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动态观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者溶栓治疗后肌酸激酶,肌酸激酶MB同功酶活性及心肌肌钙蛋白T浓度变化规律,探讨cTnT对判断冠脉再通的临床方法。方法选择AMI并接受溶栓治疗患者37例,将其分为再灌注分与未再灌注组,于溶栓前和发病后间隔一定时间分别采血。  相似文献   

2.
3.
心肌钙蛋白T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人心肌肌钙蛋白T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初步应用。方法 在研究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cTnT)提纯的基础上成功地制备出 3株特异性抗cTnT单克隆抗体 ,用其中的 2株Mcab建立了检测cTnT双单克隆抗体的夹心ELISA法。结果 对 30名健康献血员和 32例心肌梗死患者血中cTnT水平进行临床检测 ,正常人血清cTnT浓度平均为 (0 .12 7± 0 .0 84) μg L ,最低为 0 ,最高为 0 .42 μg L ,以血清cTnT >0 .40 μg L为诊断心肌梗死的临界值。 32例患者血清cTnT值平均为 (2 .10 8± 1.974) μg L ,患者血清cTnT分别用BM试剂盒及ELISA法检测 ,经统计学处理 ,二者相关系数为 0 98,符合临床检测要求。结论 该法灵敏度、准确度和精确度较高 ,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5.
超声背向散射对急性心肌梗塞溶栓再通的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背向散射(ltrasonic integrated backscatter,IBS)技术在对急性心肌梗塞溶栓再通判断中的应用.方法:以30例正常对照,30例急性心肌梗塞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心动周期平均背向散射积分(IBS)和背向散射积分周期变化幅度(CVIB), 计算校正IBS(IB%)和校正 CVIB(CVIB%)。对30例溶栓患者观察IBS动态变化。结果:急性心肌梗塞溶栓30例,临床指标判断再通18例,非再通12例。再通组,非再通组分别与溶栓前IBS比较,再通组IB%明显降低,CVIB%明显升高,P<0.01。而非再通组则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动态观察IBS可判断溶栓是否再通。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AMI在治疗上已有很大的进展即从消极的保守治疗转为积极的消除血栓或经皮冠状动脉扩张术乃至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这些治疗对实验室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求早期诊断AMI最好是在6小时内,这是因为心肌细胞缺氧超过6小时将出现不可逆的病变;另一要求则是希望实验室能帮助临床判断治疗措施的有效性,梗死部位是否出现再灌注。  相似文献   

