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使人体内蓄积较多的代谢废物和有毒物质日益严重。近年来医学研究揭示,体内毒素的积存也是人们罹患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经常对体内进行及时清除毒素和代谢废物才能保持身体健康。“清毒重于进补”的保健新概念已被人们所接受。所谓“毒”是泛指对机体的细胞、组织、器官有损害或对机体生理机能有不良影响的物质。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生物学家研究发现在影响人类的健康长寿的因素中,有15%来自基因遗传的因素,其中85%来自自由基的侵害。我们生活在一个富氧的环境中,氧化作用无处不在,暴露在空气中的铁和含铁物体会被“氧化”而生锈,苹果切开放在空气中很快就会“氧化”成褐色。其实人体也会被氧化而“生锈”。这是因为,在人体内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它们会氧化细胞里的活性物质,使细胞死亡,氧化发生在哪里,哪里就会“生锈”,就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1.腰果的毒物:漆酚 虽然不是坚果类植物而是种子,但腰果有一个似壳结构,并生长在水果上。当你在商店里买“生腰果”的时候,一定要买蒸过、不完全生的。这是因为生腰果含有漆酚,这也是毒藤里能找得到的同种有毒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能使身体产生与接触毒藤和毒橡树同样的反应。摄人大量漆酚可能致命。虽然腰果中毒的案例比较少见,但是给他们去壳生产的工人由于亲密接触,有时候会有副作用的隐患。  相似文献   

4.
毒气病简谈     
土家医认为,天地之间万物皆有毒,人生天地之间,所接触和所摄入的各种物质均为有毒之物,故人体内环境中亦具有世间万物之毒。人体内的毒与天地之间的毒对人的健康影响是极其重要的。大自然是一个整体,人体也是一个整体,天和地这个整体相互影响,处于一种不断运动的状态,(索问、六微旨大论)说:“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由于大自然,赋予了天地之间的各种物质给人,人体亦为一小天地。在大自然不断运动的状态下,人体内的各种物质也在不停的运动变化,运动变化过程中各种物质释放出不同能量,这种能量被土家医称之为毒气。  相似文献   

5.
高脂肪食物、食品添加剂、杀虫剂、空气中的有毒排放物……越来越多的毒素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痤疮、口臭、便秘、头痛……这些都是体内毒素积聚的信号。当健康面临威胁,排毒就成了每日必不可少的功课。很多人都大概知道毒素积聚会引起疾病、应该排毒,却不知道那“毒”到底是什么。其实,“毒素”包括各种对健康不利的物质,既有外部环境带来的,也有身体产生的。中医认为体内湿、热、痰、  相似文献   

6.
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废物”,但不能拆开清洗。怎么办 ?幸好 ,在人体内有三把“扫帚”,可以经常为人体进行大扫除。第一把是“物理扫帚”。主要是一些食物纤维 ,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它们能像海绵一样 ,吸附肠道内的代谢废物和有毒物质 ,并及时排出体外。同时 ,它们又像一把刷子 ,可清除粘藏在肠壁上的废毒物质和有害菌 ,使大肠内壁形成光滑的薄膜 ,有利于食物残渣快速通畅地排出体外。第二把是“化学扫帚”。它们是一些抗氧化剂 ,如维生素 E、维生素 C、类黄酮等。维生素 E是最重要的自由基清除剂 ,能阻止脂质的过氧化…  相似文献   

7.
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王充《论衡》现代许多人饮食结构不够合理,如喜欢食用熏腌、烧烤、油炸食品,经常饮用烈性酒,三餐不定时或暴饮暴食等。这些酸性食物代谢后产生有毒物质较多,再加上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排便规律被干扰,便秘者日益增多。由于便秘者肠道内细菌产生的毒素大量增加,所以使肠道的衰老日趋年轻化。针对肠衰老的观点传统医学汉代王充在《论衡》一书中称:“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唐代名医孙思邈也说过:“便难之人,其面多晦。”说明传统医学已认识到“粪毒”对健康的危害。现代医学大肠中…  相似文献   

