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2.
应用综合疗法治疗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找有效的治疗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的方法,减少其复发率。方法采用手术切除、术后放疗、外用硅凝胶瘢痕贴、激素局部注射、加压综合治疗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自1996年以来十年内共治疗796例,随访2~10年。结果362例(506个部位)瘢痕疙瘩有效率达74.1%,复发率15.4%,434例增生性瘢痕有效率达84.8%,复发率8%。结论采用多种方法综合疗法是目前治疗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行之有效的手段,可显著降低复发率,副作用、不良反应较低。  相似文献   

3.
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增生性瘢痕(HTS)和瘢痕疙瘩(KS)中Ⅰ型(RⅠ)和Ⅱ型(RⅡ)TGF-β受体的表达和分布情况,了解TGF-β受体在人HTS和KS形成中的作用。结果发现,HTS成纤维细胞(Fb)表面RⅠ和RⅡ有阳性表达,而且随着病程的延长,受体表达逐渐减弱,直到消失;KS浸润部Fb表面RⅠ和RⅡ呈强阳性表达,中央部未见受体表达阳性的Fb;正常皮肤Fb表面受体表达阴性。提示在HTS形成过程中,不仅TGF-β增高,Fb表面Ⅰ型和Ⅱ型TGF-β受体也增高,使TGF-β作用放大;TGF-β及其受体可能与KS的浸润性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4.
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增生性瘢痕(HTS)和瘢痕疙瘩(KS)中I型(R I)和Ⅱ型(RⅡ)TGF-β受体的表达和分布情况,了解TGF-β受体在人HTS和KS形成中的作用.结果发现,HTS成纤维细胞(Fb)表面R I和RⅡ有阳性表达,而且随着病程的延长,受体表达逐渐减弱,直至消失;KS浸润部Fb表面R I和RⅡ呈强阳性表达,中央部未见受体表达阳性的Fb;正常皮肤Fb表面受体表达阴性.提示在HTS形成过程中,不仅TGF-β增高,Fb表面I型和Ⅱ型TGF-β受体也增高,使TGF-β作用放大;TGF-β及其受体可能与KS的浸润性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5.
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增生性瘢痕 ( HTS)和瘢痕疙瘩 ( KS)中 型 ( R )和 型 ( R ) TGF- β受体的表达和分布情况 ,了解 TGF- β受体在人 HTS和 KS形成中的作用。结果发现 ,HTS成纤维细胞 ( Fb)表面 R 和 R 有阳性表达 ,而且随着病程的延长 ,受体表达逐渐减弱 ,直至消失 ;KS浸润部 Fb表面 R 和 R 呈强阳性表达 ,中央部未见受体表达阳性的 Fb;正常皮肤 Fb表面受体表达阴性。提示在 HTS形成过程中 ,不仅 TGF- β增高 ,Fb表面 型和 型 TGF- β受体也增高 ,使 TGF- β作用放大 ;TGF- β及其受体可能与 KS的浸润性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口服曲尼司特胶囊联合外涂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治疗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的疗效。方法40例患者随机平分成两组,均口服曲尼司特胶囊,0.1g,3次/d,实验组外涂多磺酸粘多粘乳膏2次/d;对照组外涂卤米松乳膏2次/d。结果实验组有效率65%,对照组有效率30%,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曲尼司特胶囊联合外涂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治疗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增生性瘢痕( H) 和瘢痕疙瘩( K) 组织中生长因子 T G Fβ1 m R N A 的表达。了解 T G Fβ1 在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斑点杂交分析检测 H 和 K 组织中 T G Fβ1 m R N A 稳态水平的改变; 原位杂交检测 T G Fβ1 m R N A在组织中的空间分布。结果: ① K 和 H 组织中 T G Fβ1 m R N A 稳态水平分别为1204 ±0243 和1197 ±0237 , 明显高于正常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0327 ±0081 和0331 ±0078) P < 001 ; ② H 和 K 组织中 T G Fβ1 m R N A 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区域。结论: T G Fβ1 在 H 和 K 的发病机理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裸鼠模型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复制瘢痕动物模型,旨在形态学和组织学验证该模型的可靠性,为瘢痕的基础研究开辟一条新途径,方法:将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小组织块分别裸鼠皮下,携带一段时间(5-120天)且与原瘢痕作光镜和电镜对照,结果:术后裸鼠全部成活,植入物无变性坏死,且无异性细胞浸润,并保持其原有的胶原形态,透射电镜也证实特性保持不变。结论;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植入裸鼠体内能保持其原有的组织学结构和特征,裸鼠用作瘢痕动物模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Ki-67在病理性瘢痕以及正常皮肤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7例增生性瘢痕,22例瘢痕疙瘩,16例正常皮肤组织Ki-67的表达。结果病理性瘢痕中Ki-67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瘢痕疙瘩组织中Ki-67表达高于增生性瘢痕。结论瘢痕增生与细胞增殖增高呈正相关;Ki-67的表达可以作为鉴别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16、Rb和cyclinD1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临床病理意义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和20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及20不典型性增生中p16、Rb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p16在子宫内膜腺癌和不典型性增生中及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中表达率分别为(46.7%,60.0%,75.0%)。