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痔的治疗有许多方法。但以往都只切除痔组织而没有论述痔的病因。作者研究表明,痔是一种疾病,直肠肿块仅是一种表现,而不是病因。痔病人的直肠颈压力都是高的。高直肠颈压力和痔的形成曾被认为是由肛门直肠带所致,它是一种纤维管,在齿线下部。基于这些发现,采用了一种新的手术来治疗痔。现报告502例治疗的结果。解剖学基础作者最近研究证实,肛管是不存在的,直肠和会阴皮肤是连续的。直肠颈是从肛提肌到会阴皮肤的一段直肌狭窄部分。狭窄部以上是直肠固有部。肛门直肠窦是直肠颈下部粘膜下的一个环形凹  相似文献   

2.
作者基于过去对提肌裂隙及提肌隧道的研究,提出一种保留括约肌的手术方法,即在内外括约肌之间分离肛管直肠,保留提肌隧道及外括约肌。本文是对85例肛门直肠游离手术术后5~10年的随访报告。内容包括直肠内压力及肌电测定。解剖要点:提肌隧道包括两层横纹肌:外层是耻骨直肠肌,为隧道的收缩器,与随意性自制有关;内层是肛门悬带,为隧道扩张器,可开放直肠颈及肛管,帮助排便。此外,耻骨直肠肌还将直肠颈、尿道、阴道等包绕在一起,构成这些器官的“总括约肌”,而直肠、尿道及阴道又各有其“单个括约肌”。这种双括约装置保证了一旦其中之一受损时,肛管的括约功能不致完全丧失。病人:85例中,直肠癌40例(男28,女12,35~70岁,平均54岁);血吸虫性直肠巨大乳头状  相似文献   

3.
本文证实,肛管是不存在的,而是直肠向下伸延到会阴部皮肤。解剖学依据:1.内脏成份。包括内括约肌和纵形肌,由平滑肌形成,自主神经支配。某些作者认为以上肌肉属于肛管,但作者认为是直肠的一部份。因内括  相似文献   

4.
引言直肠周围脓肿有迁延和形成瘘倾向,其原因至今不清.直肠周围脂肪抵抗力差及通过瘘管内口或外口导致反复感染等诸如此类的解释,均不能令人满意.有些学者认为多数瘘的形成是由于肛腺感染所致,但Goligher等提出肛瘘起源的隐富腺体理论占文献的比例不到2/3,这些互相矛盾的解释促使作者重新研究肛瘘的病理,试图从病理的角度阐明其病因学.解剖问题近来一项研究认为,无论从解剖学或胚胎学观点,肛管不存在.它是直肠向会阴部皮肤的直接延伸.肛提肌平面以下的直肠挟窄部份称为《直肠颈》,而平面以上部份则是《固有直肠》.  相似文献   

5.
[肛门自制机制] 肛门的自制是内,外括约肌二者的功能。外括约肌通过随意性抑制与机械压迫双重作用而产生随意性自制。当粪块进入直肠时,排便肌收缩,内括约肌反射性松弛使直肠颈开放,这种开放只有当外括约肌随意地松弛时才发生。但如不愿排便时,外括约肌收缩,机械地阻止内括约肌松弛,后者再反射抑制排便肌的收缩,使粪便潴留在直肠内,便意消失,外括约肌此种作用称随意性抑制作用。由此,内括约肌的完整性不仅为非随意性自制所必需,也为随意性自制所必需。因此,内括约肌的重建应被视为  相似文献   

6.
Oddi括约肌功能异常在胆结石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ddi括约肌(sphincterofOddi,SO)动力异常在胆结石形成中的作用。1.动物模型制作:纯种新西兰兔24只,全部为雌性,3~4个月龄,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标准饲料;实验Ⅰ组:标准饲料加胆固醇,喂养4周;实验Ⅱ组:标准饲料加胆...  相似文献   

