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关节滑液对重建韧带腱-骨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关节滑液对关节内韧带重建术后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6个月龄健康雌性新西兰大白兔40只,体重2.5~3.5kg/只,随机分为4组。采用自体带血供半腱肌转移建立胫骨隧道-肌腱界面模型。右侧胫骨隧道不与关节腔相通,无关节滑液浸入;左侧胫骨隧道与关节腔相通,有关节滑液浸入。1组于术后8周取材行生物力学测试,其余3组分别于术后2、4、8周取材,行HE、Masson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及界面组织愈合情况。[结果]术后2周,无关节滑液组和有关节滑液组腱骨界面无显著差异,被肉芽组织填充。术后4周,无关节滑液组成纤维细胞和成软骨细胞增生明显,胶原纤维合成明显增多,明显优于有关节滑液组。术后8周,有关节滑液组腱骨界面由结缔组织连接,但连接仍不够紧密,胶原纤维大量合成,不规则排列。无关节滑液组腱骨界面连接紧密,胶原纤维致密,排列规则。界面组织细胞计数比较结果显示各时间组和各组内时间段无关节滑液组与有关节滑液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生物力学测试无关节滑液组抗拉力强度显著高于有关节滑液组(P0.05)。[结论]关节滑液对重建韧带腱骨愈合有负面影响,不利于重建韧带的腱骨愈合,提示阻止关节滑液进入骨隧道可能对改进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临床效果有益。  相似文献   

2.
金葡素促进兔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腱骨愈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兔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后,金黄色葡萄球菌滤液制剂(金葡素)对移植肌腱与骨隧道愈合的作用。方法:将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4只(体重平均2.56 k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2只。采用兔自体趾长伸肌腱建立膝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的腱骨愈合模型。实验组分别于术中及术后第2天向胫骨端腱骨界面处缓慢均匀注射金葡素0.1 ml,对照组以相同时间和方法注射等量0.9%Na Cl注射液。术后双膝不予制动,以青霉素注射液80万U/d连续肌肉注射3 d。分别于术后4、8和12周各处死动物8只,完整获取腱骨愈合标本并分别进行组织学分析,肉眼观察判断ACL重建大体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进行Yamakado腱骨界面组织形态分型评价,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腱骨界面胶原纤维情况,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化染色定量评价腱骨界面再血管化情况,甲苯胺蓝染色定量评价腱骨界面新骨生成情况。结果:大体观察显示全部动物术后伤口Ⅰ期愈合,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未见感染、死亡及金葡素注射不良反应。腱骨界面形态学分型结果显示术后各时间点实验组腱骨界面愈合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显示实验组胶原纤维术后4周生成少,8周大量生成,12周Sharpey纤维有序排列,集结成束,各时间点胶原纤维生成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基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化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的定量分析显示实验组术后4、8和12周腱骨界面新生血管面积和新骨生成面积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葡素能够在葡萄球菌肠毒素C等多种明确成分的协同作用下,通过局部启动无菌性炎症反应,加快腱骨界面血管生成和血液供应,激活骨细胞和纤维细胞大量增殖,有效促进兔ACL重建后腱骨愈合,有望成为促进ACL重建后腱骨愈合的新的临床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4):2283-2288
