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犬在体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犬在体心肌是否存在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方法 用单相动作电位记录技术 ,同步记录 10只开胸犬在体心脏正常及心率减慢状态下心外膜心肌 (epicardium ,Epi)、中层心肌(midmyocardium ,Mid)及心内膜心肌 (endocardium ,Endo)单相动作电位 (monophasicactionpotential,MAP) ,测量单相动作电位时程 (MAPD)并比较其差异。结果 在心动周期 30 0ms时 ,Epi、Mid及Endo的MAP复极化达到 90 %的单相动作电位时程 (MAPD90 )分别为 (2 0 8 6 7± 44 37)ms、(2 0 9 17± 38 6 2 )ms、(2 0 3 5 0± 33 84)ms,在体三层心肌MAPD无明显差异 ;心动周期增加至 2 0 0 0ms时 ,三层心肌MAPD呈慢频率依赖性延长 ,Epi、Mid及Endo的MAPD90 分别为 (32 9 90± 31 90 )ms、(36 9 90± 35 0 9)ms、(317 2 0± 40 2 7)ms,其中Mid的MAPD90 延长最为显著 ,与Epi及Endo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犬在体心肌存在明显慢频率依赖性的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 ,而Mid细胞的电生理特征可能是导致这一差异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从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的角度研究左旋四氢巴马汀(L-THP)的电生理作用。采用自制电极同步记录在体犬左室三层心肌细胞的单向动作电位(MAP),观察静脉注射L-THP前后动作电位时程(APD)、振幅(APA)、TDR及各层心肌有效不应期(ERP)的变化。结果:应用L-THP后三层心肌的动作电位复极90%的时程均延长(内、中、外层心肌分别为189.67±23.29msvs182.83±23.70ms、194.67±24.12msvs192.17±24.49ms和185.08±24.53msvs173.42±22.06ms,P均<0.01),内、外层心肌ERP显著增加(分别为164.54±20.53msvs159.08±20.08ms、161.60±21.28msvs150.99±18.93ms,P<0.01)、TDR降低(9.58±2.94msvs18.75±3.77ms,P<0.01),对APA无明显影响。结论:L-THP降低心室肌的TDR,延长心室内、外膜心肌细胞的ERP。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心室M层起搏对犬跨室壁复极离散(TDR)的影响,探讨采用心室M层起搏技术防治跨室壁复极离散增大相关性心律失常的可行性.方法 制作犬左心室楔形心肌组织块模型,观察心内、外膜及M层起搏时,各层心肌动作电位时限(APD)及TDR的变化.结果 分别行心室肌内、外膜和M层起搏,心肌各层AP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层起搏时,TDR较外膜起搏明显减小[(34.9±5.4)ns对(71.5±6.1)ms,P<0.01];与内膜起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9±5.4)ms对(35.9±5.4)ms,P>0.05].结论 与心外膜起搏相比,M层起搏可有效减小TDR;但与心内膜起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病人的跨室壁复极离散度。方法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11例,健康对照组13例,对两组的跨度壁复极离散度分别进行测量。结果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病人的跨室壁复极离散度明显大于健康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跨室壁复极离散增大可能是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兔在体左心室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兔在体左心室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变化。方法 以腹主动脉缩窄术制备家兔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模型 (腹主动脉缩窄组 ) ,并设假手术组 (仅游离腹主动脉未缩窄 )作为对照。采用自制复合式电极在兔左心室游离壁同步记录在体心内膜、心肌中层、心外膜心肌单相动作电位 (MAP) ,比较两组间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差异。结果 腹主动脉缩窄组平均动脉压、左心室游离壁厚度、全心重量及其与体重比率均大于假手术组。缩窄组三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复极至 10 0 %的时程 (MAPD1 0 0 ) (内膜 191± 19ms,中层 2 44± 2 4m s,外膜 196± 15 ms)均比假手术组 (内膜 170± 18ms,中层 172± 15 ms,外膜 168± 16m s)延长 ,以中层心肌 MAPD1 0 0 的延长最为明显 ;缩窄组跨室壁复极离散度 (TDR) (65± 10 ms)较对照组 (4± 3 m s)明显增大 (P<0 .0 1)。结论 兔在体左心室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明显增大 ,可能是肥厚心肌心律失常发生增多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硫酸镁对家兔在体心脏跨室壁心肌复极不均一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索他洛尔后,硫酸镁对家兔跨室壁心肌复极不均一性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采用单相动作电位(monophasic action potential,MAP)记录技术,同步记录12只开胸兔左室心外膜心肌、中层心肌和心内膜心肌的MAP,在静脉注射索他洛尔基础上,静脉滴注硫酸镁后观察其对心肌得极不均一性的影响。