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又称Wallenberg综合征,临床少见。现将我院1998年至2004年诊治的延髓背外侧综合征7例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1895年由Wallenberg首次报道,故又称为Wallenberg综合征,临床较少见,但典型病例诊断不难,而表现不典型或人院后逐渐出现系列症状者易被忽视,现将我们2007-2012年诊治的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26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又称Wallenberg综合征,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延髓背外侧区损害导致该处神经核团以及传导束受累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该病临床表现多样,易漏诊。2005年4月-2009年8月,笔者科室共收治Wallenberg综合征患者16例,现就其临床资料做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正>延髓外侧综合征1895年由Wallenberg首次报道,又称Wallenberg综合征,经病理证实为供应延髓外侧及小脑后下动脉血栓所致[1]。但最近的资料否定该动脉对延髓背外侧区供血的优势作用,认为其对延髓供血区范围差异很大,约50%不供应延髓背外侧区[2]。延髓形状狭窄,内部结构复杂,是维持人体生命功能的重要部位。临床上,延髓最多见的病变是缺血性血管病,由于受累的血管不同,引起一些相应的综合征,其中最重要和最常见的是延  相似文献   

5.
Wallenberg综合征又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由Wallenberg于1895年首次报告,经尸体解剖证实为小脑后下动脉闭塞所致,故又称小脑后下动脉闭塞综合征。现对我院2004年10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31例Wallenberg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又称“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1895年首先由Wallenberg 提出典型完整报告,故亦称“Wallenberg 综合征”。现将我们临床所见7例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又称Wallenberg综合征,主要由小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闭塞所致,是脑干梗死的特殊类型[1]。但由于小脑后下动脉变异较多,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轻重不一,且患者多无明显偏瘫,误诊率较高。我们临床工作上误诊延髓背外侧综合征1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又称Wallenberg综合征,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延髓背外侧损害,系椎基底动脉系统的小脑后下动脉闭塞,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临床较少见,由于小脑后下动脉解剖变异多,该动脉病变后出现临床症状表现复杂多变,现就我科收治的1例典型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Wallenberg综合征的临床、CT与MRI的特点。方法对18例Wallenberg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及头部CT与MRI检查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经头颅CT扫描仅1例显示小脑梗死,余17例未见异常。MRI检查的18例中有2例未见异常,16例可见延髓背外侧梗死,其中9例梗死病变仅限于延髓(其中7例病变仅限于延髓背外侧,2例病变侵及半侧延髓);6例延髓合并小脑梗死;1例延髓伴桥脑梗死。结论眩晕,交叉性感觉障碍,构音、吞咽困难,同侧Homer征及肢体共济失调是最常见的临床特征,部分病例伴第6、7、8对脑神经或锥体束受累的表现。头颅MRI检查优于CT。但并不是所有Wallenberg综合征MRI检查均有阳性发现。  相似文献   

10.
黄龙玉  李洪波 《吉林医学》2013,34(14):2836-2837
目的:急性延髓梗死导致延髓外侧综合征患者采取的护理干预,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通过对18例MRI显示为延髓上段背外侧区急性梗死病灶的Wallenberg综合征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顽固性呃逆、球麻痹的护理,尽早进行康复锻炼的干预,家庭护理的正确指导。结果:收治了18例MRI显示为延髓上段背外侧区急性梗死病灶的Wallenberg综合征患者,通过对患者的综合治疗及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结论:Wallenberg综合征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做好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顽固性呃逆、球麻痹等的护理,尽早进行康复锻炼的干预,家庭护理的正确指导,达到了患者的病情得到最大限度康复目的。  相似文献   

11.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误诊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艳  刘英坤 《吉林医学》2009,30(14):1494-1494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又称Wallenberg Syndrome,多由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或椎动脉闭塞,使延髓背外侧损害,使此处脑神经核和传导束受损,出现一组临床表现,因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  相似文献   

