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市英达尔蓄电池有限公司铅中毒防治调查及其对策研究董智伟,俞天民,魏芳,王佩丽,黄振(上海市机电工业管理局职业病防治研究所,210013)对上海市英达尔蓄电池有限公司铅作业危害防治的调研显示,铅危害在搬迁前作业环境空气中铅浓度年平均为1.864mg...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某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多年来频发职业性铅中毒的原因,探讨有效措施降低铅中毒的发病率。方法对某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对通风设施进行评价与改造。结果该企业原作业场所铅监测点的超标率为62.9%,最高点超标207倍;工种的超标率为64.6%,最高超标139倍;通风不良的排风口占72.0%,主要是通风管道堵塞或破损,造成控制风速不达标。对原有通风设施进行重新疏通,更换排铅烟管道,更新铅尘除尘器的过滤袋。改造后作业场所铅监测点的超标率下降为13.2%,最高浓度超标5倍。企业铅中毒新发病例数由每年17例下降为每年3例。结论该企业由于通风系统维护不当造成作业场所空气中铅浓度严重超标,导致铅中毒发病率较高,对通风系统改造后,作业场所铅浓度明显改善,铅中毒患者减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蓄电池生产企业铅污染的治理方法。方法 按照《车间铅烟、铅尘空气浓度监测检验方法》进行作业点铅浓度的监测,对铅作业工人进行血中铅浓度测定,按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进行诊断。结果 经过6个月的综合治理,车间各作业点铅浓度全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工人的血铅浓度较治理前平均降低34%,血铅值在2.42μmol/l以上(铅吸收)的人数由4人减少至0,1.93μmol/l以上的人数由18人减少到0,治理效果明显。结论 运用综合性的防治措施,能够有效改善蓄电池厂作业环境的铅污染,控制铅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黄轶花 《职业与健康》2009,25(10):1024-1026
目的了解某市蓄电池企业生产性铅污染对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市所属蓄电池生产企业铅作业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生产环境中大多数检测点的铅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其中,蓄电池制造车间铅烟最高浓度为1.8mg/m^3,平均浓度为0.19mg/m^3;铅尘最高浓度为3.4mg/m^3,平均浓度为0.228mg/m^3,最高超标倍数为67倍。2006年在岗职工定期健康检查中发现尿铅异常178人,检出率高达95.19%,其中铅吸收19人,达到轻度铅中毒尿铅水平158人,达到中度铅中毒尿铅水平1人。最高尿铅含量达13.04μmol/L,超过国家尿铅允许值(0.34μmol/L)38.35倍,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该市蓄电池生产行业的生产车间多数检测点铅烟、铅尘超标,职工定期健康检查尿铅异常明显,铅职业危害情况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5.
蓄电池制造业铅中毒的控制与消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蓄电池制造业铅中毒的预防控制措施及消除铅中毒的可能性。方法对淄博某蓄电池厂1951年建厂以来铅中毒预防控制措施、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的检测资料、铅作业人员的铅中毒发病情况等,采用相关分析和曲线拟合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该厂1951年至2005年铅中毒预防控制措施效果的分析表明,在开展铅中毒防护措施前,工作场所空气中铅平均浓度13.53mg/m^3;到70年代末和80年代末,平均浓度分别降至1.00mg/m^3和0.50mg/m^3以下;90年代后,平均浓度降至0.30mg/m^3左右。铅中毒患病率由38.27%,70年代末和80年代末分别降为2.00%和1.00%左右。铅中毒的平均发病工龄由4.2年延长为6.8年。1992年以后铅作业人员未发生铅中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场所铅浓度与铅中毒患病率总体上呈密切的对数正相关,r为0.7488,F值为40.8371(P=0.0000)。结论该厂经过50年来建立起的一套适合生产并预防控制铅中毒的措施,有效地控制了铅危害,消除了铅中毒。  相似文献   

6.
