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紫杉醇、顺铂联合化疗在晚期卵巢上皮性癌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对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术后行紫杉醇静脉和顺铂腹腔灌注联合化疗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晚期卵巢上皮性癌30例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后,采用PT方案化疗,紫杉醇135mg/m2静脉滴注,顺铂60~80mg/m2腹腔灌注,21~28天1疗程,平均6~8个疗程数。结果Ⅲ期总有效率为76.92%,Ⅳ期为50.00%。结论PT方案联合化疗效果好,毒副反应轻,有助于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卵巢上皮性癌预后及化疗疗效的因素。方法:对1985~2004年间我院收治的362例卵巢上皮性癌化疗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患者1年、2年、3年、4年、5年、10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4.99%、66.57%、57.87%、50.22%、46.70%、35.73%,中位生存期48.75个月。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残余灶的大小、化疗疗程数、化疗间隔时间、紫杉醇剂量强度是影响预后及化疗疗效的因素;Cox模型对上述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术后残余灶的大小、分化程度、化疗疗程数是影响预后的因素。结论:FIGO分期、首次手术后残余灶大小、细胞分化程度、化疗疗程为卵巢上皮性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因此努力提高卵巢上皮性癌的早诊断,做到早治疗,术后进行正规、足量、足疗程、及时的化疗是改善生存率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综合性治疗复发性卵巢上皮性癌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个体化、分阶段综合治疗复发性卵巢上皮性癌 (卵巢癌 )的疗效 ,及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 70例卵巢癌分两个阶段进行治疗 ,第一阶段为诱导缓解治疗阶段 ,即对铂类药物敏感患者选用紫杉醇 顺铂 (TP)或卡铂 环磷酰胺 (CP)方案进行化疗 ;对铂类药物耐药患者选用紫杉醇 丝裂霉素 (TM)或足叶乙甙 丝裂霉素 (VM)二线药物化疗方案进行化疗。化疗后行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 ,使残留癌灶直径≤ 1cm。对经化疗或合并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获得临床缓解的患者 ,进行残留癌灶局部放疗。第二阶段为巩固治疗阶段 ,即对获得临床缓解的患者采用间断、小剂量化疗 ,在化放疗期间选用干扰素等免疫治疗。结果  70例患者的 1~ 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 6 7%、5 1%、4 5 %、38%、32 % ,中位生存期为 38 5 7个月 ;1~ 3年无癌生存率分别为 4 1%、37%、2 4 % ,中位无癌生存期为 12 0 0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中位停用铂类药物治疗时间 (P <0 0 5 )、Karnofsky评分 (P <0 0 1)、残留癌灶大小 (P <0 0 1)及化疗次数 (P <0 0 5 )等 ,是卵巢癌复发后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而残留癌灶大小 (P <0 0 5 )及化疗次数 (P <0 0 1) ,是卵巢癌复发后无癌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个体化、分阶段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我院1972年7月~1986年1月,放射治疗卵巢上皮性癌39例.其中Ⅰ期13例,Ⅱ期8例,Ⅲ期15例,Ⅳ期3例.全部病例术后均辅以放疗,放疗方式主要选择盆腔野照射及盆腔野加腹主动脉旁野照射,5年生存率为41.0%.结果分析表明:临床分期对预后影响明显,Ⅰ期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Ⅱ,Ⅲ期病人,Ⅲ期病人的放疗是有价值的.手术、放疗加化疗是卵巢上皮性癌有效的治疗途径,应根据临床分期不同,选择合适的放疗方式.从本组资料来看Ⅱ期应选择盆腔野照射,Ⅲ期选择盆腔加腹主动脉旁野照射为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紫杉醇与奥沙利铂联合化疗对晚期卵巢上皮性癌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晚期卵巢上皮性癌40例,采用紫杉醇与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方案(紫杉醇135 mg/m2,奥沙利铂150 mg/m2)全身化疗,3周为1疗程,至少完成4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Ⅲ期有效率为70.0%;IV期有效率为50.0%.白细胞下降发生率70.0%(28/40),但62.5%(25/40)均为Ⅰ~Ⅱ级;胃肠道反应发生率57.5%(23/40);所有患者均未因毒副反应中断或退出治疗.结论:紫杉醇与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效果较好,毒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6.
正确认识和处理复发性卵巢上皮性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Shen K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11):657-658
如何正确诊断和处理复发性卵巢上皮性癌 (卵巢癌 ) ,是当前妇科肿瘤临床最为常见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在治疗方法、处理策略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分歧 ,至今国内外尚无统一意见。 2 0 0 2年 11月《中华妇产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在广西南宁召开了全国复发性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与治疗学术研讨会。到会的专家就复发性卵巢癌的诊断、分型、手术、化学药物治疗 (化疗 )和开始治疗的时间等临床最为关心的问题 ,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并以循证医学为依据 ,对上述问题达成基本共识。这对推动我国卵巢癌规范化治疗 ,逐步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卵巢上皮性癌筛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卵巢原发性恶性肿瘤中 ,60 %~ 90 %是上皮性癌 ,尽管随着手术技巧的提高可以做到最大限度的肿瘤细胞减灭术 ,且铂类、紫杉醇类等药物的临床应用给化学药物治疗 (化疗 )带来多重生机 ,但是卵巢上皮性癌 (卵巢癌 )因临床症状隐匿 ,诊断时超过 70 %的患者已属晚期 ,相当一部分患者在手术和化疗后仍会出现疾病进展或者复发 ,5年生存率不到3 0 %。随着超声影像和放射免疫检测技术的发展 ,许多学者开始致力于卵巢癌的筛查 ,希望早期诊断卵巢癌 ,降低死亡率。现就近年来卵巢癌筛查的新进展综述如下。一、开展卵巢癌筛查立论的根据早期卵巢癌患者的…  相似文献   

