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肥胖症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防治肥胖症已成为当下重要的健康问题。要进一步了解肥胖的发病机制和探索有效治疗方法,动物模型是必不可少的研究对象。文章就目前可用的肥胖动物模型的分类及相关特点进行综述,介绍每一种模型的优缺点和使用的局限性,为科研工作者选择肥胖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肥胖是受饮食、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影响的代谢异常性疾病,是许多慢性疾病发生的主要诱因。随着各种肥胖治疗方法的深入研究,肥胖动物模型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和发展,正确选择动物模型是开展这类科研工作的前提。现笔者特查阅了2007—2017年10年间的相关文献,综述了食物诱导型、下丘脑损伤型、内分泌失调型和遗传型肥胖动物模型,以期为科研工作者今后在开展肥胖症相关实验研究的动物模型选择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的肥胖大鼠模型的制备方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肥胖(obesity or fatty)是体内过多能量以脂肪形式积聚的状态,目前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为一种疾病。它包括两大类:一类肥胖无明确病因,主要由进食热量超过消耗,脂肪储存过多而引起,称为单纯性或原发性肥胖;另一类肥胖有明确病因,称为继发性肥胖。研究肥胖病及其与多种慢性疾病的关系,首先要建立肥胖动物模型。原发性肥胖动物模型的制备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营养性肥胖,主要靠进食高脂饲料所诱发;另一种是下丘脑性肥胖,主要靠损毁下丘脑的饱食中枢,引起摄食过量而形成。我们在制备营养性肥胖动物模型的实验中,采用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非依赖型糖尿病(Ⅱ型)为多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疾病并受环境影响。研究此类疾病的有效方法是建立、研究并应用动物模型:Ⅱ型糖尿病的小鼠模型包括肥胖糖尿病,影响能量代谢的动物模型以及其他与肥胖糖尿病相关的动物模型,它们为人类Ⅱ型糖尿病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无菌小鼠建立新疆哈萨克族肥胖儿童菌群人源化(HFA)动物模型,为深入研究哈萨克族儿童肥胖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方式。方法 收集新疆哈萨克族7~13岁肥胖儿童新鲜粪便,男女各10例。20只3周龄无菌级C57BL/6J小鼠(雌雄各半),按照性别进行分组并编号。小鼠灌胃接种哈萨克族肥胖儿童粪便菌悬液0.1 ml/次,隔日一次,共接种3次,且接种时遵循性别一致原则。于接种后第7天收集小鼠新鲜粪便标本,提取基因组DNA后,采用特异性引物对16S rRNA V3区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运用DGGE方法分离并鉴定,以了解HFA动物模型中肠道菌群的定植情况。结果 接种哈萨克族肥胖儿童肠道菌群后的无菌小鼠盲肠均减小为正常小鼠大小;HFA动物模型的PCR-DGGE指纹图谱显示各观察标本均形成复杂而多样的菌属条带。结论 本实验成功利用无菌C57BL/6J小鼠建立哈萨克族肥胖儿童HFA动物模型,该动物模型是探索哈萨克族儿童特征性肥胖与肠道菌群关系的新的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类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尿酸血症和腹型肥胖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临床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与腹型肥胖经常在同一个体上出现,两者密切相关。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并腹型肥胖已成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高尿酸血症并腹型肥胖模型的研究,对于阐释高尿酸血症并腹型肥胖的病理及药理机制十分重要。本文就高尿酸血症并腹型肥胖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肥胖有体内因素,但受环境影响更大,能量摄入超过消耗是人类肥胖和动物的共有特点。肥胖是人罹患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的共同危险因素。采用肥胖动物模型的研究从不同视角和深度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依据,让更多的科学成果从实验室再次回到指导临床实践的正确轨道上。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环境因素引起的内脏性肥胖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应用 5 9%高脂膳食喂养大鼠制作胰岛素抵抗的动物模型 ,观察内脏肥胖对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及TNF的FFA影响。结果 经 5 9%高脂饮食喂养 8周后 ,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大鼠空腹血糖及胰岛素均明显增高 ,血脂、血清TNF和FFA亦明显增高。结论 高脂膳食可诱导内脏肥胖并导致胰岛素抵抗与TNF和FF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胰岛素抵抗是代谢综合征的核心,后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肥胖等一组临床疾病.抵抗素(resistin)作为一种脂肪细胞因子被认为可导致胰岛素抵抗,可能是联系肥胖、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的重要信号分子.本研究应用果糖诱导制作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动物模型,观察罗格列酮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血清抵抗素及血压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肥胖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特异生物因子控制的食欲调节功能和能量代谢功能长期紊乱会引起体内脂肪的蓄积,导致肥胖,以及与肥胖相关联的各种并发症。