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晓坤  杨书鲲 《宁夏医学杂志》2007,29(3):243-244,I0004
目的探讨螺旋CT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经手术或(和)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螺旋C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绝大多数恶性梗阻均有肝内胆管扩张且重度扩张者居多,分别占93.6%、79.3%。而良性梗阻肝内胆管不扩张者,占42.8%,即使扩张绝大多数亦属轻-中度扩张,占91.7%。结论肝内胆管是否扩张及扩张程度,结合梗阻部位胆管形态的CT表现是良、恶性梗阻性黄疸鉴别的重要依据,此点对制定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梗阻性黄疸的CT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CT在梗阻性黄疸检查中定位和定性诊断的准确性。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CT追踪确诊的、术前均行CT检查的梗阻性黄疸病变54例,良性21例,恶性33例。本组资料均显示梗阻性黄疸病变中有不同程度的肝内或/和肝外胆管扩张,部分合并胆囊扩大。其CT表现均显示为低密度环状或条状影,胆囊直径增大。CT诊断梗阻平面的准确性为100%,对梗阻性黄疸定性诊断的准确性为852%。肝胆管扩张的程度和梗阻平面的形态学表现对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CT对梗阻性黄疸的定位诊断具有高度的准确性,CT结合其它影像学检查方法和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可提高定性诊断梗阻性黄疸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术是国内近年来新开展的一种X线检查方法,它对梗阻性黄疸有较肯定的诊断价值。本文就我院放射科近一年来配合临床所作10余例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检查进行了分析总结,对总胆管结石、胰头癌胆管受侵及总胆管炎性狭窄等疾病的X线表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对今后开展此项检查提出了改进意见和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及磁共振常规腹部扫描对梗阻性黄疸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梗阻性黄疸患者36例进行SSFSE序列的2D/3D成像,进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重建技术获得MRCP三维图像。同时行常规腹部MR扫描检查,观察肝内外胆管扩张的程度、梗阻端的位置及形态特点,进行定位及定性诊断。结果:MRCP对梗阻部位的定位诊断准确率达100%,定性诊断准确率86%,结合常规冠状及横切位扫描提高了诊断准确率。结论:MRCP虽能清楚显示肝内外胆管的梗阻,但需结合原始图像及常规扫描才能提高定位定性诊断的准确性,是目前梗阻性黄疸最理想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梗阻性黄疸常见于胆道结石、良性狭窄、肿瘤等。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原是临床常见难题,然而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步,在梗阻性黄疸中不仅有诊断作用,而且放射介入治疗也是梗阻性黄疸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梗阻性黄疸的影像学检查包括普超声、普通放射线、放射性核素、CT、MRI以及介入放射学(如经皮肝穿胆管造影、逆行性胰胆管造影和选择性血管造影)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肝外胆管癌与胆道良性狭窄的MRCP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已成为梗阻性黄疸的重要检查手段。肝外胆管癌与胆管良性狭窄,均可引起梗阻性黄疸,但两者的治疗方法及预后完全不同。有关两者的MRCP鉴别诊断鲜见报道。  相似文献   

7.
