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抗体检测对格林—巴利综合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中枢神经髓鞘的免疫性损伤,方法GBS患者20例,神经系统其它疾病组(OND)20例,非神经系统疾病手术者33例,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73份脑脊液(CSF)中髓鞘碱性蛋白IgG(MBP-IgG)。结果 GBS患者,OND患者和非神经系统疾病手术者CSF中MBP-IgG阳性经分别为55%,30%和9.1%,GBS患者CSF中MBP-IgG阳性率与发病天线有关,结论  相似文献   

2.
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脑炎患者脑脊液TNF…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2例化脓性脑膜炎急性期和11例恢复期,9例结核性脑膜炎,31例病毒性脑膜脑炎患者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发现,细菌性脑膜炎中APM,CPM,TM患者CSF-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VME组,VME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BM患者CSF-TNFα含量与CSF白细胞计数和蛋白含量均相关,说明BM患者CSF-TNFα升高可能与血源性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脊液T,B细胞标记及IgG合成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ANA冰霜示记T细胞,DAKO-CD20单克隆抗体ABC法标记B细胞,观察了3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脊液中T、B的异常变化,并应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测定了其中13例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IgG合成率。实验结果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T细胞百分率偏低,而B细胞百分率明显偏高,有53.84%的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有内源性IgG的异常合成。  相似文献   

4.
癫痫患者脑脊液γ—氨基丁酸,谷氨酸,生长抑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放射免疫法对32例癫痫患者脑脊液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生长抑素(SOM)含量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癫痫患者脑脊液中GAB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GLU、SOM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及0.05)。相关分析发现:GABA与GLU、GA-BA与SOM之间呈直线负相关,GLU与SOM之间呈直线正相关。提示GABA、GLU、SOM参与了癫痫的发病,三者之间的平衡失调可能是癫痫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从汕头地区97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血清中,检测出嗜人T淋巴细胞病毒I型(HTLV-I)抗体阳性的HTLV-I相关HAM/TSP病患者5例,阳性率为5.15%。并对HTLV-I相关HAM/TSP病的临床特点、伴发疾病、病理及发病机制、治疗等进行了讨论,认为国内进一步开展对HTLV-I相关HAM/TSP病的检测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脑梗塞急性期脑脊液和血液中存在髓鞘蛋白反应性T淋巴细胞的增殖,观察疾病过程中的T淋巴细胞的连续变化,可能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其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ELISPOT方法脑梗塞发病后连续两个阶段的病人外周血特异性髓鞘抗原MBP反应性T淋巴细胞所分泌的IFN-γ的数量,并设立β-BBP作为对照抗原。结果 在这两个连续阶段,MBP反应性T淋巴细胞酶点数同于对照抗原,差异显著,而在这两个阶段段的MBP反应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在多发性硬化(MS)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44例MS患者脑脊液sIL-2R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MS组脑脊液sIL-2R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脑脊液sIL-2R水平变化与MS患者疾病活动状态及病残程度密切相关。结论:MS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处于活化状态,sIL-2R在MS发病机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检测脑脊液s  相似文献   

8.
嗜人T淋巴细胞病毒I型(HTLV—I)相关HAM/TSP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应用田间免疫荧光法,从汕头地区97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血清中,检出嗜人T淋巴细胞病毒I型(HTLV-I)抗体阳性的HTLV-I相关HAM/TSP病患者5例,阳性率为5.15%。并对HTLV-I相关HAM/TSP病的临床特点,伴发疾病,病理及发病机制,治疗等进行了讨论,认为国内进一步开展对HTLV-I相关HAM/TSP病的检测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脑梗塞髓鞘蛋白反应性IFN—γ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24例脑梗塞病人和21例正常对照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检测其MBP和MPLP反应性T淋巴细胞所分泌的IFN-γ,结果发现实验组MBP和MPLP反应性IFN-γ的产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值分别小于0.0025和0.025),提示脑梗塞发生后缺血所致的脑组织的破坏使髓鞘成分作为隐蔽抗原释放,导致相应的髓鞘蛋白反应性T淋巴细胞的增殖,这些T细胞及其所分泌的细胞因子可能是脑缺血后造成脑组织损害的第二位因素。  相似文献   

10.
巨细胞病毒感染与Tourette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与Tourette综合征(TS)的发病关系。方法:采用改进的ELISA法对40例TS患儿及其母亲进行血清CMV_IgM抗体检测及临床观察。结果:发现患儿IgM的阳性率为95.0%(38/40),体检儿IgM的阳性率为19.8%(39/197),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患儿母亲IgM的阳性率为96.7%(29/30),体检妇女IgM的阳性率为9.0%(103  相似文献   

11.
cAMP类似物对人恶性胶质瘤细胞BT325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cAMP类似物8-Br-cAMP对人恶性胶质细胞BT325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在人恶性胶质瘤细胞BT325中加终浓度为10-5mol/L的8-Br-cAMP体外培育24h后,应用酸解DNA及甲绿派洛宁染色技术在同一标本上鉴别增殖型细胞和分化型细胞。结果:8-Br-cAMP处理组增殖型细胞占67%,分化型细胞占33%;而对照组增殖型细胞占85%,分化型占15%。结论:8-Br-cAMP对  相似文献   

12.
应用ABC-ELISA法检测了96例重症肌无力(MG)病人血清中IgM-AchR、Psmab。发现MG组中,有18例(18.7%)IgM-AchRab阳性;10例(10.4%)IgM-Psmab阳性。IgM-Psmab阳性频见于病程〈2年的MG病人;而与MG组病人的年龄和临床分型均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果提示IgM型抗体也与IgM型抗体共同参与了MG的发病机制,且提示有神经肌肉接头突触  相似文献   