[目的]观察比较自体、异体及自体一异体混编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移植物腱骨愈合的组织学变化过程。[方法]取45只新西兰兔,随机平均分为自体组、异体组及混编组。切除兔右膝前交叉韧带,取其双侧趾长伸肌腱,两两随机合成双股自体、异体及混编待移植物后重建兔右膝前交叉韧带。采用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观察重建术后3、8及12周时移植物腱骨愈合的变化情况。[结果]重建术后3周时,各组移植物腱骨界面均表现为明显的组织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8周时,3组腱骨界面均可见大量新生组织细胞,胶原纤维纵向无序排列:12周时,自体组腱骨界面间的胶原纤维排列较其他2组更有序,止点4层结构也更清晰;术后各期腱骨界面软骨细胞含量,自体组混编组异体组。[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在相同的时间点,自体移植物腱骨愈合最优,而混编后的移植物介于自体和异体之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并比较两种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后早期移植物隧道界面愈合的生物学机制. 方法 55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体重2.0~2.8 kg.左膝关节切取带胫骨.骨块的髌韧带作为供区,右膝关节作为自体移植重建ACL受区.移植物骨块端为骨.骨界面愈合模型,韧带端为腱.骨界面愈合模型.术后观察实验动物一般情况,术后第2、4和8周取材(n=5)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并于第4、8周取材(n=20)进行生物力学检测. 结果 术后动物肢体活动情况良好,实验过程中ACL连续性完整,张力适中.组织学观察:术后2周骨.骨界面大部分区域为纤维组织连接,腱一骨界面主要为肉芽组织填充;术后4周骨.骨界面大部分区域骨性愈合,腱.骨界面可见成骨反应及大量成纤维细胞;术后8周骨.骨界面已完全骨性愈合,腱.骨界面部分区域可见Sharpey纤维,形成间接止点.生物力学观察:术后4周腱-骨界面拔出率为85%,骨.骨界面为15%;术后8周腱.骨界面拔出率为95%,骨.骨界面为5%;各时间点骨.骨界面拔出率与腱一骨界面拔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ACL重建术后早期骨一骨界面较腱.骨界面在愈合强度和速度上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影像学、组织学及生物力学手段探讨重组合异种骨(RBX)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25只新西兰白兔,利用双侧趾长伸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其中一侧移植物两端固定有RBX,另一侧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2、6、12周取材,进行Micro-CT扫描,组织学染色(包括HE、甲苯胺蓝)以及生物力学检测,观察腱-骨之间愈合状况.[结果]影像学结果显示,术后6、12周RBX治疗组腱-骨之间的骨矿化组织密度(BMD)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并具有显著性差异;组织学结果显示,术后2周,RBX组腱-骨之间被大面积不规则分布的软骨样细胞填充;术后6周,治疗组的腱-骨之间已见大量成熟软骨细胞,并开始分泌基质.而对照组术后腱-骨间一直被纤维样结缔组织连接,至术后12周,治疗组部分标本出现类ACL正常肌腱止点.生物力学结果同样证实,RBX组的最大牵拉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RBX可显著提高ACL重建术后腱-骨之间的愈合,较早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成功的关键是移植肌腱与骨隧道之间的牢固愈合,从而恢复韧带的功能。本实验通过影像学观察评价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复合小牛脱蛋白松质骨(deproteined bone,DPB)对ACL重建术后腱-骨愈合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四组,即PRP+DPB组(实验组)9只、PRP组(对照组1)9只、DPB组(对照组2)9只、单纯重建组(空白组)9只,每只兔均取自体单股半腱肌移植重建双膝ACL。实验组在骨隧道中填塞PRP+DPB复合物,对照组1在骨隧道中填塞PRP,对照组2在骨隧道中填塞DPB,空白组不填塞任何材料,分别于术后4、8、12周取材行大体观察及Micro-CT扫描,测量腱-骨结合部新生骨组织的骨密度值(mg/cm3)及骨隧道关节侧入口处的直径大小,观察对比腱-骨愈合情况以及骨隧道扩大情况。结果在ACL重建后的各个时间点上,实验组腱-骨结合部新生骨组织的骨密度值均高于对照组1、2和空白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1腱-骨结合部新生骨组织的骨密度值高于对照组2及空白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2腱-骨结合部新生骨组织的骨密度值与空白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的骨隧道扩大程度小于对照组1、2和空白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1的骨隧道扩大程度小于对照组2及空白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2的骨隧道扩大程度与空白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富血小板血浆复合物可显著提高兔ACL重建术后腱-骨界面的骨密度,预防骨隧道的扩大。  相似文献   

7.