8.
维生素抗衰老的能耐 自由基引起衰老 当人体进行新陈代谢时,体内的氧会转化成极不稳定的物质——自由基,但同时人体亦有自动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然而,若自由基的产生和清除失去平衡,过多的自由基会破坏细胞膜上的分子,同时开始连锁反应,使细胞膜受损,并破坏细胞中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或称遗传基因,从而使一系列致病因子进入细胞,引发衰老的一系列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经常听人讲“排毒”, 排什么毒?当然是排身体里的垃圾和毒素。体内真的有毒吗?是的,有关资料证明,人体每年沉积2-4kg毒素,分别以肠道毒素(蓄积在肠道)、体表毒素(蓄积在体表毛孔)、血液毒素(沉积  相似文献   

10.
肝脏排毒秘笈:苦瓜、无花果 肝脏是人体最大、最重要的解毒器官,肝细胞中含有丰富的酵素,无论是内生性或外生性有毒物质,例如药物、激素、微生物产生的毒素类,都由肝脏负责将之分解,以减轻这些有毒物质对人体的伤害,肝脏若是不好,会造成有毒物质在血液中循环。  相似文献   

11.
时下,正是减肥清肠排毒的好时机,近期,有媒体刊登一则“中国人的肠道很堵”的文章,说现代人往肠道里塞进了太多的肉食,被堵在长长的小肠中慢慢吸收,但食物停留时间过长,不仅会让人营养过剩,还会产生大量的毒素,造成便秘、  相似文献   

12.
《养生大世界》2006,(3):55-55
春元堂排毒仪功能简介 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即便是一个生活规律、身体健康的人,体内仍可残留多达90多种的有毒物质。例如市场上流行的洗肠排毒法,它是一种借助仪器,对大肠进行分段清洗,排出肠毒的方法,此法可能破坏肠道内正常的肠菌和生态平衡,将会成为新的健康隐患。  相似文献   

13.
人体内的有毒物质主要来源于两个途径:一是大气与水源中的污染物,通过呼吸及进餐侵入人体内,铅、铝、汞等重金属就是其代表;另一个是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废物,如自由基、吲哚、硫化氢等。下列方法可帮您及时清除体内毒素:主动咳嗽法自然界中的粉尘、金属微粒及废气中的毒性物质,通过呼吸进入肺脏,既损害肺脏,又通过血液循环而“株连”全身。借助主动咳嗽可以“清扫”肺脏。每天到室外空气清新处做深呼吸运动,深吸气时缓缓抬起双臂,然后主动咳嗽,使气流从口、鼻中喷出,咳出痰液。饮水冲洗法每天定时排便,缩短粪便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及时排出…  相似文献   

14.
毒的由来与排毒 人的生命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新陈代谢、吐故纳新的过程,而人体的毒素,正是在这个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当人体抵抗力减弱、下降或人体的脏腑排毒功能出现故障时,人们从外界摄取物质后,不能顺利将废物排出人体,使之残存并积滞在人体,这些废物会逐渐导致人体的慢性中毒,从而成为各种疾病的源头。  相似文献   

15.
嘴里的溃疡日渐扩张、额头上的痘痘红得发亮、上厕所的时间越来越长……是的,你已经“毒债”超标。关于排毒我们已经听得太多,你准备如何化解毒素危机,靠药物、洗肠、还是手术?其实,人体自有一套动态、立体、完善的排毒系统,只要给予它们充分援助,你就能打一场漂亮的“排毒战役”!大脑大脑虽不是直接的排毒器官,但精神因素明显影响着排毒器官的功能,尤其压力和紧张会制约排毒系统运作,降低毒素排出的效率。援助方案:保证充足的睡眠,放松心情,给大脑减压。胃胃的主要功能虽然是杀死食物中的病原体并消化食物,但偶尔也兼职排毒,通过呕吐迫使体…  相似文献   

