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湿热致汗证治点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冬平  徐松林 《江西中医药》1994,25(3):29-29,31
湿热致汗证治点滴赖冬平,徐松林(江西省宜丰县医院336300)关键词湿热汗证;中医药治疗湿热为病临床多见,而以汗出为主症者教科书中仅对黄汗作了介绍。黄汗的特点为汗出色黄如柏汁,染衣着色。然笔者在临证中发现,湿热之邪导致汗出并非仅见于黄汗,而且清热化湿...  相似文献   

2.
李××,女,年令35岁,初诊1982年7月16日。自诉:去年夏季,因天气炎热,在田间劳动,汗出较多,午后突受暴雨所浸,周身潮湿如水浴,至晚身酸不适,稍有畏寒,10天后,身肤出现汗色发黄,初起两腋窝黄汗较显,渐至全身汗黄,汗出沾衣染如柏汁,洗之不去,但身目不黄,伴有头昏腰酸,胸闷体倦,口内时而渗水,食欲不振,大便两日一行,小便少,苔白腻微黄,脉沉细。辨证:属黄汗。病由劳累汗出,暴雨浸湿所致。水湿之邪,郁  相似文献   

3.
黄汗病治验     
贾×,女,28岁,教师,1982年7月8日初诊。患者因行刮宫术思想紧张,术中大汗淋漓,术后8日,下肢瘀肿,发热汗出口渴,食欲不振,汗出色黄,内染衬衣,用手巾擦手汗亦有黄染。但巩膜及尿不黄,脉沉细,苔白稍厚。即予芪芍桂酒汤与生化汤加减治之。处方,生黄芪30克、生白芍9克、桂枝9克、当归15克、川芎12克、桃仁9克、炙甘草6克,苦酒(米醋)30克为引。水煎服。 7月10日复诊,上方服用两剂,诸症减轻,黄汗色变浅淡,饮食增加。效不更方,继用上方两剂而愈。随访8年未再出现黄汗。按:《金匮要略》水气病篇云;“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口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何以得之?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芪芍桂酒汤主之,”此证虽不是汗出入水中浴,确与汗出有缘。由于术中大汗出,加之气血亏损,腠理不密,外邪乘袭肌表,郁而不发,故见黄汗,用芪芍桂酒汤意在扶表祛湿,调和营卫。又系术后,既有虚证又有瘀血,故增生化汤意在补血  相似文献   

4.
《金匮要略》水气篇提出了黄汗论治。水气篇原文二十八条曰:“问曰: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何从得之?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芪芍桂酒汤主之。”本条提出了黄汗的成因和证治。黄汗,即以汗液黄色为主要特征,其发病  相似文献   

5.
黄汗一病,今人忽之。仲景论黄汗,一在水气病篇,重点论水气(水肿、腹水),兼及黄汗;一在中风历节病篇,是历节病的一个兼证。 黄汗作为一个病,并不罕见。其发病皆在炎热潮湿的夏季,其人多体型偏胖,气虚湿盛之体,诱因是“汗出入水中浴”,或汗出之际,频用冻水冲凉、抹澡,而致营卫郁闭,湿邪无外达之机,蕴而化热,湿热郁蒸,溢于肌表,发为黄汗。其证以汗出黏衣,里衣黄染如黄柏色为特点,初起可兼有恶风、  相似文献   

6.
黄汗治验     
黄汗一例,在古医籍中早有记载,如《金匮·水气病脉证并治》中谓:“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但在临床上却很少报道。笔者偶遇1例,疗效频佳。单××,女,60岁。1990年9月6日诊。  相似文献   

7.
张某,男,45岁,1995年6月7日初诊。腰部汗出色黄4年余,每每染黄衣衫,而腋下汗腺发达部位却无黄汗出,询其病因,言其在南方时常汗出当风或入水而浴,久之而出现黄汗。予芪芍桂酒汤原方:黄芪18g,白芍12g,桂枝12g,米醋50ml。加水至300ml...  相似文献   