8.
卵巢上皮性癌病死率高居妇科常见恶性肿瘤首位,铂耐药复发是棘手的临床问题。铂耐药复发卵巢癌患者非铂单药化疗有效率仅10%~20%。化疗联合抗血管药物、PARP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在铂耐药复发卵巢癌领域开展了诸多研究,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选择。但是仍存在总体有效率不高、缺乏预测疗效的有效标志物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卵巢上皮性癌脑转移四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Zhao Y  Qian H  Li W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7):420-422,I011
目的 探讨卵巢上皮性癌脑转移的发生率,相关因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1989年至1997年,卵巢上皮性癌132例,其中4例发生脑转移。结果 脑转移发生率为3%,脑争生与晚期癌和肿瘤分化程度有关,与肿瘤病理类型无关。晚期患者接受肿瘤细胞减灭术和系统化疗后生存时间延长;出现腹腔外转移者,脑转移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10.
复发性卵巢上皮性癌再次手术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Fu CW  Shen K  Wu M  Huang HF  Pan LY  Lang JH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11):661-663
目的 探讨复发性卵巢上皮性癌 (卵巢癌 )再次手术的指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复发性卵巢癌再次手术的患者 5 5例 ,术前及术后均进行化学药物治疗 (化疗 )或放射治疗 (放疗 ) ,再次手术共 6 8例次。根据再次手术前不同病灶的性质分为 4组 ,即单个复发灶组、多个复发灶组、因肠梗阻手术组及姑息性手术组。并根据再次手术前对化疗的敏感程度分为 3组 ,即≤ 6个月复发组、>6个月复发组及肿瘤进展组。观察每组再次手术中进行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的例数、手术并发症的例数及手术治疗的有效率、生存时间、疾病缓解时间。结果 再次手术前通过检查认为是单个复发灶者 ,6 1%在再次手术中发现为多个复发灶 ;单个复发灶组中获得较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的为 6 7% ,术前认为是单个复发灶者而在再次手术中确诊为多个复发灶者中 ,获得较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的为6 4 % ;多个复发灶组获得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的为 4 3%。再次手术治疗的有效率 ,以单个复发灶组最高 ;手术后疾病缓解时间及生存时间 ,也以单个复发灶组最长 ;单个复发灶组手术并发症少于多个复发灶组。获得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 ,停止化疗 >6个月复发组为 73% ;≤ 6个月复发组为80 % ;肿瘤进展组为 5 0 %。结论 单个复发灶组、停止化疗 >6个月复发组再次手  相似文献   

