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无先证者血友病A(hemophilia A,HA)家系的基因诊断。方法 :对5个无先证者的HA家系,采用长距离PCR及序列特异PCR直接检测疑似携带者的凝血因子Ⅷ(coagulation factorⅧ,FⅧ)基因内含子22倒位及1倒位;对其中未检测出的家系通过联合FⅧ基因内外的7个STR位点(FⅧCivs13、Intron25、3_486、5_147、5_226、DXS8069、DXS1073)进行遗传连锁分析,对于有产前诊断要求的孕妇则结合其男性胎儿脐带血的FⅧ活性检测结果作出分析。结果 :5个HA家系中,有3例疑似携带者的FⅧ基因内含子22倒位检测结果为阳性,1例疑似携带者的FⅧ基因内含子1倒位检测结果为阳性。对于另1例22倒位、1倒位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但有产前诊断要求的孕妇,通过联合FⅧ基因内外的7个STR位点进行遗传连锁分析,发现胎儿是携带1条致病X染色体的男性,且胎儿脐带血的FⅧ活性为1%,故联合诊断胎儿为男性HA患者。结论:在无HA先证者情况下,通过FⅧ基因内含子22及1倒位筛检,联合FⅧ基因内、外多个位点的遗传连锁分析及胎儿脐带血FⅧ活性检测,可为家系女性携带者的诊断及产前诊断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血友病A(hemophilia A,HA)FⅧ基因第22内含子倒位PCR检测法,并初步应用于HA直接基因诊断。方法应用倒位PCR(inversion-PCR,I-PCR)方法对24个HA家系中所有先证者的FⅧ基因22内含子倒位进行检测,对检测阳性者的母亲进一步用上述方法行携带者诊断,并对其中1例进行羊水产前基因诊断。检测阴性者再行内含子1倒位筛查。结果 24个HA家系中,7例先证者的F基因内含子22倒位检测为阳性,阳性检出率、可诊断率分别为29.17%、100%,未发现内含子1倒位;7例内含子22倒位突变阳性患者的母亲有6例为倒位携带者,羊水诊断未发现内含子22/1倒位。结论 I-PCR法能准确地检测F基因22内含子倒位突变,可应用于HA患者及携带者FⅧ基因22内含子倒位基因诊断及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1例女性血友病A(HA)患者进行产前诊断,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 利用测定FⅧ活性(FⅧ:C)、出血时间(B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等指标进行HA表型诊断;用长链PCR及序列特异PCR进行FⅧ基凶内含子22及1倒位检测,对FⅧ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测序.联合FⅧ基因内外的8个多态性位点进行遗传连锁分析,DXS 52(ST14)位点多态性以PCR产物凝胶电泳法榆测,7个微卫星位点(F8Civs13、CA22、DXS15、DXS9901、G6PD、DXS1073、DXS1108)的多态性以多重荧光PCR法检测,产前诊断加用性别位点(Amelo).利用甲基化敏感的限制性内切酶HpaⅡ对基因组DNA进行酶切,荧光PCR法对HpaⅡ酶切前后的基因组DNA进行人类雄激素受体基丙(HUMARA)中CAG重复序列的扩增,荧光扫描法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根据酶切前后PCR产物的峰值变化来分析判断X染色体的随机灭活模式.结果 先证者的FⅧ:C为2.1%,其余表型检测结果均正常,其家系成员表型检测结果均正常.FⅧ基因内含子22倒位检测示先证者为22倒位阳性携带者,家系其他成员及胎儿均为22倒位阴性;先证者FⅧ基因内含子1倒位检测结果为阴性,其FⅧ基因测序未发现突变.遗传连锁分析发现先证者的X染色体分别遗传自其父亲、母亲;其胎儿为女性且遗传了先证者来源于其母亲的1条X染色体.先证者为X染色体非随机灭活,其来自母亲的x染色体被大部分灭活,而来自父亲的x染色体大部分被保留活性.结论 FⅧ基冈内含子22倒位及X染色体非随机灭活导致了该例女性血发病A的发生,其胎儿为正常女性.  相似文献   

4.
