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已成为继癌症、心血管疾病后的第三大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常可引起并发症。其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与血栓形成有密切联系,D-二聚体可以反映体内病理性凝血与纤溶变化[1]。我们于2003年4月至2006年8月观察了170例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患者糖化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2.
对糖尿病患者监测D-二聚体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董家书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3):2684-268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DM)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乃至危及生命。由于糖、脂类代谢紊乱,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发生微血管病变,导致血栓或广泛血栓形成。在形成血栓过程中,有凝血及纤溶改变。D-二聚体(D-D)为纤溶标志物之一,通过对D-D的监测,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71例T2MD患者按有无微血管病变分为DM1组32例和DM2组39例,另取健康体检者30例为NC组,分别检测各组HbA1c、D-D、CRP水平。结果糖尿病两组的HbA1c、D-D、CRP水平均显著高于NC组(P<0.05),DM2组HbA1c、D-D、CRP水平显著高于DM1组,且HbA1c与D-D、CRP均呈正相关(P<0.05)。HbA1c、D-D及CRP水平有助于T2MD合并血管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及了解病情的进展有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D-二聚体是纤溶蛋白单体经Ⅻa交联后由纤溶酶水解降解产生,区别于原发性纤溶,它是继发性纤溶过程中所生成的特有的代谢产物。生理状态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测定在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DD与HCy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75例,健康对照组36例.DD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Hcy测定采用循环酶法.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DD为386±98ng/L,Hcy为18.13+2.32μmol/L.对照组DD为168±58ng/L,HCy为9.88±3.47μmol/L.两组DD与HCy结果 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DD与HCy测定对2型糖尿病的诊断、观察病情发展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心脑血管病变患者血浆D-二聚体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41例糖尿病伴心脑血管并发症患者,30例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患者及30例在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群血浆D-二聚体、FIB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伴并发症患者血浆D-二聚体及FIB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患者D-二聚体、FI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9、P=0.092).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着病理性凝血和纤溶状态.D-二聚体及FIB测定可预示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有助于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和预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D-二聚体阳性患者在临床各科室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 003例患者,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对其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ICU科、心内科、呼吸内科、骨科、普外科、肝病科、神经外科、妇产科和肿瘤科患者总阳性率为44.1%。同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深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心脑血管疾病、肝脏疾病和恶性肿瘤患者中的D-二聚体阳性者分别为86、34、26、24、18、12例。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可用于血栓性疾病的预防、监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AT-Ⅲ)联合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多功能全定量特种蛋白金标检测仪、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8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有微血管病变患者组50例,无微血管病变患者组30例),及46例健康对照组的糖化血红蛋白、D-二聚体、AT-Ⅲ的水平。结果糖尿病有微血管病变组较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组及健康对照组的糖化血红蛋白、D-二聚体水平升高(P<0.01),AT-Ⅲ水平降低(P<0.01);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组较健康对照组的糖化血红蛋白、D-二聚体水平升高(P<0.01),AT-Ⅲ水平降低(P<0.01)。结论联合检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D-二聚体、AT-Ⅲ等指标,观察其变化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早期诊断、疗效监测、预后判断具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及并发高血压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及并发高血压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61例2型糖尿病患者、2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35名正常对照组者血浆D—D水平。将6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高血压并发症组(38例)和无高血压并发症组(23例),并与原发性高血压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浆D—D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血压并发症组血浆D.D水平明显高于无高血压并发症组(P〈0.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着病理性凝血和纤溶状态,D—D测定可预示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陛,有助于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和预防。  相似文献   

10.
范松  樊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6):1282-128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糖尿病患者126例,根据有无并发症分为两组,另选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浆D-D、Fg和HbA1c的水平。结果 D-D、Fg和HbA1c水平在糖尿病各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D-D、Fg和HbA1c水平升高,二者之间关系密切,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发现和病情判断有着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及并发高血压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61例2型糖尿病患者、2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35名正常对照组者血浆D-D水平。将6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高血压并发症组(38例)和无高血压并发症组(23例),并与原发性高血压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浆D-D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血压并发症组血浆D-D水平明显高于无高血压并发症组(P<0.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着病理性凝血和纤溶状态,D-D测定可预示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有助于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和预防。  相似文献   

12.
13.
<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常伴有的多种出凝血异常及病情加剧导致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都是与血浆中的凝血因子(clotting factors)有关[1,2]。而作为凝血因子之一的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溶解循环的分子标记物,目前已被作为一个临床诊断依据,这是因为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中的最小片段,为继发性纤溶的特有代谢物[3,4]。本文通过检测214例不同程度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在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文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16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为单纯组,16例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病患者为合并组,1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统计分析血浆D-二聚体水...  相似文献   

15.
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2型糖尿病及其大血管病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成人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以及出现大血管病变却无糖尿病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比较分析。探讨D-二聚体与2型糖尿病及其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组、2型糖尿病伴有大血管并发症组、非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健康对照组选择门诊体检患者。所有受试者均进行体重指数、腰臀围比、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以及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组、非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2型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组均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5;P<0.01);与2型糖尿病组相比较,2型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组D-二聚体明显升高(P<0.05);与非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相比较,2型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组D-二聚体明显增高(P<0.01)。结论我们的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在未发生并发症时体内就已存在凝血、纤溶系统的失衡。而合并大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D-二聚体明显升高,提示D-二聚体与大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提示体内处于血栓前状态,高凝纤溶过程参与了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6.
D-二聚体、尿白蛋白与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尚未明了,可能由于高血糖及脂代谢异常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导致血栓或广泛的微血栓形成、微血管循环障碍、微血瘤形成,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典型改变,业已证明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或激活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作者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测定,并分析与尿白蛋白排泄的关系,了解这二种指标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并发症体验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在我院住院并符合入选标准的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并发症体验干预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方法.比较出院后3个月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依从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出院后61~90 d HbA1c检测依从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在出院后0~60 d内两组HbA1c检测人数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并发症体验干预方式可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依从率,但未使患者出现过度使用医疗资源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D-二聚体(D—Dimer,D—D)是交联纤维蛋白(Fb)特异的降解产物,它的生成或增高反映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在全血或血浆中,采用针对D—D的抗体可以很容易地检测D—D含量。近10年来,已建立了多种有价值的D—D的检测方法。早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人们发现D—D对临床上疑诊为静脉血栓形成(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患者高度敏感,但不特异。在这些患者中,当血浆D—D浓度低于某一临界值(通常为500μg/L)时,其阴性预测值大于90%,由此可以作为排除V1E的筛选试验。近年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测定在2型糖尿病(T2DM)微血管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120例T2DM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其中将120例T2DM患者按有无微血管病变分为微血管病变组(50例)和无微血管病变组(70例),分别进行相关指标检测分析。结果 120例T2DM患者的FIB、D-D、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微血管病变组FIB、D-D水平均高于T2DM无微血管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FIB、D-D呈正相关,组间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可能存在凝血与纤溶平衡失调,通过对血浆D-D和FIB的检测,希望能及时防治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升高不仅可以作为机体凝血、纤溶系统双重激活的主要指标,也是继发性纤溶亢进敏感的重要指标。目前,已有研究认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纤溶凝血系统的激活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白血病细胞中的异常促凝物质不仅可能会引起促凝和导致凝血活性的增高,还可能会诱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通过检测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D-二聚体含量,分析其化疗前后的差异,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