Rb在三者中表达率分别为(58.3%,75.0%,85.0%)。cyclinD1在三者中表达率分剐为:(55.0%,45、0%,20.0%)。p16与Rb表达呈负相关(P〈0.05),cyclinD1与Rb表达呈正相关(P〈0.05)。p16与cyclinD1表达无相关性。结论子宫内膜腺癌发生机制涉及p16、Rb和cyclinD1调节环路中多个基因的异常。p16、Rb低表达和cyclinD1过度表达可能起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16、p21和cyclinD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石蜡切片上p16、p21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比较其与临床病理学指标之间的关系;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p16、p21、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3%、58.3%、41.7%,阳性产物主要位于细胞核中。p16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P<0.05)及淋巴结转移(P<0.01)相关。p21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cyclinD1蛋白的表达与ER相关(P<0.01)。p16蛋白的表达与p21、cyclinD1蛋白表达不相关(P>0.05)。p21蛋白表达与cyclinD1蛋白表达相关(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提示,影响总生存率的因素有: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ER和p16、p21、cyclinD1蛋白(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表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ER状态和p16、cyclinD1蛋白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p16、p21蛋白的失表达和cyclinD1蛋白的过表达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p16、p21蛋白是判断乳腺癌浸润转移的客观指标,cyclinD1蛋白表达与ER有关。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ER以及p16、p21、cyclinD1蛋白表达可能是判断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的有效指标,综合考虑这些指标对判断乳腺癌的预后、合理确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增生性瘢痕中成纤维细胞中Cyclin D1、P16的表达,探讨其与正常皮肤组织之间的差异关联性。方法12例增生性瘢痕为实验组,正常皮肤组织作为对照组,进行成纤维细胞培养,通过SABC免疫组化检测两组中CyclinD1、P16的表达。结果 Cyclin D1在对照组成纤维细胞表达为阴性,实验组的阳性表达率为83.3%,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P16阴性比较,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P16阳性表达率为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yclin D1和P16作为一对细胞周期的正负调控因子的表达失衡是增生性瘢痕的发展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CyclinD1,p16,Rb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cyclinD1,p16 ,Rb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与其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 4 0例NSCLC及其癌旁正常肺组织中cyclinD1,p16 ,Rb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研究 .结果 :4 0例NSCLC中cyclinD1,p16 ,Rb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92 .5 % (37/ 4 0 ) ,4 7.5 % (19/4 0 ) ,75 .0 % (30 / 4 0 ) .p16 ,Rb阳性率表达随组织学分级降低而降低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cyclinD1阳性率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无关 .30例Rb阳性标本中 ,p16呈阴性表达或低水平表达 ;10例Rb阴性标本中 ,p16呈阳性或阴性表达者各占一半 .结论 :NSCLC的分子发病机制涉及cyclinD1过表达与P16 ,Rb的表达缺失或失活 ;p16和Rb表达阳性率与NSCLC分级呈正比 ;p16的表达可能受pRb的负调控 ;cyclinD1,p16 ,Rb的蛋白表达与NSCLC的具体病理分型无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Bmi-1、p16蛋白在正常宫颈、子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对正常宫颈10例,CINⅠ、CINⅡ、ClNⅢ及原位癌共48例,宫颈癌32例中的Bmi-1和p16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用Westem blot检测法对18例宫颈癌及癌旁宫颈组织中Bmi-1、p16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在宫颈癌的癌变过程中,Bmi-1的阳性率呈递增趋势,p16的阳性率呈递减趋势(均P<0.05).Bmi-1和p16的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及淋巴结是否转移无明显关系,但却与病理学分级相关(P值分别为0.002、0.003).宫颈癌组织中Bmi-1的蛋白含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01),而p16的蛋白含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03).