两个特殊血友病A患者家系的基因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特殊血友病A(HA)家系的基因诊断。方法 用内含子22倒位检测及FⅧ基因内外4个位点的多态性进行遗传连锁分析;用核酸直接测序法对FⅧ各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检测。结果 家系1先证者表型为重型HA,FⅧ内含子22倒位检测及FⅧ基因内外4个位点的多态性遗传连锁分析未获得诊断信息;直接核酸测序证实先证者及其妹FⅧ基因24号外显子第2209位氨基酸存在R2209Q错义突变,后者胎儿DNA检测为正常男性。家系2中HA先证者已去世,一名要求做携带者检测的女性表型正常,内含子22倒位检测及直接核酸测序没有发现基因缺陷,用FⅧ基因内外4个位点的多态性遗传连锁分析均显示该成员未携带血友病A基因。结论 联合应用直接核酸测序法及多态性遗传连锁分析可以对特殊血友病A家系进行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5.
两个同源重组血友病家系的基因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特殊血友病家系的基因诊断。方法通过FⅧ基因内含子22倒位及内含子1倒位的直接检测与遗传连锁分析的间接诊断相结合对1个血友病A(HA)家系进行基因诊断;采用核酸直接测序法对FⅨ各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检测,并联合FⅨ基因相关的6个微卫星(STR)位点对1个血友病B(HB)家系进行基因诊断。结果HA家系先证者为FⅧ内含子1倒位阳性,家系中要求做携带者诊断的女性成员为内含子1倒位携带者;而FⅧ基因内外8个多态性位点遗传连锁分析证实该女性成员发生同源染色体重组。HB家系先证者除7号外显子测序未成功外,其余部分均未找到突变,家系中要求做携带者与产前诊断的女性,其羊水细胞经直接核酸测序未找到突变,利用FⅨ相关的6个STR位点进行遗传连锁分析发现该女性有染色体同源重组现象存在,胎儿为正常男性。结论在应用间接诊断方法进行HA和HB的携带者及产前基因诊断时,要考虑到染色体同源重组现象的发生可能导致误诊与漏诊的情况。在中国人群中应该开发更多的FⅧ和FⅨ分子中信息量大的多态性位点,以提高HA和HB的携带者及产前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1种简便、快速的血友病携带者检测与产前诊断体系。方法对38个血友病A家系,用长链PCR及序列特异PCR作F8基因内含子22及1倒位检测;有家族史家系可联合F8基因内外的8个多态性位点进行遗传连锁分析,DXS 52(ST14)位点多态性以PCR产物凝胶电泳法检测,7个STR位点(F8C ivs13、CA22、DXS15、DXS9901、G6PD、DXS1073、DXS1108)的多态性以多重荧光PCR法检测,产前诊断加用性别位点(Amelo);对于散发家系,通过直接核苷酸测序查找先证者的基因突变,继而对家系女性成员作携带者与产前诊断。对12个血友病B家系采用直接核苷酸测序法确定基因突变,多重荧光PCR法检测F9基因外6个STR位点(DXS1192、DXS1211、DXS8094、DXS8013、DXS1227、DXS102)的多态性。结果38个血友病A家系中,10名先证者的F8基因内含子22倒位检测为阳性,1例先证者为F8基因内含子1倒位阳性,对于有家族史的家系,综合应用倒位检测和遗传连锁分析,携带者与产前诊断率均为100%;4个散发家系均可找到致病突变;38个血友病A家系的携带者及产前诊断总诊断率为94.81%。12个血友病B家系中有10个家系通过直接测序可找到突变,联合F9基因外6个STR位点对血友病B家系的遗传连锁分析的可诊断率为96.88%。结论F8基因内含子22及1倒位筛检联合F8基因内、外多个位点的遗传连锁分析可以进行血友病A的携带者及产前诊断;直接核苷酸测序可确定F9基因突变,而联合基因外多个多态性位点检测并进行遗传连锁分析,是血友病B携带者检测与产前诊断的简便、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1个同时存在血友病A(HA)及血友病B(HB)患者的家系进行分子发病机制研究,并对家系女性成员进行携带者检测。方法:采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凝血因子Ⅷ(FⅧ)活性(FⅧ:C)、FⅨ活性(FⅨ:C)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等测定进行HA及HB表型诊断;用长链聚合酶链反应(LD-PCR)进行F8基因内含子22倒位检测,2组序列特异的PCR对F8基因内含子1倒位进行检测;采用直接核苷酸测序法对F9基因各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检测,联合F9基因相关的6个微卫星位点(DXS8094、DXS1211、DXS1192、DXS102、DXS1227及DXS8013)进行家系遗传连锁分析。