8.
黄汗刍议     
黄汗是以汗出色黄而命名,首见于《金匮要略·水气病篇》,是水气病五种类证的一种,原文论述计有五条,对黄汗的病因、病理、辨证治则作了概要说明。此证现代临床虽然少见,但仍有探讨的必要,今依据原文结合病例探讨如下。一、病因病理原文第1条说:“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说明黄汗是水气病的一种,其病因是水湿之邪。水湿是怎样形成黄汗的呢?第28条说:“……汗出入水中浴,水  相似文献   

9.
<正>汗可分为自汗、盗汗、绝汗、战汗、黄汗等,病因有阳虚、阴虚、太阳风伤卫、阳明热盛等。笔者用经方治疗各种汗证取得满意的疗效,举例如下。1黄汗李某,男,59岁,2011年3月25日初诊。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汗出、色黄,动则尤甚,以上半身汗出明显,每日因汗出湿衣需换衣3~4次,衣服腋下衣领处均染为黄色,体检无  相似文献   

10.
黄汗系因汗出入水,水热互郁于肌表,致身肿、发热、汗出沾衣如柏汁。兼见两胫冷、身疼重、腰髋弛痛或小便不利等……宜芪芍桂酒汤为之。临床中除药物反应或肝胆疾病原因外,单纯“黄汗”并不多见。笔者采用清肝利胆、健脾除湿、调和营卫、化瘀止汗法治疗本病,取得良好疗效,现举2个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证.黄汗立证,<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治篇>云:"黄汗之为病,……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对此,笔者以知柏地黄汤治疗1例,获效甚佳.  相似文献   

12.
“黄汗”之名,首见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后于“水气病篇”散见三则。前者示黄汗为历节病之并发症,盖由历节病湿蓄关节,郁久化热,湿热郁蒸骨节间,故局部疼痛而渗出黄色汗液,非为黄汗本病。见于“水气病篇”者,乃约言黄汗之病因、证治及与“风水”之鉴别。盖其病因,乃由“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是水湿郁遏,营卫不通,湿热交蒸互郁而成。其证为身体(肿)重,发热汗出而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两胫自冷,胸中痛,不能食,腰髋弛痛,小便不利,脉沉。其治当以调和营卫、益气发散,用芪芍桂酒或桂枝加黄芪汤主之。如此,则黄汗之证因脉…  相似文献   

13.
李某,男,38岁,干部,1988年7月26日诊。患者自诉汗出色黄染衣已3个月。3个月前因经常生气饮洒,出现全身多汗,尤以腋下及阴囊下为甚,当时未介意及治疗。后病情逐日加重,腋下和阴囊下出汗色黄,有臭味,邀余诊治。刻诊:型体肥胖(体重90公斤),全身汗出津津,动则更甚,汗质粘腻沾衣,但无黄色,唯腋下和阴囊下汗出色黄如柏汁,染衣洗之不易褪色,腋汗有臊臭气味(素无腋臭)。伴身体沉重,神疲乏力,多眠,心烦焦虑,精神不宁,急躁易怒,口渴喜冷饮,小便赤少,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其它各项检查正常。诊为:黄汗合并腋臭  相似文献   

14.
黄汗是指汗色发黄,染衣着色,是多种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的一种症状,常见于患黄疽病的病人,但也见于无黄疸的患者。笔者曾收治32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经治病人32例,男23例,女9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58岁;病程最短者2周,最长达引年。1.2辨证分型按中医辨证分为4型,其中湿热蕴结型11例,肝经郁热型6例,脾肺气虚型12例,阴虚夹湿型3例。1.3临床表现32例均有汗出色黄,染衣着色,出汗的部位多见于背部及两腋下,少数病例出现于阴部、臀部。汗量一般不多,有的平时并无其他不适,仅在换洗内衣时发现衣服上…  相似文献   

15.
<正>汗证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症。根据汗出的表现,可分为自汗、盗汗、脱汗、战汗、黄汗等。白昼时时汗出,动则益甚者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即止者为盗汗;大汗淋漓或汗出如油,肢冷息微者为脱汗;急性外感热病中突然恶寒战栗者为战汗;汗色发黄而染衣者为黄汗。历代医家对汗证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及选方用  相似文献   

