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罗国群  邓伟芬  马文敏 《生殖与避孕》2011,31(11):769-772,739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治疗中对子宫内膜发育不良者子宫内膜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IVF-ET患者共67例,均由于子宫内膜发育不良而致IVF-ET种植失败,再次行IVF-ET治疗时随机分为研究组(加用GH治疗,32例)和对照组(未使用GH治疗,35例),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结局。结果:患者Gn用量、平均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及子宫内膜和内膜下血流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研究组的胚胎种植率(31.4%)及临床妊娠率(39.5%)明显高于对照组(15.7%和19.8%)(P<0.01),早期流产率明显减低(14.6%vs 21.4%)(P<0.01)。结论:对内膜发育不良的患者进行IVF-ET治疗时加用GH可能是通过改善子宫内膜对胚胎的容受性,从而提高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降低早期流产率。  相似文献   

2.
35例先天子宫畸形患者行IVF-ET治疗临床结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总结子宫畸形患者行IVF-ET治疗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VF-ET治疗的35例先天子宫畸形患者(子宫畸形组)的临床结局,随机抽取同期子宫正常、单纯输卵管因素不孕症患者11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患者年龄、不孕年限、BMI、bFSH、bLH、促排卵天数、FSH使用总剂量、hCG注射日E2、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多胎率和流产率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子宫畸形组的分娩孕周、活婴体质量、早产率均差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新生儿均未观察到畸形。结论:要重视子宫畸形患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处理,建议患者在获得多胎妊娠后减为单胎,同时加强孕期及分娩过程中的检查与监护,以期获得更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姬萌霞  赵晓明  孙赟  洪燕  高敏芝  郑中 《生殖与避孕》2013,33(4):272-276,24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手术剥除与否对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IVF-ET第1周期治疗的305例患者,分成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手术组(A组)、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未手术组(B组)和管性不孕对照组(C组),采用长、短方案进行超促排卵,比较3组的IVF结局。结果:无论刺激方案如何,A组平均获卵数低于B组与C组(P≤0.001),而FSH用量高于C组(P<0.001),A组妊娠率低于B组,B组妊娠率低于C组(P<0.05)。B组与C组相比,除FSH用量较高(P<0.001)外,获卵数、总胚胎数、优质胚胎率、可利用胚胎数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此外,在A组中,手术侧卵巢平均获卵数低于健侧卵巢(P<0.01),且术侧卵巢未获卵的比例达24%。结论: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IVF结局不良;手术剥除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并不能改善IVF结局,反而降低了卵巢反应性。  相似文献   

4.
生长激素对IVF-ET周期中子宫内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对子宫内膜生长不良患者子宫内膜影响。方法:2005.01-2006.05期间由于子宫内膜发育不良而致IVF-ET种植失败68例,再次IVF-ET治疗中加用生长激素(GH)治疗者为研究组(37例),未使用GH治疗者为对照组(31例)。结果:二组在获卵数、优质胚胎率上有明显差别(P<0.05),而受精率、卵裂率无区别。研究组子宫内膜形态学及厚度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流产率明显减低。结论:对IVF-ET治疗中内膜发育不良的患者再次进行IVF-ET治疗时加用生长激素可促进子宫内膜发育,改善子宫内膜对胚胎的容受性,从而提高临床妊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内膜微刺激术对再次移植冻融胚胎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在本院行体外受精(IVF)助孕首次移植治疗失败的患者共281例,随机分为研究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129例,月经干净后第3~7日进行宫腔镜子宫内膜微刺激术;B组152例,第2次移植前未行手术。统计分析冻融胚胎移植(FET)的妊娠结局。结果 (1)A、B两组间患者年龄、不孕年限、基础性激素、体质量指数、黄体酮转化日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率、异位妊娠率、多胎率、早期流产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组的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分别是58.1%、34.0%,显著高于B组(47.4%、27.6%)(P0.05)。进一步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宫腔镜子宫内膜微刺激术能够显著增加临床妊娠的几率(OR=1.50,95%CI=1.12~2.43),而对异位妊娠、多胎妊娠及早期流产的发生无明显影响。