13.
为早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56例结脑患者脑脊液中结核杆菌DNA.并与细菌学检查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比较,三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和100%,23.2%和100%,66%和92.8%.56例结脑中病程6~15天18例,PCR和BA-ELISA阳性率分别为88.8%和38.8%(P<0.025)。42例对照组中,PCR均为阴性,BA-ELISA3例阳性。表明PCR是临床早期诊断结脑最敏感和特异的方法,PCR和BA-ELISA同时检测将会提高结脑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4.
人脑胶质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形成及其耐药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细胞多药耐药性(MDR)的形成规律及其耐药特性。方法采用长春新碱(VCR)在体外对人脑胶质瘤BT325细胞持续诱导获得了表现为MDR特征的人脑胶质瘤细胞模型.以MTT法测定胶质瘤细胞增殖,透射电镜行超微结构研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的胶质瘤细胞与32例术后胶质瘤新鲜组织标本中P-糖蛋白的表达。结果耐药的胶质瘤细胞BT325/VCR对长春新碱的耐受程度为其亲本细胞的24倍,对阿霉素、威猛交叉耐药,对5-氟脲嘧啶敏感。透射电镜下见BT325/VCR细胞常染色质明显,线粒体丰富,粗面内质网增多。研究表明BT325/VCR表现为P-糖蛋白介导的典型MDR。胶质瘤新鲜组织标本中,P-糖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75%(12/32),同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长春新碱能够诱导人脑胶质瘤细胞产生P-糖蛋白介导的典型MDR。胶质瘤中多药耐药基因产物P-糖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同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应用流式细胞仅能早期发现耐药细胞,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通过计数分泌细胞因子γ-干扰素记忆性T细胞,观察急性脑梗塞(ACI)患者的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A)检测了32例ACI、24例炎症性神经疾病(OIND)和25例其他神经疾病(OND)患者髓鞘素抗原及其多肽应答性T细胞。结果ACI患者外周血髓鞘素碱性蛋白(MBP)及其多肽和含脂质蛋白(PLP)自身抗原应答性T细胞数呈显著增高,脑脊液(CSF)中MBP应答性T细胞数约为外周血中的110倍。结论这种免疫应答可能是继发于急性缺血后的脑组织损伤,且在紧邻靶器官的CSF中表现尤为明显,其病理意义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脑血管病患者SOD、MDA检测意义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检测87例脑血管病(CVD)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并对其中34例患者红细胞内SOD(RBC-SOD)活性进行检测,对其相互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血清总SOD(T-SOD)、Mn-SOD活性和MD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uZn-SOD活性无变化或显著降低及RBC-SOD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相关性表现为T-SOD及Mn-SOD与MDA的改变呈显著正相关(r=0.9323,P<0.001;r=0.9215,P<0.001),CuZn-SOD与MDA的改变呈显著负相关(r=-0.8861,P<0.001)。提示这些变化可作为判断脑血管病变发展和严重程度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7.
迪谢内/贝克肌营养不良症基因缺失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迪谢内/贝克肌营养不良症(DMD/BDM)基因缺失类型及其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全长cDNA探针和18对引物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PCR)检测138例DMD/BMD。结果用全长cDNA探针,DNA印迹法检测出86例患者基因缺失和4例重复,缺失率为62.3%。用18对引物mPCR检测出82例缺失,占全长cDNA探针检出缺失的95.4%。结论基因缺失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86例缺失主要集中在两个缺失热区内,其中59例(68.6%)分布于外显子44~52,相当于cDNA8和7的3′端4个外显子覆盖的区域内。23例缺失(26.7%)分布于5′端外显子1~19,相当于探针1~2a和2b~3的检测区域内。仅4例(4.7%)缺失分布于基因的中心区。基因缺失的类型及分布与表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40例重型颅脑伤病人,于伤后24小时内,3天及7天检测脑脊液钙调素(CaM)及血栓素B2(TXB2)含量,探讨二者与继发性脑损伤的关系及尼莫地平(Nim)的临床应用。结果:CaM与TXB2含量在伤后增高,CaM含量在伤后24小时内最高;TXB2含量在伤一第3天增高最显著。脑挫裂伤或合并脑挫裂伤者Ca及TXB2含量高于硬脑膜外血肿者相应值。Nim治疗后,CaM含量有伤后第3天开始降低,至第7天恢复  相似文献   

19.
空肠弯曲菌感染与Guillain—Barre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空肠弯曲菌感染与Guillain-Barre综合征发病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方法检测40例Guillain-Barre综合征病人的血清和脑脊液中的空肠弯曲菌IgG,IgM,IgA等抗体,并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组以及正常对照组各20例进行比较。结果 Guillain-Barre综合征病人组空肠弯曲菌感染率(50%)高于两个对照组(均为30%)但差异无差异意义。结论空肠弯曲菌感染是否是Gu  相似文献   

20.
脑电地形图辅助诊断Alzheimer病和精神分裂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脑电地形图(brain electrical activity mapping,BEAM)的多指标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对39例正常对照、32例Alzheimer病和2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BEAM资料行二次逐步判别分析。一次分析以所有被试资料为据;二次分析选择半数被试资料建立判别方程,另一半被试留以检测。结果:判别分析显示,BEAM指标判断准确性一次为98.95%,二次为89.36%。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