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庞群 《全科护理》2012,10(28):2633-2634
[目的]分析冠心病病人猝死的原因,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冠心病病人发生猝死的临床资料。[结果]暴饮暴食3例,便秘4例,情绪激动2例,过度疲劳1例,寒冷刺激1例。[结论]冠心病猝死病人的发病原因以便秘、暴饮暴食和情绪因素为主,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避免冠心病猝死的发生,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蒋龙元  黄子通  吴海东 《新医学》2000,31(10):624-624,626
1引言 心电监护是指利用心电监测仪器对患者的心电活动进行长时间和(或)远距离监测,可弥补常规心电图不能长时间或远距离记录心电变化的不足。对冠心病的心电监护主要包括床边心电监护,动态心电监护和电话传输心电监护,上述监测不仅可及时诊断冠心病,还可以及时发现心律失常,从而挽救冠心病病人的生命。目前,床边心电监护已作为冠心病监护病房的首选监测项目,而动态心电监测和电话传输心电监测则由院内监护扩展到院前急救和院外监测。2床边心电监护2.1床边心电监护的仪器 主要有床旁监护器、遥测监护仪及中央监护系统三类。床…  相似文献   

3.
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逐年上升猝死率尤高 ,而恶性心律失常占相当高比重 ,尤其是院外猝死。因而 ,及时捕捉严重的心律失常并实施抢救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学界的难题。院外心脏病集群监护系统 (简称TTM )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为临床医疗界提供了一套近臻完备的技术 ,使院外心脏病的远程监护变成事实。我院 1997年 1月~ 1998年 3月共用此项技术监测患者 5 2人 ,共 92人次。本文旨在探讨远程心脏监测对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仪器 采用珠海中立电子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YJ 10 0 0型院外心脏病集群监护系统 ,包括…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的心律失常是指心律失常是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一般来说是在睡眠状态下,这是患者比较担忧的问题。担心心脏骤停而引起猝死。为减少其忧虑,指导患者正确用药,配合心理护理,防止心律失常的发生,我科采用全天24小时心电监护的方法对20例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发展、变化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对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人出院后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心血管科病区符合研究条件的62例冠心病PCI术后出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延伸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31例。比较两组病人院外MACE事件发生率、遵医行为的依从率及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MACE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的延伸护理可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病人PCI术后院外遵医行为,提高病人的满意度,降低MACE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抢救冠心病猝死的护理体会如下。 1.护士应掌握冠心病猝死的诊断:猝死的特点是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头部后仰,双眼向上直视,有些病人伴四肢强直性痉挛、抽搐;此时大动脉触不到搏动,心音消失;若处于心电监护病人,可见正常心电活动的QRS波消失,出现不规则室颤波或连续快速扑动波或成一直线,此时若能排除电干扰,即可诊断猝死。护士发现此情况,应马上进行现场急救,按A、B、C顺序心肺复苏。 2.熟练掌握急救技术:①心电监护:护士应掌握心电监护仪的操作使用,发现急性冠状动脉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 ,据卫生部公布 1995年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高达 80余万人 ,其中约有 60 %以上的患者在院外发生心脏突发事件而死亡[1] 。因此 ,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长期预后 ,是我国冠心病二级预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电话心电监护系统的临床应用为心肌梗死二级预防提供了新措施。我院心脏监护室从 1997年 9月引进电话心电监护系统 ,并应用该系统对 79例急性心肌梗死康复期患者进行监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为我院 1997年 12月~1999年 12月的急性心肌梗死康复期患者 ,共 79例 ,男 61例 ,女 18例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对降低冠心病监护病房(CCU)心电监护误报率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8月—2016年12月在我院CCU行心电监护的202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1月—2017年5月在我院CCU行心电监护的196例病人作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心电监护管理,试验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心电监护管理。比较两组心电监护误报率和病人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心电监护误报率为40. 54%,低于对照组的59. 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试验组病人护理满意度为97. 45%,高于对照组的69. 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与采用常规方法相比,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心电监护管理可以降低CCU心电监护误报率,提高病人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冠心病病人支架植入术(PCI)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29例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住院期间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给予常规心电监护,对其进行相关护理.[结果]29例病人经治疗后,1例发生心力衰竭,1例发生心源性休克,3例发生心律失常.[结论]加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王仕贤  钱慧丽 《全科护理》2011,(15):1369-1370
[目的]总结冠心病病人支架植入术(PCI)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29例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住院期间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给予常规心电监护,对其进行相关护理。[结果]29例病人经治疗后,1例发生心力衰竭,1例发生心源性休克,3例发生心律失常。[结论]加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院外电话心电监测系统(TTM)是集电子计算机技术、信息通讯技术与医疗技术于一体的高科技产物。我院急诊科从1997年3月~1998年5月采用以色列哈特公司生产的Heart300型院外心脏心电图电话监测系统,对156例门诊和出院患者进行心电监测,其中男85例,女71例,年龄18~96岁,平均525岁。156例患者TTM监测前心电异常率627%,监测后阳性率809%,心律失常发生率监测前183%,监测后375%。从监测的结果看,成效是显著的。整个监测过程顺利,无一例发生意外,现将护理方面的工作配合及体会报道如下。1 接收新患者程序11 监测前心理准备 在监测前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院外猝死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与天气气候关系的详尽分析,以进一步降低因天气变化而引起的猝死.方法:追踪1999年1月~12月经上海市医疗救护中心急救的839例院外猝死病历和同期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猝死前有心血管病史者占70.44%;猝死高发年龄为60~84岁,占64.88%,并且男性多于女性;院外猝死数在12个月中的高峰期为冬季,在平均一昼夜中的高峰点为早晨7点;总猝死数与相对湿度变化、平均气压呈正相关,与最低温度、平均温度呈负相关.心血管猝死数除与以上气象要素相关外,还与气压变化、最低温度变化、日照时数变化等呈正相关.冠心病和其他心脏病与平均风速呈负相关.高血压病与平均气压呈正相关.结论:猝死的诱因是多因素的,气象因素和季节变化的影响是其中重要的外因之一.猝死病人以老年人为多.当气象条件剧烈变化时,往往是猝死的高发时期,此时应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猝死是指平素身体“健康”或病情基本稳定的患者,发生非预料中的突然死亡.多数学者主张将发病后1h内死亡定义为猝死标准[1].有文献报道猝死约有70%发生于院外[2],为尽量降低院外猝死人数及尽早采取急救干预措施,本研究利用克拉玛依市急诊科2010年11月至2014年7月间294例院外猝死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克拉玛依市区院外猝死患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正股骨干骨折是较为常见的骨折,多由于直接外力或间接外力所产生的杠杆作用或扭转作用引起[1]。研究表明,冠心病可引起骨矿物质含量降低,骨质疏松,并易致骨折[2]。骨折后疼痛、出血,以及长期卧床可使冠心病加重,甚至猝死[3]。我科于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共收治56例股骨干骨折合并冠心病患者,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猝死院外急救现况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猝死指外表健康或病情已稳定的情况下 ,病人发生意料不到的 ,非暴力或中毒所致的突然死亡。猝死可随时随地发生 ,5 0 %以上者发生在院外 ,且多在症状发生后 2h内死亡[1] 。因此 ,重视猝死的院外急救 ,提高院外急救水平 ,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也成为急诊医学研究的热点。笔者查阅了 1981~ 2 0 0 0年在我国各种医学刊物上发表的关于猝死院外急救的文章 (共 34篇 ) ,发现仅有 7篇文章有较详细的院外急救记录(包括与急救相关的时间、现场急救措施、复苏有效率等 ) [2~ 7] ,现收集整理如下。一、资料院外急救情况见表 1。二、讨论1.从表中资料…  相似文献   