结论宫腔镜子宫内膜微刺激术属微创手术、并发症少,手术方便快捷,能更直观评价患者的宫腔内情况,并且通过对子宫内膜局部轻微刺激,改善内膜容受性,提高着床率、妊娠率,故宫腔镜子宫内膜微刺激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长方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82个周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超长方案(42个周期)和常规长方案(40个周期)对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与常规长方案组相比超长方案组的获卵数(8.2vs10.7)、受精率(69.32%vs72.11%)、卵裂率(87.49%vs89.78%)无明显差异(P>0.05),但Gn总量(44.55支vs33.79支)、优质胚胎数(4.3vs5.8)、临床妊娠率(20.00%vs40.48%)、胚胎植入率(9.90%vs19.64%)等几项指标,超长方案组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在IVF-ET超促排卵前,采用超长方案进行降调节能显著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IVF-ET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控制性超促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刺激过程中新诊断的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EP)对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新鲜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行IVF/ICSI-ET新鲜周期的3 003例患者的3 003个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IVF/ICSI-ET术前行相关检查诊断宫腔形态正常,根据在COH过程中是否新发现EP将其分为研究组(新发现息肉,n=60)和对照组(未发现息肉,n=2 943)。观察患者妊娠结局。结果:患者的临床妊娠率、自然流产率、继续妊娠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生化妊娠率(20.0%vs 9.8%)、异位妊娠率(3.3%vs 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P0.000 1)。结论:在COH刺激过程中新诊断的与生化妊娠和异位妊娠的发生相关,但不影响IVF-ET新鲜周期的最终临床妊娠率、继续妊娠率以及早期流产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干预治疗对超声检查显示子宫内膜形态不良的不孕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选择近排卵期子宫内膜超声检查形态不良者并行子宫内膜搔刮的干预性治疗后至内膜回声正常的患者30例(34周期)为干预组,子宫内膜回声不良而未行干预性治疗的患者37例(40周期)为未干预组;另选择同期子宫内膜形态正常的不孕患者51例(53周期)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内膜厚度、卵巢反应和妊娠结局。结果:干预组30例患者中,19例干预治疗1次,2例干预治疗4次,其余9例干预治疗2~3次后至内膜形态基本恢复正常。3组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内膜厚度、卵巢反应、受精数以及移植胚胎数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胚胎种植率、周期临床妊娠率(27.1%,50.0%)均高于未干预组(13.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19.4%,35.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干预组的胚胎种植率、周期临床妊娠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形态不良的患者行干预治疗至内膜回声正常后有利于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善IVF-ET治疗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Glycodelin-A表达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1月武汉市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诊的拟行IVF-ET治疗患者71例,分析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日抽血检测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三维(3D)超声测定子宫内膜容积在预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ⅣF-ET)结局中的作用.方法对124例行ⅣF-ET的患者在HCG注射当天进行超声测定子宫内膜的厚度和容积.结果妊娠组(48例)和未妊娠组(76例)在HCG注射当天测得的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容积、子宫容积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子宫内膜容积和厚度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32和0.523.子宫内膜容积<2.0ml的5例患者,无一例发生妊娠.结论子宫内膜容积和子宫内膜厚度不能预测ⅣF-ET结局.但子宫内膜容积测定可指导是否行ET.  相似文献   

11.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妊娠结局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术、冻融胚胎移植术后306个妊娠周期的结局及围产儿情况,并与自然受孕妇女进行比较。结果:在306个妊娠周期中,生化妊娠11个周期,临床妊娠295个周期,流产53个周期,宫外孕10个周期,宫内外同时妊娠5个周期。共有168例分娩,与同期在我院自然妊娠分娩的6 203例相比,多胎率(34.52%vs 0.77%)、早产率(33.33%vs 4.56%)有显著性差异(P<0.05)。助孕出生的231例新生儿与自然分娩的6 186比,低体重儿率(37.23%vs 3.30%)、新生儿死亡率(0.87%vs 0.21%)、新生儿畸形率(2.16%vs 4.24%)、死胎率(1.70%vs 0.27%)均有有显著性差异(P<0.05)。另两组在前置胎盘和产后出血方面,差异也有显著性。结论:辅助生育其并发症显著高于自然妊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卵子透明带透亮致密患者行常规体外受精(IVF)或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后受精、胚胎发育情况及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体外受精过程中卵子出现透明带透亮致密的43个周期,其中IvF周期27例,ICSI周期16例,比较受精率与正常受精比例、胚胎质量、临床妊娠结局。结果:27例IVF周期均未受精,行早期补救ICSI,其中23例完全不受精。补救后IVF总体受精率达64.83%,正常受精率59.32%;16例ICSI周期均受精,受精率和正常受精率分别为85.11%和79.01%,均显著高于IVF组(P〈0.05)。IVF组和ICSI组卵裂率分别为97.96%、95.65%,优质胚胎率分别为52.67%、43.7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F组妊娠率为37.04%,种植率为33.33%;ICSI组妊娠率为31.25%,种植率为25.00%,组间临床结局相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透明带透亮致密患者的自然受精能力下降,需要采用ICSI方式授精。常规IVF受精失败后采用早期补救ICSI或直接行ICSI能明显改善透明带透亮致密患者的受精结局,但不能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3.