梗阻性黄疸的CT征象分析(附3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的CT征象及CT检查在胆道良恶性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资料完整34例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CT征象。良性病变17例,其中肝内胆管结石5例、肝内外胆管结石6例、术后胆管狭窄3例、胰腺炎3例;恶性病变14例,其中胆管癌4例、胰头癌6例、壶腹部癌1例、胆囊癌2例、胆管癌合并胆囊癌1例。结果良性梗阻性黄疸胆总管下段结石在CT表现有高密度或等密度结石影。胆总管型形成"晕环征"或"新月征",良性炎性纤维组织增生而引起胆总管下段狭窄,逐渐均匀变细,终止胰头。恶性梗阻性黄疸的CT表现有肝内胆管及肝门部位胆管扩张,表现为"软藤征"或"截断征"、"双管征"、软组织肿块及淋巴结肿大、腹水。结论CT对于梗阻性黄疸的梗阻水平判断及良恶性判断较准确,是诊断梗阻性黄疸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梗阻性黄疸的螺旋CT征象,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59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合病理进行分析。结果在所有梗阻因素中恶性黄疸占91.5%,CT表现为肝内胆管扩张、胆管呈“软藤征”、“鼠尾征”,胆总管多突然“截断”,梗阻部可见低密度肿块、结节,延迟强化明显,良性梗阻胆总管多渐进性狭窄。结论螺旋CT是临床诊断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手段,恶性肿瘤是导致胆道梗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刘祥雏  秦忠 《吉林医学》2013,(32):6756-6758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联合常规MRI序列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胰胆管疾病的MRCP及MRI常规扫描序列影像学表现。结果:72例胆管系统不同程度扩张的病例中,良性者占62.5%(45/72),恶性者占37.5%(27/72)。MRCP联合常规MRI序列对胆道梗阻定位准确率100%(72/72),定性准确率87.5%(63/72)。结论:MRCP可以无创性诊断梗阻性黄疸病变,结合常规MRI技术可准确显示梗阻部位,判断梗阻病因,定位及定性准确率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不典型黄疸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黄疸型肝炎)和不典型肝外梗阻性黄疸(以下简称梗阻性黄疸)临床医疗中时有所见,鉴别诊断有时十分困难。将梗阻性黄疸误诊为黄疸型肝炎而贻误治疗时机,或将黄疸型肝炎误诊为梗阻性黄疸而贸然手术,后果均十分严重,预后往往不良。近年来虽有B型超声波检查、十二指肠低张造影术,内诊镜逆行胆道胰腺造影术(ERCP)和经皮肝穿胆道造影术(PTC)等检查方法的应用,黄疸病人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1.
对术前无黄疸的胆道良性疾病施行胆道手术1239例,术后近期出现黄疸18例:医源性胆管损伤11例行胆肠吻合术;胆道残余结石7例行术后纤维胆道镜取石术。着重讨论胆道良性疾病术后近期出现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韩波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2):1421-1423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LAVA)联合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07-01—2011-05-01我院收治的4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均行LAVA、MRCP检查,对良恶性胆道梗阻的LAVA、MRCP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LAVA、MRCP检查显示:4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中,末端胆管癌13例,肝门胆管癌5例,胰头癌4例,十二指肠癌2例,壶腹癌1例,十二指肠憩室炎1例,胆管结石12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2例。结论 LAVA和MRCP的联合应用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影像学结果对临床治疗决策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低位梗阻性黄疸SCT表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常见低位梗阻性黄疸病因螺旋CT表现特征,以进一步提高CT对低位梗阻性黄疸病因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分析我院1998年~2004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低位梗阻性黄疸123例,良性梗阻72例,其中胆总管结石60例,胆总管炎性病变12例,恶性梗阻51例,其中胰头癌25例,胆总管癌14例,壶腹癌12例.结果胆总管结石中有52例显示"新月征"或"靶征".胰头癌增强扫描均呈低密度.胆总管癌中有9例见胆总管腔内明显均匀强化的结节.12例壶腹癌中有9例显示十二指肠乳头区充盈缺损,明显强化.良性低位梗阻中肝内胆管和胆总管轻、中度扩张分别为51例和65例,51例肝内胆管呈竹节状扩张,49例肝内、外胆管扩张不成比例;恶性低位梗阻中36例肝内胆管呈软藤状重度扩张,43例肝内、外胆管成比例扩张.结论 SCT扫描在低位梗阻病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是一种有效而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飞  程涛  韦炜 《安徽医学》2012,33(4):478-481