结果:(1)索他洛尔剂量依赖性地显延长中层心肌的MAP复极100%时程,增加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ransmural dispersion of repolarization,TDR);静脉滴注硫酸镁后TDR明显减少。(2)索他洛尔剂量依赖性地诱发早期后除极(early afterdepolarization,EAD)和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 de pointes,TdP)的发生率;硫酸镁抑制索他洛尔诱导的EAD和TdP。结论:硫酸镁逆转索他洛尔所致的TDR增加,抑制索他洛尔诱导产生EAD,其治疗TdP的机制可能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兔在体左心室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变化及缬沙坦的影响。方法:30只兔均分为3组,分别为肥厚组(以腹主动脉缩窄术制备心肌肥厚模型);治疗组(腹主动脉缩窄术后给予缬沙坦口服);对照组(仅分离腹主动脉而不予缩窄)。采用自制复合式电极在兔左心室前壁同步记录心内膜、心肌中层、心外膜在体三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MAP)。结果:肥厚组平均动脉压、心脏重量及其与体重比率、左心室游离壁厚度均显著大于治疗组和对照组。肥厚组3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APD100)(内膜:191±19 ms,中层:244±24 ms,外膜:196±15ms)较对照组(内膜:170±18 ms,中层:172±15 ms,外膜:168±16 ms)均显著延长(中层P<0.01,内膜、外膜P<0.05,n=10),且以中层心肌MAPD100延长最为明显。而治疗组与对照组3层心肌MAPD100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缬沙坦可阻止兔在体左心室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增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自主神经系统对犬急性缺血心肌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经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犬急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 ,用单相动作电位 (MAP)记录技术 ,同步记录 12只开胸犬急性缺血的左心室游离壁心外膜心肌 (epicardium ,Epi)、中层心肌 (midmyocardium ,Mid)和心内膜心肌 (endocardium ,Endo)的MAP。对自主神经刺激前和刺激过程中 ,3层心肌的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和早期后除极 (earlyafterdepolarization ,EAD)的发生率进行比较。 结果 缺血 10min后 ,起搏周长为 10 0 0ms ,在未刺激自主神经的情况下 ,跨室壁复极离散度为 (5 5± 8)ms ;刺激交感神经的过程中 ,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增加到 (86± 15 )ms (P <0 0 1) ;迷走神经刺激过程中 ,跨室壁复极离散度为 (5 3± 9)ms,与刺激前跨室壁复极离散度 (5 5± 8)ms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交感神经刺激前 ,2只 (17% )犬的中层心肌出现EAD ;交感神经刺激过程中 ,7只 (5 8% )犬的中层心肌出现EAD (P <0 0 1)。结论  (1)交感神经刺激可增加缺血心肌的跨室壁复极离散度 ,且易在中层心肌细胞诱发EAD ,两者可诱发室性心动过速 ;(2 )迷走神经刺激对缺血心肌的跨室壁复极离散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对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兔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的影响。方法用阿霉素制作兔心衰模型,采用单相动作电位(MAP)记录技术分别记录10只开胸心衰兔(心衰组)和10只开胸正常兔(对照组)迷走神经刺激前后左室游离壁心尖上方1cm处三层心肌的MAP,测量并分析MAP时程(MAPD),TDR。结果对照组刺激前后TDR没有显著性差异,心衰组刺激后TDR显著减少(P<0.05)。迷走神经刺激前,与对照组比较,心衰组TDR明显延长(12.80±2.57ms vs8.82±1.33ms,P<0.05),刺激后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7.89±3.80ms vs9.44±3.21ms,P>0.05)。结论迷走神经刺激可使心衰组的TDR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心室壁中层(M层)起搏对缺血再灌注犬跨壁复极离散(TDR)的影响,探讨采用M层起搏技术防治TDR增大相关性心律失常的可行性。方法制作正常犬及缺血再灌注后犬左室楔形心肌组织块模型,观察心内、外膜及M层起搏时,各层心肌动作电位时程(APD)及TDR的变化。结果心室内、外膜和M层起搏,心肌各层APD无显著变化(P﹥0.05);在正常状态时,心外膜起搏时,心外膜与M层之间的传导时间(TM-Epi)(24.3±2.4ms)显著长于心内膜起搏(12.0±0.8 ms)或M层起搏(12.6±0.7 ms)时的TM-Epi(P﹤0.05)。M层起搏时,TDR较外膜起搏明显减小(34.9±5.4 ms vs 71.5±6.1 ms,P﹤0.01),与内膜起搏(35.9±5.4 ms)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缺血再灌注后,结果与正常状态时相似。心外膜起搏(32.3±5.8 ms)时,TM-Epi较M层起搏(15.1±2.9ms)或内膜起搏(15.3±2.8 ms)进一步延长(P﹤0.05)。M层起搏时,TDR较外膜起搏明显减小(63.3±13.3 msvs 111.1±17.7 ms,P﹤0.01),与内膜起搏(62.8±13.8 ms)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心外膜起搏相比,M层起搏可有效减小TDR;但与心内膜起搏相比,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1.
