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窒息性气体中毒是急诊科常见病多发病,在急诊抢救中占有较大比例。窒息性气体吸入一定量后将危及健康,呈现特异的症状与体征,甚至危及生命。高压氧作为首选的救治措施,在施救过程中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临床。高压氧治疗可迅速改善机体缺氧,控制肺、脑水肿,加速脏器功能恢复[1]。2009年3月—2012年12月,我们应用高压氧救治重度窒息性气体中毒38例,疗效较为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围生期窒息与新生儿胆红素水平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40例窒息儿 (重度窒息、轻度窒息各 2 0例 )及同期出生的正常儿 2 0例 ,分别于生后 2 4h、72h、12 0h、抽血测定总胆红素水平并分组比较。结果 重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及正常组之间 2 4h总胆红素水平比较有显著差异 (F =97.872 ,P <0 .0 1) ,72h则差异无显著意义 (F =2 .0 79,P >0 .0 5 ) ,12 0h重度窒息组总胆红素水平下降明显 ,与另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F =12 7.85 2 ,P <0 .0 1) ,轻度窒息组与正常儿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窒息程度不同 ,胆红素水平变化也不同 ;应对窒息儿胆红素水平进行早期监测和干预以免发生核黄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ASL)对新生儿窒息后缺氧脑损伤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有出生窒息史且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的足月新生儿17例作为窒息组,收集同期临床无出生窒息史、存在高胆红素血症可疑存在脑损伤行头颅MRI检查的足月新生儿18例为对照组;记录窒息组患儿出生后1、5 min Apgar...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和肌钙蛋白I( cTnI)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10例窒息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和用1,6-二磷酸果糖、维生素C治疗7 d后的血清CK-MB和cTnI进行动态检测,并以60例非窒息新生儿血清CK-MB和cTnI作对照。结果窒息新生儿血清CK-MB、cTnI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窒息新生儿组血清CK-MB、cTnI浓度明显高于轻度窒息新生儿组。治疗7 d后,轻度窒息新生儿组血清CK-MB、cTn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度窒息组血清CK-MB、cTn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与对照组比较仍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CK-MB和cTnI是反映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有效指标,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对窒息新生儿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高原地区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原因。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分娩时发生的新生儿窒息共210例,分别从孕周、分娩方式、产科因素、出生体重等方面综合分析高原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原因。结果:胎儿宫内窘迫95例(51.9%)是造成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脐带因素69例(33.6%)及羊水过少68例(31.9%)是产科方面的主要因素。结论:导致高原地区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原因很多,牧区产妇及羊水Ⅱ度~Ⅲ度污染者发生率高,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无直接关系,出生体重及胎龄大小与新生儿窒息密切相关。加强孕期保健,提高复苏技能,提倡多科协作,可预防和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窒息是胎儿出生后,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自主呼吸的缺氧状态,是新生化出生后的一种紧急情况。抢救不及时,易造成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因此,对窒息新生儿的及时复苏,尽量缩短窒息时间,是与优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窒息指初生儿生后短时间内无呼吸或仅有不规则间歇而浅表呼吸,表现乏氧者.1998~1999年我院儿科收治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患儿42例.患儿入科后首先了解窒息复苏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给予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8.
