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胫骨前肌后移重建跟腱术治疗跟行足杨绍银李政我科1991年8月~1996年8月,收治脊髓灰质炎后遗小腿三头肌麻痹,致跟行足畸形患者46例,对其中9例进行胫骨前肌后移重建跟腱,矫治跟行足畸形。术后随访1年3个月~4年6个月,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Sheffield足踝U型外固定架矫治跟腱挛缩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9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6例重度跟腱挛缩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18~43岁,平均27岁.手术安置外固定牵引架,定期调整外固定支架矫治跟腱挛缩、足内收及内翻畸形,踝关节过度矫正,达到背屈15°、外翻0°后,可拆除外固定支架.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3~7个月(平均4.5个月)随访,跟腱挛缩畸形均得到良好的矫治,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加强功能锻炼,均能站立行走,功能基本正常.按Garceau评价标准:优5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结论 采用Sheffield足踝U型外固定牵引架矫正重度跟腱挛缩畸形,创伤小,可避免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能较快地矫正踝关节跖屈畸形及相应的足部软组织挛缩畸形,患者短时间内可恢复下地行走,是跟腱挛缩、尤其是重度畸形的理想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微创跟腱延长术联合系统康复治疗跟腱挛缩患者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选择性地采用微创跟腱延长术联合系统康复治疗跟腱挛缩27例(31足),男11例,女16例;年龄3~65岁,平均35.5岁;右足13例,左足10例,双足4例;病程1~5年,平均2.3年。挛缩原因:胫骨骨折髓内钉治疗术后7足,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后遗症11足,先天性马蹄内翻足13足(双足4例)。手术前患者行走跛行,足跟落地困难,跖屈畸形成15°~50°,平均35.5°。术前股四头肌肌力Ⅴ级27足,Ⅳ级4足;小腿三头肌肌力Ⅴ级24足,Ⅳ级7足。结果:27例全部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1.3个月。按照Arner-Lindholm疗效标准进行踝关节功能评定:优29足,良2足。随访期间未发现跟腱挛缩复发,断裂,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微创跟腱延长术联合系统康复治疗跟腱挛缩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有利于患者彻底康复。股四头肌肌力或者小腿三头肌肌力经过术前康复治疗仍然低于Ⅲ级的患者不选择该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皮下跟腱切断术的手术指征、方法,阐明皮下跟腱切断术在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中的重要性。[方法]本院自2000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236例,男196例,女40例,共330足,年龄3 d~13个月。选择连续矫形石膏后,足不能背屈>15°,不能保持外展70°位置的病例为施行皮下跟腱切断术指征。308足具备手术指征接受手术治疗,22足未行皮下跟腱切断术而直接佩戴矫形支具。[结果]佩戴支具后定期随访,平均随访期2.1年,随访率97.88%。所有行手术的跟腱无1例不连接,外观连续,扪之有弹性,已行走者步态正常,跟腱有力。随访中,未手术组4足出现马蹄复发,行皮下跟腱切断术;手术组31足出现不同程度的马蹄,内收畸形复发,再行皮下或切开跟腱延长术及肌腱转移术。所有接受手术者无1例出现“摇椅足”畸形。[结论]皮下跟腱切断术是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完全矫正马蹄畸形的关键,它对于恢复跟骨的解剖位置,维持足正常的形态具有重要意义。严格把握手术指征,仔细操作,正确配合矫形石膏和外展支具使用,有助于取得Ponseti方法治疗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胫骨与跟腱同步弹性延长器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Qin SH  Xia HT  Peng AM  Chen JW  Zheng XJ  Zhang XH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9):1157-1160
目的 探讨胫骨与跟腱同步延长器在预防Ilizarov胫骨延长并发马蹄足中的作用。方法 在Ilizarov环形胫骨延长器的基础上设计了新型胫骨与跟腱同步延长器。胫骨延长器由远近各两个钢环和 4个延长杆组成 ;跟腱牵伸器由 1个半环、两侧的铰链关节和一个套有弹簧牵伸杆组成 ,并与胫骨延长器远端的钢环连接在一起。跟腱牵伸器的半环以两根交叉钢针固定在跟骨上 ,胫腓骨截骨的上下端、踝关节、跟距关节被固定在一个延长器上 ,使胫骨与小腿软组织包括跟腱在延长过程中获得同步相同张力的牵伸 ,踝关节尚能做主被动伸屈运动 ,患肢在延长过程中可以负重。如术前有较重的垂足畸形 ,术中可将跟腱施行闭合切开滑行延长 ;若术前马蹄畸形 <2 0° ,仅通过跟腱牵伸即可矫正。应用胫骨与跟腱弹性同步延长器治疗下肢不等长患者 77例。结果  77例小腿平均延长 4 6cm ,平均延长速度 0 7mm/d ,延长骨的骨愈合指数 1 35个月 /cm ,所有患者皆未出现足下垂、内翻、外翻等畸形。 