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的关系,判定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内分泌科收治的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126例作为试验组(均按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为糖尿病),同期收集健康体检者12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集静脉血,分别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均有不同程度的正向相关性,糖化血红蛋白与餐后2 h血糖相关性明显优于空腹血糖。结论: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在糖尿病的筛查、了解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初诊糖尿病患者空腹、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后就诊于天津北辰医院的168例初诊糖尿病患者,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并测定两组的空腹、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计算均值,将HbA1c按照5%~8%、8%~11%、11%~16%分组,应用SPSS13.0 Pearson相关检验,分别检验各组与FPG及2hPG的相关性.结果168名研究对象中,空腹、餐后2h血糖、及HbA1c均值分别为为10.47mmol/L、10.42 mmol/L、8.56%,空腹、餐后2h血糖均与HbA1c成正相关,P值分别为0.474、0.457,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5%~8%组,HbA1c与餐后2h血糖相关性更大,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168例初诊糖尿病患者的HbA1c与空腹、餐后2h血糖均呈正相关,当HbA1c相对不很高时(5%~8%),受餐后2h血糖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探讨其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某三甲医院404例2型糖尿病患者,运用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其自我管理行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了解其相关性。结果:本组研究对象自我管理行为水平与空腹血糖(r=-0.172,P<0.01)、餐后2 h血糖(r=-0.099,P<0.05)、糖化血红蛋白(r=-0.188,P<0.01)水平均呈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越高,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越低,临床上可通过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进而达到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86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检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春康 《中国热带医学》2009,9(2):294-294,330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人们饮食生活习惯更加多样化,高营养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相对劳动强度的减轻,老龄人口的迅速增长,导致血糖异常的群体越来越多。如何早期发现并准确监测血糖异常引起了广大学者的重视。人们的传统观念认为,检测一次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就能够监测自己的血糖情况,但许多研究表明,单纯的血糖测定波动较大,它只能代表即时血糖水平,均属短期血糖控制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和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4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20名正常人进行FBG、2hPBG、HbA1c水平检测,应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进行DR的诊断、分期。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和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NPDR组进一步分为DR—Ⅰ期、DR-Ⅱ期、DR-Ⅲ期。结果NPDR组2hPBG、HbA1c高于ND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水平NPDR组与NDR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的程度和进展与2hPBG、HbA1c水平相关。FBG并不是一个控制DR的理想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 lc)和餐后2h血糖(2hPBG)的价值,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将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3组:正常血糖组、高血糖组、糖尿病组,测定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血糖组和糖尿病组较正常血糖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血糖组和糖尿病组较正常血糖组,缺血性脑卒中病情重,预后差,梗死面积大,死亡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餐后2h血糖与缺血性脑卒中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病情、估计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与空腹、餐后2h血糖的关系及其在糖尿病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对160例糖尿病患者、104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空腹、餐后2h血糖及HbA1c检测,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及统计学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HbA1c与空腹及餐后2h血糖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糖尿病组及糖尿病合并症组的HbA1c与空腹(r=0.34、r=0.37)、餐后2h血糖(r=0.67、r=0.70)均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HbA1c数据客观稳定,对临床诊断糖尿病、控制并发症、制定治疗方案、强化血糖达标及高危人群的筛查,具有重要价值,与空腹及餐后血糖联合检测能更好反映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检测在糖尿病诊断、治疗、血糖控制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明确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122例作为治疗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18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BG及HbA1c。结果:治疗组PBG、2 h PBG和HbA1c值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bA1c与FPG及2 h PBG均有不同程度的正向相关性。结论: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对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及治疗方案调整均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糖尿病患者应常规检测糖化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11.
