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娜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0):120-121
明末著名医家吴又可著有《温疫论》一书,对疫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提出了不少新的主张,在诸治法中尤其重视攻下法对温疫的治疗,其在运用下法方面,继承了《伤寒论》下法的理法方药的基本精神,两者均以三承气为下法的代表方剂,以大黄为攻下的主要药物,但《伤寒论》中下法为诸治法之一,而《温疫论》中下法为主要治法,吴又可在下法的具体运用上有其独到之处,是对仲景运用下法的补充和发展,二者有以下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这部理、法、方、药俱备的医学巨著,论六经辨证之理,其意深奥,叙疾病治疗之法,广博而精详,开创了临床医学的先河,奠定了辨证论治理论基础,被历代医家奉为圭臬。 《伤寒论》的治则为后世奠定基础 治则,即治疗疾病的法则,是中医防病治病的一般规律。《伤寒论》在六经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将常用的基本治疗法则,进行了细微的  相似文献   

4.
姜璐  于潇  姜建国 《山东中医杂志》2007,26(11):788-789
通过对张仲景变法治法的探讨,提出了"不虚而补"这一新的治法概念。并在中医学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以知常达变为切入点,通过辨病势、病因、病位和体质等方面,认为在表象不虚而实际蕴含有虚性因素的情况下,均可适用"不虚而补"之治法。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确立六经辨证体系,创立了理、法、方、药一体化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在临床、方剂学上的贡献为历代医家所重视,被视为"医方之祖"、"论治楷模"。归纳《伤寒论》有关治疗方法的论述,共有药物疗法(内服、外治)、针刺疗法、艾灸疗法、药针并用、药灸并用、针灸并用、饮食疗法、调护法等八个方面,既有较高的理法原则,又有具体的施治方法及其灵活运用;治疗范围涉及内伤杂病以及急症救治等诸多方面。尽管其内容不是很多,但从历史的角度和发展的眼光来看,《伤寒论》中所蕴含的理法原则、实践经验,为后世辨证施治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口渴乃临床常见症状,它在辨证论治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伤寒论》对口渴的论治颇为详细,治疗方法明晰井然,现根据有关条文内容,将其治法归纳如下。解表化饮法“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或渴,……小青龙汤主之”(40条)。“若渴,去半夏,加瓜蒌根三两”。风寒外束,水饮内停,脾胃失运,津液不能上承而发为口  相似文献   

7.
吴有性与《温疫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下利一证,在《伤寒论》六经辨证中各经都有,共七十余条,尤以三阴病下利为多,其原因、证候、病机各有所异。因此,治法有别。笔者依据原文有关内容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浅析如下,供初学者参考,不当之处,望批评指正。 1.发汗解表止利法“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外邪不解,内迫阳明,下走大肠,传导失职,水谷不别所致。其证必利而清浊不分,复兼发热恶寒,头项强痛,无汗之表证。下利虽属里证,但实由表证引起,故不须治里,用葛根汤发汗解表,表解里自和,不治利而利自止矣。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为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一线贯串比较完备地医学巨著。为使系统掌握《伤寒论》的治法,更好指导临床实践,现将《伤寒论》六经病治法概要如下: 一、太阳病篇治法太阳为六经之首,统摄营卫,主一身之表。太阳之为病,多以解表为主,但因有经、腑、变证之不同,故治法亦有差异。 (一)调和营卫法 1.调和营卫,解肌祛风法:桂枝汤→主治太阳中风证。2.调和营卫,解肌祛风,升津液,舒筋脉法:桂枝加葛根汤→主治太阳中风兼项背强几几证。3.调  相似文献   

10.
《温疫论》治疫三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疫是多种急性传染病的统称。吴又可所著《温疫论》以邪入膜原,分传表里立论,其疏利分清等法,治疗温疫有独到之处。兹就其具体治疗方法浅析如下。疏利疏利是用于温疫初起,邪在膜原的治疗方法。吴氏认为,温疫之邪是天地间的一种疠气,它侵犯人体不象六气那样能够体察...  相似文献   

