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法林预防瓣膜病伴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观察不同抗凝强度的华法林对瓣膜病伴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的预防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确诊为二尖瓣狭窄伴房颤患者 197例分为华法林抗凝强度国际标准化比率 (INR) 2 5~ 3 5(中等强度 ,76例 )和INR1 8~ 2 4(低等强度 ,12 1例 )两组 ,给予抗凝治疗。观察两组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低等强度组血栓栓塞年发生率为 0 55% ,中等强度组为 0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病例中 96%的不良反应为出血 ,低等强度组出血不良反应的年发生率为 7% ,中等强度组为 16%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但两组中无一例为严重出血。其他不良反应为皮疹及消化道症状。结论 华法林抗凝强度INR1 8~ 3 5能明显降低瓣膜病伴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率 ,其安全性好。INR1 8~ 2 4时有一定的血栓栓塞危险 ,INR2 5~ 3 5时有一定的严重出血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华法令不同抗凝强度对老年房颤栓塞事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华法令不同抗凝强度对老年房颤栓塞事件的干预作用。方法200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3组,低等强度组,中等强度组及对照组。华法令抗凝治疗中强度组即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在1.9~2.4,低强度组即INR在1.3~1.8,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结果对照组栓塞事件发生7例,显著高于中强度抗凝组。不良反应为出血,抗凝中强度组3例,低强度组1例,对照组出血1例。三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华法令抗凝强度在中度时能减少老年房颤的栓塞发生,安全性与阿司斯林比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华法令在心房颤动患者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简化的抗凝指标检测法及低抗凝强度的华法令应用于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的可行性。方法  115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低抗凝强度组 (INR 1 5~ 2 0 )和标准抗凝强度组 (INR 2 1~ 3 0 ) ,在服华法令后第4日采血检测INR ,以后每周 1次至每月检测 1次。结果  95 7%病例第 4日检测的INR≤ 3 0 ,只有 1例INR达4 0伴皮肤出血 (占 0 9% ) ;平均随访 3.4年 ,低抗凝强度组栓塞年发生率 0 98% ,标准抗凝强度组未发生栓塞 ,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出血年发生率分别为 0 4 9%和 3 74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简化的抗凝指标检测法是可行的 ;对非瓣膜性房颤可考虑应用低抗凝强度的华法令 ,瓣膜性房颤仍需标准抗凝强度的华法令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抗凝强度华法令预防非瓣膜病心房颤动 (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2 12例非瓣膜病A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给予华法令抗凝强度国际标准化比率 (INR) 1 80~2 . 4 0 (低等强度 ,12 3例 )和INR2. 4 1~ 3 .0 0 (中度强度 ,89例 )抗凝治疗。观察两组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低等强度抗凝组血栓栓塞年发生率为 0 . 6 6 % ,与中等强度抗凝组的 0 13%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 0 5 )。低强度抗凝组的出血不良反应年发生率为 2 .4 % ,明显低于中等强度抗凝组的 7 9% (P <0 . 0 5 ) ,但两组均未见严重出血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华法令抗凝强度 1. 80~ 3. 0 0能明显降低非瓣膜病Af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率。INR 2 . 4 1~ 3 .0 0时自发出血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5.