结果:先证者1是由F8基因内含子22倒位引起的HA。先证者2是由F9基因突变nt32772A→T突变(p.Ser365Cys,GI:22385320)引起的HB,其突变基因遗传自其母亲,来源于先证者2外公的X染色体,其外公为该突变的体细胞和生殖细胞嵌合体,其阿姨口腔细胞DNA未检出该突变。结论:该家系2名先证者的基因诊断结果与表型诊断相符。单碱基延伸法可用于突变嵌合率的检测,并为血友病散发家系的突变来源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凝血因子Ⅷ(FⅧ)基因内含子22的 Xba Ⅰ多态位点高特异的基因连锁分析法,并应用于血友病 A(HA)家系中孕妇携带者检测及产前基因诊断。方法用长距离 PCR 特异性扩增206个无血缘关系个体中 FⅧ基因内含子226.2 kb 片段并进行Ⅹba Ⅰ酶切,计算Ⅹba Ⅰ多态性位点的基因频率和多态信息量;用内含子22倒位检测及 FⅧ基因内Ⅹba Ⅰ,Bcl Ⅰ,Hind Ⅲ和(CA)n 二核苷酸重复序列多态性位点和 FⅧ基因外 DXS52多态性位点对20个 HA 家系进行间接基因诊断。结果ⅩbaⅠ多态性位点的基因频率和多态信息量分别是0.5475和0.4955;20个 HA 家系中,7个为内含子22倒位,13个非倒位家系中有6个家系Ⅹha Ⅰ均提供多态信息,其中2个家系只能用Ⅹba Ⅰ作出分子诊断,诊断率达46.15%;两个或两个以上连锁分析方法均提供多态信息的有8个家系。结论改进的 FⅧ基因内Ⅹba Ⅰ多态位点是一个特异性高,信息量大的分子诊断标志。联合用22内含子倒位及Ⅹba Ⅰ等5种间接检测方法大大地提高了 HA 基因诊断率,是防止患儿出生,阻断致病基因传递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一套简易、快速且准确率高的血友病携带者和产前诊断体系。方法:对血友病A(HA)家系采用长距离聚合酶链反应(LD-PCR)及序列特异PCR进行F8基因内含子22及内含子1倒位检测。对有家族史的HA家系可联合F8基因内外的8个多态性位点进行遗传连锁分析.产前诊断加测性别位点(Amelo)。而对散发家系,则通过直接核苷酸测序查找先证者的基因突变,继而对家系女性成员进行携带者与产前诊断。对血友病B(HB)家系,采用直接核苷酸测序法确定其基因突变.结果:100个HA家系中。22例先证者的F8基因内含子22倒位检测结果为阳性;2例患者母亲为F8基因内含子1倒位的携带者:对有家族史的家系,综合应用倒位检测和遗传连锁分析,携带者与产前诊断率均为100%。34个HA散发家系除2个家系外均可找到致病突变:发现可能携带者105例,产前诊断65例,总诊断率为95.9%:23个HB家系中19个家系通过直接测序可找到突变.而联合F9基因外6个STR位点对HB家系进行遗传连锁分析,发现31例可能携带者及需产前诊断者16例,总诊断率为95.7%。结论:F8基因内含子22及1倒位筛检联合F8基因内、外多个位点的遗传连锁分析.可作为HA的携带者检测及产前诊断的方法;直接核苷酸测序可确定F9基因突变.而联合基因外多个多态性位点检测并进行遗传连锁分析.是HB携带者检测及产前诊断的简便、快速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凝血因子Ⅷ(FⅧ)基因内含子22的Ⅹba Ⅰ多态位点高特异的基因连锁分析法,并应用于血友病A(HA)家系中孕妇携带者检测及产前基因诊断。方法用长距离PCR特异性扩增206个无血缘关系个体中FⅧ基因内含子226.2kb片段并进行Ⅹba Ⅰ酶切,计算Ⅹba Ⅰ多态性位点的基凶频率和多态信息量;用内含子22例位检测及FⅧ基因内Ⅹba Ⅰ,BclⅠ,HindⅢ和(CA)n二核苷酸重复序列多态性位点和FⅧ基因外DXS52多态性位点对20个HA家系进行间接基因诊断。结果ⅩbaⅠ多态性位点的基因频率和多态信息量分别是0.5475和0.4955;20个HA家系中,7个为内含子22倒位,13个非倒位家系中有6个家系Ⅹba Ⅰ均提供多态信息,其中2个家系只能用Ⅹba Ⅰ作出分子诊断,诊断率达46.15%;两个或两个以上连锁分析方法均提供多态信息的有8个家系。结论改进的FⅧ基因内Ⅹba Ⅰ多态位点是一个特异性高,信息量大的分子诊断标志。联合用22内含子倒位及Ⅹba Ⅰ等5种间接检测方法大大地提高了HA基因诊断率。是防止患儿出生,阻断致病基因传递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倒位PCR(I-PCR)技术进行改进并应用于血友病A凝血因子Ⅷ(FⅧ)基因倒位突变的检测,探讨其产前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了8个无血缘关系的血友病A家系,应片j已改进的I-PCR技术直接检测FVS基因第22内含子倒位.对2名孕妇分别于妊娠22及26周抽取胎儿脐静脉血,在检测脐血血浆FⅧ活性的同时应用I-PCR技术进行产前FⅧ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8个家系中检出4个家系为FⅧ基因倒位;根据FⅧ活性及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2名胎儿均诊断为正常胎儿.1名已出生.