目的探讨饮水低张MSCT技术在胆管梗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6例临床拟诊梗阻性黄疸患者行饮水低张MSCT扫描,分析其CT表现,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定位准确率最高的为第3段胆管;良性胆道病变定性准确率最高的是胆管结石,恶性胆道病变定性准确率较高的是壶腹周围癌及肝外胆管细胞癌;胆管扩张CT表现为渐进性扩张24例,其中良性病变17例,恶性7例;节段性扩张12例,其中良性扩张7例,恶性5例;软藤样扩张38例,其中良性扩张1例,恶性扩张37例。杯口样狭窄25例,鸟嘴样狭窄16例,均为恶性病变;靶征出现7例,均为胆总管结石。25例壶腹周围癌中,半月征出现7例,双环征8例,双管征12例,指样征9例。结论采用饮水低张MSCT技术,良、恶性胆管梗阻性疾病在CT表现上具有一定特征,结合综合征象,能提高螺旋CT在胆管梗阻性疾病的定位、定性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76例胆道梗阻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半傅立叶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HASTE)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胰、胆管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并与其他序列及影像学检查比较。方法通过Siemens 1.5T Vision Plus扫描仪,采用自控阵表面线圈,加脂肪抑制和图像预饱和技术,以HASTE序列重T2加权相多层扫描,进行三维重建,多角度多方位观察。结果本组76例病人,胰胆管良性梗阻16例,表现为胆总管近端扩张,远端逐渐变细,边缘光滑,全层无中断,呈不全梗阻,胰腺的良性梗阻表现为“管道穿通征”阳性;恶性梗阻28例,梗阻端形态以截断状最多见,其次为乳头状和“鼠尾征”。另外胰头癌和壶腹癌可见“双管征”即梗阻平面以上胆总管和胰管均扩张。本组MRCP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1.0%、96.5%、94.7%。确诊率:MRCP 94.7%,超声77.7%,CT76.3%,ERCP(逆行内镜胰胆管成像)90.0%。结论HASTE MRCP作为无创性技术,成像速度快,空间分辨率高,能完整显示胰胆管系统结构,优于ERCP和PTC,是目前理想的成像方法。初步认为,“双管征”多见于恶性梗阻,“管道穿通征”见于良性梗阻,可作为鉴别良恶性梗阻的重要指征。  相似文献   

16.
76例胆道梗阻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半傅立叶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HASTE)磁共振胆管成像(MRCP)对胰、胆管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并与其他序列及影像学检查比较。方法:通过Siemens1.5T Vision Plus扫描仪,采用自控阵表面线圈,加脂肪抑制和图像预饱和技术,以HASTE序列重T2加权相多层扫描,进行三维重建,多角度多方位观察。结果:本组76例病人,胰胆管良性梗阻16例,表现为胆总管近端扩张,远端逐渐变细,边缘光滑,全层无中断,呈不全梗阻,胰腺的良性梗阻表现为“管道穿通征”阳性;恶性梗阻28例,梗阻端形态以截断状最多见,其次为乳头状和“鼠尾征”。另外胰头癌和壶腹癌可见“双管征”即梗阻平面以上胆总管和胰管均扩张。本组MRCP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1.0%、96.5%、94.7%。确诊率:MRCP94.7%,超声77.7%,CT76.3%,ERCP(逆行内镜胰胆管成像)90.0%。结论:HASTE MRCP作为无创性技术,成像速度快,空间分辨率高,能完整显示胰胆管系统结构,优于ERCP和PTC,是目前理想的成像方法。初步认为,“双管征”多见于恶性梗阻,“管道穿通征”见于良性梗阻,可作为鉴别良恶性梗阻的重要指征。  相似文献   

17.
研究56例无胆道扩张的新生儿及婴儿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手术时机及效果。超声证实无肝内外胆道扩张的新生儿及婴儿梗阻性黄疸,均行手术探查及病理学检查。手术证实56例梗阻性黄疸中有30例为胆汁粘稠症,并经胆道冲洗治愈;26例为胆道闭锁,预后不良。二者在肝内小胆管增生这一病理改变上存在一致性,可能是对胆道梗阻的代偿机制之一。对于超声提示无肝内外胆道扩张的新生儿及婴儿梗阻性黄疸,经1~2周的抗炎、保肝、利胆治疗无效后,应及时手术探查,以使胆汁粘稠症的患儿得到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507例住院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肝硬化的病因、诊断及误诊原因、并发症及死亡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苏江 《医学综述》2011,17(14):2191-2193
梗阻性黄疸是各种胆管疾病的共同结果。引起梗阻性黄疸的病因复杂,主要有胆管结石、肿瘤、炎症等原因。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主要靠影像检查技术。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各有其优缺点。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梗阻性黄疸的影像学检查技术也在不断地完善。现主要对梗阻性黄疸的主要病因以及近年来影像学检查的发展概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的价值及良、恶性梗阻性疾病的影像表现。方法:对45例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的MRCP和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MRCP定位诊断准确率100.0%,定性准确率88.9%;胆道结石表现为胆管内充盈缺损、周围有胆汁包绕或为"杯口状"阻塞,胆管炎表现为胆管节段性扩张和狭窄,恶性病变表现为胆管突然截断或偏心性狭窄。结论: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应作为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