朱林红 《西南军医》2011,13(2):278-279
目的 探讨窒息和低体重新生儿血清甲状腺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 对46例窒息新生儿及27例低体重新生儿进行血清甲状腺激素T3、T4及TSH水平进行检测,同时以同期30例健康新生儿做为对照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窒息组T3、T4显著下降(P<0.05),且随着窒息程度的加重甲状腺功能变化更为明显,TSH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低体重组T3、T4、显著下降(P<0.05),TSH变化不明显;出生一周后患儿甲状腺功能得以恢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窒息可影响其甲状腺功能,且窒息越严重对甲状腺功能影响越大,同时低体重也可以影响甲状腺功能.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窒息为胎儿娩出后 ,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对任何出生时呼吸抑制的新生儿都必须立即开始复苏 ,以在引起永久性损害之前逆转窒息缺氧过程。相对其它任何年龄组来说 ,新生儿窒息发病率最高 ,需要复苏的机率最大 ,在窒息新生儿生命的最初几分钟内如何对其正确处理 ,将影响其终身健康和体质。因此 ,产科医生必须熟练而准确地掌握ABCD复苏方案 (见后 )和初步复苏处理。1 新生儿窒息的病理生理变化新生儿窒息后很快出现第一次短促的喘气相 ,系延髓呼吸中枢对血pH降低和高碳酸血症的反应 ,随着缺氧加重 ,呼吸…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周氏切口术式加臀牵引娩出胎儿效果。方法:选择第2产程胎头深嵌骨盆中改剖宫产手术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周氏切口术式加臀牵引娩出胎儿,对照组采用子宫下段剖宫产手取胎头娩出胎儿。观察两组软产道撕伤、产后出血、胎儿娩出时间、新生儿窒息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无软产道撕伤,术中出血〉500ml者3例(5.4%),胎儿娩出时间(3±2)min,新生儿轻度窒息4例(7.1%),无重度窒息;对照组软产道撕伤18例(30.O%),术中出血〉500ml者15例(25.0%),胎儿娩出时间(4±2)min,新生儿轻度窒息16例(26.7%),重度窒息1例(1.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周氏子宫切口术式加臀牵引娩出胎儿,可减少软产道撕伤、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缩短胎儿娩出时间。  相似文献   

11.
李文秀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8):1414-1415
目的:探讨罗派卡因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对三产程时间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罗派卡因对198例产妇实施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与同期未接受硬膜外麻醉的产妇230例对照,比较两组产妇的疼痛程度、分娩方式、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等。结果:两组的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均无明显差异,P〉0.05,第一产程活跃期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第二、三产程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罗派卡因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是安全可靠的分娩镇痛方法,对母婴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共205例双胎妊娠产妇,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的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1胎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阴道分娩组第2胎儿的窒息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P<0.05)。结论正确选择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将有助于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3.
窒息新生兔中枢及外周血脑啡肽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啡肽与新生兔窒息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 2 4只正常新生兔 (对照组 )及 2 6只窒息新生兔 (窒息A组 )中枢及外周血中脑啡肽的含量。将 2 0只孕 3 0d母兔窒息后立即剖宫取出仔兔 ,随机分为 4组 :新生兔窒息未治疗组 (窒息B组 ) ,新生兔窒息ICI17486 4 治疗组 (ICI组 ) ,新生兔窒息脑啡肽抗血清治疗组 (抗血清组 ) ,新生兔窒息兔血清治疗组 (血清组 )。后2组仔兔在分娩后分别脑内注入脑啡肽抗血清 (滴度 1∶60 0 0 )或等量不含抗体的兔血清 ,ICI组按体重静脉注入ICI17486 4 80ng kg。仔兔均于剖宫产后 1、5、10、15及 3 0min进行Apgar评分。结果 ①窒息A组新生兔下丘脑、垂体及外周血脑啡肽的含量分别为 (63 5.2± 57.6)、(452 .7± 3 7.5)及 (2 97.6± 2 8.4)ng L ,对照组分别为 (185.7± 2 9.6)、(150 .9± 2 1.4)及 (12 1.5± 19.9)ng L。与对照组相比 ,窒息A组中枢及外周脑啡肽含量均明显升高 (P <0 .0 1及 <0 .0 5)。