最近10年左右,人们对肥胖症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主要集中在肥胖的病理生理学研究、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对体重增加的交叉作用研究以及各种类型的肥胖动物模型研究方面。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阴道炎1236例病原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36例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作直接镜检和病原菌分离培养检查;结果,细菌感染900例,念珠菌234例,滴虫102例。900例细菌经鉴定;葡萄球菌300例,阴道加特纳菌276例,淋病奈瑟菌170例,其它细菌124例。结果表明,葡萄球菌,阴道加特纳菌,淋病奈瑟菌是细菌性阴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3.
隋丽红 《中外医疗》2014,(24):37-38
目的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18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中的120例患者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60例对照组患者则使用传统开放性子宫肌瘤切除手术。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病发率、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记录,以做出科学的比较。结果 180例患者全部手术成功。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病发率、术后住院时间的对应数值是(97.36±22.15)mL、1.7%、(4.7±0.81)d。而60例对照组中的患者所对应的数据是(115.26±20.41)mL、11.7%、(7.3±1.25)d。结论使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的病发率,对于减轻患者的治疗负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谭永东 《吉林医学》2011,32(14):2725-2726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系统性回顾收治的45例髋臼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随访2~8年,治疗的总优、良患者38例,总优良率达到84%,手术切口全部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及深部感染,在患者中5例出现并发症:1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股骨头坏死,1例异位骨化,2例创伤性关节炎。结论:充分的术前计划,恰当的手术时机,正确的入路选择以及良好的术后锻炼,是治疗髋臼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讨论颅咽管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原则。方法 分析 36例颅咽管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并发尿崩症者 14例、高热 11例、电解质紊乱 8例、消化道出血 3例、癫痫 5例 ,死亡2例。结论 颅咽管瘤术后并发症较多 ,加强早期监测和处理 ,可进一步提高该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6):77-79
目的探讨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在2010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73例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区肿胀消退、术后伤口感染、伤口愈合、牙龈再附着、术后复发、骨质改建、骨质修复等情况随访观察。结果 73例患者术后肿胀消退时间为1~4 d。73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伤口感染,伤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牙龈再附着情况好,术后均未见复发。术后未见并发症。骨质改建效果好,骨质修复的效果因影像学资料过少,缺乏客观依据,暂不下有效结论。结论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7.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彭向玉  温世荣 《医学综述》2012,(21):3609-3611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慢性疾病,其发病年龄可以覆盖人一生的各个阶段,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消极和负性影响。癫痫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与多种因素相关,直接受年龄、性别、病程及致痫灶部位等癫痫固有特点影响,亦与药物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及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关。合理治疗(包括药物、手术和心理治疗等)可以提高疗效和患者依从性,调整患者心理状态,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20.
尺骨骨折术后医源性骨不连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认识尺骨骨折术后医源性骨不连的发生原因.方法对38例尺骨骨折骨不连患者的X线片、骨折的类型、手术方式及内固定材料等综合分析来判断导致骨不连的原因.结果尺骨骨折术后医源性骨不连原因较多,包括对内固定物选择不当,对内固定操作不规范,缺乏对骨折治疗"生物学固定"原则的理解,忽视必要植骨,缺乏正确的康复锻炼和医源性感染.结论尺骨骨折治疗应遵循骨折固定的基本原则、必要植骨、术后正确的康复训练和避免感染是预防医源性骨不连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