某大型蓄电池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型蓄电池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和预防控制效果,对今后蓄电池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和防护设施设计审查及结论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分析各年代工人作业场所空气中铅的污染水平和铅中毒发病率,调查防护措施的使用情况。结果工人作业场所空气中铅浓度大幅度下降,工人铅中毒发病率由1965年以前的13.73%下降到0%。结论根据目前国内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的工艺技术水平,采取以局部通风为主的综合预防措施能够控制铅危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化工企业铅污染和铅中毒病人发生情况,为治理和防护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了南京市某化工厂铅危害情况,对该企业连续2a生产环境进行监测,并对生产车间351名操作工人和25名其他人员进行了健康调查。结果 连续2a车间空气铅尘浓度范围为0.006~5.540mg/m^3,0.014—6.416mg/m^3,340人的体检中有61人被检出有铅吸收或轻微铅中毒。结论 空气中铅浓度超标与铅吸收或铅中毒有关联。  相似文献   

8.
17家蓄电池极板生产企业整改后职业病防护设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某地17家乡镇蓄电池极板生产企业整改后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效果。方法对17家生产企业作业场所空气中的铅尘、铅烟含量进行监测,对铅接触人员的血铅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对17家生产企业149个铅作业点进行了现场检测,共收集1237件样品。其中,114个作业点合格,点合格率为76.5%;35个点TWA超标,铅尘TWA最高值为0.64mg/m^3,超过国家标准12.8倍,铅烟TWA最高值为0.167mg/m^3,超过国家标准5.6倍。对953名铅作业工人进行职业性健康体检,轻度铅中毒者8人,血铅水平偏高(≥400μg/L)112人,工人平均血铅水平为309μg/L。结论整改后的17家乡镇蓄电池极板生产企业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较整改前完善,有较明显防护效果;但某些蓄电池极板生产企业铅作业岗位仍存在明显的职业危害情况,应进一步完善作业场所的卫生防护设施,为工人配备有效的个体防护用品。  相似文献   

9.
某蓄电池企业工人健康促进措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健康促进措施,对铅作业工人开展健康促进工作,并评价其效果。[方法]以某蓄电池企业145名铅作业工人为干预组,以同类型企业铅作业工人118人为对照组。制定和实施干预措施,比较干预措施实施前、后工人作业环境铅烟(尘)浓度及工人接铅后生物监测指标的变化,还对两组工人职业性慢性铅中毒发病率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干预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干预组工人改变了许多不良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健康促进前、后作业场所铅尘浓度中位数分别为0.037mg/m^3、0.025mg/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健康促进前、后接铅工人尿铅中位数分别为0.053mg/L和0.024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该企业职业性慢性铅中毒发病率(11%),与同类企业(3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82,P〈0.0001)。[结论]开展职业健康促进能明显降低作业场所铅尘浓度以及工人尿铅水平,也是降低铅作业工人慢性铅中毒发病率的有效方法,对促进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某金鼎铜业有限责任公司铅危害状况和工人健康情况。方法对其现场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对接铅作业的100名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其中57人住院观察治疗。结果测得工作场所空气铅烟浓度为0.04~1.27mg/m^3,均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最高超标41.3倍,检出铅中毒及观察对象占作业人员总人数的57%。结论该企业存在严重的铅危害,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监督管理。预防铅中毒的发生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源头控制和消除铅危害,并为企业职业病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对某炼铁厂现场调查、作业场所铅烟检测、接铅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等方法。结果1、2、3号高炉炉前铅烟浓度分别为0.64—5.40m/m^3、0.10—5.72mg/m^3、0.273—0.538mg/m^3;在受检的152人中,发现铅中毒83例。结论炼铁高炉前铅烟浓度明显超标,铅中毒检出率达54.6%,该炼铁厂铅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源头控制和消除铅危害,并为企业职业病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对某炼铁厂现场调查、作业场所铅烟检测、接铅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等方法。结果1、2、3号高炉炉前铅烟浓度分别为0.64—5.40m/m^3、0.10—5.72mg/m^3、0.273—0.538mg/m^3;在受检的152人中,发现铅中毒83例。结论炼铁高炉前铅烟浓度明显超标,铅中毒检出率达54.6%,该炼铁厂铅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13.