非瓣膜病房颤的华法林抗凝治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华法林对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抗凝治疗,观察其抗栓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服用华法林.从3.0mg。1次/d开始.根据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调整华法林剂量.低抗凝强度组患者(46例)INR为1.5~2.1.标准抗凝强度组患者(66例)INR为2.2~3.0.两组均持续服药,随访1~4年.观察有无血栓栓塞事件及出血并发症。结果:低抗凝强度组中有1例发生脑栓塞,当时INR为1.5.栓塞年发生率为2.2%;标准抗凝强度组无栓塞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服用华法林期间.低抗凝强度组1例肉眼血尿,出血年发生率为2.2%;标准抗凝强度组发生皮肤黏膜出血4例.牙龈出血3例,球结膜出血1例.出血年发生率为12%。当时的INR除3例为〉3.其余均在2.6~3.0之间,未发生严重大出血.低抗凝强度组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标准抗凝血组(P〈0.05)。结论: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目标INR值在1.5-3.0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对东亚地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Pubmed、Embase和CBM数据库,收集东亚地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使用不同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相关研究,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2篇。比较INR 1.50~1.99组(低强度组)和2.0~2.5组的栓塞与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发现,低强度组栓塞事件发生率并未增加[OR=1.12,95%CI:0.84~1.49,P=0.43],但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OR=0.72,95%CI:0.56~0.93,P=0.01];进一步比较低强度组与标准强度组(INR 2.0~3.0),结果显示,低强度组的栓塞事件仍未增加[OR=1.30,95%CI:0.97~1.75,P=0.08],而出血事件[OR=0.62,95%CI:0.48~0.80,P0.01],甚至致命性出血事件发生率[OR=0.58,95%CI:0.38~0.88,P=0.01]显著降低。另外INR 2.6~3.0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2.0~2.5组[OR=0.67,95%CI:0.46~0.97,P=0.04]。结论:低强度(INR 1.50~1.99)是华法林治疗的有效范围,且比较安全,而INR 2.6~3.0时出血风险较大,故东亚地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治疗时,其INR维持在1.5~2.5是较理想的范畴。  相似文献   

7.
王瑞  颜虹  闰自强  王忻欣 《心脏杂志》2008,20(2):193-195
目的观察华发令预防高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6年1月120例在我科住院的年龄≥75岁房颤患者,随机分为4组,A、B、C 3组华发令口服剂量随国际准化比率(INR)调整,A组INR维持在1.52.0;B组INR维持在2.03.0;C组INR维持在1.52.0的同时给予阿司匹林100 mg/d口服;D组给予阿司匹林100200 mg/d口服,随访时间1848(32±8)月,随访内容使用统一表格,记录各项化验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终点事件发生时间等。结果A组栓塞事件1例(3%),D组6例(20%),B、C组无1例;A、D组出血事件各发生1例(3%),B组5例(17%),C组7例(23%);D组死亡7例,C组死亡1例,P<0.05。结论华发令抗凝强度INR为1.52.0时对预防高龄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安全、有效,可供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2010年欧洲心脏病学协会(ESC)房颤新指南提出的新的评分系统卒中危险评分(CHA2DS2-VASc)和首次推出的出血风险评分法(HAS-BLED),观察CHA2DS2-VASc积分≥1分且HAS-BLED出血风险积分≥3分时,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高出血风险房颤患者的抗栓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非瓣膜性房颤患者99例,其CHA2DS2-VASc卒中危险评分≥1分且HAS-BLED出血风险积分≥3分。全部病例分成两组,标准强度华法林治疗组[2.0<国际标准化比值(INR)≤3.0]和低强度华法林治疗组(1.6≤INR≤2.0)。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栓栓塞率及出血发生率。结果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血栓栓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强度华法林治疗组的出血发生率高于低强度华法林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A2DS2-VASc卒中危险评分≥1分且HAS-BLED出血风险积分≥3分的高出血风险的房颤患者可以采用低强度华法林抗凝,能有效减少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同时不增加严重出血事件,使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华法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简化抗凝指标检测法及低抗凝强度华法林应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可行性。方法108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低抗凝强度[国际标准化比率(INR)1.6~2.0]和标准抗凝强度组(INR2.1~3.0),服用华法林后第3天采血检测INR,以后每周至每月检测1次,观察两组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106例患者第3天检测INR≤3.0,2例INR>3.0;平均随访2.9年,低抗凝强度组栓塞年发生率0.62%,标准抗凝强度组未发生栓塞,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年发生率分别为1.23%和7.