7.
痔的盆底动力障碍理论及其相关的解剖生理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近研究资料表明,痔与盆底动力改变有密切关系,现谈谈痔的盆底动力障碍理论及其解剖生理基础。一、痔的解剖生理基础1.肛门内括约肌活动异常:肛门内括约肌由直肠环形肌在直肠下端增厚形成,其上界位于肛管直肠环平面,下界至括约肌间沟,环行肛管的上部分。肛门内括约肌属平滑肌,肌束为椭圆形。肛门内括约肌受植物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其主要功能包括:(1)保持肛管静息压力;(2)排空肛管;(3)补充外括约肌的功能,加强控便能力;(4)扩张肛管,保证粪便顺利排出。大多数痔病患者的肛门静息压较正常人高,一般认为与内括约肌过度活…  相似文献   

8.
采用柳叶小切口剥扎术加控制性切断肛门内括约肌的方法治疗嵌顿痔38例(治疗组),并与采用柳叶小切口外剥内扎术治疗的32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剧烈疼痛明显减轻,疼痛减轻有效率100%,水肿发生率7.9%,无肛门狭窄和肛门失禁发生,创面愈合时间平均11d,住院天数9~14d。结果表明,嵌顿痔治疗中应用控制性切断肛门内括约肌临床疗效确切,术后疼痛显著减轻,恢复快,术后无肛门失禁和肛门狭窄。  相似文献   

9.
泌尿系结石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良性疾病,然而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文旨在对泌尿系结石中的蛋白质成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通过对目前结石基质蛋白(SMP)在不同成分结石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的研究进行总结归纳,为后续深入的研究泌尿系结石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为尽力了解精索静脉丛的精确解剖和阐明两侧睾丸静脉系统间存在着横过交通支的争论,Wishahi对11例无精索静脉曲张者(年龄24~28岁,平均32岁)和17例患精索静脉曲张不育者(年龄25~38岁,平均27岁)在术中作了精索静脉造影研究。后一组中血清激素值(FSH、LH、睾酮和催乳素)均正常,至少婚后2年未育。其中曲张为3级者10例,2级7例。全部病人通过腹股沟人路作了手术,在腹膜后找出睾丸静脉并分离出主干,用血管夹提起,在X线荧光屏监测下,用14号套管针置人睾丸静脉干尾部,用手缓慢推注含有67%的碘造影剂50ml作静脉造影,推注压力至所有的静脉丛显影为止,将一系列影象贮存在监  相似文献   

11.
胆胰肠结合部(choledocho-pancreato-duodenaljunction,CPDJ)范围的界定,目前意见尚不统一,有狭义和广义之分[1-5]。狭义的CPDJ是指胆胰液的传输排放所形成胆胰肠三管汇合的部位,解剖学上称为乏特壶腹部或乳头部;广义上的CPDJ是指胰头、胆总管十二指肠壁段和胰腺段、十二指肠降部及胰头周围软组织[2-7].  相似文献   

12.
胆石症是临床常见病,特别是在女性和某些特殊种族群体.非水溶性胆固醇晶体的形成是由于胆汁中的胆固醇、胆盐、磷脂三个主要脂质之间的失衡造成的.而许多参与肝脏内胆汁脂质分泌的蛋白质是受几个转录因子所调控的,包括核受体肝脏X受体和胆汁酸受体.有证据证实,在人类以及小鼠的基因和病理生理中,胆结石的形成和这些核受体具有相关性.此外,最新的资料还表明,雌激素受体在异常胆固醇代谢中的作用会导致胆结石疾病的发生.因此,更好的研究核受体在胆结石形成中的作用机制,将有助于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制订对胆结石疾病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3.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深静脉系统内不正常凝结导致血液回流障碍的静脉阻塞性疾病,多发生于下肢[1]。目前,免疫机制及其相关的免疫因子在DVT的作用逐渐被发现。机体的免疫功能失调可导致DVT,这一过程通过各种免疫机制介导,而凝血和血栓形成也是先天免疫系统的关键效应物[2,3]。  相似文献   