郑云阶 《大家健康》2013,(13):108-10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上诊断糖尿病提供更科学、更合理的辅助依据。方法检测256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小时血糖(2hPG),并对其结果分别进行相关分析,做统计学检验。结果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BG)之间存在着正向相关关系,即随着血糖升高,糖化血红蛋白也升高。结论检测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患者诊断及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国产瑞格列奈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观察组采用国产瑞格列奈治疗,对照组采用进口瑞格列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差异。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 FPG、2 hPG 及 HbAlc 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两组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血糖达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国产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同样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及 HbAlc,低血糖发生率较低,且价格较低,容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血糖的相关性.方法 对116例搪尿病患者检测其糖化血红蛋白,同时测定空腹血糖,对其结果 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即随着血糖升高,糖化血红蛋白也升高.结论 检测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患者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对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2月至2011年8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郑州市中心医院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餐后2h血糖(2h-PG)的738例临床资料完整的、HbAlc在5.4%~7.0%的就诊者入选该研究,采用ROC曲线确定HbAlc预测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的诊断界点。结果:以FPG≥7.0mmol/L和(或)餐后2h-PG≥11.1mmol/L为诊断DM的金标准作ROC曲线,HbAlc=6.35%为诊断DM的最佳阈值,此切点敏感度0.698,特异度0.680,阳性似然比为2.18,阴性似然比为0.44。以FPG6.1~6.9mmol/L和(或)餐后2h-PG在7.8~11.1mmol/L作为诊断糖调节受损的金标准作ROC曲线,HbAlc=6.0%为诊断糖调节受损的最佳阈值,此切点敏感度0.646,特异度0.659,阳性似然比为1.89,阴性似然比为0.54。结论:用HbAlc诊断糖尿病敏感度中等,诊断糖调节受损敏感性不高,联合实验有助于提高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王志敏 《北京医学》2011,33(1):68-68
目前糖尿病临床诊断主要靠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h血糖定量检测,但易受饮食、药物、情绪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且仅反映瞬时血糖变化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反映患者过去2~3个月中空腹和餐后血糖的综合水平,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我院2008年5~11月111例门诊患者同时测HbA1c和FPG,以了解二者在糖尿病诊疗中的价值.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糖尿病患者122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成人122例作为对照组.对研究对象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和血糖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含量[(9.29±1.44)%、(9.19±1.77)m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88±0.15)%、(4.62±0.18)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的相关性呈正相关性(r=0.625,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水平呈正相关性,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能够更好地指导糖尿病的筛查和诊治,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万鹏  李萍  冯平  周德奇 《重庆医学》2007,36(20):2131-2131
近几年来餐前还是餐后血糖对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影响更大存在很大争议.国外一些研究表明,餐前血糖对于HbAlc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8.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4,(3):231-233
目的:评估皖南地区人群HbA1c在糖尿病(D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①2010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内分泌科门诊为明确DM诊断而就诊者和DM高危人群接受DM筛查者共800名。空腹10 h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空腹血糖(FPG)、糖负荷后2 h血糖(2 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将800名就诊者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糖调节受损(IGR)组和DM组,分别为400例、150例和250例。按照ROC判断其HbAlc最佳切点。结果:NGT、IGR、DM组的HbAlc水平呈递增趋势(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bA1c与FPG、2 hPG均呈正相关。以HbAlc≥6.4%为切点诊断DM的敏感性,与以FPG≥7.0 mmol/L为诊断标准的结果基本相符,同时其约登指数均高于HbA1c≥6.3%和HbA1c≥6.5%切点的约登指数。结论:HbAlc可用于DM的诊断,HbAlc≥6.4%比较适合皖南地区人群的诊断DM的HbAlc切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天津市河西区柳林医院妇幼保健科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建立健康档案(建本)的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测结果选取其中的246例正常孕妇为正常组,选取同时期的246例建本妊娠糖尿病(GDM)为观察组。均接受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对比两组孕妇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差异;统计两组孕妇各项指标检测的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糖耐量或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分别为:(5.68±0.49)mmol/L、(6.37±0.84)mmol/L、(8.52±0.72)mmol/L,较正常组都显著增高。数据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且正常组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糖耐受性或膳食后2小时的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分别为:1.21%,2.43%,1.21%(P <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怀孕期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有利于妊娠糖尿病的筛查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尽早为产妇及胎儿提供保护措施,其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变化与脑梗死的关系和意义。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将其分为糖尿病组脑梗死患者和脑梗死应激性血糖增高组患者。结果:血糖增高脑梗死组的糖化血红蛋白与脑梗死应激性血糖增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应激性血糖增高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糖化血红蛋白(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糖增高脑梗死组糖化血红蛋白与一般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激性组与一般疾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增高脑梗死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比脑梗死应激性血糖增高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明显升高,通过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区分血糖增高脑梗死和脑梗死应激性血糖增高这二种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