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等。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TOBS病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TOBS临床表现多为意识障碍、视觉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及肢体瘫痪、小脑性共济失调等;影像学表现以丘脑或中脑梗死为主,可合并小脑、枕叶或颞叶梗死;MBI有助于诊断;DSA可明确病变血管部位,并可行介入治疗。结论TOBS患者病情大多较重、预后差,早诊断,早干预,以利预后。  相似文献   

2.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与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及早期诊断。方法回顾分析50例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TOBS的临床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眩晕、瞳孔及眼球运动异常.共济失调,偏侧或四肢无力,偏盲或皮质盲。结合影像学检查(MRI)显示病灶以丘脑、中脑、桥脑、小脑、枕叶为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为基底动脉及椎动脉闭塞或狭窄。结论诊断TOBS需依赖临床表现和MRI表现,DSA能为病变血管提供定位依据,对早期诊断和治疗TOBS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孟红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9):179-180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解剖特点、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预后。方法:对22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患者中,5例死亡,存活17例,其中,严重致残13例。结论:TOBS病因及危险因素主要为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等。患者临床多以突然眩晕或意识障碍起病,合并眼球运动障碍及瞳孔异常、运动障碍、记忆障碍、视觉障碍,头颅MRI表现丘脑、中脑、小脑、枕叶、颞叶等梗死灶,为多部位幕上幕下同时受累,双侧丘脑梗死最具特征。TOBS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及影像学表现,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靳玫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0):46-47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20例TOB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TOBS多以眩晕、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可伴视觉障碍、小脑性共济失调、肢体活动障碍等.影像学改变以中脑、丘脑、枕叶梗死多见,同时有幕上和幕下梗塞并且多个病灶同时存在.结论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同时有幕上和幕下多处梗塞,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复杂,病情急且进展迅速,并发症多,临床治疗困难,预后差,早期发现,及时有效治疗,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病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加深对这种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TOBS患者的原始性资料。结果 TOBS患者以中老年为主,主要病因为脑栓塞及脑血栓形成,高危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等,临床表现多以突然眩晕或意识障碍起病,合并眼球运动障碍及瞳孔异常、运动障碍、偏盲、可伴有行为异常等,CT不能清楚显示TOBS早期梗死病灶,磁共振弥散加权扫描(DWI)能准确显示TOBS梗死病灶部位及数目,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能直接反应椎动脉、基底动脉及大脑后动脉情况。结论 TOBS主要依赖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综合诊断,磁共振检查对于早期诊断基底动脉综合征作用明显优于CT,DWI为早期脑梗死发现的首选检查序列,早期全面综合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63例TOB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栓塞和血栓形成是TOBS的主要病因,眩晕、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偏盲等是该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以丘脑或中脑为核心合并其他部位梗塞是该病影像学重要特征。结论TOBS同时具有幕上及幕下多处梗塞,并发症多,预后差,早期行MRI检查可明确诊断,全面综合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TOBS危险因素与脑卒中相似,脑栓塞是主要的病因,栓子主要为心源性,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突出症状为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及意识障碍,影像学特征为丘脑、上位脑干、小脑上部、枕叶、颞叶内侧面多发梗死灶,双侧丘脑蝶型梗死灶具有特征性。治疗后死亡1例,恶化3例,有效2例,显效1例,治愈1例。结论 TOBS预后差,病死率及致残率高,提高认识,重视危险因素的控制,早期血管再通治疗可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2006~2011年的12例TOBS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式,病因主要为脑栓塞和脑血栓形成,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眩晕、意识障碍常为本病首发症状,眼球运动障碍及瞳孔异常为本病最常见的特征,常合并有运动障碍、共济失调及偏盲等.头颅CT和MRI表现为幕上和幕下同时发生的两处以上的病灶,最常累及丘脑、小脑及中脑,枕叶、颞叶及桥脑上部也常受累.结论 TOBS是一个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CT和MRI对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其预后差,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建红  郭宝玉 《临床医药实践》2011,20(12):909-910,916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6例经MRI或CT证实的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TOBS的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形成、心源性或动脉源性栓塞,多有脑血管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复杂多样。CT,MRI可发现基底动脉尖端5条血管供血区的多发梗死灶,治愈率低,致残率高。结论: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头颅CT,MRI,尤其头颅MRI对诊断有重要意义,早诊断、早期治疗可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基底动脉尖端血液循环障碍致中脑、丘脑、颢叶、枕叶及小脑多部位不同程度的梗死产生的一组临床症状,其起病凶猛,抢救治疗难度较大,致残率及死亡率高,自从MRI普及以来,逐渐对TOBS的诊断及治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现将我院1999~2004年收治的12例TOBS患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杨平 《江西医药》2012,47(7):570-571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37例TOBS临床资料,观察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及预后.结果 TOBS老年人多见,其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21例)、高脂血症(16例)、吸烟(12例)、脑梗塞史(9例)、心房纤颤(6例),其临床症状、体征呈多样化特点,多以眩晕(17例,占45.9%)、意识障碍(11例,占29.7%)、眼球运动障碍(13例,占35.1%)、皮质盲或偏盲(12例,占32.2%)起病.磁共振显示累及脑干(16例)、丘脑(16例)、小脑(12例)、枕叶(13例)、颞叶(11例)的多发梗死病灶.结论 TOBS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预后差,临床医师应提高警惕,尽早完善MRI检查避免误诊及漏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临床与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2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眩晕、视物模糊、意识障碍、眼球运动异常、瞳孔异常、运动及感觉异常是最常见的症状及体征;头颅MRI表现位于基底动脉供血区的多发性梗死,双侧丘脑特征性蝶型梗死灶;临床治疗效果差。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有特征性影像学改变,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3.