14.
Oddi括约肌功能异常在兔肝内胆管结石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Oddi括约肌(Sphincter of Oddi,SO)功能异常与肝内胆管结石形成的关系.方法 建立家兔肝内胆管结石模型;;成年家兔(n=64)随机分为对照组(n=16)和实验组(n=48),实验组再分为2周,4周,8周组(每组n=16),比较各组胆汁性状及成石率,测定s0肌电,透射电镜观察SO超微结构.结果 8周组家兔成形结石形成率(68.75%,11/16)显著高于4周组(12.50%,2/16)和2周组(0.00%,0/16);肌电测定提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SO肌电峰值逐渐减低,频率逐渐减慢.电镜超微结构表现:对照组及2周组SO无变性;实验组4周和8周组SO肌纤维溶解、胶原增多,微丝融合、增粗,致密斑减少、排列紊乱,线粒体、内质网肿胀,核周间隙增宽、核偏移及核固缩,胞质中髓样包涵体形成.其变性程度8周组>4周组.结论 SO运动功能异常与肝内胆管结石形成存在密切联系,两者互为因果.SO肌纤维变性是其运动功能异常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腰丛的解剖及其在腰椎前外侧入路微创手术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腰丛在腰椎前外侧入路微创手术中的应用解剖学特点.方法 通过15具成人腰椎标本、2具腰段的断层图片和3个数字人腰段数据集,观察腰丛的走行及其与腰大肌及腰椎横突的关系.结果 L2-5腰丛在腰椎侧方的组成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正面按从外到内的顺序排列,侧面按从腹侧到背侧的方向排列.腰神经出椎间孔的角度从L1到L5逐渐增加.横突与腰丛的关系紧密.断层解剖显示,腰丛在不同节段始终位于腰大肌的后1/3,因此在切开腰大肌暴露腰椎时,切开位置不宜超过腰大肌的后1/3,腰大肌的前2/3是切开安全区.结论 暴露腰椎侧前方切开腰大肌时,注意不要超过腰大肌的前2/3,以避免腰丛的损伤.横突可以作为手术中的解剖学标志,用以明确腰丛的解剖位置,避免术中腰丛损伤.  相似文献   

16.
Klotho自被发现时就与抗衰老作用联系在一起,抗氧化应激损伤是它的另一特有的作用。泌尿系结石的形成与组织细胞氧化损伤密切相关,肾小管上皮细胞因各种原因受损成为泌尿系结石形成的始发事件。Klotho的抗氧化损伤作用在肾组织细胞受损时保护组织细胞,抑制结石的形成。本文主要就Klotho在泌尿系结石形成相关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转化生长因子β在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及其信号转导机制@张选奋!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科中心 @鲁开化!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科中心 @柳大烈$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整形科~~  相似文献   

18.
正早在1952年Elias就提出了肝静脉在肝脏外科手术中的重要性,以及在进行部分肝切除时保护肝静脉的必要性。肝静脉包括肝左、中、右、肝右后静脉和尾状叶静脉,在肝内独立构成肝静脉系统,是肝脏血流的唯一流出通道。而肝中静脉(middle hepatic vein,MHV)是左右半肝的分界,其前壁和两侧壁有左内叶和右前叶属支静脉注入,因其特殊的解剖学位置,在半肝切除术及活体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目前,手术切除仍是肝癌治疗的主要手段。肝脏血供丰富,手术切除过程中出现大出血仍是肝脏手术的一大困扰。近年来肝血流阻断技术日渐成熟和丰富,针对肝脏肿瘤,尤其是特殊部位肿瘤或者巨大肿瘤,合理选择血流阻  相似文献   

20.
慢性静脉性溃疡是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最严重的并发症.在欧美国家,住院患者中静脉性溃疡发病率为1%~1.5%,总花费占年度卫生总预算的1%[1].我国的静脉疾病发病率既往要比西方国家低,静脉性溃疡的发病率在人群中约为0.4%~1.3%[2].但近年来有快速上升的趋势,因此静脉疾病的病因学研究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