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研究人工合成胸腺素α1(synthetic thymosin alpha 1,sTα1)在小鼠和大鼠体内静脉注射的分布和排泄特点。方法用竞争ELISA法测定sTα1在小鼠体内静脉注射后不同时间点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和不同时间段内尿液药物累计量;同法检测sTα1在大鼠体内静脉注射后不同时间段内胆汁药物累计量。结果分布特点:小鼠sTα1静脉注射后15 min时胸腺中药物分布最高,浓度为(1 533.4±712.4)ng/g,肝、脾、胸腺次之,在脑中含量较低;静脉注射后30 min时胸腺组织中药物分布依然最高,浓度为(25 583.4±6 244.7)ng/g,脾、肾、肝中次之。sTα1静脉注射后1 h时肾脏中药物分布最高,浓度为(6 164.1±4 821.8)ng/g,胸腺浓度为(5 665.8±3 881.9)ng/g。静脉注射后2 h时肾脏分布最高,浓度为(1 408.0±1 252.7)ng/g,而胸腺中浓度仅为(306.4±268.6)ng/g,其他组织中有少量分布,脑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接近血浆药物浓度,说明sTα1可通过血脑屏障。排泄特点:小鼠静脉注射sTα1 1 mg/kg后,12 h尿累计排泄量为给药量的26.35%,大鼠静脉注射0.5 mg/kg sTα1后,胆汁中未见有药物排出。结论小鼠静脉注射sTα1后可以浓集于免疫器官胸腺和脾脏内,且可进入血脑屏障,以原型经肾排泄为主要排泄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洛伐他汀在巴马香猪体内的分布和排泄特点。方法以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洛伐他汀为模型药,选择健康6月龄雄性巴马香猪为实验对象,经灌胃途径给药(45 mg/kg或2.4 mg/kg),采用RP-HPLC方法测定各组织及体液中的药物浓度,并对其分布和排泄过程进行研究。血浆蛋白结合率通过透析法测定。结果给药后,洛伐他汀快速分布到贲门、胃、小肠、肝、大肠、胰、前列腺、肺、肾、心、肌肉、睾丸、肾上腺、膀胱、脑和脾。以胃、肠、肝组织中药物浓度较高。单次给药4h后,贲门、胃、小肠、肝、心、肾上腺、膀胱药物浓度同给药后1h相比略有下降,其余组织均高于1 h。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5%以上,同正常人血浆非常一致。96 h尿中累积排泄量为给药量的7.4%,原形药经胆汁及粪排泄量达到80%以上。结论洛伐他汀在巴马香猪体内同人的分布排泄和血浆蛋白结合率相似,均在组织中广泛分布,血浆结合率达到95%以上,主要经胆汁和粪排泄。  相似文献   

3.
1,6-二磷酸果糖的体内过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1,6-二磷酸果糖的体内过程。方法:取SD大鼠,静脉注射三种剂量的[32P]FDP,考察其在大鼠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结果:三种剂量给药后的药物动力学显示血浆半衰期约为10min,表观分布容积与体重相当。心、肝、肾、脾和肺的放射性浓度高,肌肉和脂肪中的浓度低。给药后第1天约通过尿排泄10%。结论:[32P]FDP静脉注射后迅速随血流分布,心中浓聚,此研究为其治疗心血管、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疾病提供临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牡荆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牡荆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大鼠静注牡荆素后,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组织、粪便、胆汁及尿液中的牡荆素。色谱系统: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0mmol/L磷酸氢二钾溶液(22∶78,含10mmol/L四丁基溴化铵,pH7.8),检测波长340nm。结果:血浆样品中,牡荆素的线性范围为0.2~25.0μg/mL(r=0.9996);各浓度的提取回收率均大于80%;最低定量限为0.2μg/mL。牡荆素在大鼠体内的平均t1/2约为25min。AUC与给药剂量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性。静脉注射给药后牡荆素广泛分布于各组织,其中肝和肾组织中浓度最高。牡荆素主要通过肝脏和肾脏代谢排泄,在大鼠尿、粪和胆汁中的总排泄量约为给药量的30%。牡荆素平均血浆蛋白结合率为64.8%。结论:静注给药后,牡荆素迅速从大鼠体内消除,并可在体内广泛分布,有约30%的以原型形式从胆汁和尿液排泄。  相似文献   