崔玉民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4):3320-3321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提高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诊疗水平.方法 对21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多急性或亚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以眩晕最常见,意识障碍发生率较高,眼球运动障碍和瞳孔异常为核心症状.影像学改变病灶以中脑和丘脑为主,并且多个病灶同时存在.结论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改变复杂多样,只有掌握其特征,提高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认识,才能早期诊断,规范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友梅  王燕美 《安徽医药》2010,14(8):912-913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004~2008年的19例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以中老年为多见,病因主要为脑栓塞和脑血全形成,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眩晕、意识障碍常为本病首发症状,眼球运动障碍及(孔异常为本病最常见的特征,常合并有运动障碍、共济失调及偏盲等。头颅CT和MRI表现为幕上和(或)幕下同时发生的两处以上的病灶,最常累及丘脑、小脑及中脑,枕叶、颞叶及桥脑上部也常受累。预后差,死亡率较高。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有其特征性,本病预后较差,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肾上腺间质肿瘤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价值。方法28例手术病理确诊为肾上腺间质肿瘤患者,均实施CT和MRI诊断。分析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及影像学特征。结果28例患者中,8例为肾上腺髓质脂肪瘤患者,12例为肾上腺囊肿患者,2例为肾上腺脂肪瘤患者,1例为肾上腺畸胎瘤患者,1例为肾上腺淋巴管瘤患者,1例为肾上腺神经鞘瘤患者,3例为肾上腺转移瘤患者。肾上腺髓质脂肪瘤影像学表现为不均质肿块内部存在明显的脂肪组织信号或者密度大多数存在条索状或者片状软组织信号或密度影,实施增强扫描后,肿瘤中软组织部分发生不均匀强化情况;肾上腺脂肪瘤影像学表现为均质脂肪密度或者信号;肾上腺囊肿影像学表现为水样密度,囊壁较薄,可出现钙化情况,增强扫描后未出现强化症状;肾上腺神经鞘瘤CT显示为稍低密度影,密度欠均匀,边界不清晰,增强扫描后,肿瘤表现为渐进性增强,强化程度为轻中度,强化不均匀,行MRI T1WI和T2WI诊断信号呈不均匀状态,强化效果不佳;肾上腺淋巴瘤影像学表现为特殊囊性低密度影,其边缘十分清晰,增强扫描后其囊壁会发生轻度强化;肾上腺转移瘤影像学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其肿块较大,极易发生液化坏死情况,增强扫描后会发生不均匀强化情况;肾上腺畸胎瘤表现为不均匀密度肿块,MRI诊断显示多种混杂信号。结论对肾上腺间质肿瘤行CT和MRI诊断,肾上腺囊肿、肾上腺髓质脂肪瘤、脂肪瘤患者均有显著的影像特点,其软组织肿瘤因无显著特点,在临床诊断中需将组织学检查结果相结合,实施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Sturge-Weber综合征的病理变化和CT、MRI表现特征,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5例Sturge-Weber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常规螺旋CT扫描,其中2例有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皮肤血管瘤的患儿,CT扫描未见异常,而进行MRI增强检查.结果 15例CT图像中,13例平扫显示患侧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鼻咽癌海绵窦受侵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2003年我院诊治的鼻咽癌海绵窦受侵患者72例.全部经CT和MRI诊断,比较CT与MRI在海绵窦受侵中的诊断差异.分析头痛、颅神经症状及颅底骨破坏与海绵窦受侵的关系.结果 72例中,MRI均能显示海绵窦受侵,CT有12例不能确诊.全组伴头痛59例(81.9%),其中与受侵海绵窦同侧52例(88.1%);合并前组颅神经症状62例(86.1%),其中两对以上的40例(64.5%);颅底骨破坏70例(97.2%),其中两个部位以上的65例(92.8%).结论 MRI较CT能更早期准确诊断鼻咽癌海绵窦受侵.头痛和颅神经症状是海绵窦受侵的主要指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灰质异位症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 例灰质异位症患者临床表现及CT 和MRI 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出现癫痫发作,智力下降,影像学可见脑室周围或脑白质内出现灰质影像.1例合并巨脑回畸形、双侧脑室融合畸形.结论 结合癫痫发作的病史、神经智力发育障碍、神经系统功能缺失以及影像学表现,可诊断灰质异位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MRI检查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57例,所有患者皆进行X线平片、CT、MRI检查。结果对颈椎病的原因分析,MRI对钩突增生、颈椎曲度异常、椎间隙狭窄的诊断率高,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T对钩突增生、小关节突增生、椎体后缘骨赘形成、骨性椎管狭窄的诊断率高于X线平片(P<0.05)。而对颈椎曲度异常、椎间隙狭窄诊断率低于X线平片(P<0.05)。X线平片可以观察到颈椎双边征及椎间孔狭窄。而MRI则对纤维性椎管狭窄,伴脊髓水肿、变性,寰枢椎半脱位有独特的征象。结论综合X线平片、CT、MRI可提高颈椎病的早期诊断和定性诊断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