柳艳  姜方平  李艳平  谢石  蔡露  吴佳嫣 《职业与健康》2008,24(23):2513-2514
目的掌握镇江市蓄电池行业职业危害情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7年镇江市9家蓄电池企业监测状况及494人次铅作业人员健康监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作业场所中共有33.8%的样品铅烟、铅尘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其中铅烟、铅尘最高浓度分别达0.680、1.084mg/m^3。健康监护资料显示,血常规、心电图异常率分别占体检总人次数的9.1%和47.4%。尿铅检测超标369人次,超标率为74.7%,其中疑似慢性铅中毒人次数占健康监护总人次数的55.1%。结论该市蓄电池企业铅职业危害不容乐观,已直接损害着工人的身体健康,应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蓄电池行业铅危害状况和工人尿铅水平。方法车间空气铅烟、铅尘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测定,工人尿铅水平采用“尿中铅的双硫腙法”进行测定。结果车间各部位空气中铅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最高超过国家标准的25倍;272名工人尿铅超标(≥0.07mg/L)人数121人,超标率44.49%,接铅工人尿铅超标率(46.91%)高于行管后勤人员(24.14%)(P〈0.05)。结论蓄电池行业铅危害严重,应加强监督管理,预防和控制职业性铅中毒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青海某蓄电池厂(海拔2300m)作业场所铅烟样品中最大超标倍数为15.倍,铅尘最大超标倍数为8.2倍。铅烟平均浓度0.18mg/m3,铅尘平均浓度0.195mg/m3。车间空气铅浓度测定的23个样品中,22个样品超标。职业体检84名职工,其中72名为铅作业工人,12名为管理人员。结果提示铅中毒发病率为15.5%,铅吸收26.2%,管理人员的尿铅值高于正常值.结论:该厂铅污染十分严重,铅中毒发病牢高于全国其他省市报道。高原地区对铅中毒是否有相加作用,需待进一步研究。高原某蓄电池厂铅危害调查@倪建青$…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某蓄电池厂铅作业工人的职业危害情况。方法对该厂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进行检测,对接触铅作业的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包括尿铅和血锌原卟啉(ZPP)测定。结果部分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铅作业工人中,具有不同程度的神经衰弱症状和消化系统症状。160名铅作业工人中19人尿铅含量超过职业接触限值(≥0.34μmol/L),属于铅中毒观察对象,7人尿铅≥0.58μmol/L,ZPP≥2.91μmol/L,达到慢性轻度铅中毒水平。结论该蓄电池厂的铅作业工人存在明显的职业危害,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措施,预防控制铅中毒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某市蓄电池企业铅职业病危害现状。方法对该市4家蓄电池企业进行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检测,同时对347名接触铅作业工人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结果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超标率达41.7%,接触铅作业工人职业性铅中毒率27.1%。结论该市蓄电池企业铅职业病危害相当严重,已直接损害着工人的身体健康,应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蓄电池的生产过程中,铅是最主要的职业危害。在2002年我国各类职业病的报告中,铅及其化合物居慢性中毒首位,而就我国目前的铅酸蓄电池生产情况看来.中小规模的生产企业占据了很大的蓄电池市场空间.职业性铅中毒是我国常见且发病率高的职业病之一。随着通风、净化、除尘和排毒等工程技术的应用.虽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铅作业场所空气中铅尘、铅烟的浓度.但是铅作业人员铅吸收与铅中毒的发生率仍然处于相当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蓄电池行业铅污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南平市铅作业工人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情况。[方法]对3家企业作业场所空气中铅浓度测定,以铅作业工人自然排尿铅含量≥0.34pmol/L为观察对象,尿铅含量≥0.58pmol/L诊断为慢性铅中毒病人。[结果]作业场所空气中铅浓度超标率为74.3%(26/35);465名作业工人中铅作业观察对象114例(24.5%),职业性慢性铅中毒50例(10.8%),发病工龄短,空气中铅浓度超标率高的工厂发病率最高达43.3%。[结论]职业健康监护可及早发现铅中毒病人,及时防护可有效控制铅中毒。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某蓄电池生产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与检测检验等方法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建设项目的总平面布置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卫生防护设施基本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应急救援、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不健全。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铅烟、铅尘、锑及其化合物、硫酸、一氧化碳、二氧化硫、苯酚、粉尘、噪声、高温等。部分铅作业岗位铅烟、铅尘浓度不稳定,整改前铅烟浓度TWA为0.004~0.0238mg/m^3,STEL为0.004—0.349mg/m^3,铅尘浓度TWA为0.012~5.569mg/m^3,STEL为0.023~11.185mg/m^3,整改后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结论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