12.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是脑干梗死中的一个常见类型,主要是由于小脑下后动脉血栓形成或管腔本身狭窄甚至闭塞,或是栓子导致的栓塞以致延髓后外侧部缺血坏死所引起,本病临床上并不多见,所以积极合适的治疗对于改善其预后显得很重要,现  相似文献   

13.
Wallenberg综合征又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是由于小脑后下动脉血栓行成或椎动脉闭塞所致。近年来,由于CT及MRI的出现,报道甚多。现将我科遇到的1例Wallenberg综合征。结合其发病特点及MRI表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脑梗死为脑卒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其致残率、致死率及复发率极高,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 syndrome)为脑梗死所致的一种类型,多表现为眩晕、交叉性的感觉障碍、真性球麻痹及共济失调等一系列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将本科收治的脑梗死致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延髓外侧综合征1895年由Wallenberg首次报道,又称Wallenberg综合征,经病理证实为供应延髓外侧及小脑后下部的小脑后下动脉血栓所致。随着磁共振成像(MRI)在临床的应用,本病报道渐多。但其临床与影像的相关性报道少见。现将34例临床与影像报告如下,并作对照分析。1临床资料1.1一  相似文献   

16.
Wallenberg氏1985年首先报告延髓外侧综合征典型病例,并剖检证实为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曾命名为“Wallen berg年综合征”及“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后来经血管造影,解剖学研究及尸检证实小脑后下动脉变异较多,此综合征往往也由椎动脉病变引起,病因除血栓形成或心源性脑栓塞外,还可有出血、癌肿转移和动脉瘤等.因其病变部位在延髓背外侧,故又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我院1961~1983年曾收治6例,现结合有关文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瓦伦伯(Wallenberg)氏综合征,其病变部位在延髓背外侧部,故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该部血液由小脑后下动脉供应,病因多为血栓所致,因此,又称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小脑后下动脉在解剖上正常的变异较多,此综合征也可由椎动脉病变引起。我院于1983-1988年曾收治7例,现综合文献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5例,女2例,年龄49~81岁,病变位于左侧者6例,右侧者1例,全部病例意识清醒,病情摘要见附表。讨论一、Wallenberg氏综合征为较少见的一种脑干综合征。其典型临床表现为:(1)交叉性麻木:病灶侧面部痛温觉障碍,病灶  相似文献   

18.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 allenberg综合征)是指因下橄榄核后侧延髓外侧髓质的楔形梗死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通常由椎动脉闭塞所致。同侧轴向侧步作为椎动脉闭塞的始发症状非常罕见,同时与同侧轴向侧步相关的解剖结构尚不清楚。本文描述2例以同侧轴向侧步作为始发症状的椎动脉闭塞患者。其中1例患者的背外侧延髓因卒中而受累,另1例患者更多的外侧延髓受累。本研究结果提示,同侧轴向侧步可能是由不同的解剖结构损伤所引起,这些结构包括前庭神经核、小脑脚或脊髓小脑束。Wallenberg综合征的临床变异性:同侧轴向侧步的解剖学相关结构@Nowak D.A$De…  相似文献   

19.
<正> 延髓外侧或背外侧综合征,又称Wallenberg综合征或小脑后下动脉综合征,临床并不罕见,国内已有报告。我院收治14例。临床资料14例中男9例,女5例,年龄为35—72岁。右侧8例,左侧6例。主要症状体征为眩晕13例,恶心、呕吐11例,吞咽困难13例,同侧软腭麻痹13例,霍纳(Horner)征13例和小脑共  相似文献   

20.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瑞兴 《海南医学》2010,21(8):62-63
目的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结果及治疗预后。结果本组患者均为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眩晕、头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构音障碍、吞咽困难、Homer征、共济失调、交叉性感觉障碍等。20例头颅MRI显示延髓背外侧梗死,其余3例未检出病灶,仅有2例头颅CT示有脑干梗死。单纯性单侧延髓背外侧损害病例预后较好,复合性延髓背外侧损害病例预后差。结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闭塞所致,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特点及MRI,早诊断早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