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窒息至心脏骤停大鼠复苏后心脑IL-1β和TNF-α的变化。方法采用呼气末夹闭气管窒息法建立大鼠心脏骤停模型,并心肺复苏成功后生存24h,将2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2组分别为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复苏24h后处死大鼠,取心、脑组织标本,电镜下观察心、脑组织的病理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心、脑组织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变化。结果心、脑组织病理观察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心脑细胞超微结构出现损伤性改变;心、脑中IL-1β和TNF-α含量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心、脑IL-1β和,TNF-α含量明显升高。结论心跳骤停复苏后大鼠心、脑组织内IL-1β和TNF-α等炎症细胞因子含量增多,提示心脑内存在着炎症介质泛滥,失控,并加重心脑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细菌性重症脓毒症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调控作用.方法:将SD大鼠经腹腔内注射创伤弧菌建立脓毒症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氧氟沙星抗感染组、乌司他丁+氧氟沙星抗炎抗感染组,每组15只.15 h后取单侧颈总动、静脉血标本测定血清IL-10、TNF-α、IL-1β的水平.结果:合用乌司他丁的抗炎抗感染组较单纯氧氟沙星抗感染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IL-10水平显著增高(P<0.01),而TNF-α、IL-1β水平则显著降低(P<0.01);IL-10与TNF-α、IL-1β水平呈线性负相关.结论:乌司他丁能上调脓毒症大鼠抗炎因子IL-10水平,并可下调炎症因子TNF-α、IL-1β,阻断炎症反应,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谢芸 《临床医学》2014,(4):29-30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3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性治疗,研究组应用乌司他丁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与对照组(7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两组血清IL-6、TNF-α、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急性胰腺炎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可以调控机体炎症反应,避免炎症发展,缓解胰腺炎临床症状,确保患者快速痊愈。  相似文献   

4.
乌司他丁对大鼠急性肺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乌司他丁作为一个具有广泛抑制各种细胞因子产生的药物,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方面的治疗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拟探讨其保护作用机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TNF-α,IL-1β和IL-6促进铜绿假单胞菌、金葡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体外生长作用。方法将铜绿假单胞菌、金葡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菌液分别加入含有10、50、100、500Pg,1、10ng TNF-α、IL-1β、IL-6的RPMI1640培养液,孵育2、4、6、8、16~18h计数;另将中和量单克隆抗体与细胞因子混合后,做细菌定量培养。结果IL-6对铜绿假单胞菌、IL-1β对金葡菌以及IL-1β对鲍曼不动杆菌在共作用6h时表现为浓度依赖的生长促进作用;特异性细胞因子中和抗体则可显著抑制细胞因子对细菌生长的促进作用。结论细胞因子对细菌的生长促进作用,为迁延性炎症中细菌增殖的机制提供新的依据;而细胞因子对细菌的生长促进作用可被中和抗体所抑制,将为更有效进行抗菌治疗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 AE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治疗前后观察血清TNF-α、IL-6及SOD的变化。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6及SOD的水平均呈下降趋势,治疗组的TNF-α和IL-6下降较对照组明显,而SOD的活性较对照组高。结论乌司他丁可抑制AECOPD患者炎症因子和氧自由基,减轻AECOPD过度炎症反应及脂质过氧化引起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511位点、+3953位点和肿瘤坏死因子-α-30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及不同基因型对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将16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精神分裂症组(患者组),135名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白细胞介素1β在-511位点、+3953位点及肿瘤坏死因子-α在-308位点的基因多态性;抽取患者组8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不同基因型细胞因子水平检测分析。结果在白细胞介素-1β-511位点,患者组基因GG型较对照组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等位基因G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白细胞介素-1β+3953位点、肿瘤坏死因子-α-308位点,患者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在白细胞介素-1β-511位点和白细胞介素-1β+3953位点,基因型G/A和AA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较GG型患者白细胞介素-1β水平明显增高(P〈0.05);肿瘤坏死因子-α-308位点基因型G/A和AA的患者较GG型TNF-α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白细胞介素-1β-511位点、+3953位点和肿瘤坏死因子-α-308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无直接关联;白细胞介素-1β—511位点等位基因G可作为精神分裂症易感性的遗传标志之一;白细胞介素-1β—511位点和+3953位点基因型G/A和AA为高分泌型,GG为低分泌型;肿瘤坏死因子-α-308位点基因型G/A和AA为高分泌型,GG为低分泌型。基因多态性影响细胞因子分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联合乌司他丁对严重多发创伤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影响。方法将248例严重多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4组,其中常规治疗组60例、山莨菪碱治疗组61例、乌司他丁治疗组62例、联合用药治疗组65例。四组患者入院均给予止血输血输液、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营养支持以及呼吸循环支持等常规治疗措施;山莨菪碱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山莨菪碱10 mg静脉滴注,连续用药5 d;乌司他丁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20万单位+0.9%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12 h,连续用药5 d:联合用药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山莨菪碱和乌司他丁静脉滴注,剂量和疗程同上两组。治疗前后采用双抗夹心法检测四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结果四组治疗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用药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山莨菪碱联合乌司他丁对严重多发创伤患者能显著抑制炎性因子TNF-α和IL-6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百草枯中毒大鼠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探讨乌司他丁对百草枯中毒后炎症介质的干预机制.