12.
奎尼丁对吡那地尔诱导的犬右心室跨壁复极离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由吡那地尔诱导犬右心室肌细胞产生“全或无”复极,观察奎尼丁对这种跨壁复极离散的影响。方法 应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在1000ms刺激周长下,记录犬右心室肌细胞不同部位(外膜下、M区、内膜下)在不同情况[正常对照、吡那地尔(2 5μmol/L)、吡那地尔( 2 5μmol/L) +奎尼丁(5μmol/L) ]的动作电位。结果 吡那地尔( 2 5μmol/L)在3层细胞产生“全或无”复极,使跨壁复极离散增大,动作电位时程跨壁复极离散由(48 .5±9 .2)ms升为(128. 7±13. 5)ms(P<0. 01),进一步灌注奎尼丁(5μmol/L)后,减为(54 .3±10 .8)ms(P<0. 01)。奎尼丁部分恢复动作电位2相平台,延长了被吡那地尔缩短的动作电位时程。结论 在犬右心室肌组织,奎尼丁(5μmol/L)减小了由吡那地尔造成的跨壁复极离散,维持了跨壁电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在体犬左、右心房肌的电整复性即动作电位时程整复性(APDR),观察其与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的潜在机制.方法 使用单相动作电位技术记录14只犬左、右心房复极达90%的动作电位时程(APD_(90)),并通过S_1S_2程序刺激,观察APDR变化,即每一个舒张间期与刺激后发生心房肌复极APD_(90)的关系,并观察房颤的诱发情况.结果 APD_(90)左心房为(157.4±43.5)ms明显小于右心房(170.9±37.9)ms,P<0.05.心房肌在S_1S_2递减程序刺激下,左心房与右心房具有不同斜率的APDR曲线,左心房的APDR曲线斜率1.3±0.4大于右心房0.9±0.3,P<0.05.进行心房快速起搏S_1S_2刺激时,14只犬中共诱发出18阵房颤,其中左心房刺激发作12阵,明显多于右心房6阵(P<0.05).结论 左、右心房间具有单相动作电位时程的异质性及APDR不均一的复极特性,是诱发折返、发生和维持房颤的基质之一.  相似文献   

14.
口服胺碘酮对家兔扩张型心肌病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研究口服胺碘酮对扩张型心肌病 (DCM)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影响及与抑制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用家兔进行实验研究 ,随机分成DCM治疗组、DCM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用阿霉素制作DCM模型 ,DCM治疗组口服胺碘酮 ,然后离体灌流心脏 ,同步记录三层心肌的单相动作电位。结果 DCM对照组、DCM治疗组的三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时程复极 90 %的时限 (APD90 )均较正常对照组相应延长 (P <0 0 0 1 ) ,DCM治疗组心外膜、心内膜APD90 又较DCM对照组延长 (P <0 0 5) ,但中层心肌APD90 与DCM对照组相似 (P >0 0 5) ,DCM治疗组ΔAPD90 的跨室壁复极离散度较DCM对照组明显缩小 (P <0 0 1 )。结论 口服胺碘酮能延长DCM心外膜、心内膜APD90 ,对中层心肌细胞APD90 无影响 ,缩小复极离散度 ,降低了三层心肌复极不均一性 ,所以致心律失常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正常心肌与肥厚心肌跨室壁不应期离散(TDR)的影响。方法采用特制电极直接测量在体三层心肌的有效不应期(ERP)的方法,观察胺碘酮对犬正常心肌和肥厚心肌三层心肌ERP和TDR的影响。结果犬正常心肌在用胺碘酮前后三层之间的ERP无显著差异。犬肥厚心肌各层的ERP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应用胺碘酮后TDR明显缩小。正常心肌各层的TDR在循环长度改变时其数值差异无显著性,而在肥厚心肌TDR的差异显著。结论犬肥厚心肌的三层心肌间存在显著的TDR。胺碘酮可使肥厚心肌三层心肌的TDR减小。长-短间期或短-长间期刺激可使肥厚心肌的TDR增大,应用胺碘酮后,TDR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The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is an underestimated target of systemic sclerosis alterations. In this review we analyzed the major manifestations of its involvement, reconsidering the main theories of its pathogenesis.Abbreviations ANS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 BP blood pressure - BPD Basal papillary diameter - HR Heart rate - HRV Heart rate variability - MCTD Mix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 PNS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 POAG 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 - PCAG Primary closed-angle glaucoma - SSc Systemic sclerosis - SSR 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