7.
对45例急性心肌梗塞行静脉溶栓治疗,并在冠心病监护病房进行监护,观察冠脉再灌注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情况.结果发现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6.6%.均在再灌注后8h内出现。其中室性早搏最多,加速性室性自主节律、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较少。为医生及时抢救病人提供了可靠依据,并在合理安排护理工作,减少心电监护负效应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8.
9.
我院自2001年9月至2004年9月使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135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临床研究证实,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溶栓治疗开始的时间与心肌细胞挽救的程度密切相关。据文献报道,3h内尿激酶溶栓,冠状动脉再通率为53%,而3~6h之间为37%,这称为溶栓治疗中的时间依赖性。现将我院临床研究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及冠脉内溶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进行动态检测。结果 AMI患者发病3小时内CTnT阳性率71%,最大峰值为介值的31倍,持续时间可达31倍,持续时间可达2 ̄3周,溶栓后完全现通者CTnT呈双峰样变化,12小时与72小时峰值比〉1,第1酶峰提前在发病后12小时出现。不完全再通及未溶栓得CTnT虽呈双峰样变化,但20小时与72小时峰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从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到本院诊治的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9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NIHS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12%低于对照组(χ2=13.295,P<0.05);观察组溶栓后6h NIHSS评分为(12.33±2.62)分低于对照组(t=8.469,P<0.05),溶栓后24h为(8.42±1.25)分低于对照组(t=9.738,P<0.05),溶栓后7d为(7.05±1.11)分低于对照组(t=8.517,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避免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溶栓后NIHSS评分,恢复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探讨放宽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指征对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 1998~ 2 0 0 0年CCU病房的AMI患者溶栓范围放宽到据发病时间至 12h ,病人年龄不限。结果 :溶栓范围由 48例扩大到 72例 ,溶栓组血管再通率、病死率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不溶栓组。结论 :放宽溶栓范围可使更多的病人受益 ,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检测在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测30例AMI患者,3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30例骨骼肌损伤(SM)患者血清cTnI、CK—MB含量,与3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做对照比较;并对AMI患者在胸痛发生不同时段进行动态检测。结果AMI组与对照组相比.cTnI和CK—MB含量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AMI组与UAP和SM组比较,cTnI含量仍显著升高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而CK—MB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cTnI在AMI发生4小时内就显著升高,二者的最高峰值在8~16小时内均可出现,72小时后,cTnI和CK—MB降至临界水平,而cTnI在7天后仍高于对照组。结论cTnI诊断AMI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在血清中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有着更宽的诊断时间窗,诊断有效性明显优于CK-MB,对AMI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直接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 (PCI)及静脉尿激酶 (UK)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治疗的临床疗效及费用效果比。方法 采用观察性队列研究的方法 ,对 93例AMI病人采用UK溶栓 ,5 9例AMI病人采用直接PCI治疗 ,比较两组住院及随访期的超声心动图 (UCG)、临床结果及费用。结果 住院期间UCG检查室壁运动正常者在PCI组为 38 98% ,高于UK组 (2 4 73% ) (P =0 0 2 1) ,矛盾运动发生率PCI组为 0 ,而UK组为 11 83%。LVEF在PCI组为 5 6 77± 9 85高于UK组(5 2 2 3± 10 6 9) (P =0 0 2 9)。住院期心衰发生率UK组为 30 10 % ,高于PCI组 (16 90 % ) (P =0 0 6 8)。随访 (13 32± 6 86 )个月累计心衰发生率UK组为 38 70 % ,也高于PCI组 (13 6 0 % ) (P =0 0 0 1)。住院期间的病死率UK组为 10 80 % ,PCI组为3 4 0 % (P =0 0 83)。累计病死率UK组为 15 10 % ,明显高于PCI组 (3 4 0 % ) (P =0 0 14 )。 6 0岁以上年龄组累计的病死率仍然是UK组 (13 98% )高于PCI组 (3 39% ) (P =0 0 2 2 )。在随访 3、6、12及 2 4个月时PCI组的生活质量计分均高于同时期UK组的计分 (P <0 0 5 )。住院期间的费用、累计总费用及心功能获益费用均是直接PCI组高于UK治疗组。结论 直接PCI治疗AMI病人与UK治疗相比能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rocardialinfarction,AMI)发病后不同时间窗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方法120例老年AMI患者按发病到溶栓治疗开始时间分为〈5h(5h)组和6—12h组(延迟组),在AMI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尿激酶(UK)150万u溶栓治疗。结果5h组血管再通率、4周病死率、严重心衰发生率、半年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为71.67%、3.33%、6.67%、(63±8.1)%;延迟组血管再通率、4周病死率、严重心衰发生率、半年后LVEF分别为15.0%、13.33%、12.0%、(51.5±9.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及P〈0.05),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O.05)。结论5h组血管再通率,LVEF较高,4周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16.
120-CCU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治疗的初步研究报告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120-CCU模式院前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120现场诊断的可疑AMI无溶栓禁忌症患者,按患者意愿或就地溶栓治疗后送至西京医院CCU(A组)或送至就近医院急诊室治疗(B组)。记录转运途中并发症,发病到溶栓时间,以及住院是死亡率。结果入选47例可疑AMI患者,A组26例,B组21例。现场诊断AMI的总体准确率为91.4%,A、B两运转运途中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MI)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51例患者,根据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分为三组,A组≤3h,B组3~6h,C组6—12h。结果三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1.2%,75.9%,33.3%。前两组与后一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并发症无显著性。结论血管再通率与发病至溶栓时间呈负相关,AMI发病3h内溶栓治疗,血管再通效果最好,3—6h次之,6—12h患者治疗效果不显著,但仍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8.
急诊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旨在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静脉溶栓绿色通道切实可行的方法。方法 将院内溶栓延迟的4个时间段(4D’S)前移至院前开始,达到院前、院内一体化,对院前AMI病人施行急诊静脉溶栓。结果 ①AMI病人急诊溶栓延迟时间缩短至32.8min;②梗死相关血管开通率65.22%;③应用简易试管法检测凝血时间(约20min)监控小剂量肝素的使用时不良反应少。结论 ①在完善的EMSS中开通.AMI急诊静脉溶栓的绿色通道可使AMI病人获得及时救治;②肝素的早期使用和适时监控,可减少再闭塞率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比较不同年龄组AMI患者分别经静脉溶栓、一般内科治疗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3组心绞痛持续时间、病死率、心力衰竭发生率、梗死血管再通率、净有效率的差异。结果~60、~65、~70、~75岁年龄组间AMI病例静脉溶栓治疗的心绞痛持续时间、再通率、净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持续时间较一般内科治疗同年龄组短(P<0.01);再通率平均63.24%,较PCI组低(P<0.05)。结论75岁以下AMI病例对静脉溶栓疗效的影响,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以年龄判定是否施行静脉溶栓治疗不尽合理。  相似文献   

20.
探索血清肌钙蛋白在非急性心梗患者轻度升高的机理。方法,以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T,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中32例cTnT轻度升高但临床无心梗症状,心电图正常患学血清cTnT值与其他生化指标的相关性,从32例患者的病理机理的共性及以上相关分析的结果分析cTnT轻度升高的原因。结果轻度升高的cTnT与肾功能的损伤存在明显相性关r(BUN/cTnT)=0.580(P〈0.01);r(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