方法:9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等量分为3组(中毒组、干预组和对照组),中毒组和干预组均用百草枯一次性灌胃造模,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一次性灌胃造模;干预组在造模30 min腹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UTI)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UTI小剂量组、大剂量组5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建立脓毒症模型,24 h后取动脉血及左室心肌,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及心肌组织匀浆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1(ET-1)水平,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模型组血清cTnI及心肌TNF-α、ET-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cTnI(μg/L):7.58±0.53比1.05±0.21,TNF-α(pg/g):945.6±72.0比238.2±35.2,ET-1(pg/g):776.8±123.9比170.1±28.3,均P<0.01].UTI小剂量组血清cTnI及心肌TNF-α、ET-1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nI(μg/L):7.21±0.51比7.58±0.53,TNF-α(pg/g):910.5±96.6比945.6±72.0,ET-1(pg/g):714.0±66.7比776.8±123.9,均P>0.05].UTI大剂量组血清cTnI及心肌TNF-α、ET-1较模型组明显减低[cTnI(μg/L):4.30±0.84比7.58±0.53,TNF-α(pg/g):430.5±75.6比945.6±72.0,ET-l(pg/g):377.1±39.0比776.8±123.9,均P<0.01].结论 大剂量UTI对脓毒症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心肌TNF-α、ET-1的表达而实现;小剂量UTI可能对脓毒症心肌损伤无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鸟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肾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观察乌司他丁治疗前后患者血、尿淀粉酶(AMY),肌酐(Cr),尿素氮(BUN),肿瘤坏死因子-Ⅱ(TNF-α)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的变化,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经乌司他丁治疗后,患者血、尿AMY、Cr、BUN、TNF-α,PAF水平均明显下降。其中,血AMY水平在治疗后4d和7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在治疗后10d基本恢复正常。尿AMY水平在治疗后7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在治疗后10d也基本恢复正常。而BUN及Cr水平在治疗后4d即基本恢复正常,且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同时,TNF—α及PAF水平在治疗后4d和7d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鸟司他丁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肾脏功能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机体合成TNF—α和PAF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P)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 (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10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10只、I/R组和IP组各50只,后两组根据再灌注时间每组又分为6、12、24、48、72h等5个亚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I/R模型,后处理方法为大脑中动脉阻闭2h后,再灌注15 s-缺血15S,反复3次。对各组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TNF-α和IL-1β蛋白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TNF-α和IL-1β mRNA的表达。结果I/R组大鼠可见神经行为学的缺失及缺血侧大脑半球的梗死,与之相比,IP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神经行为学评分改善(t=2.683~5.657,P〈0.05)。TNF-α、IL-1β蛋白及mRNA在sham组额顶叶有微弱表达,其在I/R组和IP组的表达于再灌注6h时开始升高,24h达高峰。与I/R0.05)。结论IP可显著下调TNF—α和IL-1β的表达,缩小I/R大鼠的脑梗死体积,提示IP可抑制I/R的炎性反应,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NF-kB与IL-1β、TNF-α、IL-8的相关性。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及深圳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210例前列腺炎患者,根据NIH分类标准分为:II型组65例、III-a型组70例、III-b型组75例。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或婚前体检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前列腺液NF-kB、IL-1β、TNF-α、IL-8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前列腺炎各组前列腺液中NF-kB、IL-1β、TNF-α、IL-8水平及NIH-CPS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前列腺炎II型组NF-kB、IL-1β、TNF-α、IL-8水平及NIH-CPSI评分高于IIIa型组、IIIb型组(P<0.05);IIIa型组IL-1β、TNF-α、IL-8水平高于IIIb型组(P<0.05)。NF-kB、IL-1β、TNF-α、IL-8与前列腺炎患者NIH-CPSI评分呈正相关(P<0.05),IL-1β、TNF-α、IL-8与前列腺炎患者NF-kB呈正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IL-1β、TNF-α、IL-8及NF-κB均与前列腺炎NIH-CPSI评分有关,是前列腺炎的危险因素。结论IL-1β、TNF-α、IL-8与NF-κB在前列腺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作为前列腺炎诊断及病理分型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治疗作用。方法:40例SIRS患者随机分为Ⅰ组(n=20)、Ⅱ组(n=20)。两组均经一般治疗的同时Ⅰ组加用UTI治疗。在入院时和住院第7d分别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作为观察指标,以1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结果:Ⅰ组TNF-α和IL-6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Ⅱ组TNF-α和IL-6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Ⅱ组和Ⅰ组比较TNF-α和IL-6,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Ⅰ组发生MODS 6例,Ⅱ组发生MODS 8例,两组MOD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乌司他丁对SIRS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林海钦  郑惠鹏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3):2326-2327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行腹部手术后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治疗组于术前1d和术后第1—5天,每天给予20万u乌司他丁静脉注射,每天3次;对照组不应用乌司他丁,予以等量5%葡萄糖液注射。均于术前1d(T1)、手术开始1h(L)、术后1d(T3)和术后3d(T4)监测两组患者的体温、脉搏、白细胞、尿量、白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体温、脉搏、白细胞、白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均不同程度低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术后的尿量明显增多,且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明显减轻行胃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炎症反应。保护肾功能。减轻腹部手术对机体的侵袭  相似文献   

16.