生殖器结核是输卵管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也是发展中国家寻求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助孕治疗的主要病因。如果结核性不孕患者宫腔形态正常、卵巢功能良好,IVF-ET是治疗结核性不孕的有效方法。生殖器结核可以影响IVF-ET治疗结局,首先表现为能够降低卵巢储备功能。其次,影响胚胎着床,如潜伏性子宫内膜结核由于内膜基底层结核菌的存在,影响内膜下血流及激活抗磷脂抗体,诱发微血栓形成,使胚胎的着床失败;内膜结核可引起内膜粘连、瘢痕化及宫腔形态改变,影响胚胎着床。IVF-ET助孕治疗由于超促排卵,高雌孕激素水平可以激活陈旧结核,使潜伏性结核转为活动性结核。另外,结核患者包括生殖器结核患者妊娠后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感染胎儿,导致新生儿先天性结核。因此,不孕患者在行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治疗前,需考虑筛查结核尤其生殖器结核。对于已确诊的结核感染应当规范地进行抗结核治疗;对于潜伏性结核,给予预防性治疗再行IVF-ET助孕会提高成功率,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交互式群组管理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精神健康的影响。方法:将接受IVF-ET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接受交互式群组管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测评患者的精神健康状态。结果:在促排卵和移植术后15 d内的SAS、SDS量表评分,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SF-36量表评分,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交互式群组管理可以对IVF-ET患者的精神健康产生重大影响,降低焦虑、抑郁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因输卵管积液等行腹腔镜下绝育术后助孕、宫内成功妊娠而并发输卵管残端出血的病因及预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宫内妊娠并发输卵管残端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患者经腹腔镜手术止血成功,并保住了宫内胎儿,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宫内妊娠并发输卵管残端出血原因可能与前次腹腔镜绝育术中不恰当的电凝导致残端组织愈合不良、宫角受损未予成形缝合以及手术器械使用不当等有关,应采用恰当的手术方式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控制性超促排卵(COH)周期中注射hCG日与取卵(OPU)后48 h雌激素(E2)下降幅度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 271个IVF/ICSI-ET助孕周期患者hCG注射日和OPU后48 h时血清E2水平,并根据血清E2下降幅度、年龄及助孕结局分组比较。结果:①E2下降幅度在未妊娠组、早期流产组和继续妊娠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hCG注射日与OPU后48 h E2下降幅度>80%时,胚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均明显下降(P<0.05),早期流产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hCG注射日与OPU后48 h E2下降>80%时,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胚胎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下降,但不增加早期流产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的临床妊娠率与年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DOR患者行IVF-ET微刺激治疗方案的患者资料,按照患者年龄分为3组:A组(35岁,n=105),B组(35~38岁,n=114),C组(38岁,n=173),比较分析不同年龄组患者一般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各组患者的基础FSH、基础LH、基础E_2、基础窦卵泡数(AFC)、平均每日促性腺激素(Gn)用量、平均Gn使用天数、平均Gn使用总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促排卵后获卵数、正常受精数、可用胚胎数、优质胚胎数、扳机日LH水平、扳机日E_2水平、未获可移植胚胎率、可移植周期平均移植次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A、B组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与C组相比有着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P0.01)。结论:DOR患者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年轻的DOR不孕患者临床妊娠结局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黄体支持中补充小剂量雌激素(E2)对妊娠率的影响。方法:①回顾性分析912个IVF-ET周期,根据黄体支持方案将其分为A组(511个周期),给予黄体酮80mg/d;B组(401个周期),给予黄体酮80mg/d+补佳乐2mg/d,比较组间妊娠率;②按照hCG日与ET日E2比值,分为<4.0组(291个周期)和≥4.0组(220个周期),比较二组妊娠率,了解E2下降程度与妊娠的关系;③另选择IVF超排卵妇女因某种因素未行移植(24个周期)和自然周期排卵妇女(32个周期)比较黄体中期E2水平,以了解超促排卵对黄体中期E2的影响。结果:黄体期补充与不补充E2组间种植率和妊娠率均无差异(P>0.05);E2下降程度不同的二组间种植率和妊娠率也无差异(P>0.05)。IVF超排妇女黄体中期E2水平明显高于自然周期妇女(P<0.01)。结论:取卵后E2水平下降不影响IVF结局,补充E2进行黄体支持不能改善IVF妊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