16.
陈××,男性,17岁,学生。门诊号:7/34027。初诊:1984年7月7日。血尿七月,一月来伴黄汗淋漓。患者从1983年11月开始,肉眼发现血尿,经常发作。上海××医院曾做腹部平片、两肾B型超声波、膀胱镜等检查,均未能发现明显阳性体征。1984年六月又突然出现黄汗,汗出淋漓,色黄如柠檬汗,染衣斑斑,并伴见腰酸、溲痛、不耐劳累等症状。无服黄色中西药物史。尿常规检查红细胞(?),尿蛋白(?)。尿三胆阴性。肝功能  相似文献   

17.
陆××,男,20岁。1987年7月24日诊。上半身出黄汗半月余,始浅渐深,腋部尤甚,沾衣若染。观其皮色如常,两目不黄染;自诉脘痞不适,口粘而干,但不思饮,纳谷不馨,肢体倦怠,二便如常。舌苔薄腻,脉濡。入夏来,无汗出入水中浴之史。查肝功能,尿双胆无异常。综析证情,恙系湿遏中富,与外感署热交蒸,气机郁滞,致胆汁不循常道而泄,外溢于肌表,故汗出色黄。治从宣气化湿,清热解署,利胆退黄立法,方选三仁汤化裁。处方: 茵陈30克,藿香,佩兰、杏仁、白术,法半夏、郁金各10克,川朴8克,白蔻仁5克(研,后下),苡仁,焦楂曲各15克,六一散20克(布包)。  相似文献   

18.
黄汗1例治验     
<正> 患者张某,女,22岁,1982年6月28日初诊。自述汗出色黄染衣着色3天。5天前因天气炎热,碾麦劳累,汗出较多,中午回家以冷水洗身。隔日汗出较多,色黄、染衣着色,周身困重,口苦、纳呆、心烦、小便黄而大便正常,诊见舌边红、苔薄黄,脉弦滑稍数、寸浮。查体:巩膜无黄染,腹软,肝脾不大、诊断为黄汗病。治以芪芍桂酒汤加味:生黄芪15克、桂枝12克,赤白芍各12克,茵陈、生地各30克,3剂水煎服,嘱其煎药时加食醋少许。共服药6剂黄汗  相似文献   

19.
乔作现 《中医研究》2001,14(1):55-56
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 ,营卫不和 ,腠理开阖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证。根据汗出的表现 ,一般可分为自汗、盗汗、脱汗、战汗、黄汗等。时时汗出 ,动则益甚者为自汗 ;睡中汗出 ,醒来即止者为盗汗 ;大汗淋漓或汗出如油 ,肢冷息微者为脱汗 ;急性外感热病中突然恶寒战栗者为战汗 ;汗色黄而染衣者为黄汗。现代医学中的甲状腺机能亢进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风湿热、结核病、低血糖 ,休克等的出汗 ,皆可列入上述范围。临床上最常见的为自汗 ,盗汗两种 ,一般认为自汗多属气虚不固 ,盗汗常为阴虚内热。然临床病情复杂 ,一些汗证患者虚实夹杂 ,治疗棘手…  相似文献   

20.
黄汗一病,首见于《金匮·水气病脉证并治》:“病有风水,有皮水,……有黄汗。……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论述了黄汗病的脉证与转归。至于黄汗之病因,如水气篇第68条所言:“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从何得之?师曰:汗出入水中,水从汗孔入得之”。扼要地说明了黄汗病的外感因素。惜无病案可考。再析第29条:“黄汗之病,……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桂枝加黄芪汤主之”。可得出这样的绪论,外感是条件,内因属脾虚而表卫不固。正如经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张氏创桂枝加黄芪汤意即在此。然外感之黄汗,临床所见不多,后世医家亦鲜有报告。缘脾虚气衰,水湿不运,郁而化热,薰蒸肌肤,津随热泄,黄汗而出者当属杂证论治,且亦多见。笔者多年来曾遇10数例,皆按脾虚湿遏论治而愈。1975年9月间,曾治一男性王××,四旬有三。诉黄汗逾3年,近月加重。伴有头晕、心悸气矩,乏力、纳呆、腹胀、便溏。观其面色萎黄,肌瘦不华,舌淡胖,边有齿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