16.
回顾分析了17例冠心病猝死的临床特点,认为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启示是加强冠心病猝死的前瞻性护理措施,可减少冠心病猝死的发生。其护理措施是:1.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猝死的前驱症状;2.消除猝死的诱发因素,加强心理护理;3.加强护士的工作责任心,掌握抢救技能。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猝死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猝死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冠心病发生猝死以及提高抢救成功率提供帮助。方法对2002~2006年合江镇中心卫生院收治的冠心病发生猝死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包括患病的诱因、心电图、超声心动图、24h心电图、胸片、心电监护、电解质等。结果冠心病患者发生猝死与电解质紊乱、Lown3~5级室性早博、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心室扩大、左室肥厚、心功能不全、持续心肌缺血等可以触发致命性心律失常的的高危因素有关。猝死时起始心电图的类型及其演变过程、结局有相关性。结论早期预防、避免诱发因素、及时处理是预防以及提高冠心病猝死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恶性心律失常,尤其是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是发生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虽然随着心电监护技术的发展己使院内心脏性猝死率大为降低,但院外常因不能及时复苏而死亡,多个临床试验均已证实埋藏式自动转复除颤器(ICD);具有准确检测和治疗猝死事件的功能。因此,置入ICD已成  相似文献   

19.
院外护理指导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再次入院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院外护理指导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再次入院率的影响.[方法]出院心力衰竭患者135例分为对照组(72例)和实验组(63例),对照组在出院时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出院后通过卡片、交流与沟通、电话随访等方法,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合理休息、避免诱因、心理护理、基础护理、自我监测.比较两组间左室射血分数(EF)和再次住院率.[结果]现察组较对照组射血分数增加,再次住院率降低(P<0.05).[结论]院外护理指导能帮助心力衰竭患者了解心力衰竭自我护理的相关知识,改善心功能,降低再次住院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方晓虹 《全科护理》2015,(6):535-536
[目的]总结降低重症监护室(ICU)心电监护误报警率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将152例病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监护仪默认参数设置,观察组在对照组误报警分析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统计24 h报警总数。[结果]观察组心电监护的误报警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ICU监护仪误报警率有很大的作用,使临床护理工作的效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