兔自体骨膜包裹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对腱-骨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兔同种异体肌腱表面包裹自体骨膜植入骨隧道对移植肌腱与骨隧道之间界面愈合的影响. 方法 健康4~5月龄新西兰白兔20只,体重2.5~3.0 kg,随机取一侧后肢作为实验组,另一侧后肢作为对照组.以同种异体肌腱在兔胫骨干骺端建立腱-骨固定模型,实验组骨隧道肌腱表面包裹自体骨膜,骨膜生发层朝向骨隧道;对照组骨隧道肌腱表面不包裹自体骨膜.分别于术后4、8周取标本作腱.骨界面的组织学检查(n=2),并进行最大拔出负荷的生物力学测试(n=8). 结果 术后4、8周标本大体观察,实验组骨隧道口周围新生骨较多;对照组新生骨少或不明显.组织学观察:术后4周实验组骨膜生发层内有大量间充质细胞增生,出现明显的膜内成骨,沿新生骨小梁周围可见大量骨母细胞呈栅形排列,新生骨小梁与骨膜延续:对照组腱-骨界面间无明显新生骨形成,有疏松结缔组织填充,腱-骨间连接较疏松.术后8周实验组新生骨和肌腱与骨隧道连接紧密,无间隙,新生骨量多,新生骨排列比较规则、整齐,腱-骨界面可见潮线形成,类似于正常腱-骨附着结构,骨膜内成纤维细胞增殖活跃,骨膜与肌腱间有较多纤维连接;对照组腱-骨界面局部有新生骨形成,排列紊乱,腱-骨间可见较多胶原纤维连接.术后4、8周,实验组最大拉出或拉断强度分别为(35.03±1.21)N/cm和(42.36±1.31)N/cm,对照组分别为(26.14 ±6.13)N/cm和(31.63±6.87)N/cm,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兔自体骨膜包裹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可缩短腱-骨间成骨时间,提高愈合强度,加速腱-骨间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兔前交叉韧带(anterior e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早期关节腔内冲洗对腱-骨愈合过程中组织学和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取24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双侧ACL重建模型,一侧膝作为实验组,并取对侧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术后5d内定期行关节腔内冲洗,对照组不做处理。在术后4、8、12周行生物力学测定和腱-骨愈合部位组织学观察,比较韧带断裂时所需拉力大小以及腱-骨界面处组织学变化。结果:发现实验组韧带强度及组织学转归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关节腔冲洗对ACL重建后韧带强度和腱-骨愈合有着积极的作用,提示可以通过关节腔冲洗的方法来改善ACL重建后早期关节内环境以改善重建后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腱-骨愈合是肩袖损伤修复的关键因素,通过生物力学及组织学观察探讨不同界面处理方法对兔肩袖止点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取42只成年日本短耳兔,雌雄不限,体重2.0~2.5kg,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皮质骨层组(n=18)、松质骨层组(n=18)、空白对照组(n=6)。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作为正常对照;皮质骨层组:全层切断冈上肌腱中1/2部分,将冈上肌腱直接缝合固定于肱骨大结节;松质骨层组:全层切断冈上肌腱中1/2部分,去除肱骨大结节骨皮质,将冈上肌腱缝合固定于肱骨大结节。术后4、8周处死实验动物,完整切取冈上肌腱与肱骨大结节及连接部,行大体观察、HE染色及生物力学测定。结果术后4周,皮质骨层组和松质骨层组标本的冈上肌均较空白对照组萎缩,腱-骨连接部界限不明显;术后8周,两组冈上肌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已无明显差异。组织学观察示皮质骨层组术后4周,界面组织层与新生骨组织层移行尚可;术后8周,界面组织层与新生骨组织层逐渐移行,骨侧形态接近正常。松质骨层组术后4周,界面组织层与新生骨组织层连接不紧密,胶原纤维排列凌乱;术后8周,骨侧大量新生骨组织,界面组织层变薄,平行的胶原纤维长入。生物力学测试示术后4、8周,皮质骨层组最大负荷均较松质骨层组高,且每组术后8周的最大负荷均较术后4周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抗拉强度及术后4周两组间断裂强度外,其余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兔肩袖断裂模型中,界面处理至皮质骨层在愈合强度及程度方面均优于处理至松质骨层。  相似文献   

10.
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对兔重建前交叉韧带腱骨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兔半腱肌腱腱后固定方法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实验动物模型,研究持续被动活动(CPM)对移植物隧道内腱骨界面的组织学转归影响.方法 对12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右侧后肢膝关节行自体双股半腱肌腱移植重建ACL.术后随机分为两组:CPM组(n=6)术后第2天开始早期CPM康复6周;自由活动组(n=6)笼养.分别于术后第6、12、24周取材,采用HE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腱骨愈合过程.结果 前侧腱骨界面纤维组织较多且较后侧腱骨界面宽;后侧腱骨界面的成骨细胞和类软骨细胞较多,新骨沉积较多.在骨道内口(关节腔入口),破骨细胞较多.与自由活动组比较,CPM组界面组织改建塑形更成熟、胶原排列更有序,潮线结构出现较早,类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和类似潮线的结构较多.结论 腱骨界面前侧张力较大,纤维较多;腱骨界面后侧压力较大,软骨较多.半腱肌腱重建ACL术后早期CPM加快移植物止点潮线结构恢复,增强移植物与骨组织之间整合.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20.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