5.
Beagle犬体内MN9202的测定及其代谢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志福  周四元  杨铁虹  梅其炳  刘莉 《医学争鸣》2004,25(19):1794-1796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Beagle犬血浆中1,4-二氢-2,6-二甲基-4-(3'硝基苯基)3,5-吡啶二甲酸甲戊酯(MN9202)的方法,并研究其代谢动力学规律.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优化色谱分离条件.Beagle犬给予二氢吡啶类药物MN9202 (0.335 mg/kg,iv),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血浆中原型药物浓度,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数据用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分析.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MN9202和干扰能得到较好的分离,其保留时间<14 min.Beagle犬静脉注射给予MN9202后,其体内过程符合二室模型,T1/2β为(200±32 )min,曲线下面积(AUC)为(32 147±9544)μg·min/L.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稳定、简便、准确,可用于Beagle犬血浆中MN9202的浓度测定.MN9202在Beagle犬体内代谢迅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由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纳米粒运载的阿霉素经舌静脉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的分布状况.方法全部大鼠随机分为四组,经舌静脉,按分组分别注射相应药物,剂量均为阿霉素2.5 mg/kg体重.取全血、心、肺、肝、脾、肾.全血制成血浆,器官组织制成匀浆,盐酸乙醇法提取阿霉素,用荧光光度计测量.结果静脉注射同等剂量、不同剂型的阿霉素药物后,阿霉素在器官中的蓄积程度从高到低:肝:D靶肝>D非靶肝、C>B>A;心脏、肾、血浆:A>B>D、C;脾:B>A、C、D;肺:B>A>C、D.磁性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注入体内后,在心、肺、肝、脾、肾中的药物浓度在15~30min达峰值,而半乳糖化后,阿霉素的药物峰值提前到5 min或之前.外加磁场和未加磁场的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组的药物靶向指数和药物选择指数是均高于磁性白蛋白纳米粒.结论磁性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经半乳糖化后,可显著增强阿霉素对肝脏的靶向性,并显著降低心、肺、脾、肾、血浆肝外器官的组织阿霉素浓度.利用外加磁场,可提高阿霉素在肝脏特定部位蓄积的能力.因此,静脉注射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藤黄酸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研究藤黄酸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大鼠静注单剂量藤黄酸后,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组织、粪便、胆汁及尿液中的藤黄酸.结果:藤黄酸在大鼠体内的平均消除半衰期仅为15 min.AUC与剂量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性,提示藤黄酸在大鼠体内的处置属于线性动力学.静注给药后藤黄酸主要分布于肝、肺、脾、肾、胃、肠和心脏.静注给药后藤黄酸主要通过胆汁排泄,给药后16 h内藤黄酸在胆汁中的平均累积排泄百分率为36.5%;粪便中仅有少量的藤黄酸排出,其平均累积排泄百分率为1.04%;尿液中未检测到藤黄酸.在大鼠的胆汁中检测到藤黄酸的4个代谢物.藤黄酸平均血浆蛋白结合率为31.1%.结论:静注给药后,藤黄酸迅速从大鼠体内消除,并可在体内广泛分布和代谢,主要以原型和代谢物的形式从胆汁排泄.  相似文献   

8.
正常小鼠静脉注射国产光卟啉后血中放射性快速降低。快、慢两项生物半衰期分别为2.8分钟和980分钟。药物在正常小鼠体内分布高峰值依次为肝、肾、肺、肠、皮、脾、心、骨、胃、脑和肌肉。在荷Lewis肺癌小鼠体内分布高峰值依次为肝、肺、肾、脾、瘤、肠、心、卵、胃、皮、肌肉、骨和脑。给药后72小时瘤组织含量为肌肉的8.4倍,为皮肤的4倍。粪尿是排泄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大鼠三个剂量(16.80、2.76、1.38 mg/kg)尾静脉注射藤甲酰苷纳米乳剂的血药浓度,比较他们之间的药动学行为;研究藤甲酰苷纳米乳剂在大鼠心、肝、脾、肺、肾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大鼠尾静脉注射三种不同浓度的藤甲酰苷纳米乳剂,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大鼠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应用3P87药动学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药动学参数;大鼠尾静脉注射大剂量(16.8 mg/kg)的藤甲酰苷纳米乳剂,采用相同方法,考察藤甲酰苷在预定时间的组织分布情况。结果藤甲酰苷纳米乳剂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符合双隔室模型,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高剂量:T1/2α=18.47 min,AUC=8827.85 mg/L.min,Cls=0.001 903 mg/kg/(mg/L.min),VRT=5293.11min.min;中剂量T1/2α=16.99 min,AUC=2905.02 mg/L.min,Cls=0.000 950 mg/kg/(mg/L.min),VRT=3846.21 min.min;低剂量T1/2α=9.36 min,AUC=2089.00 mg/L.min,Cls=0.111 610 mg/kg/(mg/L.min),VRT=3015.81 min.min药物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的最高浓度的大小顺序为脾、肺、肝、肾、心。结论藤甲酰苷在体内呈现非线性动力学消除过程,且体内分布快,起效迅速,消除也快,体内滞留时间短。藤甲酰苷在脾脏中分布最多,肺中较多,在心脏的分布最少。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放免分析法测定了带瘤小鼠血、肝、肺、脾、肾、瘤组织和脑组织在不同间隔时间的MTX浓度变化.MTX经脂质体包裹后,血中药物的清除较游离MTX缓慢,并且在静脉注射后的体内分布主要在肝、脾等网状内皮系统;而MTX以肝、肾为主,瘤组织和脑组织的含量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盐酸他可林在大鼠体内的分布和排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盐酸他可林(THA)在大鼠体内的分布和排泄。方法 大鼠以剂量8mg/kg灌胃给予盐酸他可林后,在规定时间摘取各脏器,收集尿粪,提取后用高效液相法测定浓度,分别计算药物在各组织的分布和排泄。结果 69%的药物由尿排泄,24%的药物由粪排泄。在尿粪中原形药THA仅占3.1%。而1-OH-THA和2-OH-THA分别为42.0%放35.5%,结论 盐酸他可林在大鼠体内的清除途径以羟代谢为主,药  相似文献   

