精神分裂症居多(718例,占67%),其次为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心境障碍、应激障碍、癫痫等(360例,占33%)。所有病例均受到规范化培训的精神专科医疗救助,未出现任何医疗意外事故,并且探索出了对流浪精神病人的管理模式。由于多种原因,不少精神病人流浪街头,严重影响正常社会秩序及城市容貌,不但给社会带来很多不安定因素,而且给本人、家庭、社会造成严重负担。在流浪精神病人救助过程中,遇到医疗、法律、社会、经济方面的诸多问题,有些问题在现行法规中难以找到解决依据。结论:加强对这些弱势群体管理,需政府、公安、司法、财政等多系统、多部门协同解决,这也是维护社会稳定,造福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提示精神卫生立法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