16例患者术前合并 10°~ 4 5°的足下垂畸形 ,胫骨延长后亦获同期矫正。结论 胫骨与跟腱同步延长器构型符合生物力学原理 ,可有效地解决胫骨延长术后常见的足下垂、内翻、外翻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治疗马蹄足畸形时发现,有些矫形治疗不满意的病例术后仍呈跟腱挛缩步态,经再次手术治疗得到满意矫正,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92例马蹄足病例中,19人经当地医院初次手术后仍呈跟腱挛缩步态。病人年龄5~32岁,平均年龄24岁,男12例,女7例。2例为单纯痉挛性马蹄足,8例为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初次术后畸形有所改善,但足背伸0°。4例痉挛性马蹄足合并膝屈曲挛缩,行了股骨髁上后倾截骨和跟腱延长术,并用长腿管型石膏固定下肢于伸膝及足中立位,术后轻度跟腱挛缩步态。1例合并仰趾足行了跟腱延长术后畸形仍明显,足底前部皮肤磨出了溃疡。4例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虽行了跟腱切断术,但足跟内侧软组织挛缩仍明显,足跟内翻影响了足背伸,导致畸形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足母)长屈肌腱移位替代跟腱治疗6 cm以上跟腱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2月采用(足母)长屈肌腱移位替代跟腱治疗19例跟腱缺损患者,男13例,女6例;年龄20~61岁,平均(42.6±8.2)岁;跟腱炎清创后跟腱缺损15例,其中10例合并急性跟腱断裂;陈旧性跟腱断裂4例.跟腱断裂至手术时间为0~6个月(平均2.6个月).跟腱缺损长度为6~10 cm.19例患者均采用两切口(足母)长屈肌腱移位替代跟腱术治疗.记录患者术后3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踝关节活动度、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与视觉模拟法(VAS)疼痛评分,并进行统计学比较.评价患者术后足踝部功能的恢复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 结果 19例患者术后获12~48个月(平均22.2个月)随访.患者末次随访时踝关节背伸、跖屈及AOFAS踝与后足评分平均分别为17.8°±1.9°、39.1°±2.3°及(91.8±1.7)分,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疼痛评分平均为(1.0±0.7)分,与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对手术满意率达100%. 结论 (口止母)长屈肌腱移位替代跟腱术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适用于跟腱较长缺损时的重建治疗.手术可以明显解除疼痛,改善足部功能,且对足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关节镜跟腱360°清理并跟骨成形术治疗跟腱Haglund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5年3月24例跟腱Haglund综合征患者采用关节镜跟腱360°清理并跟骨成形术治疗。男17例,女7例;年龄18~59岁,平均42.5岁。术前摄全足负重侧位X线片及跟腱MRI,根据跟腱Haglund综合征MRI分级,Ⅰ级5例,Ⅱ级10例,Ⅲ级4例,Ⅳ级5例。术前、术后进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结果 2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16个月,平均9.3个月。术前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平均50分,术后末次随访时平均88.2分,与术前相比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明显提高。优18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91.7%。结论关节镜跟腱360°清理并跟骨成形术治疗跟腱Haglund综合征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小儿足部常见畸形 ,早期保守治疗虽可获得部分矫正 ,但复发率高。足部肌力不平衡是引起畸形复发的主要原因。我院采用手术治疗 3 2例 46足 ,经随访效果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3 2例 ,男 2 0例 ,女 12例 ,年龄 5个月~ 3岁 ,1.5岁以下 18例。左侧 8例 ,右侧 10例 ,双侧 14例 ,共 46足。1.2 手术方式及术后处理采用跟腱皮下切断 8例 11足 ,跟腱延长 2 4例 3 5足。胫前肌外移重新附丽于第 3楔状骨 3 4足 ,骰骨内侧 12足。行胫后肌、屈长肌、屈趾长肌腱延长术 3足。局部皮瓣转移术 2例。术后用长腿管…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隐性脊椎裂尿失禁中,遇到同时合并马蹄内翻足11例,在施行显微外科马尾松解术后足部畸形都得到迅速和较完全的矫正。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5例,其中2~5岁者3例,5~8岁者4例,9~11岁者4例。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单侧或双侧马蹄内翻足畸形,但是足畸形均为弹性畸形,在手法背伸或外翻足时畸形可被矫正,所以都属于足背伸肌和足外翻肌不全麻痹。伸趾肌和腓骨肌肌力都在3级以下,其中伸趾肌肌力在2~3级者8例,1级者3例;腓骨肌肌力在2~3级者7例,1级者4例。足背及足外侧痛觉减弱,膝腱反射正常而跟腱反射均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1.