12.
^3H—米托蒽醌在动物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Mitoxantrone (DHAQ) we studied is a new semisynthetic antitumor drug prepared in China. This paper reports the pharmacokinetic studies of 3H-mitoxantrone in mice by liquid scintill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cline of radioactivity in the plasma was a biphasic curve after intramuscular and intravenous injection in rats. The adsorption of 3H-DHAQ was ready and complete after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it was widely distributed in body tissues. The concentration order of various organs was liver greater than intestine greater than kidney greater than lung greater than heart greater than muscles greater than brain. The elimination of the drug was slow, T1/2 was 42.56 h. In 72 h after administration the cumulative excretion of radioactivity in urine was 7% of the total dose, while that in feces was 43%. The main forms of the drug in urine were its metabolites.  相似文献   

13.
以缺锌大鼠为对象,给予4.612 5 mg/kg 体重锌后,观察了不同时间段锌在大鼠各组织的贮留与分布及 24 h尿、粪中累计排锌量和锌的贮留利用情况。结果表明,锌在组织中的贮留与分布不同,肝脏为最高,其次为睾丸、肾、脾、心;24 h 尿锌、粪锌累计排出量约为给予量的 65%,表观贮留率为35.16%。结果提示,该富锌酵母用于防治儿童缺锌症,将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泛酸钠对Beagle犬心血管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Beagle犬16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泛酸钠低剂量(L,0.26 mg/kg)、中剂量(M,0.52 mg/kg)、高剂量(H,1.04 mg/kg)组及生理盐水(NS)对照组,每组4只.静脉给予质量分数3%戊巴比妥钠麻醉,分离一侧颈动脉,插入充满肝素-NS溶液的动脉插管,测定收缩压、舒张压;分离一侧后肢股静脉,按1 mL/kg静脉单次给药;将针状电极插入四肢皮下,待动物各项观察指标稳定后,分别记录药前、药后5 min、15 min、30 min、45 min和60 min的血压、心率及心电图(ECG)指标.结果 L、M、H三个剂量组与NS组比较,泛酸钠对Beagle犬颈动脉平均动脉压、心率及心电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泛酸钠对麻醉状态下Beagle犬心血管指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三乙醇胺后Beagle犬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其可逆性。方法 Beagle犬12只,分为对照组和150 mg/kg剂量组,连续给药30 d和恢复4周后,分别进行大体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连续给药30 d,Beagle犬出现肝细胞变性、坏死,及肝窦扩张,网状纤维蛋白样物质沉积;肾脏髓质和皮髓交界处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脾脏、淋巴结和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内淋巴滤泡数量增多,生发中心增大,脾小体帽区局灶性坏死,其中雌性动物肝脏、脾脏病变程度较雄性严重。经过4周恢复,肝脏、脾脏、肾脏、淋巴结、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病变恢复不明显。结论 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三乙醇胺,可能对肝脏、肾脏、脾脏、淋巴结以及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三乙醇胺后Beagle犬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其可逆性。方法 Beagle犬12只,分为对照组和150 mg/kg剂量组,连续给药30 d和恢复4周后,分别进行大体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连续给药30 d,Beagle犬出现肝细胞变性、坏死,及肝窦扩张,网状纤维蛋白样物质沉积;肾脏髓质和皮髓交界处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脾脏、淋巴结和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内淋巴滤泡数量增多,生发中心增大,脾小体帽区局灶性坏死,其中雌性动物肝脏、脾脏病变程度较雄性严重。经过4周恢复,肝脏、脾脏、肾脏、淋巴结、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病变恢复不明显。结论 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三乙醇胺,可能对肝脏、肾脏、脾脏、淋巴结以及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普拉西坦在犬和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规律,给犬灌服普拉西坦后,抽取不同时间的血液,分离血浆,用HPLC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采用3p87程序计算药代参数;应用HPLC测定大鼠灌服普拉西坦后各组织和胆汁、尿、粪中药物浓度。结果显示: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一室开放模型,其体内的T1/2为2.3~3.9小时;大鼠灌服普拉西坦后3小时各组织中有较高的浓度,以肾脏为同,肝脏次之,依序为肠、肺、肌、心、生殖腺  相似文献   

18.
异钩藤碱在大鼠组织中的分布及其血浆半衰期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异钩藤碱在大鼠组织中的分布及在血浆中的药物浓度。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组织、血浆、尿和粪中的异钩藤碱含量。结果 大鼠腹腔注射异钩藤碱5mg/kg后,2h药物在肝、脑、肺、肾及肌肉组织含量较高,在心、脾和血浆较低;6h后除脾脏组织外,其它组织的药物浓度明显下降。异钩藤碱的血浆半衰期约为55.6min(10mg/kg iv)。结论 大鼠腹腔注射异钩藤碱后,分布广泛,消除较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