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简化抗凝检测方法是可行的,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可考虑应用低抗凝强度华法林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和不同抗凝强度的华法林对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并发症的预防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确诊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135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低强度华法林抗凝组和中强度华法林抗凝组,观察三组栓塞、出血和上腹部不适的发生率.结果 低、中强度华法林抗凝组栓塞及上腹部不适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不同强度华法林抗凝组血栓栓塞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强度华法林抗凝组轻微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中强度华法林抗凝组(P<0.05);三组均无严重出血发生.结论 低强度华法林抗凝能降低非瓣膜病房颤血栓栓塞发生率,出血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抗凝强度华法林对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出血发生率及D-二聚体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150例,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即标准抗凝强度A组(2.0INR3.0)、低抗凝强度B组(1.5INR1.9)、阿司匹林C组,各50例,观察三组患者血栓栓塞并发症、出血发生率以及D-二聚体浓度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A组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与C组,但总体来说不同强度华法林抗凝的三组患者血栓栓塞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D-二聚体浓度明显比治疗之前低,治疗前与治疗后的D-二聚体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患者的D-二聚体浓度明显低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D-二聚体浓度明显要低于其他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组患者的抗栓疗效比B组与C组患者的疗效要好,且华法林抗凝维持INR值在2.0~3.0时,能够降低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出血发生率,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华法林对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华法林对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18个中心进行阿司匹林(150~160 mg/d)与调整剂量华法林组随机对照研究中选取患者。华法林初始剂量2 mg/d,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3.0(年龄≥75岁者为1.6~2.5),常规门诊随访,分析该组患者终点事件和出血事件的发生及与抗凝强度的关系。结果共335例患者随机服用华法林,男204例(60.9%),年龄(62.6±10.3)岁,随访2~24个月(中位数19个月)。华法林平均剂量(3.19±0.69)mg。共进行 INR 测定3482人次,其中2378次 INR(占68.3%)维持2.0~3.0。用药期间发生主要终点事件10例(2.7%),次要终点事件19例(5.7%)。服用华法林期间总出血发生率为23例(6.9%),其中严重出血5例(1.5%),轻微出血18例(5.4%);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缺血性卒中及体循环栓塞)19例(5.4%),其中15例(4.5%)患者发生事件时的 INR<2.0。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显示,抗凝出血和血栓栓塞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年龄>75岁,前者收缩压≥160mm Hg,血肌酐升高,INR>3.0;后者有卒中病史,左室射血分数<0.40%和 INR<2.0。结论中国人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 INR 维持在2.0~3.0是安全有效的,但应避免 INR>3.0,以最大限度减少出血并发症,尤其应严密监测高龄、合并心力衰竭和肾功能异常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华法林低强度抗凝标准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心血管外科接受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进行低强度抗凝治疗、资料完整患者356例,其中男性203例,女性153例,年龄60~73(64.3±5.1)岁。根据其手术方式分组:主动脉瓣置换术(AVR)组101例、二尖瓣置换术(MVR)组164例、主动脉瓣联合二尖瓣置换术(DVR)组91例。再根据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进一步分为低水平组(INR1.6)19例、目标组(1.6≤INR≤2.5)299例、高水平组(INR2.5)38例。连续随访,记录其INR、血栓及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本组患者发生血栓5例(1.4%),出血49例(13.8%),目标INR 1.6~2.5。AVR组、MVR组和DVR组患者术后出血比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低水平组、目标组和高水平组患者术后出血比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老年人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维持INR在1.6~2.5,抗凝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4.