作者用旋前圆肌转位治疗脑瘫1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0例,女8例;年龄最大23岁,最小8岁,其中7~10岁者6例,11~17岁者8例,18~23岁者4例。患者前臂旋前度数及被动活动情况:旋前畸形:80°以上者4例,60°~79°者9例,50°~60°者5例。被动旋后度数:10°者7例,11°~20°者8例,21°~30°者3例。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57~1987年共手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502例729只足,对婴幼儿采用早期跟腱延长,胫前肌外移,取得96%优良效果。大龄儿童及后、内松解复发者,采用多种方法彻底纠正畸形,同时行肌腱转移也取得84~93.5%的优良效果。本文讨论了病因与病理和手术方法选择以及长期随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改良跟腱微创器械在治疗急性闭合跟腱断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改良跟腱微创器械手术治疗80例急性闭合跟腱断裂患者。观察切口愈合情况、踝关节活动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Arner-Lindholm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5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均无排异反应、腓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踝关节背伸、跖屈、内翻、外翻活动度:术后6周依次为10°~15°、30°~35°、20°~25°、25°~30°;术后8周依次为20°~30°、40°~45°、25°~30°、30°~35°。末次随访时,完全负重行走78例,扶拐行走2例;采用Arner-Lindholm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优53例,良25例,差2例,优良率97.5%。结论 采用改良跟腱微创器械手术治疗急性闭合跟腱断裂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根据生物力学与踝部解剖特点,从1980年3月至1987年6月在儿麻病人中有选择性地采用我院骨科新设计的改良胫前肌腓骨肌联合转移术矫正足畸形62例,男24例,女38例;年龄为11~29岁;左足25例,右足37例;术中同时延长跟腱者22例。术后经过6个月~7年多的随访观察与门诊复查,均获得了满意效果,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或垂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与开放跟腱延长术比较,探讨改良经皮小切口跟腱延长术治疗跟腱挛缩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2012年5月收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42例跟腱挛缩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9例(19足)采用改良经皮小切口跟腱延长术(试验组),术中根据跟腱挛缩程度分别于跟腱内、外侧不同平面作长约0.5 cm横切口,根据足内、外翻畸形决定跟腱半切平面,在跟腱内、外侧分别半切跟腱;23例(24足)采用开放跟腱延长术(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踝关节背伸活动度、Hannover跟腱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1例发生切口感染,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两组患者均获随访,试验组随访时间6~35个月,对照组8~34个月。试验组1例足内翻矫形不明显,其余足内外翻畸形均矫形满意。两组末次随访时踝关节背伸活动度及Hannover跟腱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对照组1例双足患者外,其余两组患者患侧踝关节背伸活动度及Hannover跟腱评分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经皮小切口跟腱延长术治疗跟腱挛缩症疗效与开放跟腱延长术相似,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有效矫正足内、外翻畸形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严重拇外翻畸形Simmonds手术矫治的效果。方法对19例(25足)严重拇外翻畸形患者采用改良Simmonds术矫治。结果19例(25足)均获随访,时间8个月~7年,平均(2.6±0.2)年。优11足,良13足,差1足。X线示:拇跖角为0°~5°,跖骨角度为3°~7°,半脱位纠正。结论改良Simmonds手术对治疗严重拇外翻畸形矫正效果好,不影响跖骨的长度,不需植骨,截骨端接触面积大,稳定性好,利于愈合,适用于不同年龄的严重拇外翻畸形。  相似文献   

17.