段昌奉  成祥林 《临床医学》2007,27(12):78-80
目的探讨β-七叶皂甙钠对癫痫患者血浆TNF-α和IL-1β的影响,寻找癫痫患者免疫治疗的方法。方法将46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病例均在第1天和治疗14 d抽血应用ELISA法检查TNF-α和IL-1β,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第1天实验组和对照组TNF-α和IL-1β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4 d后TNF-α和IL-1β含量:实验组较对照组和发病初期明显下降(P〈0.01),与健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七叶皂甙钠具有抑制TNF-α和IL-1β的表达和释放,从而抑制免疫机制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段昌奉  成祥林 《临床医学》2007,27(12):78-80
目的 探讨β-七叶皂甙钠对癫痫患者血浆TNF-α和IL-1β的影响,寻找癫痫患者免疫治疗的方法.方法 将46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病例均在第1天和治疗14 d抽血应用ELISA法检查TNF-α和IL-1β,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第1天实验组和对照组TNF-α和IL-1β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4 d后TNF-α和IL-1β含量实验组较对照组和发病初期明显下降(P<0.01),与健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七叶皂甙钠具有抑制TNF-α和IL-1β的表达和释放,从而抑制免疫机制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矮地茶黄酮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探讨矮地茶黄酮是否通过影响机体免疫功能达到防治肝纤维化的效果.方法 将60只SD大鼠按随机原则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矮地茶黄酮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采用腹腔注射二甲基亚硝胺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与急性呼吸衰竭(ARF)病情的关系。方法:以2015-08-2018-12期间本院收治的247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合并ARF组(86例)和非合并ARF组(161例),统计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检测患者血清TNF-α、IL-1β、IL-18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心肌梗死发生ARF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TNF-α、IL-1β、IL-18对心肌梗死患者发生ARF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ARF组患者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pO_2)、pH值显著低于非合并组,PaCO_2、实际碳酸氢根、心率(HR)、呼吸频率(RR)显著高于非合并ARF组(P0.05);合并ARF患者血清中TNF-α、IL-1β、IL-18水平显著高于非合并ARF组(P0.05);合并Ⅰ型ARF患者TNF-α、IL-1β、IL-18水平显著低于合并Ⅱ型ARF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NF-α、IL-1β、IL-18水平是心肌梗死患者发生ARF的影响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NF-α、IL-1β、IL-18预测心肌梗死患者发生ARF的AUC为0.863、0.829、0.838,三者联合检测对心肌梗死ARF预测的AUC为0.949。结论:心肌梗死合并ARF患者血清TNF-α、IL-1β、IL-18水平升高,与心肌梗死合并ARF有密切关系,联合检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TNF-α、IL-1β、IL-18水平对发生ARF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重度失血性休克大鼠复苏后血清和脑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将4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单纯缺血再灌注组(B)和乌司他丁治疗组(C),通过颈动脉放血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B、C组根据休克时间分为30、60、120 min三个亚组,各组大鼠在复苏后测定血清和脑组织中MDA、SOD和TNF-α的含量.结果:大鼠休克30 min复苏血清MDA和TNF-α含量较A组升高,但C组低于B组,血清SOD和脑组织中MDA、SOD和TNF-α含量未出现明显变化;大鼠休克60 min复苏血清MDA、TNF-α含量进一步升高,脑组织TNF-α含量开始升高,但C组低于B组;大鼠休克120 min复苏,血清和脑组织MDA、TNF-α含量较A组明显升高,C组低于B组,血清和脑组织SOD活力明显下降,但C组高于B组.结论:在重度失血性休克情况下进行复苏,大鼠将出现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应用乌司他丁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该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