华法林抗凝治疗是目前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唯一有效的、不可取代的药物,也是心房颤动(房颤)治疗的基石.欧美指南建议多数75岁以下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2.5(2.0~3.0);75岁以上出血高危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一级预防,INR在2.0(1.6~2.5).亚洲人华法林肝脏代谢酶活性与西方人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剂量应调低.国内初步研究显示:INR在1.6~2.5范围的华法林抗凝治疗是有效安全的,其预防非辩膜性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作用优于阿司匹林,但尚需进一步的大规模临床试验以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抗凝治疗用于老年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40例。常规组采用标准抗凝治疗,观察组采用低抗凝治疗,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栓栓塞发生率、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出血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采用标准抗凝治疗,疗效确切,能够降低患者的血栓栓塞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房颤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抗凝治疗与其预后。方法:选择我院心脏中心治疗的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204例,进行CHA2DS2Vasc评分,男性评分≥2分,女性评分≥3分,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联合华法林抗凝治疗共160例,随机分为低强度组[80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1.8~2.3],高强度组(80例,INR维持2.3~2.8),平均随访18个月,观察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缺血事件及出血事件等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平均随访18个月,其全因死亡率和MACCE发生率、致命性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与低强度组相比,高强度组严重出血(3.8%比12.5%)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房颤PCI术后患者,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能有效降低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及缺血事件发生率,且出血事件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华法林对中国人心房颤动患者抗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73,自引:2,他引:73  
Sun YH  Hu DY 《中华内科杂志》2004,43(4):258-260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的抗栓治疗 ,初步探讨中国人华法林国际标准化率 (INR)的合理范围。方法 调查 4 35例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及INR监测情况 ,分析出血和血栓栓塞事件的危险因素及与INR的关系。结果 华法林疗程时间中位数 7个月 ,平均剂量为(2 77± 0 83)mg。共发生出血事件 31例 (7 11% ) ,其中严重出血 5例 ,轻微出血 2 6例。发生出血患者年龄略高于对照组 [(6 5 1± 10 0 )岁与 (6 2 0± 12 2岁 )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2 5 9) ;出血患者血压高于对照组 ,合并心力衰竭较多 (P =0 0 5 )。多因素分析中INR≥ 3为预测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OR =3 74 )。血栓栓塞事件 37(17 4 7% )例 ,发生缺血性卒中或栓塞的危险随INR下降明显增加。结论 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目标INR值应避免低于 1 5或高于 3 0。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发展,人类疾病谱发生变化,房颤的发生率呈增高趋势。房颤有较高的血栓栓塞发生率,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如何规范房颤患者华发林抗凝治疗,减少血栓栓塞危险,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通过观察2年~4年期间98例患者服用华发林结果,旨在探讨该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与华法林预防低危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确诊的125例低危NVAF患者,采用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调整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华法林组,69例,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2.0~3.O]和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抗血小板治疗(联合治疗组,56例,阿司匹林100mg 1次/d+双嘧达莫100mg 3次/d)。观察两组患者死亡、血栓栓塞事件(缺血性脑卒中和外周动脉栓塞)及各种出血的发生率。结果随访12~28个月。华法林组失访3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1例,严重出血1例,轻微出血3例;联合治疗组失访2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2例,周围动脉栓塞1例,轻微出血2例,无严重出血病例。与联合治疗组相比,华法林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具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1/66)比5.6%(3/54),P=0.220];出血事件发生率呈现升高趋势,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6.1%(4/66)比3.7%(2/54),P=0.556]。结论无血栓栓塞高危因素的低危NVAF患者,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抗血小板治疗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不同抗凝强度华法林对非瓣膜病心房颤动(NVAF)预防脑栓塞的疗效及安全性,以探讨合适的抗凝强度.方法 将确诊为NVAF的患者101例,按照华法林抗凝强度的不同,设抗凝强度INR 1.7~2.5为第1组(50例),抗凝强度INR 2.6~3.0为第2组(51例).每位患者随访2年,观察两组脑栓塞及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第1组和第2组的脑栓塞年发生率分别为4.00%和3.9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血不良反应的年发生率分别为2.00%和7.8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NVAF患者,华法林抗凝强度INR在1.7~2.5时能显著降低脑栓塞发生率,不增加出血事件发生率,该抗凝强度对国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