16.
1、蔬菜汁的营养和作用: 春夏季节是蔬菜品种最多,而且是田园露天生长,日照充沛,营养素特别丰富的好时节。人体内的有毒物质主要来源于两个途径:一是大气与水源中的污染物,通过呼吸及进餐侵人人体内,铅、铝、汞等重金属就是其代表;另一个是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废物,如自由基、吲哚、硫化氢等。鲜菜汁常常能解除体内堆积的毒素和废物。因为鲜菜汁进入人体消化系统后,会使血液呈碱性,把积存在细胞中的毒素溶解,并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17.
<正>美国《健康》网站刊登了医学专家就身体排毒所做出的最新诠释。1、身体的解毒机制。一般说来,解毒就是清洗血液,即将滞留在肝脏中的不纯物除去。此外,人体还可通过肾、肠、肺、淋巴和皮肤排毒。当这一运行机制不能完全运转时,身体的杂物便不能有效地被滤出,身体的细胞便会受到负面的影响。排毒机制是通过以下方式帮助人体完成清扫过程的:禁食让器官休息,刺激肝脏将毒素从体内排出,通过肠、肾和皮肤进一步促进毒素的排除,改善血液的循环,补充健康的营养给身体重新补充燃料。2、如何判断排毒的时机。一般说来,每人应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体内排毒,但哺乳期的妇女、儿童、患有慢性器官退化性疾病的人群、癌症或肺结核患者则不宜进行排毒。今天环境中的有毒物质日益严重,排毒也显得尤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社会上颇为流行“排毒养颜”、“洗肠排毒”、“淋巴排毒”等“健康新观念”。许多女士走进美容院,或吃起各类五花八门的保健品来对体内进行“排毒”。似乎女性不“排毒”就无法娇美,不“排毒”就难葆青春,老年人不“排毒”就会折寿。“排毒”对我们真的就那么重要吗?“排毒”就非得去洗肠、吃药、蒸桑拿吗?其实,大可不必兴师动众,我们完全可以依赖自身来排毒的。 身体毒素哪里来? 人体毒索的形成,一方面是从外界进来的,另一方面是新陈代谢所产生的。中医认为“排毒”就是打通人体的通道,排出体内毒素。人体绝大部分的毒素来自于体内自身新陈代谢,产生出各种各样人体所不需要的废物,通过粪便、尿液、出汗等途径达到“排毒”方式,能及时地把体内毒素排出体外。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要人体自身机能运转正常,完全可以依赖自身“排毒”机  相似文献   

19.
我们中医的进补 ,不外乎补气补血 ,益阴益阳 ,以及培土壮水……等等。现在出现了“排毒”一法 ,真使行医 60余年的老中医瞠目结舌。为了求知解惑 ,不能不广询西医。他们的回答 ,都相同于 1 999年 9月 2日《金陵晚报》第 7版“排毒胜于进补吗 ?”所言 ,谓 :“南京军区总医院营养科的郑锦锋医师告诉我们 ,在西医营养学中 ,并没有排毒的说法。”继而又谓 :“这个词汇的广泛流传 ,大概是源于某些营养滋补品的广告宣传。”据我所知 ,“人是制造污秽的机器”,污秽超了域也可成为毒 ,且看吐出的痰沫、拧出鼻涕、拉出的大小便 ,哪一样不是污染之源。…  相似文献   

20.
基于药、毒效成分辨证关系探讨有毒中药研究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红玉  周春祥 《中草药》2008,39(11):1601-1603,1674
有毒中药一直被认为是药效成分与毒效成分的组合体,根据中医传统理论,结合临床及实验研究,发现有毒中药包含的两类不同成分存在着辨证关系,它们在不同病理状态下呈现典型的"双面"或"多面"特征,展现药效成分与毒效成分的角色转换。基于上述认识提出有毒中药未来研究的新思路,包括坚持在生、病理状态下进行有毒中药毒性评价;运用不同病理模型确立有毒中药药、毒性;着眼不同病理状态下药、毒效物质最佳组合;探索药、毒效物质角色转换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