组合性手术治疗脊柱裂后遗踝足畸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脊柱裂后遗踝足畸形的外科治疗策略以及不同踝足的畸形手术组合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107例脊柱裂后遗踝足部畸形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44例,女63例;年龄1.3~52岁,平均17.7岁;双踝足畸形58例,单侧49例(左侧22例,右侧27例)。马蹄足畸形类99足,行跟腱延长及肌腱移位术;跟行足畸形类25足,行踝前肌腱松解及肌腱移位术;内外翻足畸形类17足,行肌腱移位及跟骨截骨术;连枷足畸形15足,行跟距关节融合及跟腱短缩术;爪形趾畸形9足,行趾间关节融合或Ilizarov技术牵拉矫正。采用AOFAS综合评分系统从主观疼痛感觉、客观功能检查等方面评定疗效。结果:107例中79例127足获得随访,时间48~180个月,平均64个月。根据AOFAS综合评分系统,结果优89足,良26足,中9足,差3足。结论:脊柱裂踝足畸形外科治疗策略包括矫正畸形、平衡肌力、稳定关节和保留足的弹性4个基本原则。针对不同类型足畸形,采用相应的组合性手术方案进行治疗,不但可以有效的矫正畸形,而且能改善患者的行走功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通过硬膜外穿刺针辅助穿线经跟骨骨隧道治疗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月应用硬膜外穿刺针经跟骨骨隧道引导缝线加固止点治疗的22例跟腱断裂病例。急性闭合跟腱断裂患者的切口于跟腱断裂皮肤空虚处上缘行2~3 cm横行小切口,二次跟腱断裂患者取原切口或后内侧纵行切口。通过硬膜穿刺针分别在跟腱断裂近端、远端及跟骨处建立辅助隧道,引导穿入跟腱缝合线,结合改良Bunnell缝合法将断裂跟腱缝合。结果 随访22例,随访时间9~14个月。术后切口全部一期愈合,无深部感染、肌腱粘连、二次断裂、腓肠神经激惹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9个月踝关节活动度:跖屈25°~45°,背伸15°~25°,美国矫形足踝协会踝与后足评分平均93(85~97)分,优16例,良6例,优良率100%;Amer-Lindholm疗效评价标准评价:优18例,良4例,优良率100%;恢复至伤前体育活动水平19例(86.3%),重返运动时间19~24周,平均21.6周。结论 采用硬膜外穿刺针经跟骨骨隧道引导缝线加固止点跟腱断裂,临床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器材易得,操作简单,值得临床尤其是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9.
跟腱末端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跟腱末端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18例20足跟腱末端病患者,男10例11足,女8例9足;年龄18-45岁,平均25.7岁。发病至手术时间6-25个月,平均8.3个月;撞击试验阳性12足,可疑阳性5足,阴性3足;局封试验阳性18足,阴性2足。患者术前均摄X线片,测量Fowler和Philip角(Fowler and Philip angle,FPA)、Steffensen和Evensen角(Steffensen and Evensen ansle,SEA)、后跟全角(posterior heel total angle,PHTA)、Chauveaux-Liet角(Chauveaux-Liet angle,CLA),并与文献报道的正常值比较。患者平卧,取跟腱止点处外侧切口,切除跟腱表面滑囊和跟骨后滑囊组织,同时去除跟腱内的钙化灶。以骨刀去除跟骨后上结节处的骨块,剥离的跟腱经骨隧道缝合固定。术后短腿石膏托固定4-6周。结果FPA 7足≥75°,19足≥65°;SEA 14足≥63°;PHTA 7足≥89°;CLA 15足≥10°。经12-78个月(平均25-3个月)的随访,优11足,良6足,可3足,优良率为85%。X线检查未见跟腱周围新生骨形成。结论X线测量仅能作为评估跟骨畸形的一种辅助手段。对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应进行手术治疗。术中只有同时处理跟腱病变和骨性畸形,解除撞击,才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应用带线锚钉重建跟腱止点的临床效果,并探讨跟腱近止点断裂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应用带线锚钉结合Krackow缝合技术治疗18例跟腱近止点病变,随访采用Amer—Lindholm标准评价临床效果,记录并发症、患者恢复工作的时间、跖屈肌力、踝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评分。结果18例均获得随访平均13(8~17)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锚钉松动、移位及跟腱再次断裂。末次随访时按Amer—Lindhohn标准评价临床效果:优13例,良4例,差1例;视觉疼痛评分平均2.54(0~4)分;踝关节活动度跖屈曲平均20°(10—35°),背屈平均5°(-5~15°):跖屈肌力较对侧减少平均15%(8%~20%)。结论采用带线锚钉结合Krackow缝合技术蘑建跟腱止点治疗跟腱止点病变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