11.
铂类与异环磷酰胺联合化疗治疗卵巢复发癌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卵巢癌二线化疗方案。方法选择曾接受过肿瘤细胞减灭术及多疗程联合化疗、体检或影像学检查有可测得的肿瘤存在、一个月内无化疗史、未接受过放疗、血象及肝肾功正常、病理证实的卵巢上皮性复发癌患者作为治疗对象。用顺铂或卡铂与异环磷酰胺联合化疗,美施钠解毒。结果48例病人中无完全缓解者;部分缓解14例(292%);稳定22例(458%);无效12例(250%)。不同程度毒副反应病人可以耐受。结论顺铂或卡铂与异环磷酰胺联合化疗可作为卵巢上皮性复发癌补救治疗中的主要手段之一,且副反应病人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统计上皮性卵巢癌(EOC)患者的胚系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致病突变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0年1月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诊治的EOC患者的胚系BRCA 基因检测情况,并对BRCA基因致病突变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4例EOC患者中BRCA1突变18例(24.3%),BRCA2突变7例(9.5%),主要突变方式包括框移突变15例,无义突变5例,突变主要集中在外显子编码区(CDS9和CDS10)。BRCA基因突变组和BRCA基因野生组患者的临床分期、组织病理学类型、淋巴结转移、血清CA-125水平、恶性肿瘤家族史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RCA基因突变组患者无复发生存期(RFS)长于BRCA基因野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31,P=0.027);2组患者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家族史(HBOC家族史)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059,P=0.044)。结论: 有HBOC家族史的EOC患者的家系女性成员进行BRCA基因检测是筛查卵巢癌高危患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三种化疗方案治疗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确定治疗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最佳一线化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2年 1月至 1999年 1月收治的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治疗结果。对采用 PAM加 HMM(米法兰加六甲咪胺 )、PAC方案或 PC方案及 TP方案治疗的 92例患者的化疗疗效进行了比较。结果 :1TP方案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 PAM加 HMM(P<0 .0 5 ) ;2 TP方案的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 PAM加 HMM和 PAC或 PC(P<0 .0 5 ) ;3TP方案的 2年无瘤存活率显著高于 PAM加 HMM和 PAC或 PC(P<0 .0 5 )。结论 :对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 ,TP方案效果优于 PAM加 HMM方案及 PAC和 PC方案 ,目前应作为首选一线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上皮性卵巢癌是死亡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由于症状隐匿并缺乏有效的筛选工具,临床早期很难诊断。最近有研究表明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Ep CAM)可作为早期检测和卵巢癌预后治疗的生物标志物之一。EpCAM是第1个通过单克隆抗体识别的人类肿瘤特异性抗原,在上皮性卵巢癌中高表达。其能够调节上皮细胞完整性,介导卵巢癌细胞间黏附、迁移作用,同时在卵巢癌细胞侵袭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表达与卵巢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目前作为一种重要的肿瘤标志物,EpCAM成为卵巢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靶点及评价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EpCAM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高表达对于肿瘤的治疗、预后有重要意义。现对Ep CAM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热休克蛋白40(heat shocking protein,Hsp 40)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了45份卵巢上皮性癌、20份卵巢良性肿瘤、20份正常卵巢组织中Hsp 40蛋白的表达情况,将其表达结果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sp 40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表达的强度及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正常卵巢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2%、25.0%、20.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Hsp 40蛋白表达与其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有无远处转移及有无残余灶无明显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分析显示Hsp 40蛋白表达阴性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阳性表达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Cox模型显示残余病灶的大小单独进入Cox模型,而Hsp 40蛋白表达并不影响预后.结论:Hsp40蛋白可能在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上皮性卵巢癌是威胁女性生命最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极易发生侵袭转移。上皮-间质转化是卵巢癌细胞侵袭、转移过程中的重要现象,涉及多个信号通路和复杂的分子机制,其中E盒结合锌指蛋白(ZEB)家族是诱导上皮-间质转化过程的重要转录因子。ZEB家族能在转录水平直接或间接地抑制上皮性-钙黏蛋白等黏附蛋白和一系列极性蛋白的表达,促进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的转化。研究ZEB家族在上皮性卵巢癌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中的作用将为阻断上皮性卵巢癌侵袭转移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his study sought to evaluate the rate of appendiceal involvement in non-serous mucinous and endometrioid-associated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s.