经随访与产前诊断结果 相符合.结论 应用I-PCR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进行血友病A FⅧ基因倒位突变的检测并可作为产前诊断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1例女性血友病A(HA)患者进行基因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并对其表姐进行携带者诊断.方法:测定1例女性HA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FⅧ活性(FⅧ:C)、FⅨ活性(FⅨ:C)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等,并进行HA表型诊断;采用长距离PCR及序列特异PCR检测其FⅧ基因内含子22及内含子1倒位,并对FⅧ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测序。对FⅧ基因内外的8个多态性位点进行遗传连锁分析.应用凝胶电泳法检测PCR产物分析DXS52(ST14)位点多态性,采用多重荧光PCR法检测7个STR位点(F8Civs13、CA22、DXS15、DXS9901、G6PD、DXS1073及DXS1108)的多态性。应用甲基化敏感的HpaⅡ内切酶,对基因组DNA进行酶切;荧光PCR法对HpaⅡ酶切前后的基因组DNA进行人雄激素受体基因(HUMARA)CAG重复序列扩增:荧光扫描法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并根据酶切前后PCR产物的峰值变化,分析判断X染色体的随机灭活模式。结果:表型检测先证者APTT延长(128.5s),FⅧ:C活性明显下降(〈1%),家系另2例患者FⅧ:C活性亦明显下降(〈1%)。该家系成员FⅧ内含子22倒位检测均为阴性;1例位检测则显示该女性HA患者为阳性携带者,该家系另2例男性患者均显示为该倒位阳性:该女性HA患者FⅧ基因测序未发现突变。遗传连锁分析发现,该女性患者携带致病基因的染色体遗传自其母亲:其X染色体为非随机灭活,遗传自父亲的X染色体被大部分灭活,而遗传自母亲的X染色体保留3大部分活性.结论:该女性HA患者存在FⅧ基因内含子1倒位的X染色体来自其母亲,且在X染色体非随机灭活中保留了活性。FⅧ基因内含子1倒位及X染色体非随机灭活导致了女性HA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甲型血友病的基因诊断方法.方法 对33例甲型血友病患者以一期法检测血浆凝血因子FⅧ(F8)活性.采用长距离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法(LD-PCR)进行FⅧ内含子22倒位检测,并对反应体系进行优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内含子1倒位,凝胶成像技术分析扩增产物.捕获测序技术检测是否存在其他突变类型.结果 33例患者的FⅧ活性检测结果均小于1%,为重型;LD-PCR技术检测出13例患者存在Int22倒位,倒位发生率为39.4%;Int1倒位患者1人,发生率3%;对13例内含子 22倒位患者进行测序比对,未发现其他基因突变.结论 LD-PCR技术和多重PCR技术可以有效的检测重型甲型血友病FⅧ的基因倒位.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探讨广东人群中与FⅧ基因紧密连锁的微卫星DNA序列DXS15、CA13、CA22的多态性及其在血友病A基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毛细管电泳的方法分析了中国广东地区无血缘关系的正常女性的3个位点长度多态性,其中包括111名女性的DXS15位点多态性,共222条x染色体;87名女性的CA13位点多态性,共174条x染色体;94名女性的CA22位点多态性,共188条x染色体。结果表明:中国广东人群中,DXS15位点检出11种等位片段,其长度范围是140—160bp,杂合度为82%,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为0.82。CA13位点检出6种片段,其长度范围是145—155bp,杂合度为56.2%,PIC值为0.56。CA22位点检出4种片段,其长度范围是79—85bp,杂合度为50%,PIC为0.41。结论:研究人群与文献报道的白种人群相比发现,上述3种微卫星DNA多态性在种族和分布上有差异。DXS15、CA13、CA22在中国广东地区是具有高度多态性的遗传标记,可用于血友病A的连锁分析,对血友病A携带者的检出和产前诊断具为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