11.
先后治法是《伤寒论》辨证施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表里、阴阳、寒热、虚实错综复杂证,不宜以两法兼用的治则施治者,仲景就按表里轻重,标本缓急,先后分别采用不同的治刚和方药,分步骤施治,以达到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之目的。今就《伤寒论》所述及先后治则与方法的有关内容归纳为九个方面,进行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2.
腹痛是常见证状之一,《伤寒论》对其论治精僻,辨证准确,立法严谨,处方精当,验之临床每多效验:现就腹痛证治疗十二法,介绍如下,供读者参考。一、活血祛瘀法:《伤寒论》109、128、129、130条均有详细论述。此四条为太阳蓄血证腹痛证治。从上述条文中不难看出,其证候辨证要点为“少腹急结”、“少腹当鞭满”、“少腹鞭”、“少腹满”。此外,兼有如狂发狂、小便自利、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关于水饮的治法,理论完备,方药俱全。验之临床,每有效验。今略探如下,望批评指证。一、以祛邪为主的治法1.峻泻逐水法:《伤寒论》157条说:“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执水)(执水)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十枣汤主之。”本证是悬饮无疑。应以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为主证。饮为有形之阴邪,停结于胸胁之间,胸阳被遏,气机受阻,故见心下痞硬而满,牵引胸胁疼痛;水饮在胸,肺气不利,故见呼吸短气;饮逆  相似文献   

14.
通过解析<伤寒论>涉及脾胃证候的相关条文,揭示其在辨证论治、理法方药、调养护理诸方面所蕴含的丰富脾胃病治疗思想.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急症治法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汀  吕越 《河南中医》2002,22(3):12-12
笔者学习《伤寒论》多有所得 ,现不揣鄙陋 ,归纳内科急症治法特点 ,并分析如下。1 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伤寒论》中十分重视防患于未然 ,仲景治疗急症 ,采取阻挡病邪 ,截断病路 ,扭转病势的方法。在实施此项方法时 ,具体措施有两种 :①未病先防是在疾病向前发展演变的沿途上 ,加固充实欲犯部位 ,使深趋之邪遇到障碍 ,犯之不能 ,阻滞病邪的蔓延。②既病防变是在疾病的进程中 ,选定适当部位 ,不误治机 ,围而歼之 ,使病邪就此止步 ,不再继续传变。《伤寒论》第 8条 :“太阳病 ,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 ,以行其经尽故也 ;若欲再作经者 ,针足…  相似文献   

16.
大黄是临床上极其常用的中药之一。历代本草学家都对其有论述,但认为以叶面有裂隙的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为正品。可到底何地产的何种大黄为道地药材,却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下利治法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对下利的论述详备,其所用治法,归纳起来有解表散邪、通腑泄热、清泄少阳、清热燥湿、疏肝透郁、温降肝胃、温中散寒、化软利水、寒热并调、温经回阳、涩肠固脱、滋阴清热等12种之多。  相似文献   

18.
略论温疫学派治法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敏 《河南中医》2008,28(1):8-9
温疫学派治疫特色方法有:开达膜原法、下法(含攻补兼施法)、升清降浊法、清热解毒法、养阴法等。总的说来,温疫学派以驱邪为其特色,而养阴之法是温疫学派扶正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探讨了吴又可<温疫论>中辨证论治温病的方法、特色及贡献.即温病初期,治宜疏利透达;温病中期,善用汗吐下三法;温病后期,注重养阴复液.  相似文献   

20.
林志南 《山西中医》1989,5(3):53-55
已故名老中医冉雪峰先生,曾对《伤寒论》一书论述禁忌证的意义明为指出说:“明得反面不可与,乃愈知正面恰当与”。本文对其有关内容进行爬罗剔扶,梳理成文,分作禁汗、禁下、禁吐、禁利(小便)、禁火五类,颇有便于学者。本刊拟分期连载,供广大学习《伤寒论》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