②抗血清组及ICI组兔Apgar评分明显高于窒息B组及血清组 (P <0 .0 1及 <0 .0 5) ,后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脑啡肽与新生兔窒息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其不利作用为通过δ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脐血红细胞内腺苷三磷酸(ATP),腺苷二磷酸(ADP),腺苷一磷(AMP)含量的变化。方法:分三组;正常对照组(20例),轻度窒息组(10例),重度窒息组(10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HPLC)分别测定其脐血红细胞内ATP,ADP,AMP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轻度窒息组红细胞内ATP,ADP含量降低。重度窒息组红细胞内ATP,ADP含量明显降低,两组AMP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变化。轻,重度窒息组相比较,ATP含量差异明显,而ADP,AMP含量差异不明显。结论:本研究揭示了新生儿窒息后脐血红细胞内能量代谢的改变及其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对早期诊断和防治新生儿窒息有重要理论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任素涓 《航空航天医药》2014,(10):1468-1470
目的探讨和分析羊水污染孕产妇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分娩的308例足月妊娠羊水污染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不同程度羊水污染及不同分娩方式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羊水污染I度的新生儿窒息率为11.8%,羊水污染II度的新生儿窒息率为25.1%,羊水污染III度的新生儿窒息率为47.1%;羊水污染I度阴道分娩和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羊水污染II度、III度阴道分娩和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I度和III度羊水污染孕产妇进行分娩前的处理,并及时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对改善新生儿结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静  李欣   《放射学实践》2011,26(1):114-115
病例资料患儿,男,2个月。足月,顺产,生后无窒息史,发现双眼向左侧斜视5天,伴间断呕吐,呕吐物为内容物。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无阳性发现。  相似文献   

17.
王海娟 《航空航天医药》2014,(10):1399-1400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自然分娩的临床效果,选择最佳的分娩方式,提高新生儿存活率。方法选取分娩13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136例产妇分为脐带绕颈组和无脐带绕颈组各78例,分析自然分娩过程中,新生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胎儿窘迫以及脐带绕颈周数与剖宫产率关系等各种情况数据。结果脐带绕颈组新生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脐带绕颈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脐带绕颈一周时,脐带绕颈组与无脐带绕颈组比较剖宫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绕颈2-3周时,剖宫产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脐带绕颈胎儿分娩是一种特殊分娩方式,绕颈1周可以选择自然分娩试产,特殊情况下,采取剖宫产术分娩;脐带绕颈2-3周时,建议产妇行剖宫产术分娩,降低新生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1994~ 1999年 ,我院采用气管插管抢救新生儿窒息 30例 ,救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30例中 ,孕龄 37~ 4 0周 12例 ,4 1~ 4 2周 18例。正常分娩 6例 ,胎吸分娩 12例 ,剖宫产 4例 ,臀位牵引 2例 ,产钳助产 6例。按妇产科学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 ,出生后 1min的Apgar评分 0~ 3分 (重度窒息 ) 4例 ,4~ 7分 (轻度窒息 ) 2 6例。1 2 方法 采用上海手术器械七厂生产的气管内导管 ,按新生儿复苏方案进行复苏 ,包括清理呼吸道、建立呼吸、循环 ,药物复苏及复苏评估。对经吸痰 人工呼吸或面罩给氧仍无自主呼吸 ,心率…  相似文献   

19.
罗湘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0):1796-1796
目的:探讨新生儿心肌酶活性的变化对窒息的意义。方法:将2008-05-2010-05住院的82例新生儿窒息患儿分为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另选4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3组患儿均测定血清中AST、LDH、α-HBDH、CK、CK-MB的活性,作对比分析。结果:窒息新生儿心肌酶活性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重度窒息组心肌酶活性比轻度窒息组也明显升高(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时血清心肌酶活性变化显著,可作为新生儿窒息早期心肌损害的重要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术后护理方法。方法通过术前、术后心理护理,术后病情观察、饮食指导,回顾性总结57例鼻内窥镜下儿童鼾症术后护理方法。结果57例患儿手术后症状改善明显,鼾声减小或消失;经科学规范的护理,无一例发生窒息、出血等并发症,均康复出院。结论科学规范的护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术后窒息、出血等并发症,是整个医疗过程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