Methods

The Manitoba Cancer Registry and CancerCare database were used to find all women with non-serous epithelial ovarian, fallopian tube, or primary peritoneal cancer between 1995 and 2011. All patients with an appendectomy were then identified, and their final pathology findings were reviewed. Women who did not receive treatment or lacked follow-up were excluded.

Results

We identified 338 patients from 1995–2011 with no prior appendectomy. Of these, 16.6% received an appendectomy, and 22.8% were clinically evaluated. Most cases within this cohort were mucinous (62%) and stage 1 (63%). Four appendiceal metastases were identified (7.2%), and one half appeared clinically normal at the time of surgery (3.6%). Within the mucinous histologic type, 32.7% of patients received an appendectomy, with a metastatic rate of 5.7%. Of the 127 endometrioid cases, only 10 patients received an appendectomy, and 2 were found to have metastases. No metastases were found in the 85 patients in the clear cell cohort, only 5 of whom received an appendectomy.

Conclusion

Routine appendectomy or clinical assessment of the appendix is valuable for all non-serous ovarian cancers. The rate of involvement for endometriosis-associated ovarian cancers may b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expected, and further studies need to be conducted.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he aims of this study were to evaluate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quality of life (QOL) in patients with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EOC) an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problems and health and demographic variables.Methods. Of 344 consecutive patients identified, 246 completed questionnaires. Four dimensions of QOL were assessed including physical, functional, emotional, and social/family well-being, as well as concerns specific to ovarian cancer patients. Depression was measured with the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Depression (CES-D) scale and anxiety was measured by the State Anxiety Subscale of the Spielberger 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 Performance status was evaluated by the Zubrod score.Results. Sixty-five patients (26%) had early stage disease; 181 (74%) had advanced disease. One hundred twenty-one patients (49%) were under active treatment, while 124 (51%) were seen for posttherapy surveillance. Forty-eight (21%) met CES-D cutoff criteria for a clinical evaluation for depression, and 29% scored above the 75th percentile for anxiety. Performance status was related to depression, anxiety, and QOL problems, except in the domain of social well-being.Conclusions. Clinically significant depression and anxiety may be more prevalent in patients with EOC than previously reported. Future studies of screening for and treating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re being designed to improve QOL in these women.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发性卵巢癌患者无瘤生存期(DFI)相关影响因素并分析两种治疗方案患者的生存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临床资料。按复发后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术后化疗22例(手术组),单纯化疗34例(化疗组)。结果:1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初次术后化疗疗程数及初次术后残余病灶大小与患者DFI有关(P0.05),年龄与DFI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临床分期、初次术后残余病灶大小是DFI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分期越早、初次术后残余病灶越小,DFI越长。2手术组较化疗组复发后中位生存时间明显延长,分别为30月与16月(χ~2=10.849,P=0.010)。复发后化疗组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65%,32%,8%,0,手术组分别为95%,75%,29%,0;手术组复发后生存率较化疗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卵巢癌患者DFI与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初次术后化疗疗程数及初次术后残余病灶大小相关,临床分期、初次术后残余病灶大小是DFI的独立影响因素。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化疗可提高患者复发后的近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