结论 联合检测Bmi-1和p16的表达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宫颈上皮内瘤变向宫颈癌转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调控因子Bmi-1、cyclin D1、p1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35例不典型增生和60例胃癌组织中Bmi-1、cyclin D1、p16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Bmi-1和cyclin D1的表达显著高于在正常胃黏膜组织和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P<0.01),p16的表达显著低于在正常胃黏膜组织和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P<0.01).Bmi-1的表达与胃癌瘤体大小、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cyclin D1的表达与瘤体大小、肿瘤分化、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p16的表达与瘤体大小、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Bmi-1与cyclin 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Bmi-1与p16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cyclin D1与p16的表达也呈负相关(P<0.05).结论 Bmi-1、cyclin D1、p16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它们可能是通过bmi-1-p16-cyclinD1通路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胃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孟琼  曹军 《中国热带医学》2009,9(6):1026-1027
目的探讨P16及CyelinD1在小儿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9例小儿急性白血病及10例正常对照者骨髓中P16与CyclinD1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P16及CyclinD1蛋白在小儿急性白血病患者表达率分别为31%和54%,在对照组表达率为70%和0。两者在白血病与对照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37例接受化疗的儿童急性白血病中,P16阳性表达组化疗后的缓解率(66%)明显高于P16表达阴性组的缓解率(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与CyclinD1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P16与CyelinD1在小儿急性白血病患者存在异常表达,其蛋白的表达水平可能会影响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yclinD1、p27在鼻咽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yclinD1和p27在60例鼻咽鳞癌组织及20例鼻咽炎症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cyclinD1在炎症组织、高、中、低分化鳞癌中的表达逐渐增加,p27则相反,逐渐减少;②cyclinD1和p27表达在炎症及不同分化鳞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鳞癌中,p27与cyclinD1表达呈负相关,两者异常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相关(p<0.05),p27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cyclinD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两者均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cyclinD1和p27的联合检测在预测肿瘤预后及反应肿瘤恶性程度上较单一检测cyclinD1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16在子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1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6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41例子宫颈癌组织中p16的表达水平。结果: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p16呈中高表达,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p16在子宫颈癌中呈低表达,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颈癌组织中p16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p16表达异常参与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p16的缺失可能与子宫颈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p16的检测可作为评价子宫颈癌恶性程度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和Ki67蛋白在胃肠间质瘤(GIST)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将101例手术切除的GIST组织标本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yclin D1和Ki67蛋白在GIST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Ki67蛋白标记指数分别为4.6±1.6、19.8±7.5和38.6±8.2,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蛋白标记指数与核分裂像数目、肿瘤直径有关。cyclin D1蛋白在GIST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瘤旁组织(P〈0.05);低危组、中危组与高危组的cyclin D1蛋白表达率分别为36.8%、57.1%和80.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 D1表达的阳性率与核分裂像数目有关,但与肿瘤直径及肿瘤坏死无关。结论:cyclin D1和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能够提示GIST的恶性程度,有可能成为判断GIST生物学行为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